查看原文
其他

“让”我们在一起|纪念让•德•米里拜尔先生逝世三周年

微宣工作室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9-06-19



10月10日的西安,伴着初秋的寒意

西安外国语大学雁塔校区纪念碑前

一场特殊的追思会在此进行

大家悼念的,是一位法国友人

让·德·米里拜尔先生

时间飞逝,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年……



·德·米里拜尔先生

逝世三周年纪念活动


2018年10月10日是世界知名学者、法国拿破仑荣誉勋章获得者、“中国好人”、我校终身名誉教授让•德•米里拜尔先生逝世三周年,学校举办了系列活动纪念和缅怀先生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10月10日下午5:00,缅怀仪式在雁塔校区让先生的纪念碑前举行。 让先生92岁高龄的妹妹——卡特琳娜·德·古海热女士以及让先生的法方亲友代表等10余人专程从法国赶来参加活动,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陆栋、陕西省卫生厅原正厅级巡视员耿庆义、著名旅法钢琴家王滨,我校校长王军哲、副校长吴耀武及部分职能处室负责人,让生前在中国的同事好友及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师生代表等参加了缅怀仪式。仪式由副校长吴耀武主持。

缅怀仪式上,全体人员向让先生纪念碑鞠躬默哀。王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让先生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汉学家,也是中法交流的使者,更是一位真心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理想主义者,先生真心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并把余生全部献给了中国。他的精神像高山,昭示着这个世界仍然有人不为自己、专门为人;他的精神像灯塔,指引我们不会迷失、继续前进。在他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日子里,学校为先生建成了纪念馆,就是要把让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博大的国际主义胸怀继承下来,让我们的老师、学生能够经常来这里学习、感受、体会,使让的精神在一代代西外人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让先生的外甥让·舍夫宏·德·维来特先生在致辞中代表让的法国家族、法国朋友,向学校和让生前的所有中国朋友、同事,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表示,我们都因让的精神而感动,这份情感和“爱”意味着真实、相遇、相识、尊重、分享,相信这簇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存在的火种,会一直燃烧,永不熄灭。

随后,西语学院学生用法语朗诵了诗歌《送别》,并合唱了法语歌曲《le chant des adieux》,表达了对先生的哀思。全体嘉宾在先生的纪念碑前献上了鲜花并点燃蜡烛,凭吊先生高尚的情怀,寄托对先生的无限怀念。

缅怀仪式之后,全体嘉宾参观了纪念馆。该纪念馆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国际处和西语学院紧密合作,历时三个多月建成,收集整理了让先生在西外工作、生活了40年留下的讲义、书籍、著作、生活用品物品以及影像资料,记录和再现了先生朴素的生活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著名旅法钢琴家王滨现场演奏了著名作曲家李斯特的《葬礼》,伴随着深情的乐曲,全体来宾通过图文影像资料和遗物展示,共同追忆让先生生前的点滴故事。

参观结束后,举行了《一个法国老人的中国故事》一书中、英、法文版的赠书仪式。王校长为让先生亲友赠书,让先生的亲友代表对为该书的编译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对学校的赠书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校领导与让的亲属合影留念,并在签名墙上签名、在留言薄纷纷写下寄语,缅怀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走进让,了解让


出身法国贵族世家的让,本可以享受优越的生活,却选择了清贫,选择去到需要他帮助的地方。1976年,57岁的他来到西安外国语学院(现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成为学校法语专业建立以来,首任官方派遣的外籍教师。每年从法国回到西外,途经香港时,让都会带回电视、录音机等教学设施设备,而这些都是他自己花钱购置的。



退休后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让,先后完成了《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关于陕西和西安府的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与传染病》、《简明中医外科学》、《中国的智慧》等著作。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中医、哲学等方方面面。耗费他最多心血的,是完成于1985年的《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关于陕西和西安府的研究》,这篇论文填补了法国汉学界对中国明代史研究的空白,让被授予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让拥有一个中国名字——米睿哲,而他还拥有一个“米睿哲中国爱心助学金”,这个基金的名字是朋友们起的,因为他一直资助着山区的一些小学生上学。从2011年开始,让先后资助了陕西安康石泉县喜河小学13位贫困小学生完成学业,共计2万元  。作为外籍教授,让的退休金有1000多欧元,折合人民币近万元。但他却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将绝大部分钱用来资助孩子们。 

让先生的一生,都在诠释着爱与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自愿捐献遗体,并在申请人意愿一栏写道:“我希望我的遗体,能对中国的医生有一点小帮助。”而在遗嘱中,先生提出将全部遗产用来帮助中国的孤寡老年人。



先生的精神,是“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最好注解,这三年的时间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先生的优良品格。先生的生命之火虽然熄灭了,但他点在西外人心里的那盏温暖、希望的灯会永远光亮。他的精神将在西外落地生根,传承光大、生生不息。


我是西外“小蘑菇”,你听过我的声音吗?

《西外新闻》(2018年10月8日)

我校11项课题获批2018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

今后的日子,微宣陪你走。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微宣工作室


信息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文字:郭富庭 

图片:党小湘 

编辑:李碧可

责编:郭扬

审核:郭斐


觉得不错,点个赞吧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