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学设计案例分享等你来Pick

微宣工作室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2-06-25






速览:快来看看你的老师上线了没?


英文学院黑玉琴老师
商学院朱美琳、王敏、孙毅教学团队
艺术学院南华老师
俄语学院徐莉老师
英语教育学院基础英语IV教师团队
艺术学院李秦老师









未雨绸缪 慕课守护

——英文学院“英语学术写作II”课程教学案例分享




“英语学术写作II”为英文学院原课程体系中的“高级英语写作”,是我校国家精品课程“英语写作”系列课程之一,已具有系统、完善的线下课堂基础,包括成熟的自编教材《高级英语写作》。课程自2018年完成省级慕课建设,已在三个国家级慕课平台顺利运行4个学期,形成了较完备的线上课程教学体系,2019年获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多年的课程建设和积累为应对本学期疫情防控阶段实施的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期伊始,英文学院“英语学术写作II”教学团队依托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已有的慕课课程,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顺利展开教学,满足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需求,也为今后本科教学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1. 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

以往课堂教学中,由于写作课教学特点,学院教师基本未采用线上教学形式。写作课程教学一般很难照本宣科,加之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指导等,教师在满足主要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大多都会采用或参考其它写作资料和教材,在所教授的班级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课程教学的交流和分享并不很充分。本学期因疫情防控需求,该课程转为线上教学,面对新的变化,承担该课程教学的所有教师迅速组建为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微信群对全新的教学形式进行充分交流和准备。为了解决线上教学涉及的学生学习监管、课程进度及内容调整、作业提交及批改方式变化,以及学生指导及交流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最终决定在校园网络平台搭建慕课课程,形成平台慕课 + 课上课下交流(平台讨论、QQ群、微信群、腾讯会议等)+ 课程学习笔记及作业的教学。


2. 优化线上教学设计

(1)团队教师分工合作:为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实施,课型及慕课负责人黑玉琴主管平台慕课的搭建、课程各构成部分内容的检查;教研室主任雷茜老师负责将课程克隆给每位任课教师,这两位老师还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反复修改,调整教学安排;认真、细心的康晓婷老师对学生居家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摸底和调查;熟悉手机及电脑使用的胡春梅和董小希老师对不同交流工具进行测试和对比;经常使用实验室网络教学的尚梅老师对课程平台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控;初次承担这门写作课教学的罗洁、唐玮和陈文婷等老师对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2)逐渐完善教学设计:结合特殊时期整个年级线上教学进度安排、班级差异,如2019级卓越班和正常班级等情况,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如增加与专业四级考试相关的教学内容、去掉慕课中的专业八级和雅思考试,补充思辨性阅读内容等,改变慕课平台章节教学设计,依照课程教学大纲周计划实施统一教学,包括作业次数及类型、作业提交方式,如通过课程平台、邮件和QQ群等,以及语音交流和电脑批注相结合的作业批改及反馈方式等。经过团队教师的精心设计安排和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9位任课教师承担的17个平行教学班,共计511位学生在线学习的教学方案。



3.发挥平台优势,保障课程质量

(1)依托平台保障,提高课程师生交流互动。针对超星慕课平台无法进行课程直播、与学生实时互动有限以及课程平台教学高峰可能出现的拥堵等情况,团队教师在线上课堂采用平台课程教学加腾讯会议、微信群和QQ群的互动交流方式,线下通过作业和测验、学习笔记、阅读材料等加强、巩固线上教学,结合平台学习情况监测及讨论、群交流等形式,达到对教学和学习的全方位管理。在这种全新的教学体验中,有些学生一改以往课堂发言的胆怯心理,交流互动更为积极;教师除了无法与学生面对面,教学如课堂一样身临其境。

(2)加强教学资源保障与使用效率。为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慕课平台的多种功能,不断补充课程资源,特意让出版社为学生赶制了电子版教材《高级英语写作》、上传了最新电子版MLA文献著录手册、课程相关课件及资料、视频材料等,学生可自行下载,对必须学习的课程材料,通过发布平台讨论题、小测验和学习笔记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疫情期间的教学对我们是挑战,更是机遇,《英语学术写作II》团队教师,通过不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可资参考借鉴。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为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一流课程做出积极贡献。


英文学院黑玉琴老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案例分享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以讲授随机变量分布及其特征为主,是商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对于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分析能力,从事学术研究等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中,虽然网上有很多可以借鉴的课程视频和资源,但在课程进度设置和难易程度等方面不能满足西外大商科的教学要求。为此,教学团队经过充分探讨,依据西外大商科专业复合型、应用性及国际化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强、思维活跃等特征,以理论建构、知识整合为原则,将理论知识点分解为具体的知识内容,放入视频讲解中,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调理论讲授,一方面重视练习和应用,力争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我们还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进行拆分,形成多个小任务,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的概率论知识,分布完成,学以致用。我们通过超星教学平台分工协作,采用了“慕课+在线辅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教学设计、利用现代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尝试。


团队通力合作进行资源整合

《概率论与数量统计》是基础专业课程,授课班级多,需要两三个老师分别带班授课。往常的线下教学,虽然老师们使用同一教材,但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都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合力。

我们教学团队根据网络共享的特点,提前3周将各位老师的资源进行整合,每个人分工协作。首先统一教学大纲,按照知识点切片,确定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讲解深度,然后专门由一个老师负责录制视频另一个老师负责网上课程的布局、内容设计和资料的选取,另外一个老师负责题库建设,选择难度适合的题目,结合网络特点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选择题主要应用在网页上,以理论知识为主,便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简答题则以计算和应用为主,放在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同时简答题的讲解视频也都进行了准备。通过这样的团队作战,我们为在线授课的顺利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阶段巩固课堂内容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上课时间大都是网络较繁忙时段,考虑到学生观看视频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教学团队认真分析多种软件和网络平台的优缺点后,决定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即课下利用网络空闲时间观看教学视频,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网上设置了恰当的习题,学生可以随时答题,查看对错。为了防止学生敷衍学习,我们采用了闯关模式,当他们完成了前面的任务,才能观看下一个视频。针对学生在网上学习中的错误习题,我们团队成员利用QQ群里面的作业功能,当堂布置小练习,进行解答和训练,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对软件和平台的优化使用,我们希望不仅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善统计流程,加强过程控制管理

为了能保证疫情期间的教学顺利进行,教学团队设计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过程控制方案。课前,通过超星平台的统计,确保学生观看视频的质量。通过课前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通过网上答题情况可以掌握随时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课中,老师通过布置课堂练习,查看实时反馈情况;课后,老师们认真批改网上布置的课后作业,直接在学生提交的作业图片上进行圈改,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再通过每节课的问卷调查,对整体教学质量进行掌控。对学生的过程控制考核指标分别设为视频反刍比、网上选择题正确率、课堂练习评分、课后作业评分等,在学习了三四个小节之后,就可以通过平台上的统计数据以及课堂作业情况,对学生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考核较差的学生采取额外加餐和重复作业的方式,促进他们掌握学习内容。我们多措并举,以取得网络教学的实效。

2020年,同学们迎来了首次“宅”家学习的春季开学季,整个教学团队也成了线上教学授课的探路者,经过两周的探索,老师和学生都渐渐进入“停课不停学”的学习佳境,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会走出一条更好的线下线上结合的改革之路。


商学院朱美琳、王敏、孙毅教学团队





互联互通,重塑“教”与“学”角色

——《电视艺术概论》线上教学有感




《电视艺术概论》课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必修课,线下运行六年。在专业研究和教学探索中,该课程以中外电视艺术比较视野,在电视艺术发生学基础上,梳理中外电视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碰撞与互动。因此,学习目标方面凸显外国语大学艺术类学生具有差异性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结构养成。

受此次新冠传染性肺炎疫情影响,《电视艺术概论》课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动”结合,迅速开启线上教学,实际效果是迎来了又一次探索机遇。

首先,确定《电视艺术概论》授课平台。以学校教学平台超星尔雅迅速建设线上翻转课堂,带领学生进入“虚拟教室”,掌握平台学习功能;以腾讯会议同步教学完成互动与答疑关键环节,引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交流需求。


    其次,调整原有的线下教学设计。调整的原则是,在保证原有教学不缩水的前提下,按照线上教学规律,重新设计教案,重组激励和评价方式。

例如,“学情分析”与“知识结构”,请学生们自主学习(配有音频讲解):


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讨论区预先抛出,通过分析学生反馈,将其作为重点、难点教学的切入点之一。学生反馈灵活高频,有所思则有所发,小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功不可没,小劳模一枚。




     难点和重点的线上讲解,非常时期,竭尽所能,尽量以自己的声音和图像陪伴学生学习(有条件还可以美化声音和图像哒)。


认识自己很难,但是认识自己课受否入心入耳,那就珍惜学生的反应。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坐标更重要,来,来,来,一起来看参照系:



(签到率0%  2人:1人参军,1人休学)


    有一点很重要,从内心信任学生,以任务组织学习模块。即使小抢答题第1名仅得2分、2-3名得1分,同学们也会拼!因为它们不仅是课业成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圈子“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获得幸福感的小标签鸭!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从内心尊重学生。线上教学在我看来是以知识的传授与探讨来赢取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无论我的学生属于哪个“赛博部落”,多倾听学生声音,常反思自己错漏,是我走近学生的不二法门。


艺术学院南华老师





疫情下的教学变通

——如何巧妙提升学生线上课堂学习兴趣




俄语学院《实践俄语2》课程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运行二期,教学对象是俄语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授课教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混合式教学经验,原计划利用慕课与SPOC线上平台(线上)+实体课堂见面课(线下)模式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内容。面对突入其来的疫情,教师迅速调整混合式线下内容的设计,实施以提升线上直播课堂吸引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案。采取知识点讲解音、视频化,课堂互动分数化,师生答疑无缝隙化,课堂教学情怀化的四种方式提升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尽量做到线上线下无差别。


1. 如何准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资源?

课程教师在原方案基础上,迅速将原有SPOC课程的200个音频、视频、测验、作业及文档资源扩充至284个,将言语训练知识点讲解音频化、语法点讲解视频化,保证学生学习的储备,使学生在直播课堂上有话可说。努力做到“只要你想学,我就给你资源!”

具体方法:

(1)音频录制时长5-6分钟。使用手机录音,用对话式口吻提出知识点问题并解决,每个小音频末尾加入教师针对对话或课文的转述,说到一半时戛然而止,给予学生继续转述课文内容的主动性。这种方法能提高学习兴趣,也锻炼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和与教师的配合能力。

(2)视频录制时长5-8分钟。使用录屏软件保证画面清晰声音稳定。先制作PPT,点缀一些艺术元素,选择关键知识点,结合实例,采用对话式讲解,并在线上发布预习纲要和问题。用活泼的声画吸引学生,以纲要指导学生完成视频学习。

(3)口语、书面作业网络上传:平时课堂的分组对话演练和展示受到直播平台的限制不能同时进行。我们变通为另外一种形式:比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微信连线自由组合排练,录制情景广播剧作为口语作业上传,并发至讨论区分享。据反馈,学生线下排练时的兴趣很强,笑声不断,十分积极,情景广播剧作业不仅能获得作业分数还能积累分享点赞,更是满足了零零后心里的“小傲娇”。这种作业被学生称为“脑洞大开却又期待下一次的作业”。书面作业是将作业拍照上传,也采用提交+分享模式,让学生获得分数和点赞。

2. 学习资源充足,学生是否还上你的直播课?

来,不仅来得勤,还来得欢!混合式课堂设计本身就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疫情下我们借鉴社交网站的“吸粉模式”来增加学生的平时成绩。我们不仅在平时成绩里纳入了校内网络平台测验、学习、作业等权重分数,而且还增大了课堂活动积分的比例,改变了常规SPOC计分模式。学生只要积极参与直播出镜、努力进步,课堂积分就如粉丝数一样会惊喜地增长,学习热请也会随之变浓。简单地说就是“你的分数你做主”!

具体方法:

(1)自动获取积分方法1:完成课本练习或回答教师问题时发布抢答,抢得快的学生积分高,教师设置所有抢到的学生都有分数,答错后教师手动扣除抢到分数。尽管如此,学生仍然对抢答集体着迷;

(2)自动获取积分方法2:添加迷你测验,测验题共3-5道,课堂讲到某个知识点时立即发布,学生上直播课时不敢分神,稍不留心积分就与自己擦肩而过。答对几道题就有相应的积分,错题不扣分,比起正规的测验分数,迷你课堂测验的快乐指数要高很多。教师也在学生的快乐中了解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自动获取积分方法3:直播课堂上学生轮值做口语值日报告、在平台讨论区分享学习成果(俄语口语、俄语作文、“我在线上学俄语”的照片等),教师手动奖励电子小红花、学生间互相点赞。“我在线上学俄语”本周发布以来,同学们积极分享照片,甚至班里的延修生都积极参与,看来也满足了学生“各种晒”的小心情。

3. 线上答疑不如面对面答疑效果好?

效果也很佳!线上答疑形式多样,打破了学生的面对面的拘谨心态,线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留下学生思考和疑惑的足迹:直播课堂限时答疑和全天候网上答疑;慕课平台答疑和SPOC平台答疑;平台答疑与微信群答疑等相结合,形成全时段多平台答疑的无缝对接。这就是“只要你问我就答”。 


4. 家国情怀:线上平台讨论区有关国家疫情的俄语新闻是本时段的置顶贴,通过学习俄语疫情表达、实时关注著名校友的俄语疫情访谈、学生跟帖互动、教师互动留言等方式,传播了危难时刻的爱国情怀和青年一代的“大我”担当。将线上课堂思政变为精神动力,做到踏实宅在家、努力学好课。激励学生用实际行动支援国家的大“战疫”。“成长之路千万条,爱国之路第一条!”

我们相信,教师勤耕耘,学生多浇灌,共同抗疫情,胜利定到来。


                                                   俄语学院徐莉老师





英语教育学院在线教学案例

——疫情期间基础英语阅读教研室综合英语IV教学案例分享




学相伴,心相随,师生共筑“云端课堂”


    基础英语IV是一门传统的,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基本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总目标的综合性英语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提升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独立思考、发现与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

为应对突出其来的疫情,面对延期开学的新挑战,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基础英语IV教师团队主动应变,积极准备,与学生共筑“云端课堂”,以另一种形式学相伴,心相随。


1.  互帮互助,不惧挑战

    基础英语IV教师团队由6名教师组成,网络授课对“多重身份”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保障特殊时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克服对新方式授课的焦虑,力争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平台操作、测试,应对网络教学突发状况。6位老师2月初就开始探讨教学方案,实施方式,教学评价,并相互分享平台测试使用心得。共同制作《基英IV疫情线上教学指南》,指导学生完成授课软件安装,平台稳定性测试,多套教学方案互补,包括课文录播,直播互动,聊天工具语音及文字互补教学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总有Plan B可以继续顺利实施教学。同学们也积极配合、反馈,共同为三月正式授课做好准备。


2.  多元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袋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习监督、管理及学习成果评估。教师课前发布预习任务预习清单,课中就问题互动探讨,课后督促学生对知识及时复习,学生通过完成个人学习任务,小组任务,参与课堂线上互动,讨论,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及思辨能力。

建立学生电子学习档案袋(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空中课堂“的登录次数,学习时长,小组互动记录(参与讨论的数量和质量),小组间的协作过程记录(交流的时间、频度和个人贡献等) 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强化反思。具体包括课文反思、学习心得、小组讨论、专四互评、教师评价等信息,全程记录学生在这段特殊时期的学习、发展、反省、改进等过程。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真实性评价,关注评价发展性、反思性,教师不对学生甄别选拔,而是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云端课堂”,温暖如春


虽然疫情期间,师生不能在美好的校园课堂中面对面地对课文,文化背景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互动,团队中的每位老师尽可能地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内容启发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基础英语IV的授课主体是大二学生,他们面临专四、基础语言能力提升等现状,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指南,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灵活安排教学任务。除了向学生推荐校外网络平台补充跨文化知识,新东方专四板块作为专四学习补充辅助材料,同时QQ群,钉钉,微信群等上传教材、测试题、专四真题等电子版,老师们提前安排学习任务并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提纲挈领式讲解,指导同学们线上自学,以及师生约定时间答疑解惑等方式全方位保障教学。

感谢可爱的同学们一起与老师们适应“主播”生活,让我们的“云端课堂”顺利开展,感谢同学们对教学效果的认可,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的课堂反馈!

冬已尽,春可期。基础英语IV教师与同学们学相伴,心相随,愿一切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英语教育学院基础英语IV教师团队





艺术学院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构成素描》的课程重构




《构成素描》属于艺术类强操作性课程,实践性非常突出,疫情突发下的线上教学对此类课程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在面对这个现实教学困难的同时也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无论慕课或者直播都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基于限定条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及作为教学双方的师生,既利用工具又突破工具束缚,找到最佳路径,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通过深入沟通、调研与测试,学院拟定了《强操作性线上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和学院《线上教学规范(试行)》,明确指出强操作性课程应该尝试重组教学大纲,将知识点重新打包,并通过调整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体系来适应当下的教学现状。与此同时,在“防疫”这一社会现实下,应该发挥艺术教学的特点,积极主动的参与重大社会事件,以技能、创意、创作来表达艺术学院师生对全社会防控疫情,和对疫情全球化挑战的观察与反思,这无疑也是教学参与现实、现实检验教学的一个最佳契合点。

在《构成素描》的线上教学中,学院以课程为单位,将原来物理教室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大纲、进度安排等,根据线上教学规律进行了调整。将原来部分理论知识点课堂讲解模式,调整为学生自学加讨论为主,强调对艺术规律性的理性认知;将实践部分的写生(占比60%)+创作(占比40%)调整为创作(60%)+写生(40%),以创作有机调动学生行动的主动性和单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这一课程调整重点突出了艺术教育在实践中学习的规律,并以相应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具体评价方式如下:


1.  强调以素描观念的转变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课堂辅助资料并进行思考,通过线上会议室进行沟通交流。

2.  强调课程的评价体系是连续评价,以此督促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在教学任务的完成方面要始终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状态,并和之前的学习成果进行连续比对,消解因为时空隔阂产生的学习惰性。

3.把社会实践引入课堂,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深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全社会因抗疫情而进行远程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主动结合专业特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把“抗疫”创作引进到作业体系,要求每个学生利用已有的创作技能进行实践,这是对所学绘画知识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这场重大的社会事件中去,让学生体会到艺术专业虽不能像医务工作者一样身处抗疫第一线,但是也有战“疫”的“武器”,那就是我们的作业和作品,这种参与社会大事件的荣誉感一定会激发的学生的创作激情,在这个个过程中产生的作品、获得的经验即是教学成果,也是教学育人的终极目标。


《构成素描》是第一学期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一个绘画思维从传统素描向现代素描领域的深刻转变。这种思维转变必须依靠大量的有效沟通与交流才能得以实现。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的提供了难度较高的课前预习资料,让学生和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结构进行交流与碰撞,学生在困惑与好奇的同时,自然衍生出丰富的讨论话题,这种互动是学生的自觉需求,这样的交流自然也是有效的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逐渐试探的过程中完成对现代素描的感知,理解与接受。与此同时,我们把围绕作业的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通过网络平台对已完成作业进行评价交流,对未完成作业进行建议性指导,这些最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有力的支撑着师生一起向教学目标前行。


目前从上课的反馈来看,课程的设计与调整有效的消解了网络教学的技术障碍,建立了师生之间的粘度与互动,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从学生这些令人感动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克服了网络教学的困难,用自己的专业真诚而深入的参与了这场社会大实践。虽然我们和学生有着时空隔阂,但是我们和学生可以通过“抗疫”这一社会大背景在网络课堂相遇,这种相遇激发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和真诚,就是我们意外的收获。


艺术学院李秦老师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微宣工作室


信息来源:教务处

排版:闫庆

编辑:李艺华

责编:李碧可

审核:郭扬

👇👇

认真学习的人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