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缘何短短8天内,两位北大原校长齐至溧阳?解密长三角里的创新“吸引溧”!

中国溧阳 2022-06-28

11月10日,中国物理学界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恩哥来到溧阳,受聘成为溧阳市人民政府顾问。





11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等多位专家、学者来到溧阳考察调研。





短短8天之内,

中国顶级学府——北京大学两位原校长

不约而同,先后来到千里之外的溧阳,

令人不禁要问,

这座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位置的小县城

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大师瞩目溧阳这里是长三角县域创新发展的特色窗口


两位北京大学原校长

数天之间齐赴溧阳并不是偶然,

而是彰显了溧阳发展与时代的共鸣。


当前,区域一体化浪潮迎面袭来,县域发展也来到了“向哪里去”的十字路口。当全国的目光聚焦长三角,溧阳似乎也成为了长三角一体化大势中,一个以生态为优势推动县域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特色窗口。





通过三十年来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持续、双向、增值的转换,这场名为“生态创新”的“长跑”,为溧阳积累和保存下了优厚的资源禀赋。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吸引,

溧阳叩开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大门。


随着以上汽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为龙头的4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的先进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在江苏中关村集聚,溧阳成为了国内配套最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并朝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绿色储能产业基地目标不断迈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师级人物将目光投向了溧阳这个创新窗口。陈立泉、沈学础、庄松林、吴云东、蒋剑春、朱邦芬、顾东风等数十位两院院士来到溧阳,为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把脉献策。


今年8月,刚就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第一时间来到溧阳视察天目湖校区二期建设情况,并表示将深化与溧阳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带队来我市考察产学研合作;

9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来我市作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题报告;

10月,中科院院士陈仙辉来到我市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共议热电材料及应用技术,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也带队来溧考察江苏中关村相关高新技术企业;

11月,中科院院士于渌、龚新高、陈仙辉、朱诗尧在溧阳参加ICAM-China 发展战略研讨会,围绕物质、材料以及生命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深入研讨,并与多位国外专家教授通过视频交流。






▲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



除了备受大师青睐,在全国动力电池行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溧阳也成为了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参与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的高等院校、科创平台和重点企业的“落户首选”。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中英电动汽车联合创新中心、高压智能变压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相继选择溧阳,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先后成立溧阳研究院。



“谁掌握了材料,谁就掌握了未来。”来到溧阳的王恩哥院士,在所作的《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主题报告中表示,新材料一直在推动时代不断进步。今天的溧阳用生态吸引科技、人才、产业集聚,并与之融合,就像在常规的区域发展道路上使用了一种可以提升城市能级的全新“材料”,这种创新为城市发展带来极大的新动力。


溧阳需要大师他们是城市发展底气形成的关键所在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



溧阳人从不缺乏创新的基因。

无论是三十年前的“水库搞旅游不可能”,还是近年来的“哪里一次就能创成文明城市”,溧阳人在困难和质疑面前始终以持之以恒的耐心、不断增强的实力、坚持不懈的等待来崇尚创新,坚持创新。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底气,创新底气的形成关键在于大师。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拥有创新基因的溧阳在推动重点科技产业、企业的发展中,需要来自更高层次、水平的点拨与指引。




此次,王恩哥成为我市人民政府顾问,将对深化溧阳与中科院物理所战略合作,推动江苏省中关村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与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研发平台双向融合,建设“电动溧阳”迈向世界级绿色储能产业基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林建华一行的到来也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与溧阳共建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互动、促进高层次人才交流,助力溧阳传统产业提升发展、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发展,加快溧阳向科技创新城市迈进的步伐。




近年来,在溧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大师们的身影,感受到大师们的智慧。在溧阳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师的指引正如星星点灯、领航解惑,以助燎原之势。





大师与溧阳相互吸引科技创新氛围助推城市气质形成

大师对溧阳的青睐和溧阳对大师的渴求

是一场情深意厚的“双向奔赴”,

这种相互吸引在溧阳全域形成了

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人才选择来到我市,

为溧阳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吴凡(左)工作照

今年31岁的吴凡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担任研究科学家,目前是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科学家工作室主任;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前沿技术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国际合作部主任。年轻的他是近年来无数投身我市科技建设浪潮人员中的佼佼者。吴凡说,去年团队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这一前沿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作为一名“新溧阳人”,希望能在自己钻研的领域培育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溧阳牌”新能源科技企业。




谭敏刚今年32岁,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博士,他如今在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担任院长助理的职位,2017年来到溧阳定居工作后,就一直主攻优质电能供应技术方面的研究。说起选择在溧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谭敏刚坦言,在多次与江苏中关村的对接中,他被溧阳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诚意所打动,同时,溧阳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产业的强劲势头也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他愿意离开大城市,来到溧阳、扎根溧阳,为溧阳科技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来到溧阳,助推各类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近年来,我市还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实施“安居工程”“双创工程”“平台工程”“蓝领工程”“提升工程”“选拔工程”等六大工程,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对于城市演进、地方发展、产业升级、生活改善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溧阳的“新生态”。



群贤毕至处,必有值得贤者探究的奥秘,也必定是能对贤者倒屣而迎的开放之地。古有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以美景引得少长咸集。今有溧阳,怀“生态创新”之举,邀约无双国士,实现“智”撑发展。

长三角内,

一座充满吸引力的创新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内容来源 | 溧阳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文静

本期编辑|葛素佳


● 2020年度“天目湖英才榜”专项基金申报工作开始!

● 喜报丨省政府表彰来啦!

● “零”的突破!溧阳首家潜在独角兽企业诞生!

● 我市聘请中科院院士王恩哥为市政府顾问

● 江苏仅2家,全在溧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