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 老城区改造多“修补”少“拆建”
“起源于明代的汝州市中大街,保留着大量明清建筑,历史上曾是汝州繁华的‘十里长街’,保持着独特的格局和风貌。”河南省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尚自昌对记者说。但在从小居住在中大街58岁的卢运良看来,曾经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街道,因为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已逐渐衰败,居民生活越来越不便利,有条件的人都搬走了。
河南省百城提质工程开始后,汝州市就开始研究修复这条古老的街道。在广泛听取了中大街居民的意见并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调研之后,最终确定“修旧如旧”的中大街修复方案。这一方案出台后,“附近商户、住户在钟楼办事处的组织下,不到三天时间就全部腾空了房屋。”卢运良说,不少市民还经常来到施工现场,看设计、看进度、看效果,对中大街的整治提升改造充满了憧憬。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在提质,难在老城。汝州市把工作重点放在老城区,精心打磨,进行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以文“化”城。汝州是五大名瓷之首汝瓷的原产地。通过梳理千年历史文化资源“家底”,汝州努力让历史文化特色与城市规划建设水乳交融。在中大街改造提升工程中,不大拆大建,坚持“修旧如旧、复古如古”。汝州还把汝瓷的“天青色”作为城市建设主色调,行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汝瓷元素的街灯、雕塑、盆景、建筑。同时,通过打造云禅小镇等城市文化板块,保护和复原望嵩楼、法行寺塔等文化地标,启动张公巷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保护性开发16个国家级和省级古村落、古山寨,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
以绿“荫”城。汝州通过实施生态廊道建设等十大绿化工程,打造“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近郊生态产业、远郊生态屏障”三大生态体系,让城市“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以水“润”城。水系连通,城市才有灵气和动感,汝州启动“两河三渠四库五湖”互连互通工程,初步形成了新城、老城“二龙戏珠”循环型生态水系。在汝河沙滩公园,细白的沙滩、度假区的凉棚、蓝色的水面和休憩的游人,这座内陆城市打造出了一片滨海美景。
缺公厕、缺停车场、缺公园、缺学校是很多老城区的历史欠账。汝州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这些影响市民生活体验的“城市病”。
在百城提质工程建设过程中,汝州市着力于让利于民,积极增加市民的公共空间,极力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老城区缺小学幼儿园、缺社区医院等问题,实施“腾笼换鸟”工程。他们把老城区5所高中和职业学校外迁至科教园区,15家工业企业搬迁到产业集聚区,腾出1680亩土地,建设学校、医院等,为群众提供便利。针对停车难、如厕难、游园难的问题,汝州市利用行政事业单位临街门面房、楼前院内空地,结合拆除违法建设后收储的土地、小片闲置土地,用于公厕的建设,同时还利用这些土地进行停车场、公厕和公园的建设。今年以来,汝州市区已建成公厕38座、社区游园63个、停车场28个,极大地满足了群众需求。本着多修补、少拆建的思路,汝州还实施了供水、供气、供暖,改路、改水、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汝州市市长陈天富说,城市管理是项精细活儿,多做些修修补补工作,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才能更得民心。
来源:经济日报
| 【汝州万象】非法猎捕引发山林火灾,汝州市森林公安迅速出击灭火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