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兴之路:千年汝窑的前世今生——瓷韵千年

2017-12-27 郭杰 赵彦锋 大河报汝州新闻

1957年,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生产和龙泉窑”。建国初期,百废待举,一个共和国的总理,日理万机,为什么会专门对汝窑作出批示呢?

汝瓷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历代古董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罕之器,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

△玉松汝瓷作品《乾坤尊》(2014年12月被我国外交部亚洲司选为外事活动高端礼品,在东亚峰会上赠送缅甸总统吴登盛。)

上世纪50年代,一些外宾来中国访问,其中有些喜欢中国瓷器的,找到外交部当时的外事人员,向他们要“雪拉同”。外事人员不懂,就回答说:没有。对有些不是很熟悉的外宾说没有,也就算了。但后来,有位苏联专家也要“雪拉同”,大家就重视了,不能回答说没有。苏联专家拿着茶杯说:就是这类东西。外事人员说瓷器嘛,我们有著名的景德镇、唐山的瓷器。拿最好的给他们看,他们却直摇头说不是。后来,外事人员到故宫陶瓷博物馆问陈万里。陈万里是中国青瓷专家,他喜欢中国陶瓷,《中国青瓷史》就是他写的。那时候陈万里已经70多岁,当他知道苏联专家一定要“雪拉同”,就笑了起来:“雪拉同”就是我们青瓷嘛!在中国的宋朝,青瓷出口到东南亚,后来到法国。

这件事周总理知道了。当时,他决定叫轻工业部赶快恢复青瓷。他说,中国五大名窑都要恢复,外国人来访问中国就要看这些东西。

半个多世纪以来,汝州的工匠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为恢复汝瓷,凝心聚力,克难攻坚,终于叩开了汝窑那神圣的殿堂,向共和国总理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天,在汝窑的故乡——河南汝州,跨越千年的隔空喊话,让我们又重新回眸,把目光锁定在让世界为之叹服的——中国汝瓷。


瓷韵千年


—          —

青瓷之美,美在灵动。

汝窑是古人遗留人世最美丽的瑰宝,它是自然的灵动,复古的美学,是后世仰慕追寻的典范。

大自然是最神秘的设计师,她用最为普遍存在的铁元素,给了汝窑美丽而不妖娆的样貌,或作碗,或为瓶,素雅而沉静,莹润而淡泊,一袭清雅,有天地之大美,又带着诗的优雅,词的韵味,温润纯朴,若平湖之水,宁静而致远。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技术的精进和气质的娴雅,成就了汝窑,也开创了汝州制瓷业前所未有的繁盛。

△【宋】天青釉 三足樽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汝州辖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窑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并形成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一带;南区从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到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到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区达到了300多处。这些足以证实,在宋代,汝州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当土遇到水,立刻柔软身躯,可以随心所欲抟造成各种器物,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中,对人类的起源,都有抟土造人的传说。

水土姻缘就是文明之本,它们只需一个升华的契机——火。

面朝黄土背朝天,厚重的农耕文化,为汝州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创造源泉。汝州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莽莽伏牛山,悠悠汝水从中间横贯而过,造就了一方物产丰茂的沃土。在汝州,人类踪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文化积淀深厚,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都能在此觅到踪影。

自周至汉到唐,汝州一直是拱卫古都洛阳的门户,帝王将相、商贾贤达、才子名流脚踪如织。中原腹地,自古兵家必争。其山河沧桑、世事更迭,正可谓一把田土、一块碎石都带有数千年文化的印迹。

物产丰富的汝州,文化积淀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汝州制陶业已经成熟,距今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煤山、大张、中山寨等都有陶器生产。娴熟的制陶技术为唐宋陶瓷业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汝州具备生产汝瓷的条件,汝州所辖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和黏土,是做坯品的原料。汝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称,储量丰富的煤和满山的树林、灌木丛,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          —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徽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崇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

说起汝瓷,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宋徽宗赵佶。正是这位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让汝瓷平步青云,看尽世事沧桑,看尽荣辱得失之后,仍在诉说着曾经最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宋徽宗是个艺术家,善于“以色观物”“以色审物”“以色统物”,汝州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窑瓷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越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这种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这些釉面温润色泽典雅的瓷器,那淡淡的天青色,是一种清淡含蓄、最适合道家的审美情趣。

《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瓷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

中国古代对玉和玛瑙都充满敬畏之情,玛瑙是很贵重的材料。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

汝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棱。对这些单色瓷釉的制作和使用,人们审美意识所追求的意境是自然界的玉石效果。玉在中华古文化中,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种种美好品质。这种以玉喻人的审美意识对中国制瓷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与当时其他窑口相比,汝瓷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都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综观历代文献关于汝窑的记载,仿佛在诉说一个悠远缥缈的神话。它的釉中,气泡闪烁亮如攒珠;它的胎中,玛瑙点缀灿如金星;它温润的釉色,如同万花筒,在不同的光照下幻化出不同奇妙的光晕。即使在南宋时,汝瓷已成稀世之宝。它仿佛一颗耀眼的流星,经历了瞬息辉煌而遽然湮灭。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瓷器烧造的又一座高峰,曾创制多种精美盖世的瓷器,也曾大规模仿制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但唯独仿制汝瓷失败,以至乾隆无奈地写道:“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

目前,传世的汝瓷全世界仅存不到百件,成为稀世珍宝,历代帝王视之为吉祥之物,汝瓷也成为官宦人家的富贵象征。历朝历代的昌平盛世时,都有人仿烧汝瓷,乾隆皇帝还专门让景德镇仿烧汝瓷。然而,由于汝瓷的配釉独特,工艺失传,仿烧无一成功。清代诗人孙灏发出了“人巧久绝天难留,窑空烟冷其奈何”的哀叹。

宋朝的历史就是一个版图不断收缩直至灭亡的历史,然而正是宋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达到了历史高点,宋代天青色的汝瓷艺术达到了中国瓷器美学的巅峰,即便在当时默默无闻的福建窑变瓷器亦彻底征服日本,和宋代的饮茶方法一起演化成今天的日本茶道。宋朝,这个看起来绵软的帝国无意间成就了后世不可超越的中国瓷器艺术巅峰。

 推荐阅读 

国道新207汝州段交工验收,全长19.465公里

|【汝州万象】午夜汝州深山突发大火 第83集团军某旅装步十二连官兵紧急出动扑救……

18.5亩违法图斑被拆除,共清运建筑垃圾156车 蟒川镇扎实开展违法图斑整治工作

回顾光辉岁月 弘扬陶瓷文化 “纪念周总理指示恢复历史名窑60周年系列活动”明日开幕

|【民生服务】发展城市公交,绿色低碳出行 汝州市再添20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