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玄奘法师传 卷四 白话本 三藏法师传

2017-03-12 佛法

【8.1.2食果变形(食果变形:瞻波国;羯末嗢祇罗国、奔那伐弹那国、羯罗拏苏伐剌那国、三摩怛吒、室利差怛等六国、耽摩栗底国、乌荼国、恭御陀国、羯陵伽国)】=>《慈恩》=>《西域记》

奘师沿恒河南岸东行三百余里,至中印度境之瞻波国。其寺十所,僧二百余人,均习小乘教。传说在劫初之时,人多穴居,后来有天女下降人间,于恒河中戏水,因水灵触身,而生四子。现在的王城,就是其中一子的宫廷所在。国境南部有一个大森林区,连绵二百多里。

相传在佛陀降生以前,曾有一位牧牛人,每天放牧数百头牛于此林中,任它们自由吃草。其中一头牛时常离开牛群,直到日落时才归队。牧牛人觉得很奇怪,因为每次它回来时,毛色总显得特别光润,吼声也分外宏亮。于是便暗中跟随,随牛来到一个石洞口。

他跟进后,大约走了四、五里,忽然眼前一亮,只见洞内别有天地,犹如仙境。此时牛在一处树下吃草,草色柔润,也是人间所没有的。牧牛人见树上果实赤黄如金,又香又大,便乘牛吃草时,偷偷摘下一颗。虽然很喜欢,但因为害怕,也不敢吃,就把它放在怀里。

不久牛吃饱了,他就跟着它准备离开。但谁知走到洞口时,忽然窜出一个恶鬼,将他怀中的果实夺回。牧牛人回家后,将这奇遇告诉一位名医,名医嘱咐他最好先别吃,应该设法拿一颗出来研究。隔天,牧牛人如法炮制,并藏了一颗在口中准备离开,谁知守洞的恶鬼竟扼住他的咽喉,害他不慎将果子吞进肚子里。

牧牛人吞了果子以后,身体开始变大,最后整个身体都陷在洞里出不去,只剩头能伸出洞外。后来家人前来找他,见到他变形的身体,大家都很惊惧。为了救他,家人回庄请来了很多大力士,但是依旧无法动弹。国王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也派人来挖掘,但没有结果。随着日子久了,牧牛人渐渐变成石头,虽然仍保有人的形状,但已与石头无异。

据说当年奘师亲见时,该人头形石仍然完好。

奘师离瞻波国,在中、东印度境各国寻礼圣迹。所经国家包括:羯末嗢祇罗国、奔那伐弹那国、羯罗拏苏伐剌那国、三摩怛吒、室利差怛等六国、耽摩栗底国、乌荼国、恭御羯陵伽国等。


【8.2憍萨罗岩凿寺院(憍萨罗国,龙树菩萨=龙猛菩萨)】=>《慈恩》=>《西域记》

奘师接着到访的佛教中心是南憍萨罗。南憍萨罗以龙树菩萨故居闻名。龙树约莫生在第一、二世纪间,是中观宗的创始人。中观宗以将《般若经》系统化尤为著称,奘师在南憍萨罗期间就听到一些有关他的传说,玄奘记录的则是国王(西域记作引正王)为为龙树凿山建伽蓝,结果闹到国库空虚的情形,结果龙树菩萨遂“以神妙药滴诸大石,立变为金”!


【8.3陈那与护法等遗事(案达罗国--陈那论师,驮那羯磔迦国--清辩论师,达罗毗荼国--护法论师)】=>《慈恩》

奘师在南憍萨罗就听说该国国王“崇敬佛法,爱尚学艺”,且有“伽蓝百所,僧徒万人”,便回头往海岸而行,经过密林来到案达罗古国。他说,案达罗国有伽蓝二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而且是因明学大家陈那的故居。案达罗有一座窣堵波,乃是陈那作《因明论》之处。

奘师从南憍萨罗继续往驮那羯磔迦国而去。该地伽蓝栉比鳞次,可惜多已荒芜,如今尚存者只剩二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大多崇信龙树中观宗。

奘师接着又前往印度南部达罗毗荼国大都建志补罗城。而且在前往僧伽罗途中结夏期间,在此待了相当一段时间。建志补罗城是护法大师的出生地。而护法又是戒贤大师的师父,奘师应该称他为师祖。这位瑜伽宗大德是着的大乘经典论师,著述甚丰、,其中包括对世亲《唯识三十颂》的评论,奘师受他影响很大。奘师返国后,就是护法的论释为主,糅和印度十大论师对《唯识三十论》的注解为《成唯识论》,成为中国和日本唯识学的标准范本。

 

【8.4玄奘神游僧伽罗】=>《慈恩》=>《西域记》
【8.4.1师王之子】

奘师自从离开瞻波国,便在中、东印度各国寻圣迹。西行经耽摩栗底国,虽有几处圣迹,却是一个外道盛行的国家。

又闻海中有岛国僧伽罗(即师子国),其上有精通上座部三藏教典及深解瑜伽师地论的大德,但须涉海路七百由旬,方可达彼岸。奘师正犹豫间,碰巧遇到一位南印来的法师,他劝他可从南印的东南角出海,约三天水路就可以到达。虽然多经一段山川跋涉,但比较安全,不但可以免去海上狂风巨浪的危险,又可以顺道朝礼屋荼等国的圣迹。

奘师于是即向西行,途经各国,直抵建志城(建志补罗城),此为南印度海口,此去师子国只须三日。但师抵此未去之间,忽闻彼国王死,国内饥乱,有大德菩提迷只等三百余僧正从彼国来投印度。奘师与彼众在建志城(建志补罗城)相遇,于是原本打算的师子国之行,便作罢未去。

有关师子国的命名由来,相传是有一位女子,在嫁到邻国途中遇到狮子王,由于送嫁的人均吓得各自逃命,留下车中的新娘,被狮子王衔入山中。后来女子与狮子相处久了,竟然发生感情,生下一男一女,外貌像人,性情却很凶恶。长大后问母亲说:“我到底是人,还是兽?”母亲只好把从前的遭遇说出来。儿子说:“人畜既然不是同类,为什么不离开它?”

母亲回答:“不是不想离开,是无法逃走。”后来儿子跟着父亲,暗中察看,摸清出山的路,就趁狮王远行,带着母亲和妹妹逃出山林,回到母亲的国家,但不幸她的父母都已去世,没有子孙,只好暂时寄住村邻。

狮王回山后,不见妻子儿女,又急又气,哮吼下山,见人就扑,遇害的很多。国王亲率兵马围射。狮王一见,更加生气,高声怒吼,人仰马翻,没有人敢再接近。国王只好悬赏射杀。此时儿子对母亲说:“我们现在饥寒交迫,不如我去应募。”母亲阻止他说:“不可以,它虽然是野兽,却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杀他,人和野兽又有什么分别呢?”可是儿子不听告诫,执意要去,母亲无奈,只好很痛苦的含泪看着他去。狮王一见自己的儿子,驯服欢喜,任由儿子依靠抚摸,可是儿子却出其不意,拿出预藏的利刃向狮子的喉咙与肚子。狮王爱子情深,忍痛不动,只有哀伤疑惑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直到气绝身死。

国王虽然高兴,却也感到奇怪,为什么狮王一见到他,就变得那么驯服?于是在国王的威胁利诱下,他吐露了实情。国王听完非常感叹的说:“也只有你这种禽兽不如的人,才有这么狠毒的心肠,连自己的父亲都忍心杀害。虽然我宣布悬赏,但是你杀父逆伦,天理国法都不能容你。”说完,国王依约赐给他黄金,但另外准备了两艘大船,将他兄妹放逐于大海之上。

后来哥哥的船漂到这个岛上,就在岛上住了下来,并繁衍子孙。不知经过多少代,人口一多,又立君臣,定了国号。因为祖先有执杀狮子的事迹,故称执狮子国,据说就是现在的锡兰。而妹妹的船则往西漂流到波斯湾,被鬼魅抓去后生了很女孩,建立了西女国。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僧伽罗是远古时代一个大商人的儿子,福慧都很具足,足智多谋,不但逃脱罗刹女劫难,成了国王,还率兵到这座宝岛杀死罗刹,救出商侣,纳为国土,以王名为国名,这也是佛法记载的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

前一说是民俗传说,后一说则是佛经记载。


【8.4.2佛像授珠】=>《慈恩》

师子国本来没有佛法,直到世尊涅盘后一百年后,阿育王的弟弟抛弃人间爱欲,证得阿罗汉果,乘空飞行,来回游化时,才将佛教传到这个国家,并建立许多寺院。

在王宫旁边,有一座佛牙精舍,高几十丈。其侧又有一精舍,其中有先王所造的纯金佛像,佛髻上镶有一颗宝珠,据说非常珍贵,价值连城。曾经有人想要偷取,穿凿地道潜进里面,可是因为佛像太高,怎样都构不到,便自言自语的说:“释迦牟尼佛以前修菩萨道时,为了众生,难舍能舍,即使身命国家也在所不惜,怎么现在却连一颗宝珠都舍不得?可见传说都是假的。”

想不到这话一说完,佛像竟然弯身让他拿取宝珠。他们拿了宝珠,赶紧去卖。看到的人都知道那是佛像头上的宝珠,就将他们扭送王宫问罪。可是他们却告诉国王说:“这是佛自己给我们的。”国王半信半疑,便亲自前去察看,果然见到佛像正弯腰低头,因此信心倍增,又以许多珍宝将这颗宝珠赎回来,再安置于佛像头上,直到今天还保存着。

 

【8.4.3太子宝冠(建那补罗国)】=>《慈恩》=>《西域记》

奘师既然将师子国之行取消作罢,便与彼国前来的僧人结伴同行,向西北归,一路参观礼拜圣迹,行二千余里,至南印度境建那补罗国。

该国有百余寺庙,万余僧众,大小乘兼习,外道亦不少。王宫城侧有大精舍,其内有一悉达太子之宝冠盛在一宝盒中,每逢斋日,便取出置于高台供人参观,其有至诚观礼者,多感发异光。


【8.5西岸访岩寺遗址】=>《慈恩》=>《行状》
【8.5.1摩诃剌陀国】

接着奘师来到南印度的摩诃剌陀国,这个国家的民风一向轻财命重节义,好武善战;如果有人在战场上领军失败,不施任何处罚,就只给他一套女用服装穿,很多人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羞辱而自杀。国中常养勇士、巨象,一旦要上战场,就让人兽都喝酒,乘着醉意进攻,奋勇非常,所向无敌,也因此该国非常自豪,傲慢。


【8.5.2野兽依人(摩腊婆国)】=>《慈恩》=>《西域记》

奘师离开摩诃剌陀国后,接着来到摩腊婆国,这里的民风淳朴,普遍爱好学问和艺术。在全印度中,就只有此西南的摩腊婆和东北的摩揭陀两国,崇尚学术,礼重圣贤,气质谈吐都很高雅。

摩腊婆国有寺院数百所,僧徒一万多,主要信奉小乘正量部教,也有天祠外道。相传六十年前,曾有一位戒日王聪明博学,心地仁厚,崇敬三宝。从他当国王开始,直到驾崩为止,从没有人见过他粗言恶语过。他仁慈的程度,到了连昆虫动物都不肯伤害;即使属下喂象、马饮水,也规定必须以滤网过滤后才可饮用,深怕不小心伤害到水中无辜的生命。因此,他规定人民不可杀生,因而在这个国家里,野兽对人类很温驯,豺狼虎豹也不会伤害人类,国内一片祥和。

王宫旁边建了一座精舍,供奉了七佛圣像,每年都有无遮大会,五十余年不曾中断。

奘师经过这两个国家以后,对于完全不同的风俗习惯,感触特别深刻。


【8.5.3钵伐多国驻学二年(阿吒厘国、契吒国、伐腊毗国,阿难陀补罗国、苏剌陀国、瞿折罗国,乌阇衍那国,掷枳陀国,摩醯湿伐罗补罗国,苏剌陀国,阿点婆翅罗国,狼揭罗国、波剌斯国、拂禀国、西女国、臂多势罗国、阿参荼国、信度国、茂罗三部卢国)】=>《慈恩》=>《行状》=>《西域记》

奘师在南印度境内,经过阿吒厘国、契吒国、伐腊毗国,到西印度境内的阿难陀补罗国、苏剌陀国、瞿折罗国,再到南印度的乌阇衍那国。从这里向东北走一千多里是掷枳陀国,再向东北进入中印度境内的摩醯湿伐罗补罗国,再从这里回到苏剌陀国。

由苏剌陀往西北走到西印度的阿点婆翅罗国。佛陀在世时常来这里,阿育王在他到过的地方,都有建塔纪念。

再向西到狼揭罗国,这里邻近大海,是到西女国的出海口。往西北至波剌斯国,这里已不属于印度的范围,民情大不相同,但仍有僧伽和小乘教,有释尊遗钵。

奘师又经过许多国家朝礼圣迹,包括:臂多势罗国、阿参荼国、信度国、茂罗三部卢国等国,再到北印度的钵伐多国,这是奘师从那烂陀寺南游以来的最后一站。城边有一座大寺院,从前最胜子论师曾经在这里著述瑜伽师地释论,也是贤爱、德光两位论师出家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二、三位学问渊博的大德,所以奘师停留了两年,跟随学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及摄正法论与教实论等。

 

这时奘师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决定回那烂陀寺,准备回国。


【8.6罢游重归那烂陀】=>《慈恩》=>《行状》=>《西域记》
【8.6.1道俗宗归】

奘师于回程时,又转往东南回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再次参谒戒贤法师,报告朝圣参学的心得。之后因听说附近几十里外的低罗择迦寺有一位般若跋陀罗大德,除了精通本宗萨婆多部的三藏外,对声明、因明也都有很深的造诣,因此又前往就学,并停留了两个月。

接着又到杖林山向一位居士胜军论师求教,学唯识抉择论、意义理论、成无畏论、不住涅盘、十二因缘论、庄严经论,并提出瑜伽、因明的疑难。胜军论师本来是苏剌陀国人,属刹帝利种族,从小就聪颖好学,先在贤爱论师门下学习因明论,又跟随安慧菩萨学声明论、大小乘论,再向戒贤论师学瑜伽论。不但精通佛法,即使世间一般的学问也很广博,外道的四吠陀典,以及天文地理、医方术数,没有一样不擅长。道德风范尤其难得,当时的国王仰慕他的德学,派大臣前往迎请,又赐封地要立他为国师,却被婉转拒绝了。后来的戒日王再加数倍的供养,要迎请立为国师,虽再三恳请,胜军论师还是坚决的推辞说:“接受别人的赏赐,就要为他分忧解劳。我现在连解脱生死的缠缚都没有时间了,哪有时间可以为大王做事呢?”说完便作礼离开,戒日王也不敢强留。

从此就在杖林山开课讲授佛法经论,不论出家、在家,很多人都拜他为师,讲席以下,常有几百人同时听讲。

 

【8.6.2舍利神变】=>《慈恩》

奘师跟随胜军论师前后共有两年,有一天晚上,忽然作一个梦:

那烂陀寺充满了荒芜杂乱的景象,到处拴着水牛,看不见一个僧侣。他从幼日王院的西门进去,忽然看见第四重阁上站着一个金人,光明庄严,内心很是欢喜,他想往上爬,却爬不上去,只好请金人接引,金人告诉他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由于你的前世还有业障,尚不能到这里来。”说完指着寺外的景象给他看,奘师看到一片火海,村落全部化为灰烬,金人又告诉他说:“你赶快回国,十年后戒日王驾崩,印度会引起一片荒乱,盗贼四起,掳掠烧杀,千万不要忘记。”说完就不见了。

奘师惊醒后,把梦境告诉胜军论师,胜军论师说:“三界本来就是变化无常的,也许将来梦境会成为事实,菩萨既指示这样的预兆,你就善自安排吧!”(后来唐朝的永徽末年,印度的状况果然与菩萨预言的一样。)

这时候,菩提寺正请出佛陀舍利供大众瞻礼,奘师也和胜军论师结伴前去。只见来自各国的人,人山人海,都争先恐后,想要一睹佛陀舍利。奘师好不容易进入恭敬礼拜后,瞻仰佛骨舍利,只见骨舍利大小不同,大的像圆珠,晶莹剔透,颜色有红有白:而肉舍利则像豌豆,红润如同玛瑙。当晚,奘师和胜军论师两人都对舍利大小的不同产生疑惑,因为一般舍利都不超过米粒大小,可是怎么今天看到的佛陀舍利竟然能像碗豆,或圆珠那么大呢?就在两人苦思不解的时候,忽然室内室外充满光明。两人走出室外一看,才知原来从舍利塔中射出万丈光芒,直冲云霄,五彩映地,连星月的光都被掩盖住了;那个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芳香,令人闻了神清气爽。此时众人奔相走告,说舍利塔有大神变,一下子就聚集了很多人,观礼赞叹这个难得一见的奇迹。前后约一顿饭的时间,舍利塔发出的光才慢慢收敛,最后并绕塔几圈才收入塔里。

至此,奘师两人心中的疑惑总算解除。


【8.6.3讲学会宗破恶见】=>《慈恩》=>《行状》

奘师在菩提寺期间,每日往礼菩提树及其他圣迹,经八日乃归那烂陀寺。这时戒贤论师要奘师为众开讲“摄大乘论”及“唯识抉择论”,不过在这之前,已先有师子光大德为四众讲中观论和百论,并且以中、百二论批斥瑜伽师地论。奘师对中、百二论和瑜伽师地论都有很深的研究与心得,知道两者同一法源,决不会互相抵触;会有误解产生,只能说是研究的人本身无法融会贯通所造成,决不是法的本身有缺失。为此,奘师几次前往诘问师子光,师子光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原本跟随他学的人,都渐渐跑去跟奘师学。

师子光虽然被奘师辩倒,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虚心的检讨自己对法是否有偏执,反而因为眼见学生跑去跟玄奘学习,而起了嫉妒心,便批评奘师,说他讲述中、百二论,也不过破斥了偏计所执,其实对于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还是没有提到;也因此,就断章取义的以一句“一切无所得”来否定所有论述。奘师为了让大家能了解此二宗其实不相违背,就著作了会宗论三千颂来释疑。论成之后呈与戒贤论师与寺内大众评阅,见过的人没有不称许赞叹的。

这时候,师子光感到非常惭愧,已不好意思继续留在那烂陀寺,便悄悄地离开,跑到菩提寺去。可是他不甘心,又找了一位东印度的同学,名叫旃陀罗僧诃的,要来和奘师辩论,想要洗雪自己的耻辱。但谁知这个人到了那烂陀寺以后,自知要胜奘师很难,又震慑于奘师肃穆中的一股威仪,竟默无动静,几次见面都不敢向奘师开口求辩。从此以后,奘师的声誉也就更加隆盛了。


【8.6.4外道论难】=>《慈恩》=>《行状》

这时有一位顺世外道婆罗门专程来向那烂陀寺挑战,写了四十条大义,悬在寺门,并夸口说:“如果有人能驳倒其中一条,我就以头谢罪。”果然经过好多天,都没有人出来应战。

奘师知道了这件事,指示侍者将论义撕下来踩踏撕毁,婆罗门看了很生气问他是谁,侍者告诉他是大唐玄奘法师的侍者。因婆罗门早已久仰奘师的盛名,就没有继续和侍者理论。奘师于是答应和他择日辩论,并请戒贤论师和几位大德作见证。两人公开辩论,双方你来我往,几次下来婆罗门已经是义尽词穷,没有话说,只好起立认输说:“既然你赢了,就依我说的,拿走我的头!”但奘师说:“佛门慈悲戒杀,我不要你的命,只要你从现在起做我的仆役,供我使唤。”婆罗门喜不自胜,闻者亦莫不感奘师之宽宏大量,为其称庆。

 

时法师欲往乌茶。乃访得小乘所制破大乘义七百颂者。法师寻省有数处疑。谓所伏婆罗门曰。汝曾听此义不。答曰。曾听五遍。法师欲令其讲。彼曰。我今为奴岂合为尊讲。法师曰。此是他宗我未曾见。汝但说无苦。彼曰。若然请至夜中。恐外人闻从奴学法污尊名称。于是至夜屏去诸人令讲一遍。

备得其旨遂寻其谬节申大乘义而破之。为一千六百颂。名破恶见论。将呈戒贤法师。及宣示徒众无不嗟赏。曰以此穷核何敌不亡。其论如别目。

 

谓婆罗门曰。仁者论屈为奴。于耻已足。今放仁者去随意所之。

婆罗门欢喜辞出往东印度迦摩缕波国。向鸠摩罗王谈法师德义。王闻甚悦。即发使来请焉。


佛法东来(一):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767tbai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佛法东来(二) 第一义天 玄奘菩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378ujoxt9&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佛法东来(三)真唯识量 大乘根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812v5avk&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玄奘法师传  卷一


玄奘法师传 卷二 


玄奘法师传 卷三 


重走 玄奘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