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宜春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公布!

宜春发布 2020-12-09


宜春

一座古老的城市

历史建筑众多


为加强我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

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

保留历史记忆

彰显地域特色

汉春祥等8处建筑

被确定为宜春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我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经研究并公示通过,确定汉春祥等8处建筑为宜春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现予以公布。


      附件:宜春市中心城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


2020年7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你知道这些建筑长什么样

历史特色是什么吗

快随小布一起来了解

↓↓↓

01汉春祥

汉春祥,位于中山路115号(中山钟表店左),为清末民国时期建筑,原是一个以经营绸缎为主的布庄。



该建筑进深较长,分上下两层,后厅与二楼相通,形成较大空间,二层建有回廊,可与一层相望。建筑面向中山路,保存较完好,是一栋优秀的不可多得的民国建筑,是中西文化合璧的产物,是西洋建筑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渗透的重要实物,是宜春开放包容的见证,也是当时宜春布匹生意繁荣的标记。


02泉井头井

泉井头井(俗名四眼井)位于原袁州区政府大院西侧。古李渠自西向东经西城萍实门进入郡城,然后折向北面流经井旁,如泉水的源头,故谓泉井头。又说泉井旁居邓姓,称邓井头,讹称泉井头。


泉井头井原为西池东边一部分,古李渠开凿之初,为了泄洪蓄水的需要,在西城李渠源头曾建有西池,因湖水浩渺,传说水底藏龙,所以原袁州区政府大院称龙泉社区。



过去的泉井头井是一个硕大的方井,水位很高,水量很大,直接可以打到水,而且泉水澄清甘甜,附近居民多在此井取水饮用。又因水质好,保持常温,居民用泉水发的豆芽菜享誉宜春城。现在的泉井头井用水泥板封盖,其上开四个打水井孔,这是近几年的事。


03潮溪拱门

潮溪拱门位于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彭坊村,建筑年代不详,石头砌筑,古老建筑风格,上世纪90年代曾修缮一次。



04红驿站

红驿站位于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水口村(古称修仁乡温汤里黄土陇),地处偏僻。建筑为土木结构,一层,占地面积为120平方米。



听村里的老人讲述,解放前,水口村上百寨来了许多土匪。后来,红军在土匪扰民必经之路(现水口村杨山组与上店组交汇之处)建立一栋临时指挥所(现水口村红驿站原址),并在房屋左侧的山顶新建岗哨一座(已损毁),以监视由上百寨下山扰民的土匪。1968年在原址扩建成现在规模。

2018年,为不忘初心,助推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水口村委对其进行修缮,并更名红驿站,为游客服务中心。


05老文联办公楼

原宜春专署办公楼(袁州区卫公路3号),坐落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化成公园旁边。整个办公楼为两幢连体,其中,西边办公楼为上世纪60年代苏联人参照苏联建筑风格建造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后来作为地委高干接待所使用,其后划拨给文联办公;东边办公楼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物,仿欧式建筑,具有保存价值,有年代感。



06宜春水位站

宜春水位站,始建于1938年1月,现址位于宜春市袁州区沿江路中段右岸,地理位置:东经114°22’46.2”、北纬27°48’01.9”,控制集水面积1894k㎡。主要监测项目有水位、雨量等。



水位观测采用浮子式自动监测水位计,每日8时通过视频校测水位,洪水期增加校测次数。警戒水位88.00m,历史最高洪水位90.51m(吴淞基面),发生在1995年6月26日。降水量观测以遥测雨量计为主。



宜春水位站是国家基本水位站、中央报汛站,隶属于江西省宜春水文局管理。同时向国家防总、长江委、省防总及袁河、赣江下游的防讯指挥部门提供雨水情信息,为袁河流域江河治理、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水文资料和成果。


07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位于宜春市经开区金园街道枫林社区上徐组,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由上徐各行各业有钱人出资、村民投劳建成,祠堂的梁、柱木料均来自上徐禁山。整个祠堂为砖木结构,堂中采用柱子、砖墙作承重,柱子上部采用平梁加斗的构造支撑屋面,柱、梁、板用榫卯连接,无铁钉,后来木匠想仿制建祠堂,没有成功。1992年进行了大修,2017年由集体出资进行了小修。地面和部分墙面按照现在风格和建筑材料整修,破坏了原有的风格风貌,但主体建筑工艺仍然保存完好。


08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位于宜春市经开区金园街道枫林社区下徐组,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由下徐各行各业有钱人出资、村民投劳建成,祠堂的梁、柱木料均来自下徐禁山。整个祠堂为砖木结构,堂中采用柱子、砖墙作承重,柱子上部采用平梁加斗的构造支撑屋面,柱、梁、板用榫卯连接,无铁钉,后来木匠想仿制建祠堂,没有成功。1992年进行了大修,2017年由集体出资进行了小修。地面和部分墙面按照现在风格和建筑材料整修,破坏了原有的风格风貌,但主体建筑工艺仍然保存完好。


(来源:市政府办、记者徐宝金

(编辑:熊瑛; 编审:王小卫; 监制:杨娟)

小布想和你交朋友,微信号:zhangfang309

大家都在看  

➯来这儿寻找诗和远方!浪漫夏日 ,约上朋友走起~

➯@宜春人 今年老旧小区这样改造!

➯明确了!免三个月租金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