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赞!他痴心坚守,只为这一件事…

宜春发布 2021-09-3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了绿水青山

许多人默默奉献了一辈子

宜春市林业局

原造林站站长、退休干部

张新文

就是这样一位

具有“青山情怀”的人

↓↓↓


张新文,1934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专区浦江县杭坪镇茶山村,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个裹脚的家庭妇女,家境还算殷实。然而,好景不长,张新文12岁时,父亲不幸病故,家里生活日益艰难。


张新文初中毕业后,知道家里生活难以为继,便不再读书,回家种田,养家糊口。1952年,张新文在家里种了一年半田后,在同学的动员下报考了衢州林业学校,并顺利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从衢州林校毕业后,张新文很想尽快参加工作,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没想到学校决定推荐10名毕业生去南京林学院读大学,其中就有他。当时,全国仅有北京、东北和南京3所林业大学,换成别人肯定求之不得。可是张新文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不想母亲再为他读书而吃糠咽菜,便提出不去上大学。母亲则坚定地说:“去,我咬紧牙关能挺过去,你去读大学我高兴!”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张新文于1954年来到了南京林学院读书。由于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张新文读到大三时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1958年,张新文大学毕业,为响应国家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便报名去山东省工作,学校考虑到他的母亲需要照顾,便安排他到江西,分配在江西省农林垦殖厅工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对植树造林并不重视。江西有很多荒山没有造林,水土流失严重。为了用事实说服群众重视造林工作,张新文开始脚踏实地地调查,寻找造林搞得好的典型单位。


1961年,张新文来到当时的宜春县三阳公社马王塘大队调查。马王塘原来有8000多亩荒山,山体表面是一层砂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下大雨便有许多泥沙冲入农田,致使水稻平均亩产只有260斤。当地群众饱受水土流失的侵害,决心植树造林,他们用钻头钻通砂石层栽下树苗。经过十年的植树造林,这里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粮食产量提高到亩产500多斤。张新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写了一篇通讯《荒山秃岭变青山,林密柴多粮丰产》,文章被刊登在1962年1月18日《江西日报》的头版,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


1962年春季,江西发大水,经济损失严重。大水过后,时任省长邵式平在江西宾馆召开农林水三个部门专家参加的“治水讨论会”,破例邀请29岁的普通干部张新文参加,要他在会上介绍马王塘的情况。张新文的介绍引起邵省长和与会专家的重视。会议结束后,邵省长要求省委农工部和省农垦厅去马王塘做进一步的调查。


随后,张新文和另一名干部到了马王塘,白天上山看绿化情况,晚上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张新文又写出了长篇通讯《马王塘治服“剥皮山”》发表在《江西日报》头版,当天的报纸还配发了社论《改造自然的榜样》。这篇通讯和社论的刊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全省各地都派人来到马王塘参观学习。


1972年,张新文调到当时的宜春地区林业局工作,担任林局造林站站长。张新文担任站长后,更是一心扑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事业上,一方面亲自参加各种植树造林的工作,一方面发挥自己写作的长处,撰写反映各地植树造林典型和经验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宜春林业工作的发展。


张新文在工作期间,先后撰写了50多篇反映林业工作的稿件,分别刊登在《江西日报》《中国林业报》《国土绿化》等报刊上,有力促进了江西和宜春的林业工作发展。


1994年,江西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张新文“绿化祖国”奖章;2000年2月,张新文荣获“全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在建党80周年时,中共宜春市委授予张新文“全市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来源:曾福龙/文 记者刘继刚/图 余远明 吴隽 邹鹏亮 朱洪/视频

(编辑:吴娓;编审:谢芳芳;监制:彭晓英)

小布想和你交朋友,微信号:zhangfang309

大家都在看  

今起!宜春全面启动!

给力!这些宜春人主动取消升学宴…

教育部:这三种情况,学生不能返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