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相辉映!宜春这个地方闪耀两种“颜色”…

宜春发布 2021-09-30




在宜丰县芳溪镇西部

有一个小村庄叫庙前村

一面靠山两面环水


近年来

庙前村充分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和青山绿水

将田园山水与红色文化元素相融合

奏响了一首振兴发展“红绿交响曲”


红色资源成“镇村之宝”


徜徉在庙前村

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红色印记”

村前路口边的石砌“红井”

房屋墙壁上的红色壁画

青少年军事竹林课堂、红歌广场

翻新老宅改建的红史馆、绩效馆

……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让普普通通的庙前村

拥有了独特的气质与风骨





在村子西侧,红史馆前的一组雕像,描述的正是1930年8月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转战宜丰的光荣历史。走进红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熊雄烈士英气勃发的照片和革命事迹简介,令人不由为他不惧牺牲、慷慨就义的革命精神而震撼;随后依次展示的是红一军团行经宜丰路线示意图、彭德怀转战宜丰示意图、芳溪百姓喜迎红五军图,将我们带进革命火种遍布宜丰的峥嵘岁月,不知不觉中仿佛置身于当年的革命洪流当中,令人心潮起伏,感动连连。


在庙前村进村的山头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宽约2米、深1.5米、长约200米的环形战壕,是当年革命群众反“围剿”斗争的实证。



在土地革命时期,万铜丰县宜丰境内成立了黄檗区和大丰区。庙前村属于大丰区。为了保卫万铜丰红色革命根据地,庙前人民修建了许多军事设施,这条战壕就是其中之一。它地处万铜丰根据地东南方向,前沿直指国民党部队所在区域,背靠苏区腹地、扼守万载至宜丰的要道。红军多次在此地阻击了国民党军队向苏区的数次进攻。特别在1933年三四月间,万铜丰县大丰区游击队在庙前、香源配合红军主力作战,这条战壕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5年7月,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不甘失败的日本侵略者4万余人分两路由万载窜入宜丰,其中一支进入芳溪境内。庙前村民依托村口的这条战壕,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革命先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庙前人。


“我辈青年应志在四方,不能再作井底之蛙,埋头子曰诗云了。”革命先辈熊雄的铮铮誓言,指引着庙前人奋发向上。



绿水青山引四方来客


初秋时节

浅浅的下湾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两岸的老樟树枝繁叶茂

倒影在水中影影绰绰

游人乘船漂流而下

与习语长廊上的家人打着招呼

水声、欢笑声,给小村增添了无限热闹




庙前村青山环绕,碧水长流,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如何做到“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庙前人用自己的智慧,给出了答案。2018年夏天,庙前下湾河漂流正式营业,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旅游项目。“下湾河风光秀丽,非常适合做休闲漂流。”返乡创业者罗国庆说,他以前一直在广东做生意,2018年,才与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共同组建了宜丰下湾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始经营漂流项目。“做了几年,名气越做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每到暑假,都有很多人来漂流,尤其是周末,人流量最高时能达到两三百号人。”罗国庆介绍道,每年的营业额能达到30万至40万元,还解决了村里十几位农民就业问题。


“好日子,哪里是等得来的,是靠干出来的。”罗国庆自豪地说。除了漂流,罗国庆还在山里养了鸡。他还说,吃苦耐劳是革命精神,他要积极入党,跟着共产党干事业,把这种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奉献托起振兴曙光


“做人民的干部,就要为人民谋幸福。”

庙前村党支部书记凌新明说

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村里发展红色旅游是走对了路



农村要振兴,党员是先锋。庙前村共有25名党员,构成了一支团结奉献而富有战斗力的队伍。近年来,庙前村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心全意谋发展,庙前村发展势头喜人。因为作风优良,工作扎实,庙前村党支部多次被宜丰县、芳溪镇政府授予各类先进荣誉称号,2019年更是获得宜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史馆、绩效馆都是村里党员无偿贡献出自己的老宅翻新建成的。“村里要发展,要支持的。”老党员熊柏青曾经是村里第二小组组长,他无偿贡献出自家300多平方米的老宅做绩效馆。他家收入并不高,但他说自己是老党员,也曾经是村里的干部,理应如此。经过村民一致表决,他家还被村里评为“良善人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面墙壁上挂着由一幅幅照片组成的爱心图,里边洋溢着庙前人幸福的笑脸;红史馆、绩效馆里通过实物布展,串联起红色历史中的故事和人物,那是庙前人不断前行的力量。


2017年底,三里田园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让贫困户入股、打工、流转农田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该公司流转农田310亩,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涉及红薯、玉米、紫珠草、蔬菜等作物,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2人,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4.2万元,参与入股分红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收103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双脱贫”。



不仅全村贫困户受益,该公司还带动周边村民40余户增加务工收入40余万元。除此之外,庙前村还发展了庄里杨峰专业合作社,创办了华航木竹加工企业,催生了村民内生动力,带领贫困户和农户就业或创业致富。


“这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都达到16万元以上。去年,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达42万元,这里还包括奖补资金。”凌新明耿直地说,这几年,村里的人居环境、村民的文明素养以及生活水平都上了新台阶。这是党的政策好,更是这片红色土地的红色基因好,只要初心不改、始终向前,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来源:记者余亚鹏  谢芳芳  莫宇龙)

(编辑:夏侯婷;编审:谢芳芳;监制:熊妍华)

小布想和你交朋友,微信号:zhangfang309

大家都在看  

于秀明:确保创文工作落到细处干在实处见到成效

晴热天气“返场”,一直到…

这件事,一点都不能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