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类编:第二辑(全一百册,总目三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类编:第二辑(全一百册,总目三册)


编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定价:¥96,000.00

ISBN:978-7-5013-6170-0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所属分类:民国-其他





内容简介


“满铁剪报”是日本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集数百人的力量、持续近30年(1918—1945)而未间断的专题剪报,选用近170份中、西、日文报刊,共分20余大门类、近百个小门类,将涉及中国(包括日本、朝鲜半岛)的相关文章等剪裁下来,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涉及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东北亚)问题的采集范围最宽、分类最齐全、数量最庞大的资料剪报。对新闻报道进行了归类,是满铁剪报的最大价值之所在。满铁剪报长期保存在中国社科院近史所,因其独特性、唯一性且数量庞大,只能在该所内提供给学者阅览,因而未能得到学界的充分利用。我社经数年筹备,与近代史研究所合作,将其按专题分类整理影印出版,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编目标引等工作,必将为研究东北亚近现代史、近现代中日关系史和中国东北地方史提供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全部“满铁剪报”分大小两种开本,原始文献共计3510册,近70万页,继第一辑Q类(政治、外交、军事、国际一般)顺利推出后,第二辑收小开本A(政治、经济)、B(工业经济、教育状况)、C(经济一般)、D(农林畜水产)、E(畜产业)、F(工业部门经济)类内容。




剪报原始书影





本辑成书书影













历史背景


“满铁”的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上个世纪初,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配合其武装侵略政策的特殊的工具。满铁建立后,总社下设调查部,是规模相当大的机构,人员最多时达到2500余人,还有数千计的外围调查员。调查部的名称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变化,但其任务与职能一直是从事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为满铁、日本军部与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满铁调查部调查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法律等各方面,其调查人员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各地,所获得的情报成为日本军部和政府制定侵华政策的重要依据。


“满铁”大连本社


满铁调查部成立后,收集中国及周边(朝鲜半岛及苏联远东地区)情报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利用当时的报刊,把制作“满铁剪报”则作为其一项重要的“工程”。从1918年开始,满铁调查部从能够订阅到的近170份中、日、西文报刊中,根据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法律、人口、社会等专题,分门别类地将涉及中国以及日本、朝鲜半岛的相关新闻、报道、评论及文章等剪裁下来,黏附在剪报本上,前后持续进行了近30年。


“满铁”调查部(满铁本社第二分馆),旧址大连


从事这些工作的“满铁”调查员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所学的专业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商业、工学、农业等。调查员把“资料”和“调查”看作是一辆自行车的两个车轮,他们头两年的主要工作即从事报纸杂志的阅读和剪辑。每天早上每个调查员收到五六份外国报刊,从中摘出需要的地方并用红铅笔把它勾划出来,为此至少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


满铁调查部楼内的工作情景




史料价值


这些“满铁剪报”,是把报纸剪裁后,粘贴在厚纸制作的剪贴册上,剪贴册的开本有多种,比较多的是长41cm,宽27cm的大开本,和长22cm,宽16cm的小开本。两种开本的分类也有所区别,大开本的一级类目21个,小开本的一级类目有24个。到日本投降前,这些剪报本已累计达3587册,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涉及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及东北亚问题的采集范围最宽、分类最细致、数量最庞大的资料剪报。


对新闻报道进行了归类,是满铁剪报的最大价值之所在。剪报避免了单纯按时间进行剪贴,而是根据其为政策制定提供情报服务的需求,对不同的事件或者专题进行长时间的追踪,将海量的文献进行了二次整理汇总。对使用和研究而言,不仅避免了反复翻查的繁琐麻烦,而且可以直观看到当时某一事件发展的经过与各方的舆论走向。


大开本,P法律类


小开本,P经济、司法、国防、国际一般类




前言


经过多年努力,“满铁剪报”档案史料集终于能够付梓面世了。当读者看到这一开始于近百年前,从当时能够得到得的海内外约170份报纸中剪辑的多达69万余页资料的时候,不能不感叹这一剪报资料可以说是近代以来,利用报刊资料最广泛,时间跨度最长,分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料宝库。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对“满铁”以及“满铁调查部”和这一“满铁剪报”的来龙去脉做一回顾,同时我也想就满铁剪报对学术研究的意义,谈一点心得体会,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切磋。

 

 

“满铁”的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20世纪初,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配合其武装侵略政策的特殊的工具。


日俄战争后,日本改变了原来由沙皇俄国单独称霸中国东北的局面。1905年9月5日,日俄之间缔结《朴茨茅斯条约》。该条约不仅使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而且对日俄两国在中国的权益也进行了重新分割。条约第五款规定将俄国政府原来在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的权利转移与日本政府,第六款则规定俄国政府将原东省铁路(即中东铁路)自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铁道及所附属之一切权利让与日本,日本还可经营铁道内附属之一切煤矿及铁道利益。


鉴于上述绝大部分权益均与中国有关,所以日本政府任命外相小村寿太郎为全权大使前来北京,同清政府会谈。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涉,12月22日双方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12款。清政府承认《朴茨茅斯条约》第五与第六款日本从俄国手中得到的各项权利,并承诺开放东北地区16处地点为商埠;设立“中日木植公司”,允许日本在鸭绿江右岸地方采伐林木;日本得继续经营战时擅自铺设的安(安东,即今丹东)奉(奉天,即今沈阳)军用铁路;日本得在营口、安东和奉天划定租界。这样,日本分割了原来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独占利益,中国东北南部成为日本独占的势力范围。


日本获得在辽东半岛租借地后,遂于1906年10月在旅顺设立关东都督府,而在11月,为管理新获得的铁路,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为“满铁”。


满铁名义上是经营铁路的股份公司,但实际是日本政府直接管理下“经营满洲”的超经济机构,日本是以其从1895年起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的经验来统治新得到的势力范围,特别体现了曾任台湾总督的儿玉源太郎及曾任台湾民政长官的后藤新平的思想。儿玉源太郎在日俄战争时任日军总参谋长,他首先提出了仿照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方式统治“满洲”的理念,后藤新平则接受其思想,在日俄战争刚一结束,就进行“满洲视察”,提出以表面经营铁路的方式而经营“满洲”。日本政府立即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任命后藤新平为满铁首任总裁,而他的侵略逻辑即被提炼为所谓的“文装的武备”。“文装”,即表面上建立的是“文事设施”(包括经济措施),而“武备”,则指一旦有事,便进行“武断的行动”,这也可理解为后藤新平所说“以王道之旗行霸道之实”。可见,满铁是日本以文武两道实现其独霸“满蒙”及征服中国的重要工具。所以满铁也被规定为依据特定立法设立和行动的特殊会社,由日本政府持股一半,外务省、大藏省等对满铁始终保持着相当严格的监督权和发言权。满铁是可以代表日本国家意志和具有行政职能的“国策会社”。满铁的17任总裁均为日本大臣级的政客或财界巨头,其任命需经天皇裁可。在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及后来将局部侵华战争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中,满铁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满铁迅速将关东军和来自日本的侵华日军输送到华北和“蒙疆”战场,满铁社员还配合日军占领了华北铁路,满铁出资的兴中公司则以“军管理”之名侵占了华北全部主要厂矿企业,把华北的铁路交通和山东、大同等重要矿山都掌握在其手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满铁积极配合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其企业规模也不断增大,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满铁总资产从开办时的2亿日元增加到42亿日元,就业员工从开办时的1万余人到后来的近40万人。

 

 

满铁建立后,在大连总社设有总务部、调查部、运输部、矿业部、地方部,并在沈阳、吉林、长春、郑家屯、通辽、哈尔滨、安东(丹东)、营口、天津、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设事务所或出张所,在东京设支社。总社下设的调查部是其中规模相当大的机构,人员最多时达到2500余人,还有数千计的外围调查员,这就是后来一般称为的“满铁调查部”。尽管调查部的名称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任务与职能,即从事范围十分广泛的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满铁、日本军部与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满铁调查部调查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法律等各方面,其调查人员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各地,也包括搜集苏联的各种情报。许多调研活动远远超出作为满铁企业经营的范围,如为全面掌握中国东北的情况进行的满蒙资源调查、与移民密切相关的满洲农村土地制度调查,与日本占领华北、华中地区相关的农村社会调查、工商业行规调查,许多这样的调查打着所谓“旧惯调查”的旗号。另外,满铁调查部还对俄国“十月革命”后西伯利亚的情报进行搜集,翻译相应的资料。


满铁调查部从成立起就不仅是为满铁提供情报资料的“智囊团”,而且向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陆军参谋本部及日本政府提供情报资料。如在伪满洲国建立初期,满铁为关东军制订统治政策而接受关东军的委托进行调查与议案草拟的工作,为日本军部扩大对华战争而进行“支那抗战能力调查”,为日本制定对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的“日满支通货膨胀问题研究”等。这些情报成为日本军部和政府制定侵华政策的重要依据。满铁调查部是日本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国策调查机关”,从其1907年4月成立到1945年8月解散的近40年中,先后提出多达12000余份的各种研究报告。


满铁调查部成立后,收集中国及周边(朝鲜半岛及苏联远东地区)情报资料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利用当时的报刊,把制作满铁剪报作为其一项重要的“工程”。从1918年开始,满铁调查部从能够订阅到的近170份中、日、西文报刊中,根据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法律、人口、社会等专题,分门别类地将涉及中国(以及日本、朝鲜半岛)的相关新闻、报道、评论及文章等剪裁下来,黏附在剪报本上,前后持续进行了近30年。到日本投降前,这些剪报本已累计达3587册,涉及20多个大门类,近百个小门类,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涉及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东北亚)问题的采集范围最宽、分类最细致、数量最庞大的资料剪报。


日本投降后,满铁及其调查部的资料在满铁总社及各地的支社和许多图书档案部门都有收藏,其重要性也逐渐纳入研究者的视线。吉林省社科院从1958年起就开始了“满铁史资料研究”的课题,并建立满铁资料馆,编写大部头的《满铁调查资料目录》。1957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在获知大连遗留有满铁图书资料的消息后,立即进行调查,并向文化部建议将有关经济、国际关系、历史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调拨给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此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以储备的影印外文期刊及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刊作为交换,充实大连图书馆在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馆藏,以便为当时以建设工业城市为目标的大连工业建设服务。据记载,当时移交的图书资料约13万册(件),其中就有3587册满铁剪报移交给现在的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收藏。

 

 

近代史研究所收到“满铁剪报”后,在图书馆中特地开辟房间作为重要资料进行保管。虽然在数十年的时间中经历了“文革”那样的动荡,但由于图书管理人员的尽职尽责,没有使这一资料受到任何损坏。遗憾的是在交接的过程中,不知哪一环节的问题,近代史研究所收到的3510册剪报,与原来的数字相差了77册。2007年,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特地为保管包括满铁剪报在内的重要资料,建设了恒温恒湿库房,并着手对全部剪报进行了扫描,为每一本剪报量身特制了防虫蛀的保护外套,使这一重要资料得到更充分的保护。


保管在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的3510册“满铁剪报”,是把报纸剪裁后,粘贴在厚纸制作的剪贴册上,剪贴册的开本有多种,比较多的是长41cm,宽27cm的大开本,和长22cm,宽16cm的小开本。扫描后统计页数为69万余页。


两种开本的分类也有所区别,大开本的一级类目21个;小开本的一级类目有24个,具体见下表:


大开本                                小开本

A.地理、历史、文化        A.政治、经济

B.文化、人种、人口        B.工业经济、教育状况

C.经济一般                        C.经济一般

D.农林畜水产业                D.农林畜水产业

E.矿业                                E.畜产业

F.工业                                 F.工业部门经济

G.商业                                G.商业

H.交通                                H.交通

J.财政                                 J.财政

K.货币、金融                    K.货币、金融

L.植民、移民                     L.财政、金融

M.社会、劳动                    M. 社会、劳动

N.都市                                MT.满铁及会社经营状况

O.政治                                N.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P.法律                                 P.经济、司法、国防、国际一般

Q.政治、外交、军事        Q.政治、外交、军事、国际一般

R.满铁                                R.满铁

S.会社                                S.市政、各业经营

T.财政                                 T.税制、财政

XK.新刊介绍                      U.满洲国施政

MZ.满洲事变日志              V.文化、教育

W.民政、保健

XK.新刊介绍

Z.重工业及各产业经营

 

我们了解到,满铁总社规定了“文书业务别分类表”,将其文书资料分成17大类,而满铁调查报告属于其中M类。满铁调查部对其保管的文献使用的分类法是如下原则,即:A经济、B企业、C农业、D林业、E畜产业、F水产业、G矿业、H工业、J商业、K交通、L金融、M财政、N政治、P法制、Q殖民、R社会劳动、S都市、T地理、U历史、V文化、W自然科学、Y杂类、Z总类、MT满铁社内出版物。但满铁剪报的分类与这些原则有所不同,其种类被印在剪贴册上,关于其分类的原则,还没有看到详细具体的说明,可能还需要专门的研究。


20世纪初直到日本侵华战争结束,中国基本处于动荡的战争时期,当时的历史资料尽管有所保留,但是有很大的缺陷,虽然可以利用当时的报刊资料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补充依据,但当时的报纸印刷数量不多,保存条件不好,人们不可能便利地检索。而持续进行了将近30年,从近170种报刊中分门别类有选择地制作的剪报资料,就成为研究那一段历史的重要宝库。正因如此,国外的一些学者和机构,曾多次向近代史所提出共同开发这一资源宝库的建议,只是因各种原因搁浅。2007年,近代史研究所对全部剪报资料扫描复制,并完整保留了原来的分类原则与格式。不过,原有的分类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故近代史研究所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决定在出版时录入每一条资料的标题等信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检索。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满铁剪报中,还有一些超出剪报领域的档案资料,其价值更为重要。如在剪报中有四大册特别的资料“满洲事变日志记录”。这是满铁调查部(当时称为调查课)时局资料综合班从1931年9月19日开始至10月31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选择整理后形成的。与其他剪报资料不同的,这一记录采用了大量当时满铁参与“九一八”事变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包括日本关东军开始行动后满铁机关及所属的各个事务所(出张所)收集上报的各种情报,满铁调动车辆配合军队行动的资料,几乎都是没有公开的原始资料。关于“九一八”事变,日本方面曾出版了片仓衷编《满洲事变机密政略日志》、日本参谋本部第二课编《满洲事变机密作战日志》、日本关东宪兵司令部编《满洲事变中宪兵队的行动》以及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等,但是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扮演的角色,人们并不了解,如何从满铁的角度了解事变当时的各种情况,如果不看这些资料,也是完全不可能的。鉴于这些资料多为手写,利用起来相当困难,日本新潟大学教授芳井研一先生动员力量进行了仔细辨认,2009年在日本不二出版社出版了排印版,为不是特别精通日语的读者提供了读原版的便利。

 

“满铁剪报”在1945年后能够相对完整地保存至今,并得以影印出版,为近代史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近代史研究所及其图书馆功不可没,应当感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几代管理人员的努力与贡献;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接了如此大规模的出版责任,使满铁剪报不再是书库的庋藏,而成为社会各界均可查阅利用的资料,实现了海内外学界多年的企盼。在此,对上述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步平

2016年6月




凡例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 类编》按专题分类整理影印, 全书计划出版十辑,每辑一百册,共计一千册。


二、第二辑收录小开本A 类“ 政治、经济”,B类“工业经济、教育状况”,C类“经济一般”,D类“农林畜水产业”,E类“畜产业”,F类“工业部门经济”共六类内容,整理剪报条目约46000条,近 52000页。


三、本书正文部分,悉据原书影印。原书中个别剪报重复粘贴,为保持编排顺序,出版时仍照原样保留; 部分剪报页面极长,字小不清,为便于识读,出版时拆成两页或制作拉页处理。


四、本书目录部分,著录剪报标题、报纸来源及时间三项。


标题名称据剪报原始文种著录,涉及中、日、英、俄、德、法、葡七种语言,遵守各文种的著录规范。原标题语句较长时,以现今通行的标点符号进行标点。需要说明的是,日文部分在依原文著录的原则下,基本上采用现代通用汉字,如“縣”改为“県”等。


报纸来源以每条剪报所盖满铁章戳为准照录,故部分报纸名称为简称或旧称,如日文报纸《満州日日新聞》录为《満州日日》。若来源无法确认则不著录。


原书剪报时间均以日本年号标识,著录时统一改为公元纪年。


五、原文中模糊不清、无法识读的文字、日期等,均以“□”代替。


六、本书所收部分剪报受其立场的局限,行文中有不实言论,在影印中未做删改,敬请读者批判看待。


七、全书卷帙浩繁,涉及语种较多,虽经多番审校,仍难免疏漏,敬祈方家予以匡正。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7年 10 月




相关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满铁剪报”类编:第一辑(全一百册,总目三册)


“满铁剪报”是日本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集数百人的力量、持续近30年(1918—1945)而未间断的专题剪报,选用近170份中、西、日文报刊,共分20余大门类、近百个小门类,将涉及中国(包括日本、朝鲜半岛)的相关文章等剪裁下来,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涉及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东北亚)问题的采集范围最宽、分类最齐全、数量最庞大的资料剪报。对新闻报道进行了归类,是满铁剪报的最大价值之所在。满铁剪报长期保存在中国社科院近史所,因其独特性、唯一性且数量庞大,只能在该所内提供给学者阅览,因而未能得到学界的充分利用。我社经数年筹备,与近代史研究所合作,将其按专题分类整理影印出版,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编目标引等工作,必将为研究东北亚近现代史、近现代中日关系史和中国东北地方史提供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第一辑收Q类(政治、外交、军事类)资料,涉及日本向东北的移民与开拓、世界粮食问题、国际政治争端、日本的外交方针、中日关系、国民党内部争斗等内容。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一辑(全一百册)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计划分十辑出版,以影印的方式,将大量有关抗战的珍稀文献集中整理出版。其中第一辑全100册已于2014年11月出版,收录文献377种,内容包括:1.战史资料,主要为历次重要战役的战斗经过、战后检讨、军事会议等。2.作战参考,主要为抗战战略、战术的研讨,战斗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还包括对日军战略、装备、后勤、战术等的分析与分析。3.机密情报的分析,主要为“中统”“军统”对日伪政治、经济动态情报的总结和秘密调查。4.战后受降以及抗战损失调查,主要为陆军总司令部以及部分战区、部队的受降报告书及各省的损失调查报告书。5.日军暴行报道,主要为当时出版的日军暴行报道及目击记等相关资料。6.抗战人物的事迹、言论,以及日记、回忆等文献。本辑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二辑(全五十册)


第二辑全50册出版于2015年9月,收录文献266种,除增补了《第一辑》未曾收录的部分军事类文献外,重点内容为:1.抗战与宣传:包括抗战的宣传政策、宣传技术,以及进行国际宣传、利用电影、无线电等进行宣传的具体方法,相关的宣传资料(联语集、标语集);2.抗战与动员:包括动员计划、动员法规、动员工作指导,以及对具体对象的动员方法研讨,涵盖政治动员、经济动员、军事动员、新闻动员等多方面;3.慰问、抚恤与战地救护:包括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抗战、慰劳前线将士的报告书,以及捐款征信录等资料;4.战时儿童保育:包括战时儿童保育会规程、年刊、纪念册、征信录等资料;5.防空与防毒:包括1939—1942年度全国空袭状况的检讨,地上防空部队的战绩、防空法规、防空工作报告等;6.防谍与防止汉奸:包括日本间谍在中国的活动,以及动员民众防谍以及扑灭汉奸的相关资料;7.抗战与华侨:包括动员华侨参军、南洋华侨义勇军抗战史,以及华侨捐款及支持抗战的征信录等资料;8.抗战与文艺:包括文化动员、艺术动员,以及相关抗战文艺作品集,包括版画、漫画、戏剧、说唱、金钱板、抗敌歌曲等多种艺术形式。9.战时经济:包括对经济战、货币战的相关研讨,以及战时经济运行的相关资料。本辑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出版物”,并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三辑(全五十册)


本书是《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的第三辑,收录抗战文献228种,内容包括抗日战史,日伪资料,抗战损失和日军暴行、战时宣传、动员,战时兵役、抚恤、救济,战时经济,战时外交、司法、政治工作,战时参考消息、言论、日记,抗战文艺,战时新闻、出版等十个方面。其中北平军分会编辑的冀热战役战史资料(包括经过概要、阵中日记、历次战斗的详报、兵站计划、兵站编制、兵站实施等),以及伪治安军履历册(粘贴有相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机要组档案目录皆为首次披露。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全二百册)


东亚同文书院是近代日本为培养“中国通”而开办的高等学校,该校从清末至1945年,每年派学生到中国各地进行调查,以调查报告书作为毕业论文,分别向日本外务省和军方呈送,前后持续40余年,总计派出4000余名日本学生分成近700个小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进行了卷地毯式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千余份。这些调查使用了现代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方法,持续时间、调查地域都超过“满铁”,调查报告极为详细,令研究者叹为观止。本次出版,以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调查手稿为底本,系首次对外公布。手稿的时间跨度从1927年第24期生—1943年第40期生,包括将近2000名调查人员撰写的约1000本的旅行日志手稿和800余本的调查报告手稿。其中日志手稿远比后来整理的年度调查日志丰富,记录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状态,比如军阀统治时期各地土匪猖獗情况,抗战时期学生从军见闻等;调查报告手稿内容未经过删减和筛查,保留了大量的涉密文献,记录了中国各地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细节,是研究民国史、中国社会史、经济史、地方史极为重要的资料。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续编(全二百五十册)

 

本书是《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1927—1943)的续编,内容为东亚同文书院第10—20期调查报告,涵盖的时间范围为1916—1926,与《丛刊》相接续,对全面研究东亚同文书院及其调查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续编》所反映的调查时段,正处于东亚同文书院调查的扩大期和圆熟期,这一时期的调查,因为受到政治风潮以及战争的影响较少,其规范性、系统性要超过之后的调查。特别是我国目前所存北洋时期史料较少,缺漏严重,东亚同文书院这一时期的调查,正好是某种程度上的补充。

 



现代中国之记录——中国报刊情报集(1924—1931)(全八十九册)


本书原名《现代支那之记录》,为中文报刊情报集,由民国时期的日本驻华机构燕尘社编辑。燕尘社每月从《交通日报》、《晨报》、《京报》、《东方时报》、《社会日报》、《益世报》、《世界日报》等报纸中辑录重要情报,分内政、外交、借款、财政、经济、交通等门类,每类以时间为序,记载该月逐日发生的重要事件。该书每月出版一册,约500页,并编制当月的总索引,1924—1932年间从未间断,总计89册,2700余万字,系统地记录了中国政治、社会的变迁,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