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古代典籍丛书·金和集(全四册)
编著者:(清)金和 撰
定价:1200元
ISBN:978-7-5013-6965-2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本集《金和集》收录金和著作《秋蟪吟馆诗钞》《来云阁诗稿》等。
金和(1818—1885)字弓叔,一字亚匏,江苏上元(治今南京)人,诸生。其外祖父是吴敬梓的堂兄,曾于同治年间为《儒林外史》作跋,金和的讽刺艺术颇受该书启发和影响。因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其诗大多反映这些历史事变。诗多长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以金和与黄遵宪、康有为并举,誉为“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著有《秋蟪吟馆诗钞》等。
在晚清的全椒诗坛上有一位著名诗人,梁启超评价其“意境、气象、魄力,求诸有清一代未睹其偶”,并赞许他“元气淋漓,卓然称大家”。胡适则认为他的诗“很有革新的精神”,“能在这五十年的诗界里占一个很高的地位”。这位诗人的诗伴随着晚清战乱,颇有杜诗的离乱之感。梁、胡二人的评价实质上也正是着眼于其“诗史”的特征,这在全椒历代诗坛的发展中并不多见。这就是祖籍全椒、后迁至上元的晚清诗人金和。
金和(1818—1885),字弓叔,一字亚匏,江苏上元(治今南京)人,祖籍全椒。目前有关金和的研究多有涉及金氏家族迁徙问题,但从未提及其与全椒之关系。据[民国]《全椒县志》卷九所载:“邑(全椒)吴氏其(金和)母家也,故岁恒数至,寓居累月,于吴氏事最悉。”由此可见,因为其母乃全椒吴氏之女,已足可证其与全椒之渊源。更何况,在金和的一生当中或探亲、或访友、或躲避战乱,数次寓居母家,与全椒各大家族及文人阶层早已融为一体。金和还家藏一部《儒林外史》,因其传本极少,便与薛时雨商议出资刊刻,并为之作注。有学者认为,金和之母乃全椒吴檠之孙女。尽管现存史料无法坐实,但从此一事,当可窥见金和与全椒吴氏家族之密切关系。
清咸丰三年(1853)二月,因为太平军攻陷南京城,时在金陵的金和四处奔波献策,可惜其计无人采纳。悲愤而又绝望的金和想起了全椒故家“桑根旧戚,恩重踰山”,并将咸丰三年二月至次年二月诗集的名称定为《椒雨集》,可见不论身处何地,金和仍然眷恋故土全椒。金和祖上由松江迁宛平,六世祖金抱因官迁居南京,时在清顺治六年(1649)。高祖、曾祖两代皆为显宦,至祖、父两代家道中落。金和之父因未中进士,四处行商,其母便寄居在全椒娘家,金和也诞生在这里,直到九岁才返回南京。
清道光十八年(1838),金和入两江总督陶澍所建惜阴书院并肄业,期间受学于冯桂芬、胡培翬诸大家,学业大进,惜不能受科举程序之窠臼,终其一生未能取得功名。太平军攻陷南京之后,金和主潜逃出城,前往江南大营向荣处,主动报告城内虚实,希望内外策应,然计策未能见纳,又与同学蔡琳、孙文川等组织团练,也因为时人阻挠宣告失败。在这一过程中,金和经历了子殇、母卒、女亡等人间苦痛,可谓一时之间家破人亡。
咸丰四年(1854),金和出馆泰州陆府。六年(1856),馆于松江刘氏,是年冬,复应史保悠之聘,佐厘捐局于东坝。十年(1860),广东高明知县召为幕僚。清同治二年(1863)入惠潮嘉分巡道凤安幕。六年(1864),凤安病卒,太平天国兵败,遂举家北还。同治十二年(1873)后,金和又外出谋生,入唐廷枢上海招商局,境况不佳,晚景凄凉。清光绪十一年(1885),次子金还乡试得中,金和终于在惨淡的晚年看到一丝希望。也就在此年秋冬之际,金和因病去世。
金和的一生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于世道人心有着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个人的遭遇,国家的命运,在金和的笔下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的爱国思想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至为动人。同时诗歌中的讽刺艺术,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嬉笑怒骂的绝好范例。金和的诗因其明白晓畅、尖刻犀利在晚清的诗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百多年来,不断有人阅读、研究金和的诗作,从中汲取奋发的精神与爱国的情操。金和早期的诗作散失殆尽,后被补记成《然灰集》,居粤期间诗作被家人误焚,后被补记成《南棲集》。光绪十八年(1892),金和好友束允泰嘱谭献选其诗为六卷本《来云阁诗稿》。民国五年(1916)金和二子复刻束之旧本,加入词钞及文钞,乃成《秋蟪吟馆诗钞》。
《金和集》所金氏著作分别为《来云阁诗稿》《秋蟪吟馆诗钞》等等,其中《秋蟪吟馆诗钞》兼收稿本与刻本,可谓金氏著作之完璧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于二〇一二年出版整理本《秋蟪吟馆诗钞》,所用底本精善,校勘审慎。此次影印保留了古籍原貌,应当是研究金和的第一手资料。此次编纂因为各种原因,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金和集》出版在即,我们恳请学术界同仁严格审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来云阁诗稿六卷(卷一—四)(清)金和撰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一来云阁诗稿六卷(卷五—六)(清)金和撰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一秋蟪吟馆诗钞七卷(卷一—四)(清)金和撰民国五年(1916)刻本一〇五秋蟪吟馆诗钞七卷(卷五—七)(清)金和撰民国五年(1916)刻本一秋蟪吟馆诗钞八卷(卷一—二)(清)金和撰稿本一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