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全四十册)

传承文明 · 服务学术




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全四十册)

编著者:米彦青主编

定价:35000元

ISBN:978-7-5013-7098-6

出版时间:2021年3月

装帧:精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


元明清时期,蒙汉民族间交融最为密切且逐步走向深化。大量的蒙古族文人写作汉语诗文,以诗文集或散见于别集的形式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蒙汉文学交融文献。基于现存的诸多未加系统整理的文献资料和长久以来对此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米彦青老师,于2016年申请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176)。此为其子课题成果,编为《清代蒙古族别集丛刊》,成书四十册。该书收录80余种蒙古族作家的诗文集,其中抄稿本18种。此书的出版,用文献展示清代蒙古族文学创作的独特面貌和发展历史,准确描述蒙汉文学文化的汇聚、融通的历史过程,再现蒙汉文学交融的亮丽风貌,为建构系统完整的清代蒙汉文学交融文献学术谱系提供可能性,进而为构建中国古代蒙汉文学交融史奠定文学文献基础。


作者简介


米彦青,女,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唐代与清代文学及元明清民族文学研究。

内页欣赏




前言


站在時間的縱軸上回顧歷史,我們清晰地看到,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極具文化特色的歷史時期。以少數民族爲主體建立的蒙元王朝和大清王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之後,一方面他們在對漢文化接受的基礎上形成了認同儒學的士人集團;另一方面,隨着文化策略的深刻轉變和積極推行,其政治合理性也被漢族士大夫所認同。元明清三朝易代,八百年間歷史更迭,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在中華大地上得以交匯、融合,并逐漸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顯示出中華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歷史文化的變遷,在對政治、經濟、文化産生巨大變革的同時,對文學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
蒙漢文化互動爲中國古代蒙古族漢語創作帶來層次豐富的變化,蒙古族的漢語創作在元明清時期有着不同程度的發展。大量的蒙古族文人學習用漢語寫作詩文,以别集、總集、選本或散存的形式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蒙古族漢文作品,這是蒙漢文學交融的典型文獻,也是中華民族文學書寫的經典性篇章。基於現存的諸多未加系統整理的文獻資料和長久以來對此研究領域的探索,我於二〇一六年申請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元明清蒙漢文學交融文獻整理與研究”(項目批准號:16ZDA176),《元明清蒙古族别集叢刊》是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三年來,課題組對學術界已涉足或未涉足的國内高校及公共圖書館進行檢索核校,逐步系統搜集整理了元明清三代的蒙古族别集。因清代部分詩文集留存數量最多,且從未被整理過,文獻價值最大,故先期出版《清代蒙古族别集叢刊》。
清代蒙古族有詩文創作者近百位,其中五十四位有完整的别集存世。現存别集形態不一,其中稿鈔本三十餘種,餘者多爲刻本、鉛印本等。本次刊印選書以藏於國家圖書館的八十七種爲底本,校以其他圖書館藏本。其中四十二種未曾面世,包括十種稿鈔本、十五種刻本、九種鉛印本、五種石印本、一種朱印本、一種影印本、一種油印本。内含孤本二十二種,分别是:一、博明《西齋詩草》,清鈔本;二、法式善《存素堂隨筆》,清鈔本;三、法式善《詩龕詩稿》,稿本;四、法式善《詩龕聲聞集》,清鈔本;五、瑞慶《樂琴書屋詩集》,清鈔本;六、恩麟《塞游詩草》,清同治鈔本;七、花沙納《東使吟草》《出塞雜詠》,稿本;八、恒焜《笠村山房詩草續鈔》,清光緒鈔本;九、恩澤《守來山房櫜鍵餘吟》,清末緑絲欄稿本;十、三多《可園文鈔》,清宣統鈔本;十一、白衣保《鶴亭詩稿》,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十二、佈彦《聽秋閣偶鈔》,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十三、花沙納《國學補植丁香花酬唱集》,清刻本;十四、錫縝《退復軒試帖未棄草》,清光緒刻本;十五、恒焜《臞鶴詩存選刻》,清光緒九年(1883)刻本;十六、善廣《浙水宦跡詩鈔》,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十七、崇彝《選學齋集外詩》,民國刻本;十八、崇彝《枯楊詞》,民國二十九年(1940)鉛印本;十九、延清《館律分韻初編》,清光緒十八年(1892)延氏錦官堂石印本;二十、延清《引玉編四集》四卷,清宣統二年(1910)石印本;二十一、延清《丙午春正唱和詩》,清宣統三年(1911)京師崇文坊錦官堂石印本;二十二、三多《東游詩詞》,民國油印本。
晚近出版業發達,此期蒙古族文人漢語詩文創作更盛,留存的作品亦多,且大都存在重刻現象,一種别集出現兩三個版本的情况較爲多見。但即便是相同版本,也因種種原因附載的信息不盡相同,需要對多個版本進行甄别,以對清代蒙古族别集進行最全面的梳理。因此,清代蒙古族别集的影印出版,不僅有助於稿鈔本的保存,更爲相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獻支撑。清代蒙古族作家大都官位不高,詩文創作水準相對較低,在文學史上鮮見他們的身影,所獲得的關注度較爲有限。然而從中華文學的角度來看,他們的作品是民族文學與漢文學交融的明證,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尤其是一些孤本,因爲文獻不彰,學界或以爲價值不大,對它們的研究寥寥,實際上這些文獻值得關注。如藏於國家圖書館的道光刻本《鶴亭詩稿》,是目前存世的孤本。詩人白衣保作爲八旗駐防制度的執行者,先是駐留京師,後又被派駐荆州,還曾經被調征金川。他的詩作不僅記録了乾嘉時期武人如何建立邊功,也記録了乾隆中期頒行駐防八旗營葬制度後,早期的八旗駐防者面對定居於駐防地政策的難言之痛。康熙至乾隆早期,駐防地僅是駐防八旗暫時的停留之地。乾嘉之後,駐防地却是他們生養死葬并且安頓心靈的故鄉。而這樣的詩集得以存留,就可以讓讀者以中華民族整體視角來考察清代八旗子弟的政治思想與社會心態,梳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中的“文學事件”。同時,通過對最優版本的影印出版,文獻的可靠性和實證性得到落實,能够爲相關研究者提供系統完整、堅實可靠的文獻資料,無疑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
元明清蒙古族别集隱現於浩瀚的文學史,我們希望通過“元明清蒙漢文學交融文獻整理與研究”將其批露於世。當我們徹底地挣脱以華夏視角俯視各民族文化的思維窠臼,而换之以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來考察整理這些珍貴的文學遺産時,我們堅信,這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工作。
元明清蒙古族别集的整理發掘爲中華多民族文學史的構建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而清代蒙古族别集的出版,用文獻展示清代蒙古族文學創作的獨特面貌和發展歷史,描述蒙漢文學文化匯聚、融通的歷史過程,再現蒙漢文學交融的亮麗風貌,爲建構系統完整的清代蒙漢文學交融文獻學術譜系提供可能性,進而爲構建中國古代蒙漢文學交融史奠定了文學文獻基礎。
清代蒙古族别集的影印出版,在後續的研究中可以發掘蒙漢文學交融的歷史過程,揭示蒙漢文學交融在中國文學精神和中華文化傳統生成中的重要作用。這不僅有利於加强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也有助於推進中國和蒙古國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深遠的社會意義。
《清代蒙古族别集叢刊》的出版,得到諸多前輩、時賢、學校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劉躍進先生多次點撥,朝戈金先生、薩仁高娃女史修定蒙語書名,南江濤、潘雲俠編輯力成其事。當然還有學校一流學科的經費支持,以及學界其他不同形式的友好幫助。我的博士李珊珊、張麗娟、張博也積極投入……以上種種都增添了我做好這部《叢刊》的信心。
這套《叢刊》刊印之際,也是這個多艱的庚子年即將過去之時。我願《叢刊》化成泥土,能由後來的研究者踏出一條路。
 
 
米彦青
二〇二〇年歲末於青城

总目录




第一册

鶴亭詩稿四卷(清)白衣保 撰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一

偶存詩鈔一卷(清)國棟 撰清嘉慶二年(1797)刻本一三九

西齋詩輯遺三卷(清)博明 撰清嘉慶六年(1801)刻本二一一

西齋詩草一卷(清)博明 撰清鈔本三〇五

大谷山堂集六卷(卷一—三)(清)夢麟 撰清乾隆刻朱印本四三一

 

第二册

大谷山堂集六卷(卷四—六)(清)夢麟 撰清乾隆刻朱印本一

夢喜堂詩六卷(清)夢麟 撰清乾隆刻本一九五

西藏賦一卷(清)和寧 撰清嘉慶二年(1797)刻本四〇九

 

第三册

易簡齋詩鈔四卷(清)和瑛 撰清道光三年(1823)刻本一

綏服紀略圖詩一卷(清)松筠 撰清乾隆刻本三六一

西招紀行詩一卷(清)松筠 撰清嘉慶道光間刻本四五三

丁巳秋閲吟一卷(清)松筠 撰清嘉慶道光間刻本四八九

  

第四册 

存素堂文集四卷續集二卷(清)法式善 撰

清嘉慶十二至十六年(1807—1811)績溪程邦瑞揚州刻本一

存素堂詩初集録存二十四卷存素堂詩稿二卷存素堂詩二集八卷存素堂續集一卷(録存卷一—九)(清)法式善 撰清嘉慶十二至十八年(1807—1813)萍鄉王墉湖北德安官署刻本三七九

  

第五册

存素堂詩初集録存二十四卷存素堂詩稿二卷存素堂詩二集八卷存素堂續集一卷(録存卷十—二集卷二)(清)法式善 撰清嘉慶十二至十八年(1807—1813)萍鄉王墉湖北德安官署刻本一

 

第六册 

存素堂詩初集録存二十四卷存素堂詩稿二卷存素堂詩二集八卷存素堂續集一卷(二集卷三—續集)(清)法式善 撰清嘉慶十二至十八年(1807—1813)萍鄉王墉湖北德安官署刻本一

存素堂詩續集録存九卷(清)法式善 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二五三

 

第七册

存素堂隨筆不分卷(清)法式善 撰清鈔本一

 

第八册

梧門詩話十二卷存八卷八旗詩話一卷(清)法式善 撰稿本一

詩龕詩稿一卷(清)法式善 撰稿本四八七

 

第九册

詩龕聲聞集不分卷續編不分卷(清)法式善 輯清鈔本一

 

第十册

江上草堂詩集二卷(清)清瑞 撰民國六年(1917)瀋陽鉛印本一

勉益齋偶存稿八卷(卷一—四)(清)裕謙 撰清道光刻本一八七

  

第十一册

勉益齋偶存稿八卷(卷五—八)(清)裕謙 撰清道光刻本一

勉益齋續存稿十六卷(卷一)(清)裕謙 撰清道光刻本四四九

 

第十二册

勉益齋續存稿十六卷(卷二—六)(清)裕謙 撰清道光刻本一

  

第十三册

勉益齋續存稿十六卷(卷七—十一)(清)裕謙 撰清道光刻本一

 

第十四册

勉益齋續存稿十六卷(卷十二—十六)(清)裕謙 撰清道光刻本一

 

第十五册

瑞榴堂詩四卷(清)托渾布 撰清道光十八年(1838)刻本一

德山詩録一卷(清)桂楙 撰清同治十年(1871)歸安沈氏刻《詠樓盍戠集》本一六三

芸香館遺詩二卷(清)那遜蘭保 撰清同治十三年(1874)盛昱刻本二〇五

聽秋閣偶鈔四卷(清)佈彦 撰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二六九

倭文端公遺書十一卷首二卷(卷首上—下)(清)倭仁 撰清同治刻本五〇九

 

第十六册

倭文端公遺書十一卷首二卷(卷一—八)(清)倭仁 撰清同治刻本一

 

第十七册

倭文端公遺書十一卷首二卷(卷九—十一)(清)倭仁 撰清同治刻本一

倭艮峰先生日記不分卷(清)倭仁 撰清鈔本一六五

倭艮峰日記摘鈔不分卷壬子日録不分卷(清)倭仁 撰清鈔本二七三

如舟吟館詩鈔一卷(清)瑞常 撰清光緒刻本五一七

 

第十八册

樂琴書屋詩集一卷(清)瑞慶 撰清鈔本一

塞游詩草不分卷(清)恩麟 撰清同治鈔本七七

聽雪窗詩草五卷(清)恩麟 撰清鈔本一三七

筆花軒詩稿四卷(清)恩麟 撰清鈔本三二九

東使吟草一卷出塞雜詠一卷(清)花沙納 撰稿本四七五

國學補植丁香花酬唱集(清)花沙納 輯清刻本五二一

 

第十九册

薜箖吟館鈔存六卷賦二卷(清)柏葰 撰清咸豐三年(1853)臨潢柏葰刻本一

奉使朝鮮驛程日記附朝鮮竹枝詞(清)柏葰 撰清咸豐三年(1853)臨潢柏葰刻本六〇九

 

第二十册

鐵笛仙館宦游草六卷鐵笛仙館從戎草二卷鐵笛仙館後從戎草二卷(清)柏春 撰  清咸豐十一年至同治二年(1861—1863)毓文齋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桐華竹實之軒梅花唱酬集一卷(清)謙福 編(清)恒福 輯清咸豐刻本一

桐華竹實之軒詩鈔一卷桐華竹實之軒試帖詩鈔一卷(清)謙福 撰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一六七

養拙書屋詩選二卷(清)燮清 撰(清)湯國泰 選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鴻寶齋影印項氏晚香堂鈔本四六七

 

第二十二册

靈石山房詩草一卷靈石山房續吟草一卷(清)貴成 撰清同治刻本一

掃葉亭詠史詩四卷掃葉亭花木雜詠一卷(清)來秀 撰清同治刻本一八一

望江南詞不分卷(清)來秀 撰清末刻本四八一

保心堂詩鈔一卷(清)恩成 撰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四九五

 

第二十三册

退復軒詩四卷退復軒文二卷退復軒時文未棄草二卷(清)錫縝 撰清光緒刻本一

 

第二十四册

退復軒試帖未棄草一卷(清)錫縝 撰清光緒刻本一

退復軒隨筆二卷(清)錫縝 撰清刻本四一

酒五經吟館詩草二卷酒五經吟館詩餘草一卷(清)恭釗 撰清光緒刻本一六三

淡集齋詩鈔四卷(清)梁承光 撰清光緒三十年(1904)臨桂梁氏鉛印本五〇七

 

第二十五册

錦官堂賦鈔二卷(清)延清 撰清光緒五年(1879)刻本一

錦官堂試帖二卷(清)延清 撰清光緒十一年(1885)刻本一七九

館律分韻初編五卷(卷一—三)(清)延清 撰清光緒十八年(1892)延氏錦官堂石印本三〇一

 

第二十六册

館律分韻初編五卷(卷四—五)(清)延清 撰清光緒十八年(1892)延氏錦官堂石印本一

四時分韻試帖一卷(清)延清 輯清光緒延氏錦官堂石印本一五七

庚子都門紀事詩六卷(清)延清 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京江刻本二九七

庚子都門紀事詩補一卷(清)延清 撰清宣統三年(1911)鉛印本五二九

 

第二十七册

錦官堂七十二候試律詩四卷(清)延清 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石印本一

蝶仙小史彙編六卷首一卷附蝶史楹聯一卷鐵樓楹帖一卷來蝶軒詩一卷(清)延清 撰

清光緒刻本七一

 

第二十八册

奉使車臣汗記程詩不分卷(清)延清 撰稿本一

奉使車臣汗記程詩三卷附贈行詩詞彙存一卷(清)延清 撰清宣統元年(1909)鉛印本三七一

   

第二十九册

前後三十六天詩合編二卷(清)延清 撰民國二年(1913)石印本一

引玉編三集一卷(清)延清 撰民國二年(1913)石印本五九

引玉編四集四卷首一卷(清)延清 撰清宣統二年(1910)石印本一一一

丙午春正唱和詩一卷(清)延清 撰清宣統三年(1911)京師崇文坊錦官堂石印本二二一

遺逸清音集四卷附錦官堂詩草一卷(清)延清 撰民國五年(1916)北京商務印字館鉛印本二六九 

 

第三十册

錦官堂詩續集二卷(清)延清 撰民國八年(1919)鉛印本一

東海吟一卷拾遺一卷(清)升允 撰日本昭和十年(1935)善鄰書院鉛印本一一三

犬羊集一卷續編一卷(清)瑞洵 撰(日本)鈴木吉武 編次

日本昭和十年(1935)鈴木氏餐菊軒鉛印本一八九

臞鶴詩存選刻一卷(清)恒焜 撰清光緒九年(1883)刻本二五五

笠村山房詩草續鈔一卷(清)恒焜 撰清光緒鈔本二九七

守來山房櫜鞬餘吟二卷(清)恩澤 撰清末緑絲欄稿本三三五

 

第三十一册

壽芝仙館詩存一卷(清)衡瑞 撰民國二年(1913)石印本一

有泰日記(一)(清)有泰 撰稿本四五

 

第三十二册

有泰日記(二)(清)有泰 撰稿本一

 

第三十三册

有泰日記(三)(清)有泰 撰稿本一

 

第三十四册

有泰日記(四)(清)有泰 撰稿本一

 

第三十五册

有泰日記(五)(清)有泰 撰稿本一

  

第三十六册

有泰日記(六)(清)有泰 撰稿本一

 

第三十七册

有泰日記(七)(清)有泰 撰稿本一

 

第三十八册

静觀齋叢録不分卷附連珠詩不分卷(清)世榮 輯民國十二年(1923)奉天太古山房鉛印本一

静觀齋文稿二卷(卷上)(清)世榮 輯民國奉天太古山房鉛印本四五三

 

第三十九册

静觀齋文稿二卷(卷下)(清)世榮 輯民國奉天太古山房鉛印本一

柳營詩傳四卷(清)三多 撰清光緒十六年(1890)刻本九一

可園詩鈔七卷(清)三多 撰清光緒石印本一七九

可園詩鈔外四卷(卷一)(清)三多 撰清光緒刻本四六三

 

第四十册

可園詩鈔外四卷(卷二—四)(清)三多 撰清光緒刻本一

可園文鈔(清)三多 撰清宣統鈔本八一

東游詩詞一卷(清)三多 撰民國油印本一五九

浙水宦跡詩鈔一卷(清)善廣 撰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本一六九

朔漠紀程詩一卷(清)博迪蘇 撰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鉛印本二一九

瀋水清音集一卷(清)雲書 撰民國初年鉛印本二五五

關外雜詩一卷(清)雲書 撰民國鉛印本二九九

選學齋詩存四卷(清)崇彝 撰清光緒刻本三一九

選學齋集外詩一卷(清)崇彝 撰民國刻本四六三

枯楊詞一卷(清)崇彝 撰民國二十九年(1940)鉛印本四七九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编辑室
供稿 | 潘云侠    编辑 | 邓旭欣监制 | 隋阳       审核 | 弘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