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郴州通典·文献总目

欢迎关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4-09-14

     传承文明 · 服务学术






郴州通典·文献总目

著者:郴州市文史研究会 《郴州通典》编辑部

定价:168.00元

书号:ISBN   978-7-5013-7215-7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装帧形式:精装

开本:16





内容简介



《郴州通典·文献总目》全书分古代文献和民国文献两部分,古代文献按照经、史、子、集四部编排,民国文献按地域(市、区、县)编排。收录从先秦至民国时期郴籍人(含寓郴)的所有文献和档案。该书的编辑出版,既是对全国、全省涉郴文献的一次大汇总,也是对全市文献资料的一次大普查。该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郴州的历史文献,是郴州乡邦文献整理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郴州市文史研究会:成立于2013年。其业务主要是郴州文史课题研究,郴州文献搜集整理汇编,编纂出版《人文湘南杂志》,编纂出版《郴州通典》大型历史文化丛书。


前  言



“郴”字独属郴州。郴者,“林邑”之谓也。

郴州历史悠久。始祖炎帝播五谷、尝百草、工耒耜的遗迹仍在,舜帝南巡,治水患、平天下的足迹尚存。春秋战国时为楚国苍梧郡,秦末汉初徙义帝于郴,乃以此设都城。秦置郴县,汉称桂阳郡,隋改桂阳郡为郴州。此后随朝代更替、区划更改,郴邑州府之名亦多次更称。郴州山川秀丽。唐韩愈《送廖道士序》云:“郴之为州,又当中州清淑之气,蜿嬗扶舆磅礴而郁积。”宋时邑人陈纯夫撰郴州联:“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万历]郴州志》曰:“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尽是春。”徐霞客远游郴州后谓之无寸土不丽。郴州为楚粤孔道、商旅重镇。民国初年时驻郴州的湖南督军谭延闿在其日记中写道:“通海以前洋货皆由郴入腹地。”“郴多高房大厦,盖犹是为承平丰豫之遗。”郴州乃人文渊薮,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在这里交汇,农耕文化在这里发祥,理学文化、仙释文化古韵芳香,源远流长。也有古代寓郴之士在郴州存留的文化亮点。丰腴的文化厚土哺育滋养了郴州群星璀璨般的先哲先贤,他们留下的卷帙繁浩的文献古籍,以及遍存于城乡各地的摩崖石刻、金石碑文,是郴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突出标志,是穿越时空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继绝存真,传本扬学”,将散落的文化遗珠搜集入典册,将历史文化的根和魂留存,将延续千年的郴州文脉传承光大,将淹没在古籍里的智者贤言引为古为今用的镜鉴,是欣逢盛世的当代郴州人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
盛世是一个读史、救史、纂史、藏史的崇文重典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下文做出明确指示。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强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编纂出版郴州的“四库全书”。市委文史工作领导小组做出具体部署,聘请郴籍国内文史研究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组织有情怀的文史专家组建编辑部,形成市委领导、政府组织、市委文史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市文史研究会负责实施的工作格局。一场以挖掘抢救、搜罗整理、编纂出版地方文献为目的,“网罗一邑历史文献典籍于一书”的《郴州通典》编纂出版工作正式启幕。
《郴州通典》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坚持全面普查、应收尽收之原则,以搜集文集及零散文献汇总为重点,突出抢救郴州地方文献中稿本、抄本及流传稀少的刻本,尤其注重抢救孤本善本和影响力大、学术价值高的著作。整理收录极富郴州文化个性和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金石类著作和简牍类作品及部分有价值的民国时期档案文献目录,使之成为郴州文献典籍整理中的一个显著特色。
文献典籍乃经史之本,参之以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亦有臣僚奏疏、名流宴谈、稗官记录之作,内容包罗万象,版本源流众多。大至经史子集、社会风俗,小至琐事逸闻、志怪轶事,无不网罗其中。编纂出版《郴州通典》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风化、虫蛀、霉变等自然侵蚀及兵燹、焚禁、损毁等人为因素,加之郴人短于“立言”“立存”,郴州文献典籍散佚严重。唐前郴邑著述更为罕见,市内留存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亦少之又少。其古籍要么“有目无书”,要么“有书无目”。文献典籍底本的搜集犹如海中拾贝,步履艰难。幸而国家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伸出援手,方厘清头绪,渐现端倪。兹搜兹编,筚路蓝缕。两千余年郴州历史人文、学术风尚、社会习俗,靡不毕见。终成一百八十册的地方历史文献丛书编纂出版之盛举。
《郴州通典》编纂秉承五项原则。(一)尊重原著,敬惜字纸原则。不遗一墨,不漏一字。精心挑选版本,一般选择善本、孤本、稀见本影印出版。有蠹损、残缺、漫漶不清者,如有相同版本则予补配,如无相同版本则保持原貌,目的在于给研究者提供一个真实的原始版本。(二)不干预原则。对所有选录的文献典籍“不点不校”,保持所选历史文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不因编者的点校而对原文产生歧义,引起误读。(三)不裁选原则。对所选文献只按经、史、子、集分类编排,将《风物方志》放归史部。每种文献前设置导言,概要介绍著者生平、思想学术贡献和著作内容、特点、社会影响及版本源流。(四)收录规范原则。原则上只选录郴籍人士著述及反映郴人郴事的文献典籍。对虽非郴州籍,但久居郴州,且其主要著述在郴州完成者,对郴州历史文化有较大影响者,从严选择入录。(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同时出版原则。纸质文献突出“好中选优”“优中选精”,电子文献突出“全”,应收尽收。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郴州通典》的问世,首次对郴州历史文献和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大普查、大汇集和大整理;首次系统、全面再现了现存郴州(民国以前)传世古籍文献原貌,将郴州在中华民族历史演进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清晰地呈现给世人。是迄今为止全面反映郴州历史文献著作的集成大观。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历史文化底蕴,提高郴州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当代郴州文化繁荣、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郴州通典》编辑部
二〇二〇年八月



内页欣赏









目录



前言 一
凡例 一
《文献总目》编辑说明 一
古代文献目录 一
一、经部 三
(一)易类 三
(二)书类 一三
(三)诗类 一四
(四)礼类 一四
(五)春秋类 一八
(六)孝经类 二一
(七)四书类 二二
(八)五经总义类 三一
(九)乐类 三三
(十)小学类 三五
二、史部 三六
(一)编年类 三六
(二)杂史类 三七
(三)别史类 四〇
(四)诏令奏议类 四一
(五)传记类 四三
(六)史抄类 五七
(七)地理类 五八
(八)政书类 一〇〇
(九)史评类 一〇七
(十)金石考古类 一〇九
三、子部 一一〇
(一)儒家类 一一〇
(二)兵家类 一二一
(三)法家类 一二二
(四)农家类 一二三
(五)医家类 一二四
(六)天文算法类 一三一
(七)术数类 一三二
(八)艺术类 一三四
(九)谱录类 一三四
(十)杂家类 一三五
(十一)类书类 一四九
(十二)小说家 一五一
(十三)释家类 一五二
(十四)道家类 一五六
四、集部 一五六
(一)楚辞 一五六
(二)别集 一五七
(三)总集 二四七
(四)诗文评 二五九
(五)词曲 二六〇
民国文献目录 二六一
一、著述 二六三
(一)北湖区 二六三
(二)苏仙区 二六六
(三)资兴市 二七一
(四)桂阳县 二七六
(五)宜章县 二八一
(六)永兴县 二八六
(七)嘉禾县 二八九
(八)临武县 二九二
(九)汝城县 二九五
(十)桂东县 二九八
(十一)安仁县 三〇二
二、档案馆藏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 三〇四
(一)郴州市档案馆 三〇四
(二)北湖区档案馆 三一一
(三)苏仙区档案馆 三一四
(四)资兴市档案馆 三一八
(五)桂阳县档案馆 三二八
(六)宜章县档案馆 三三九
(七)永兴县档案馆 三四九
(八)嘉禾县档案馆 三七三
(九)临武县档案馆 三九五
(十)汝城县档案馆 四一〇
(十一)桂东县档案馆 四二二
(十二)安仁县档案馆 四四〇
后记 四四八
书(篇)名笔画索引 一
著者笔画索引 四三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大项目编辑室供稿 | 张慧霞   编辑 | 邓旭欣监制 | 隋阳审核 | 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新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