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童柄魁童一亭日记(全二十八册)

欢迎关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4-09-14

传承文明 · 服务学术






童柄魁童一亭日记(全二十八册)


童柄魁 童一亭 撰  

成品尺寸:185*260mm

ISBN:978-7-5013-7360-4

定价:23000.00元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内容简介


童柄魁,名勤垣,字柄魁,号维翰,又号吾爱庐主、知足氏,光绪十三年(1887)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波童市镇人。从宣统元年(1909)开始记日记,每日不辍,现留存有日记二十六册,记事时间自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起,迄于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缺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日记。其子童一亭现留存有日记十册,记事时间为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至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记录了他在宁波童市镇生活及上海经商的经历。童柄魁、童一亭父子皆为活动于甬、沪之间的商人,其生活阅历丰富,日记大量记载了宁波、上海等地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童柄魁,名勤垣,字柄魁,号维翰,又号吾爱庐主、知足氏,光绪十三年(1887)生,卒年不详,浙江宁波童市镇人。国学生,钦加五品衔。童一亭,谱名童慎修,号永思,又号一亭,以号行世,生于清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序  言 


日記,古稱“録”或“記”,起源於唐代,至今已逾千年 陳左高:《中國日記史略》,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二〇一六年版第一—二頁。。日記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爲私事(私人)日記、公務日記和旅行日記等。石葦:《現代應用文》,上海:上海文藝書局,一九三四年版第三〇七頁。魯迅先生曾説:“我本來每天寫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大約天地間寫着這樣日記的人們很不少……因爲他寫的時候不像做《内感篇》《外冒篇》似的須擺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的面目來。我想,這是日記的正宗嫡派。” 魯迅:《馬上日記》,見《華蓋集續編(徵求意見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七七年版第一三二頁。歷史學家齊世榮也説:“日記是私人記載的一種,按照年月日記録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見聞,以及作者對人對事的看法,歷來被認爲具有直接史料的價值,是治史者所必需參考的……日記原本是寫給自己看的,多數日記都屬於這一類。這類日記能反映作者的‘真面目’,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齊世榮:《談日記的史料價值》,見《齊世榮文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二〇一八年版第四三五—四六三頁。童柄魁、童一亭父子日記正是可以“看出自己的真面目來”的日記。童氏父子日記由整理者劉濤於二〇二〇年在蘇州十方書屋購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近代寧波商幫史料收集與整理研究”(項目編號:17ZDA201)第二子課題負責人、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史研究中心阮清華等協助整理。兩部日記共計三十六册,其中童柄魁日記二十六册,童一亭日記十册,均爲稿本。日記主人童柄魁、童一亭爲浙江慈谿縣靈陽鄉童市鎮(今浙江省寧波市莊橋街道童家村)人。父子皆爲活動於甬、滬之間的商人,其生活閲歷豐富,在日記中記録了寧波、上海地區大量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史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底本展示一、童柄魁日記的文獻價值(一)慈東童氏與童柄魁生平“童姚馬徑張,銀子好打墻。”這是寧波人熟知的一句童謡,反映了童氏、姚氏、馬徑張氏這三族的富庶。馬徑一帶自古就有“崇儒重商”的傳統,童氏家族居住的童家村離馬徑不遠,村風亦是“崇儒重商”。童氏父子日記中稱童家村爲“童市鎮”,特指童家集市。據[光緒]《慈谿縣志》記載,童家集在農曆每月一、三、五、七、九日開市。《寧波市江北區地名志》載開市地爲姚童河北岸,街上主要有“丁和記”“隆大店”等店鋪,童家村在歷史上是一個商業較爲繁華的村落。清末,童家村在行政上屬慈谿縣靈陽鄉,一九五四年劃入寧波市郊區,一九八四年至今隸屬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下轄大童、三斢童、廟後童等自然村 江北區地名志編纂委員會編:《寧波市江北區地名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九年版第八一頁。。童家村居民以童氏爲主,史稱“慈東童氏”或“慈谿鴻門童氏”。據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藏《慈東童氏宗譜》和《慈谿鴻門童氏宗譜》記載,童家村的童氏家族可追溯至唐朝末年。唐末,鄞縣建墺(今寧波市海曙區鄞江鎮建嶴村)人童葵遷居到了慈谿鴻門(今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童家村)一帶,自此繁衍生息逾千年。慈東童氏有經商的傳統,族人童在朝在清乾隆、嘉慶年間就已在廣東經商數十年,藥材商人童善長則旅居上海,創辦了著名中藥行“童涵春堂”。童柄魁作爲清末民國童氏家族的一員,亦以經商爲業。童柄魁并非近代寧波巨賈,其生平資料相對較少。據《慈谿鴻門童氏宗譜》記載,他出生於清光緒十三年丁亥(一八八七)八月初四日寅時,官名勤垣,字柄魁,號維翰,又號吾愛廬主、知足氏,國學生,欽加五品銜。其日記首册有一篇童柄魁寫於一九二三年的自述《往事略述》(三月十一日),從中可以得知,童柄魁出身於一個文人家庭,其父童俊三爲清光緒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恩科浙江鄉試舉人。其時童家人口衆多,家境尚可。童家轉折發生在清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至二十二年(一八九六)間,童柄魁曾祖母、母親、父親先後去世,其家庭經濟狀况一落千丈。童柄魁輟學,被寄養在小舅父家。兩年後,開始和二姐一起生活,并再次入私塾讀書。清光緒三十年(一九〇四),十八歲的童柄魁不滿足於舊學,轉到寧波江北的中西毓才中學讀書 中西毓才中學於一九〇三年由法國傳教士趙保禄創辦,校址在今寧波市江北區西草馬路,時名若瑟學堂,不久更名爲中西毓才學堂,一九二七年閉校。一九三五年復校爲毓才小學,一九四一年寧波淪陷,該校停辦。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後,復辦爲毓才中學,次年更爲益三初級中學。一九四九年十月,該校并入浙東中學(今寧波市第四中學)。。不久,因故歸鄉,不再求學,并於同年成婚。童柄魁此後居住於寧波,開始了商業投資生涯。自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起,童柄魁相繼投資了甬裕生海味行、信和泰拆兑鋪、莊橋景大燭陶、穗和米店、瑞元藥行、上海永康契號、協慎山藥行、恒豐錢莊、上海匡安塘柴公司、五昌全浙慶械舊鐵公司、甬江規元棉花交易所等企業。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後,童柄魁主持修建童家祠堂和編修宗譜等事宜。一九三四年仍在世,此後事跡不詳。童柄魁娶鄭萼卿三女爲妻,生育有一女三子:長女童桂琴,長子童輔慎,次子童翼慎,幼子童慎修(號永思,又號一亭)。(二)童柄魁日記及其特點童柄魁日記二十六册,均寫在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製藍色三十二開精裝日記本上,每年一册,記事自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〇八)起,迄於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缺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日記一册。每册日記皆鈐有“童勤垣印”“柄魁”印和“慎餘軒”印,前兩方鈐印爲童柄魁私印,後一方是童氏祖屋室名的印章。該日記本有兩點較有價值:一是版式裝幀。朱華高是學術界較早注意到日記本版式的學者,他曾將民國時期日記本分爲國統區、紅色區、僞滿區三類,其中國統區日記本大多印刷精美、硬精裝、插圖插頁多、内容豐富,存世量少 朱華高:《日記本收藏與鑒賞》,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五年版第一五頁。。童柄魁日記本屬於國統區日記本,其版式較爲豐富,内有日期、交際、通信、天氣、寒暖等欄目,不同的年份版式編排略有不同。二是日記本内附載了清末民初商務印書館的大量廣告,是出版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但由於日記本中廣告等信息體量較大,且此次主要整理出版日記内容,故對於非日記的内容暫不收録。童柄魁日記首册附《白話開導》、《童氏姑婦雙節傳》(童梧叟撰,童柄魁抄録)、《童順孫遜灼小傳》(童梧叟撰,童柄魁抄録)、《已旌節孝家祖母陳太孺人暨先妣邵孺人行述》(童文崇撰,童柄魁抄録)、《往事略述》。分别爲童柄魁自傳及其祖母、父母的傳記資料。《白話開導》所撰初衷是勸導子孫後輩要自力更生,處理好家族的關係,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財富觀,類似於家訓。日記中夾雜了一些散頁,其中有一張《紀事珠》揭示了其記日記的初衷:余幼失恃怙,事無巨細,皆身經之,而記憶力頗弱,余每憾之。爰自戊申年起,歲置日記簿一本,按日記之,歷年無間,終餘生以爲止,是余志也。兹恐年久散佚,故置一笥以保存之。自兹此往,人事之盈虚、家計之消長,皆可以考,倘使天永餘年,得滿貯之,爲幸多焉!光緒三十四年孟冬月柄魁童勤垣謹識。由此可見,童柄魁記日記始自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〇八),起因是他自覺記憶力不佳,爲了隨時清查家用支出和人事變遷。日記是一個人的微觀心靈史,是包羅作者所處時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内容的直接史料。童柄魁記日記的時間正是社會發生較大變革的時期,其内容涉國家大事及大變革下自己的經商理財及宗族祭祀、家族修譜、子女婚嫁、歲時節俗、飲食宴會、學校教育、文化娱樂、鄉村治理、衛生醫療等方面,是極爲難得的珍貴史料。首先,其日記内容廣泛,包羅萬象,堪稱浙東乃至江南地區農村的“百科全書”,是觀照晚清民國鄉村社會的一面鏡子。其記載的民俗、衛生醫療、文化娱樂等活動,均爲親歷親聞的事情,頗爲生動、翔實,多爲方志所不載,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浙東鄉村鮮活的社會畫卷,爲相關研究提供了真實、豐富的資料。其次,作爲一部浙江鄉紳日記,該日記具有獨特性。浙江自古爲人文淵藪之地,歷朝歷代留下來的日記不少。這些日記大致分爲兩類:一類是文人日記,最著名者爲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其所記述者多爲歷史地理、名物考據、讀書劄記等;另一類是官紳日記,如《王文韶日記》及近年來温州地區陸續整理出版的《劉紹寬日記》等温州學人日記系列,其所記述者不少爲時政大事、地方政局。童柄魁雖有欽加五品銜,可實際并未出仕,長期居於鄉里,可謂是典型的鄉紳,因此他的記事視角、記事内容更加側重普通民衆和社會生活。因此這部日記在當下已整理出版的浙江日記中具有獨特性。最後,這部日記體現了近代西風東漸下中國社會舊秩序的日趨瓦解和新秩序的建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寧波是近代最早開埠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開埠後,西風浸染漸深,尤其是江北岸外國人居留地,近代化進程較快。童家村恰好位於寧波舊時的交通要道上,故而其近代化進程較其他鄉村較快。童柄魁將自己的資産廣泛投資於上海和寧波等地各類工廠、金融機構,而非大量置辦田産等,充分説明這一代鄉紳已不滿足於農業生産。童柄魁的筆下出現了一些西式交通工具、器物等,説明西方物質文明對農村已有影響,但鄉村舊秩序并没有土崩瓦解,傳統的宗族秩序還是支配着一切,這在其日記中隨處可見。(三)童柄魁日記中的經濟史料童柄魁的投資活動始於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其時他入股甬江甬裕生海味行,共計二股,耗資本洋千元。這筆投資收效時間較長,直到一九二三年股息尚在。他將資本投放到了工商業市場,其投資的地域爲寧波、上海以及家鄉莊橋一帶的實業和契行。相比於上海灘呼風唤雨的“寧波幫”,寧波中小商人、鄉紳投資實業史料較少,童柄魁日記恰好提供了佐證。以民國五年(一九一六)爲例,童柄魁手上除了之前在寧波投資的甬裕生、慎山藥行、甬江恒豐錢莊 恒豐錢莊各地同名者甚多,其中最著名者爲上海恒豐錢莊,因此這裏遵從日記的説法,稱爲甬江恒豐錢莊。之外,開始“自下場”到上海的投資活動中。“自下場”爲寧波方言,就是親身參與的意思。自當年正月的日記起,童柄魁就有多次到上海的記録,在上海見到了方耕年 方耕年爲鎮海桕墅方氏家族成員,亦在上海經商,曾於一九一四年參與創辦上海久大精鹽公司。等鄉人,并出席了上海總商會的開幕活動。其日記中出現的“公司”即爲其入洋千元的匡安塘柴公司,不過較少提到公司的日常運營,這點頗爲遺憾。近代寧波交通事業發展迅速,鐵路、公路、航運等事業的發展讓寧波城鄉百姓更便利地到達城鄉各地乃至上海、紹興等外埠城市,開拓視野。童柄魁一生活動在寧波、上海等地,其日記中保存着大量交通史料。蕭甬鐵路於清宣統二年(一九一〇)開工,民國三年(一九一四)通車營業,這段鐵路的終點一直到寧波江北岸。童家村毗鄰莊橋,莊橋即爲蕭甬鐵路修建時設立的站點。全站於一九一二年建成,至今仍爲寧波北部重要的客貨站點。一九一二年莊橋站建成後,寧波江北岸到莊橋的鐵路段率先開通。童柄魁在日記中多次記録其乘坐火車,從莊橋抵達寧波。他在一九一三年一月一日的日記裏就記下了在莊橋乘坐火車的經歷。當日早上八點鐘,他與親友到章橋 章橋即莊橋舊稱,童柄魁日記中章橋、莊橋常常混用。火車站。九點半出發,五十分鐘後就到達寧波江北岸。這段記録非常簡短,但却是莊橋火車站較早的乘車記録。除了火車之外,童柄魁從童家村到寧波,還會採用乘轎和輪船兩種形式。寧波本土的轎子較負盛名者爲女子出嫁時的萬工轎,日常用轎子一般爲廂轎和輿轎。童柄魁日記中多次出現乘轎出行的記録,可惜并未交待轎子的樣式。内河輪船是慈谿、鎮海、鄞縣等地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其時莊橋到寧波有三段航綫:河頭航綫、汶溪航綫、長石航綫。從童柄魁的日記中看,其一般經河頭航綫到寧波。此航綫屬慈谿東鄉重要的内河運輸命脉,自西北西徑橋(今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西經堂村)出發,行經汶溪市(今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汶溪村)、長石橋(今寧波市鎮海區九龍湖鎮長石村)、顔家橋(今寧波市鎮海區駱駝街道顔家橋村)、邵家匯(今寧波市鎮海區駱駝街道邵家匯村)、莊橋、李碶渡(也稱李溪渡,今寧波市江北區長島花園一帶),最後至東南出姚江。一九二七年前後童柄魁日記中留下了不少這段内河航綫的航程記録。(四)童柄魁日記中的政治和社會史料一九一一年和一九二七年對於寧波而言是兩個重要的年份。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寧波成立寧波軍政分府。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國民革命軍進駐寧波,寧波建市,一九三一年寧波市撤銷,復爲鄞縣。童柄魁身處鄉里,仍然很快收到了來自武昌的消息,他日記中寫道:“上午,德川弟由漢來家,漢口近日大亂。漢口、漢陽、武昌、南京皆已失守,甬市亦不太平。”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八日,其時寧波軍政分府已成立四日,童柄魁特意談到興辦團練事宜。十一月九日,他寫道:“同桐莊兄乘上河船上甬,爲本鎮開辦民團。”其後,他又和童相莊等人前往寧波軍政分府,見到了寧波軍政分府趙林士(家藝)、張芋香(原煒)等官員,并約定了到軍械局領取軍械的事宜。十一月十日至十二月,記録了他參與革除清廷賜物等工作,如十一月二十四日有革除義和鑒、節孝匾和節孝碗等記録,值得注意的是,其時清朝尚未覆滅。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童柄魁則在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已知孫中山當選的消息,當日他寫道:“今日南京開十七省正式大會,當選定孫文爲大總統。”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他又在日記中特意説明曆法自陰曆改爲西曆,并記孫中山受任大總統的消息。家事國事天下事,童柄魁的日常瑣事記録多是家事、村事。慈東童氏在莊橋一帶屬於規模比較大的大族,修譜、立祠是頭等大事,童柄魁的日記中保存了豐富的資料,記録了其參與修譜的全過程。一九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童氏宗族召開修譜會議,童柄魁記曰:“至本宗祠開修譜大會,到者十餘人,余選監察。”其子童一亭日記中有:“父、叔下午往本宗祠開修譜會,父監察,無薪水。”五月九日,童柄魁參與了宗祠修譜會議,這次會議布置了修譜宗親的具體工作、修譜委員會的議辦事細則。童一亭日記亦有“今日起宗祠修譜局開始辦公,父親、叔均有職”。這些都是近代珍貴的宗譜編修資料。祠堂是宗族維繫的重要象徵,至今童氏宗祠仍保存在童家村中。一九二三年童氏宗祠大修,童柄魁作爲宗祠修繕委員會的“管賬員(會計)”“監工”,留下了宗祠維修的第一手資料。此外,童柄魁在童家村教育事業和公共服務事業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女子教育、鄉村醫療、消防、郵政等方面。毫無疑問,童柄魁的日記是浙東乃至江南近代鄉村社會的重要史料。(五)童柄魁日記中的民俗史料童柄魁身爲農村鄉紳,他的文字中包含大量鄉村民俗的内容。這些内容大致可分爲歲時節俗、飲食風俗、戲曲曲藝和民間游藝風俗等,其中前兩者記載十分豐富,頗具研究價值。歲時節俗中祭祀習俗和春節習俗記載尤詳。一九一二年日記寫有“本祠正月”和“上墳日期”兩行文字。上墳日期旁有三小字“余最忙”,下列大刀太公、七太公、田大公的尊諱,每位太公下有祭祀日期,集中在清明節,但祭祀先人不衹在清明。該行文字最末又附有“七月半拜吃”一行,後列大刀太公和四太公羹飯規矩。做羹飯是寧波人每逢春節、清明、七月半(中元節)、中秋、冬至等重要節日(節氣)時祭祀先人的儀式。羹飯名目紛繁,有上燈羹飯、新羹飯、三七羹飯、落燈羹飯等。三七羹飯應是人去世後,家人做“七頭”的羹飯。寧波人去世後,家人每隔七天要做“七頭”,一般以頭七、三七、五七、七七爲大七,城鄉都要做羹飯,鄞縣的一些鄉村還要擺席。現在上燈羹飯和落燈羹飯在寧波已很少見,上燈羹飯是正月十三上燈夜的羹飯,用於元宵節前祭祀先人,落燈羹飯是正月十七的羹飯,除祭祀先人外,亦宣告正月結束。其清明節祭祖記載頗詳,童家族人祭掃墓地有鎮海汶溪、江東兩地。一九二一年四月十一日載:“我等就墓莊前供祭。”祭祀時有墓席,掃墓完畢,大家享食用。七月半除了祭祀先人之外,還有到宗祠吃飯、放河燈的習俗,如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五日(農曆七月十五日)有:“午前同翼至宗祠拜吃。”農曆七月二十九、七月三十日是寧波特有的祭祀節日,此時爲幽冥教主地藏菩薩生日,寧波各地均有插地藏香、看社戲的習俗。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九日(農曆七月二十九日)童柄魁記有“子孫輩插地藏香,全家跪拜”的字樣,次日他又到馬徑姚家廟看社戲。春節是中國人最爲隆重的節日。其每年春節謝年、拜祭、拜年等習俗,記載頗詳。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甲子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記曰:“(午後)四時,敬神。率弟及永、慎、棆、伯四兒跪拜祭灶神……五時送神。”一月二十三日(甲子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余正日理家用賬。……弟下午書大門對二對,蓋與永恩懸祖像及對畫,内人料理内務。……晚刻,男人跪拜灶神……”當年無大年三十,大年二十九爲最後一日,他翔實記載了寧波謝年時舉辦年夜羹飯、關賬以及祭灶迎灶的風俗。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乙丑年農曆正月初一日):“六時一刻起床。七時偕弟、永、慎、棆、伯拜天地、灶神、祖像。命永慎之永野弟家拜六房天地及祖像。”隨後就是童柄魁四處拜年的記載。正月初二日還有“十時半至本宗祠”,後有小記,童家人在宗祠吃散胙,也就是吃豬肉。這在當時的農村是一件大事。正月初三日十一時半到宗祠吃“算賬酒”等。童柄魁日記中還有不少飲食的記載,透露出江南鄉村飲食風俗的變遷,如屢屢出現洋氣、煤氣灶、“吃咖啡、牛乳”等。此外其日記中出現的上海、寧波等地餐飲店名字如共和樓、頤福園、日興館、一言亭、美其午餐店等,或可補餐飲史料。童柄魁頗愛戲曲曲藝,他的日記中幾乎每隔幾日就有聽戲的記録,自鄉村社戲到上海舞臺上的戲曲,無一不聽。可惜他記事簡略,衹記載了聽戲的時間、地點,曲目、演出概况皆無記述。其子童一亭日記中對此記載頗詳。童柄魁日記是清末民初浙東鄉村的生活鏡像,爲我們重新認識浙東鄉村的庶民生活實態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尤爲難得的是,日記記録了各行各業社會底層人物及其生活。商人、學徒、農民、佃户、遺老、鄉紳、庶民、小使、傭人、轎夫、挑夫、車夫、船夫、信客、賭徒、小販、裁縫、石匠、篾匠、木匠、漆匠、銅匠、佛匠、下層士兵、官家、自衛團員、教師、醫生、唱書的、演戲的、算命的、理髮的、講經的、耍猴的、賣藝的、古董商等等……儼然描繪了一幅社會衆生圖卷。二、童一亭日記的文獻價值(一)童一亭生平及其日記童一亭的生平多不可考。童一亭,譜名童慎修,號永思,又號一亭,以號行世,生於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一九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一九二五年畢業於慈谿縣莊橋小學(龍江學校) 童一亭日記中僅一九二五年有在寧波學校讀書的記載,校長謝觀黻(彤黼)、教師曹雲蛟。謝觀黻爲清末民初鎮海籍著名教育家。曹雲蛟爲近代寧波名師,其時執教於莊橋小學,著有《古史新話》《奇人故事夜談録》等。。同年,赴上海民立中學讀書。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申報》公布新生録取名單,童一亭被録取爲初中二年級新生(《上海民立中學校録取新生案》,《申報》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第二版)。九月童一亭日記開始記載上海民立中學入學、讀書事宜。上海民立中學創辦於一九〇四年,時名民立上海中學堂,一九〇七年更名爲民立上海中學,一九二七年更名爲上海民立中學,至今學校仍存。一九二九年到上海南京路石路口的華英藥房公司 上海華英公司即嚴信厚等人投資、莊凌晨等人創辦的華英藥房。該藥房於一九三五年爲徐翔孫的華美藥房收購。童一亭於一九二九年入職,從其日記多有“今日在店堂”之語,應爲藥房在堂員工。工作。一九三五年華英藥房倒閉後,其事跡無考。童一亭日記起自一九二五年,日記中有:“父命余用日記。此本始起,并囑余永不間斷,當謹爲之。”現存童一亭日記共十册,記事時間爲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至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合十年。每册鈐有“慎餘軒”及童一亭私印。所用日記本均爲民國上海商務印書館製三十二開精裝日記本。其封面多爲光面,無商務印書館等字樣。書頁分正文、提要、社會記事、氣候、温度等欄目。民國後普遍使用陽曆,但民間上墳、嫁娶諸事多使用陰曆。童一亭每到年尾買下新日記本後,首先要做兩件事:一是給每頁打上陰曆時間,以便與陽曆相對照;二是在新日記本上謄寫下家族歷代生諱期及各種會期。童一亭的十年日記和他父親童柄魁留存的最後十年日記在時間上是重合的,因此,兩人的日記在内容上可以互相印證,互相補充。童一亭日記中有附文,附文分爲三個部分:一是主要的信件來往記録;二是往來較多的親友名録,多附有地址;三是其文章和文摘。一九三三年日記後依次附有《七月廿五日録於申報本埠增刊竹枝詞三首》 原文刊載於《申報》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五日《本埠增刊·文藝》,原題《摩登竹枝詞》,署名爲孟樓。、《七月廿八日録於申報本埠增刊夏夜竹枝詞四首》 原文刊載於《申報》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本埠增刊·文藝》,原題《夏夜竹枝詞》,署名爲承明。、《七月廿九日録於申報本埠增刊消夏詞四首》 原文刊載於《申報》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本埠增刊·文藝》,原題《消夏詞》,署名爲慎每。、《八月二十九日録於申報本埠增刊上海之穢社會四首》 原文刊載於《申報》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九日《本埠增刊·諧文》,原題《上海之穢社會》,署名爲徐禮去。、童一亭詩《同事梅君知琅思家感懷》《十一月十一日録於申報本埠增刊少爺經》 原文刊載於《申報》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一日《本埠增刊·游戲文》,原題《少爺經》,署名爲慎敏。、《十一月廿七日録於申報本埠增刊老爺經》 原文刊載於《申報》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本埠增刊·游戲文》,原題《老爺經》,署名爲慎敏。以及一些藥品的英文名。一九三四年日記後依次附有《妙聯雜録》和《投稿不登序》等。(二)童一亭日記中的教育和衛生史料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童一亭在寧波、上海等地讀書,因此日記中保存了不少教育史料。其較爲重要的有四類記載:首先是開學典禮。童一亭先行謁聖禮,後依次有學務委員和同族童金輝發言。由此可見,浙東地區鎮小及鄉村小學的開學典禮較爲盛大,舊禮和新禮并存。其次爲教授内容,有國文課、英文課、算術課、體操課、地理課等課程,鄉村小學已陸續開展中西新學課程。再次爲學生心理。民國時期是中國教育心理學的形成時期,以王鳳喈的《教育心理》爲理論之大成,但在實證研究方面,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者缺少學生心理活動的資料。童一亭在日記中記録了不少他的心理過程。如三月五日,童一亭自覺開學以來的習作“尚絶通順,以後須格外小心”。三月十日童一亭作“余之家庭”時,就覺作文不如前作,但當見到老師所批:“觀此作非少年文字,如無依據,將來進步未可限量矣。”童一亭自度:“余實未盡抄來……余均自作。”這些都反映了小學生自鳴得意又急於辯解的心理。最後是畢業典禮和其他課外活動。他詳細記述了民初小學畢業典禮和高小畢業典禮的規程。五月九日是當時的國恥紀念日 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北洋政府接受日本“二十一條”,中國全國教育聯合會遂定此日爲國恥紀念日。。童一亭記載莊橋小學國恥紀念日儀式甚詳,還記述了因上海西捕濫殺華人,寧波各學校罷課,學生們分隊到童家村、劉杜、團橋等地募捐“以助華人罷工”的有關經過。一九二六年童一亭通過考試進入上海民立中學讀書,日記中詳細記録了從閲讀學校章程,考試,辦理入學,學習各門課程、小考、學校生活等細節,爲我們提供了關於上海中學的教育史料。近代衛生史料存世相對較少,童一亭日記中保存了自己、家人及族人的生病記録,并附有相應的醫學機構等資料。一九二九年四月十日記載:“聞女傭阿蘭之子海峰、列峰皆在申殤,聞悉之下,不胜駭嘆。近日腦膜炎之症甚熾,可懼。”腦膜炎等疾病是當時中國嬰兒夭折的主要病因,上海中華慈幼協濟會 中華慈幼協濟會編,《中華慈幼協濟會第二年度報告》,上海:中華慈幼協濟會,一九三〇年版第二頁。在華東地區推進兒童衛生運動時,就將小兒腦膜炎視爲重點預防疾病。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日,童一亭記録了妻子難産的經過,揭示了近代中國婦産科、兒科的發展情况。童一亭是藥店員工,對中西醫學都有所瞭解,妻子難産時,他注重借鑒傳統産法和西醫産法,邀請甬上知名西醫吴蓮艇 吴蓮艇(一八八〇—一九四〇)名欣璜,一九一〇年首任慈谿保黎醫院院長,後任寧波天生醫院院長,寧波當時唯一的男婦産科醫生。前來商量,從而度過了難關。此外童一亭還記録了疾病預防和各地疫情的情况,如他爲兒子童國梵種牛痘,及慈城、寧波各地霍亂的情况。(三)童一亭日記中的商業史料父親童柄魁有意培養童一亭的經商才能,讓他幫助家裏算賬及記賬,并教他做生意的注意事項。童一亭中學畢業之後,進入華英藥房上班。其日記記録了童一亭作爲一名藥房職工,在不同階段的心態變化及工作細節。商號職員的記録屬於商業史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側面反映了華英藥房的日常經營狀態、發展規模及藥界運行機制、相互競争與藥行内幕等。如在他一九三四年的日記中,就記録了假藥事件以及藥房代表爲某種藥品售價、劃價事開會,同時還記録了上海新藥業公會召開的詳細情况、藥店倒閉對同行的影響、中日戰争背景下的藥業經營狀况等等。(四)童一亭日記中的文化和體育史料童氏父子都極愛戲曲、曲藝,因此在日記中都留下了豐富的戲曲曲藝史料。童柄魁所記較爲簡略,童一亭記録較爲豐富。社戲、廟會戲是浙東鄉村戲曲的常見演出形式。每逢節日或重大事項,村内長老都會請戲班子前來村内唱戲。不過廟會戲、社戲留下的文字材料極少,因此戲曲史研究者研究社戲往往從戲臺建築、民俗文化和非遺傳承等角度開展。近年來秦腔等北方戲劇發現了一批戲班社戲資料,亦有學者開始從社戲劇碼的角度開展研究。童一亭日記中的文字不僅記載了每日廟會戲、社戲演出的劇碼,還記録了一部分演出細節,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資料。一九二七、一九二八和一九三三年童一亭關於廟會戲、社戲記載頗多,現擇要整理如下:演出日期      演出劇碼       演出細節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狸猫换太子》《大回朝》《長阪坡》下午父親及黨部内數人討船往何娘橋看戲,費錢公份,余因父親、叔父在,故不出費,一時許開船,共十餘人,三時抵該處,早已開鑼。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日《渭水河》《鎖陽關》《玉堂春》《狸猫换太子》等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風調雨順》《龍虎關》《三雅園》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沙陀國》《白馬坡》《貴妃醉酒》《全本尉遲恭出世》《脱子鉤》《李純陽三戲白牡丹》《興周滅紂》下午半時,同慎齋兄、葛蓉舟往馬徑祠堂看戲,十二時三刻至祠堂,尚未開鑼,班子係王月記大連升,係新組織。一九二八年四月三日未載劇碼一時許,同父、叔、諸弟往俊三公墓前上新墳,并帶供菜一全桌。拜畢後,遂同往歷代墓前表祭。三時二十分回家,適徐珊生來抖願戲,後定就瑞慶豐本班二臺,計洋拾八元,外費一切在内,二十六七做。一九二八年四月十八日《滿春園》《十不全招親》上午備辦做戲敬神,一切并往恒順號配紙麻香燭等物。下午半時命阿林、阿甫將各物搬至西房大門口陳設香案。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二日《黄鶴樓》《贈袍賜馬》夜間同王東華、戴桂艌、兆弟、阿甫五人往周家墊洪家看夜戲,至則余與兆弟在三斢航船内看《黄鶴樓》及《贈袍賜馬》。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玉連環》木人頭戲(木偶戲)。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一日至十三日航空救國游藝大會《下河東》《賀後罵殿》《大鬧嘉興府》《上天臺》《鐵公雞》《打嚴嵩》等上午往本宗祠,自十一日起演劇三天。係航空救國游藝大會,至則彼等正在寫貼標語,余當被推爲招待職。父親爲檢查,叔父爲售票員。内分四角、六角二種,共約座位六百餘。班子新三新大連升。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五日至十六日《鄭元和落難唱道情》《惡婆婆遇見凶媳婦》(串客)、《陸應鳳賣身葬父》劇碼爲文明話劇、串客,門票分一、二、三角三種。這些劇碼是目前較爲豐富的社戲劇碼資料,從中可以看到劇碼基本以傳統戲劇碼爲主,内容大多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説,具有勸善的意味。就劇種來説,所演劇目仍以本地戲曲爲主,且更受歡迎。一九三三年五月文明話劇演出,話劇題材更貼合農村百姓愛看的歷史傳奇故事,不是城市話劇中流行的劇碼,可結果是“尤以串客最有號召力,故夜看客激增至七百餘人之多”。從中可以看出,話劇作爲舶來劇種,縱然其題材“本土化”,然其演出情况在農村尚不樂觀,反倒是甬劇(串客)更受歡迎。寧、紹兩地舊時都是水鄉,河網密布,故童一亭和朋友去看戲時,有在航船上看的演出。就演出組織而言,除了廟會堂戲之外,演出場所出現了監督、售票員等組織人員,多是以宗族爲紐帶。祭祀性戲曲演出的費用和有關佈置在日記中也有展現,應該説這些都是浙東民間戲曲的重要史料。寧波民間曲藝在童氏父子日記中也多有記録。相比於戲曲,民國時期民間曲藝在城鄉演出的資料更少,無論是戲單等紙質文獻,還是唱片等音像資料均存世較少。就連寧波本地民國報紙中各大劇院、舞臺中的演出都多爲戲曲,曲藝的演出廣告存世亦稀。故而,童一亭日記中涉曲藝文字頗爲珍貴。鄞縣城廂、慈谿、鎮海地區是寧波曲藝老藝人活動較爲頻繁的地區,童氏父子和他們有密切往來。比如日記中經常提到戴善寶,即四明南詞老藝人,他常常住宿在童家,并在慈谿、鎮海交界一帶演出。此外還有應銀川、陳金恩等老藝人的演出資料,至爲珍貴。童一亭非常熱愛體育運動,平日裏愛打乒乓球、網球等,最愛踢足球。在日記中記録了大量上海足球比賽的情况。他是上海樂華足球隊 樂華足球隊於一九二六年成立,當家球星爲李惠堂。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八年該隊蟬聯當時中國足球最高聯賽中華足球會聯賽的冠軍。一九三二年解散。的球迷。在他的筆下,有不少樂華隊比賽的記録,如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一日記載:“一時三刻步行至天文臺路棒球場看足球,今日樂華與葡萄牙友誼賽。二時抵場,入場券小洋四角,至則佳座亦滿,三時銀角一聲,雙方健兒互相奮鬥,計九十分之久,樂華以九與四之比勝葡萄牙。”(五)童一亭日記中的淞滬抗戰史料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發動了進攻上海的戰争,一時間,閘北成爲主要戰場,十九路軍浴血奮戰,激發了上海軍民的抗戰熱情。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中日停戰。童一亭是這場戰争的親歷者,日記中留下了不少相關記載,其日記中的淞滬抗戰史料集中於一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三日之間,有日軍投彈、兩軍拉鋸和難民四散逃亡等情况。其時童家在滬部分族人也趁亂逃回寧波,童一亭記録了他如何在混亂的碼頭將族人送上甬滬客輪的情形,反映了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狀况。應該説,作爲一個普通市民、淞滬抗戰的親歷者,他的日記文字彌足珍貴。爲了助益學林,我們將記録浙東鄉村生活的童氏父子日記公之於衆,成書二十八册。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依托《童柄魁童一亭日記》,能夠産生一大批近代江南鄉村社會和浙江地方社會的研究專著與論文,充分顯示出其獨特史料價值。

編者

二〇二一年十月


内页欣赏



 目  录 


第一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〇八年五月—一九〇九年閏二月)

白話開導八

童氏姑婦雙節傳七〇

童順孫遜灼小傳七三

已旌節孝家祖母陳太孺人暨先妣邵孺人

行述七六

往事略述八〇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〇八)一四六

五月(十六日始)一四六

六月一六一

七月一九一

八月二二二

九月二五二

十月二八三

十一月三一四

十二月三四四

雜録三七五

人名録三七七

往来書信表三八一

宣統元年(一九〇九)三八九

正月三九五

二月四二四

閏二月四五四

第二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〇九年三月—一九一〇年七月)

宣統元年(一九〇九)一

三月一

四月三〇

五月六〇

六月八九

七月一一九

八月一四八

九月一七八

十月二〇八

十一月二三八

十二月二六七

雜録二九七

人名録三〇二

往來書信表三〇四

宣統二年(一九一〇)三〇九

正月三一二

二月三四二

三月三七三

四月四〇三

五月四三三

六月四六四

七月四九五

第三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〇年八月—一九一一年十月)

宣統二年(一九一〇)一

八月一

九月三一

十月六二

十一月九三

十二月一二四

人名録一五五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一五七

正月一五九

二月一八九

三月二一八

四月二四八

五月二七七

六月三〇六

閏六月三三六

七月三六五

八月三九四

九月四二四

十月四五四

第四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一九一二年

十二月)

宣統三年(一九一一)一

十一月一

十二月三一

雜録六一

人名録六三

收支一覽表六六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六九

正月七三

二月一〇三

三月一三二

四月一六二

五月一九一

六月二二〇

七月二五〇

八月二七九

九月三〇八

十月三三八

十一月三六八

十二月三九七

雜録四二七

人名録四三一

收支一覽表四三四

第五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三年二月—一九一四年三月)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一

二月三

三月二八

四月五九

五月八九

六月一二〇

七月一五〇

八月一八一

九月二一二

十月二四二

十一月二七三

十二月三〇三

姓名録三三六

收支一覽表三三八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三四三

一月三四七

二月三七八

三月四〇六

第六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四年四月—一九一五年七月)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一

四月一

五月三一

六月六二

七月九二

八月一二三

九月一五四

十月一八四

十一月二一五

十二月二四五

姓名録二七八

收支一覽表二八二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二八七

一月二九一

二月三二二

三月三五〇

四月三八一

五月四一一

六月四四二

七月四七二

第七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五年八月—一九一六年九月)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一

八月一

九月三二

十月六二

十一月九三

十二月一二三

姓名録一五六

收支一覽表一六二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一六七

一月一七一

二月二〇二

三月二三一

四月二六二

五月二九二

六月三二三

七月三五三

八月三八四

九月四一五

第八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六年十月—一九一七年

十二月)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一

十月一

十一月三二

姓名録九三

收支一覽表九八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一〇一

一月一〇五

二月一三六

三月一六四

四月一九五

五月二二五

六月二五六

七月二八六

八月三一七

九月三四八

十月三七八

十一月四〇九

十二月四三九

姓名録四七一

收支一覽表四七七

第九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八年一月—一九一九年三月)

民國七年(一九一八)一

一月五

二月三六

三月六四

四月九五

五月一二五

六月一五六

七月一八六

八月二一七

九月二四八

十月二七八

十一月三〇九

十二月三三九

雜録三七一

姓名録三七七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三八五

一月三八七

二月四一八

三月四四六

第十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一九年四月—一九二〇年六月)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一

四月一

五月三一

六月六二

七月九二

八月一二三

九月一五四

十月一八四

十一月二一五

雜録二七七

姓名録二八一

要信表二八五

收支一覽表二八九

民國九年(一九二〇)二九三

一月二九五

二月三二六

三月三五五

四月三八六

五月四一六

六月四四七

第十一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二〇年七月—一九二一年十月)

民國九年(一九二〇)一

七月一

八月三二

九月六三

十月九三

十一月一二四

十二月一五四

雜録一八五

姓名録一九一

收支一覽表一九七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二〇三

要事表二〇七

一月二一一

二月二四二

三月二七〇

四月三〇一

五月三三一

六月三六二

七月三九二

八月四二三

九月四五四

十月四八四

第十二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二一年十一—十二月、

一九二三年一—十二月)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一

十一月一

十二月三一

雜録六三

姓名録六五

收支一覽表七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七五

要事表七七

一月七九

二月一一〇

三月一三八

四月一六九

五月一九九

六月二三〇

七月二六〇

八月二九一

九月三二二

十月三五二

十一月三八三

十二月四一三

姓名録四四五

收支一覽表四五一

第十三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二四年一月—一九二五年三月)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一

要事表三

一月五

二月三六

三月六五

四月九六

五月一二六

六月一五七

七月一八七

八月二一八

九月二四九

十月二七九

十一月三一〇

十二月三四〇

姓名録三七一

收支一覽表三七七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三七九

要事表三八一

一月三八五

二月四一六

三月四四四

第十四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二五年四月—一九二六年四月)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一

四月一

五月三一

六月六二

七月九二

八月一二三

九月一五四

十月一八四

十一月二一五

十二月二四五

姓名録二七七

收信表二八三

發信表二九五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三〇七

要事表三一一

一月三一三

二月三四四

三月三七二

四月四〇三

第十五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二六年五月—一九二七年十月)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一

五月一

六月三二

七月六二

八月九三

九月一二四

十月一五四

十一月一八五

十二月二一五

姓名録二四七

收信表二五三

發信表二六三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二七五

要事表二七七

一月二七九

二月三一〇

三月三三八

四月三六九

五月三九九

六月四三〇

七月四六〇

八月四九一

九月五二二

十月五五二

第十六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一九二八年

十二月)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一

十一月一

十二月三一

姓名録六三

收信表六九

發信表七九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八九

要事表九一

一月九五

二月一二六

三月一五五

四月一八六

五月二一六

六月二四七

七月二七七

八月三〇八

九月三三九

十月三六九

十一月四〇〇

十二月四三〇

姓名録四六一

收信表四六九

發信表四七九

第十七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二九年一月—一九三〇年三月)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一

要事表五

一月九

二月四〇

三月六八

四月九九

五月一二九

六月一六〇

七月一九〇

八月二二一

九月二五二

十月二八二

十一月三一三

十二月三四三

姓名録三七五

收信表三七九

發信表三八七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三九五

要事表三九七

一月三九九

二月四三〇

三月四五八

第十八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三〇年四月—一九三一年四月)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一

四月一

五月三一

六月六二

七月九二

八月一二三

九月一五四

十月一八四

十一月二一五

十二月二四五

姓名録二七七

收信表二八三

發信表二八九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二九五

遺囑二九九

要事表三〇一

一月三〇三

二月三三四

三月三六二

四月三九三

第十九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三一年五月—一九三二年六月)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

五月一

六月三二

七月六二

八月九三

九月一二四

十月一五四

十一月一八五

十二月二一五

姓名録二四七

收信表二五三

發信表二六二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二七三

紀事珠二七五

要事表二七七

一月二七九

二月三一〇

三月三三九

四月三七〇

五月四〇〇

六月四三一

第二十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三二年七月—一九三三年十月)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一

七月一

八月三二

九月六三

十月九三

十一月一二四

十二月一五四

姓名録一八五

收信表一九一

發信表一九六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二〇三

要事表二〇七

一月二〇九

二月二四〇

三月二六八

四月二九九

五月三三一

六月三六二

七月三九二

八月四二三

九月四五四

十月四八六

第二十一册目録

童柄魁日記(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一九三四年

十二月)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一

十一月一

十二月三一

姓名録六五

收信録六九

發信表七五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八三

大事表八七

一月八九

二月一二〇

三月一四八

四月一七九

五月二〇九

六月二四〇

七月二七〇

八月三〇一

九月三三二

十月三六二

十一月三九三

十二月四二三

紀事珠四五五

遺囑四五六

姓名録四五七

收信表四六一

發信表四六五

第二十二册目録

童一亭日記(一九二五年一月—一九二六年三月)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一

要事表三

一月五

二月三六

三月六四

四月九五

五月一二五

六月一五六

七月一八六

八月二一七

九月二四八

十月二七八

十一月三〇九

十二月三三九

姓名録三七一

收信表三七三

發信表三七七

雜録三八一

收支一覽表三八五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三九一

一月三九三

二月四二四

三月四五二

第二十三册目録

童一亭日記(一九二六年四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一

四月一

五月三一

六月六二

七月九二

八月一二三

九月一五四

十月一八四

十一月二一五

十二月二四五

姓名録二七七

收信表二八一

發信表二八七

雜録二九三

收支一覽表三〇一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三〇三

一月三〇五

二月三三六

三月三六四

四月三九五

五月四二五

六月四五六

七月四八六

第二十四册目録

童一亭日記(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二八年

十二月)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一

八月一

九月三二

十月六二

十一月九三

十二月一二三

姓名録一五五

收信表一五九

發信表一六一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一六五

要事表一六七

一月一七一

二月二〇二

三月二三一

四月二六二

五月二九二

六月三二三

七月三五三

八月三八四

九月四一五

十月四四五

十一月四七六

十二月五〇六

姓名録五三七

收信表五三九

發信表五四一

第二十五册目録

童一亭日記(一九二九年一月—一九三〇年七月)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一

要事表五

一月七

二月三八

三月六六

四月九七

五月一二七

六月一五八

七月一八八

八月二一九

九月二五〇

十月二八〇

十一月三一一

十二月三四三

姓名録三七五

收信表三七七

發信表三八二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三八七

要事表三八九

一月三九一

二月四二二

三月四五〇

四月四八一

五月五一一

六月五四二

七月五七二

第二十六册目録

童一亭日記(一九三〇年八月—一九三二年二月)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一

八月一

九月三二

十月六二

十一月九三

十二月一二三

姓名録一五五

收信表一五七

發信表一六三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一七一

一月一七三

二月二〇四

三月二三二

四月二六三

五月二九三

六月三二四

七月三五四

八月三八五

九月四一六

十月四四六

十一月四七七

十二月五〇七

姓名録五三九

收信表五四一

發信表五四八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五五五

要事表五五九

一月五六一

二月五九二

第二十七册目録

童一亭日記(一九三二年三月—一九三三年七月)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一

三月一

四月三二

五月六二

六月九三

七月一二三

八月一五四

九月一八五

十月二一五

十一月二四六

十二月二七六

姓名録三〇七

收信表三〇九

發信表三二〇

收支一覽表三二九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三三一

要事表三三三

一月三三五

二月三六六

三月三九四

四月四二五

五月四五五

六月四八六

七月五一六

第二十八册目録

童一亭日記(一九三三年八月—一九三四年

十二月)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一

八月一

九月三二

十月六二

十一月九三

十二月一二三

姓名録一五五

收信表一五七

發信表一六五

雜録一七三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一八三

一月一八五

二月二一六

三月二四四

四月二七五

五月三〇五

六月三三六

七月三六六

八月三九七

九月四二八

十月四五八

十一月四八九

十二月五一九

雜録五五一

姓名録五五三

收信表五五五

發信表五六一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编辑室
供稿 | 苗文叶   编辑 | 杨洋监制 | 隋阳审核 | 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