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名专家学者参与,《中华医藏》首批图书正式发布
全国28家单位、近千名专家学者参与,200余家古籍馆藏机构支持……7月13日,《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发布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首批成果《养生卷》由张华敏、李鸿涛主编,收录了从南朝至清代的74种代表性典籍,包含养生名著《遵生八笺》、食疗著作《养生食忌》以及首次提出呼吸吐纳导引的“六字诀”法,记载华佗所创五禽戏的《养性延命录》和首创千古名方“礞石滚痰丸”的《泰定养生主论》等。
7月13日,北京,《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发布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2289种中医药古籍拟影印出版
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下实施的《中华医藏》,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古籍整体保护项目。
2015年12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演讲中提及研究遭遇瓶颈时,是靠着重温东晋葛洪的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才获得重要启示。
“实际上,中医古籍中有许多类似的宝贵精华,靠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整理发掘、传承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教授,《中华医藏》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洪欣在发布会上表示。
2010年,在原文化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从1.3万种中医药古籍中遴选出古籍元典2289种拟作影印出版,其中少数民族医药古籍224种。
2018年,财政部正式将《中华医藏》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进行立项资助,全国28家单位、34个课题组近千人参与,200余家古籍馆藏机构支持项目实施。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中华医藏》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熊远明在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中华医藏》得到专项经费支持超过4000万元,出版工作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作为该项目的出版单位,组建团队,搭建平台,顺利推进出版工作。可以说,《中华医藏》的编纂出版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原文化部副部长:
古籍中的医学典籍内容非常之丰富
张伯礼院士:
中医药学蕴含着宝贵的原创思维和实践经验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致辞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打开中华文明保护的钥匙。它蕴含着宝贵的原创思维和实践经验,启发着当今学者对未来中医药学科创新发展的思考和实践。
“在各方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推动下,首批图书《养生卷》终于正式出版。在此,我对《中华医藏》项目实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诚挚的祝贺,也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辛苦付出的项目组成员、馆藏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
该项目对2289种书目进行整理、挖掘、出版,由21个地区的28家单位承担,项目覆盖面广泛、参与人数众多、实行难度较大。“首批出版的《养生卷》率先完成了养生类74种主题的编制工作,为后续编纂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张伯礼表示。
张伯礼院士还针对加快推进项目整体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快项目推进,尽快做好其余书目的专家审定、调研对比等工作。二是要精心组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创作、设计、排版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做到精雕细琢。三是要加强培训,提高编纂质量,7月下旬要组织好2023年《中华医藏》项目组的培训工作,借此总结经验,提高编纂水平。”
弘文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