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医藏·养生卷》主编张华敏、李鸿涛:追溯学统文脉 传承养生精华

中国中医药报报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24-09-14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现代中医药科技创新重要源头和根基。党和国家一直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要求我们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要“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2012年开始,文化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部署启动了大型中医药古籍编纂出版项目《中华医藏》, 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世修典项目。

2019年,经过专家论证和投票遴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和内蒙古医科大学三家单位的专家共同承担并启动了《中华医藏·养生卷》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开展对中医养生古籍文献的书目调研、版本调研和文献调研。编委会综合考察了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遴选74种古籍收录编入《中华医藏·养生卷》。这项工作被选定为首批出版的编纂成果,不仅具有挑战性,而且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在《中华医藏·养生卷》付梓之际,特将编研体会与同道分享。

做好顶层设计 确定编纂体例

为了对《中华医藏》全书的分批分步出版打好基础、做出示范,我们与项目组一起制定了《中华医藏》整体编纂体例和具体内容及要求,撰写了全书凡例,确定了全书以编为纲、以类为目的编纂体例。《中华医藏》分为四编,编下分为医经(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方书、藏象、运气、病因病机、养生、医史、针灸推拿、经络骨度、诊法、通论、内科、温病、外科、女科、儿科、伤科、眼科、喉科、医案医话医论、丛书、藏医、蒙医、维吾尔医、傣医、彝医等二十八个分卷。为彰显中医药学术发展源流,每卷卷首首列“类叙”,类叙要求包含类名诠释及入类原则、类目涵盖的学术内容衍化及发展、类目设置历代衍化及发展、设类主旨或意义,以及类目的下位类、包含文献数量等简介。这对于发掘中医古籍精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学术价值。同时,为阐发每卷下所列的各书的核心思想和养生特色,我们制定了内容简介编纂要求和样稿,按照著者生平、书籍内容和版本基本特征等方面予以逐一阐介。此项内容附于每书之首,发掘了每书的特色和核心学术内容,为引导研究方向和中医学术的发掘创新提供了重要素材。对于上述内容,在编纂出版工作会议上,都以编写规范和样稿示例的形式经过专家论证,被《中华医藏》专家委员会所采纳,为保障《中华医藏》编纂的有序和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掘养生经典 遴选精善版本

书目遴选

首先,制定选书标准,编制目录。对现存养生类古籍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后制定选书标准,充分考虑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等方面制定遴选标准,编制初选目录(含74种)。在选目的基础上,按照选书标准所,选择版本珍贵、具有极高学术价值或濒临失传的中医养生古籍,编写“文献调研目录”。采用专家咨询与论证的方式,组织中医文献学、古籍版本学以及从事中医养生研究的相关学科专家对所选书目进行研讨论证,选定入选书籍。就选目而言,涉及范围较广,不局限于中医书籍,文史丛书中凡有关于养生保健者也有精选收录,如《延寿第一绅言》《养生肤语》《唐宋卫生歌》《益龄单》《天隐子养生书》《摄生要语》等,以及《道藏》中的若干种。此外,也选择了个别并未分在中医古籍养生类中的医籍,如《饮膳正要》和《活人心书》等。

书种考订

选目确定仅仅是此项工作开展的初步线索,而影印整理最关键的就是要查原书,深入书籍载论的具体内容中,进行比较和研判,发现和整理最有价值的内容,采用影印的方式予以呈现,才能达到研究性整理的初衷。在文献考察中发现,有些书籍因为在流传过程中辗转传抄和引用,因此其书的原创性大打折扣,而且有些是摘录和丛抄,并无创作和发挥,版本上也无校勘可取之处。因此,我们将此类即使是进入选目的书籍也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摒弃。如《万寿仙书》是摘取早其成书的《万育仙书》下卷内容,并附以摘录的导引吐纳等内容而成书,其书并无原创。以往误将此书认作与《万育仙书》为同一书而合并著录,今予订正,并确定选录明陆氏天爵堂本《万育仙书》。

再如,北宋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为中国医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养生佳作。在元代由邹铉(敬直老人)予以增补二、三、四卷,重加刊印,因内容丰富、校勘精善,北宋原本《养老奉亲书》或因之不传。随着《寿亲养老新书》的广为流传,明以后刊行的《养老奉亲书》一度被名为《寿亲养老书》,此后,《养老奉亲书》《寿亲养老书》《寿亲养老新书》三书并行于世,到清乾隆年间被收入《四库全书》中。其间,明成化八年(1472)又有时任山西吏部尚书进士刘宇,将宋代陈直的《安老书》、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明代娄子贞的《恤幼集》等书改名,合订辑刊为《安老怀幼书》。一书而如此增删变易,而其老老幼幼立意不改,显为儒家思想一脉贯穿。此次选择《寿亲养老新书》和《安老怀幼书》二书部分内容虽有重复,但属于不同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校勘价值。未选明万历31年刻书家胡文焕在文会堂刻《格致丛书》本者,是因此书系在《寿亲养老新书》中辑出复刻,因此与《安老怀幼书》传本中所存之《养老奉亲书》并无二致,故而舍去。

版本考证

对“文献调研目录”所列的中医养生古籍进行实地调研,对每种书开展文献考察,剖析内容、核实版本、详查书品,确定可以影印出版的养生古籍。在前期的古籍版本调研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养生古籍或因成书较早,或因编入丛书,导致早期版本流传较少,濒于失传,在项目中我们重视遴选每种书的初刻本或者早期印本的调研。早期版本因近于作者著作年代,故此在校勘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挖掘版本佳,时代早,存世孤罕的珍本与善本,可为文献研究者呈现典籍之早期面貌,反映了书籍的版本流传情况,有裨于传承。如《三元参赞延寿书》,通过考察发现国内曾经著录的元刻本并不存在,此书国内现存有两个明刻单行本,一藏于上海图书馆,一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前者为完本,据板式字体风格鉴定为明嘉靖刻本,而后者约为明晚期刻本,且仅残存一二卷。还有胡文焕校刻的《寿养丛书》本和《格致丛书》本,均属晚出,通过考察海外藏本,发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有明成化十年(1474)刻本,此藏本因为与《养生类纂》合订为一函,因此从未被发现和重视,现今通过复制回归,收录入《中华医藏·养生卷》。

《厚生训纂》一书由于原收藏单位登记不明,所以导致以前均被误作为两个独立的版本著录。综合考察此书序言和书版题记,此前著录的明万历三十二年槜李孙成名刻本,就是明万历三十九年涵虚阁刻本。该书明代周臣著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该书成书四十三年之后,即明万历二十年(1592),由胡文焕予以校正刊行,全书共分六卷,书名前面冠以“新刻”二字。其后,该书被收入胡氏所编集的《格致丛书》《寿养丛书》两部丛书中。由于这两部丛书在明代盛行一时,影响较大,《厚生训纂》亦随之广为流布,被后世视为明代重要养生著作之一。与此同时,万历三十二年(1604)槜李(今嘉兴市)孙庄(字成名)在春季应举之后,检阅父亲孙简肃生前所录存之《厚生训纂》后,将其年友王肯堂(字宇泰)之《肯堂医论》合刊,而成《保合编二种》,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在金陵,由盛文高涵虚阁重校刊行,刻工为嘉禾倪心儒。故此书应当著录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金陵盛文高涵虚阁刻保合编二种本,现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残存一册)。该本分为上下二卷,传承体系与胡文焕本不同,在文字内容上校正文会堂本存在的一些文字讹误,具有较高价值,且刻工精美、行格疏朗,故此次影印选定该本。诸如此类,如果不是深入原书中比对、考察成书与刊刻过程,是很难做出判断的。

精审校核补佚 打造时代精品

古籍善本年代久远,存世状况复杂,加之各个藏书机构保存条件不尽相同,古书残损脱漏的现象较为常见。为保障此次影印整理为中医珍本文献的保护呈现相对最好的传本,整理中的补佚工作也是本书编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通过对《养生类要》现存版本考证,国家图书馆所藏为明万历十六年新安吴氏木石山房刻本,此本为初刻本。该书是郑振铎旧藏,字体端丽,堪称善本。而此本自前集39叶后全部佚失,通过考察,将上海图书馆藏本复制予以补佚以全其貌。又如《养生类纂》一书身世最为离奇,此书为宋代养生家周守忠所著,存世最早刊本为明代成化十年钱塘谢颎刻本,然而国内藏馆此本全部是残卷。经过实地文献调研,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此本六至十八卷,而内蒙古巴彦淖尔图书馆藏有该本的一至五卷和十九至二十二卷。两书卷端藏印有三枚完全相同,即“范承谟印”“父子解元门第祖孙进士人家”“陈浩之印”。巴彦淖尔图书馆序文首页还钤有“晋府图书”和“晋王之宝”朱文印,说明此书最早为朱元璋之子晋王朱棡收藏,后因某种变故分散,今予合璧。同时对于书中原本缺佚的两叶也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本补全,实为盛世修典之幸事!

传承养生精华 弘扬中医学术

由于此项编纂出版工作极富专业性和研究性,在选目中特别重视梳理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历朝历代养生理论的沿革及代表性养生书籍,这些名著中,载录的养生方法可谓琳琅满目,如因时调摄、静坐颐神、调息养气、吐纳清浊、导引经络、强壮筋骨、饮膳服食、安老怀幼等,百家合鸣,和而不同,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学在维护人类生命健康中的博大智慧。同时,在编研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分类框架。近代目录学家余嘉锡先生言:“目录者,学术之史也”,通过文献考察与研究,我们将养生类原有类目细化分为服食、房中、广嗣、导引、丹功五个下位类,服食又分为食养、救荒和饮馔三个下位类。类目的细化和科学定位体现了中医药养生学科的发展版图和学科内涵。并建立了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挖掘筛选出具有较好中医理论支撑、较高安全性与有效性、人群普适、便于推广的延年九转法、陈希夷导引坐功法、擦面美颜诀等濒于失传的非药物养生方法,促进濒于失传非药物养生方法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利用《中华医藏·养生卷》遴选的经典养生医籍,通过数字化文本加工,设计并构建高质量的养生文献数据库,将高水平文献整理发掘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创建基于语义的中医古籍内养生知识组织方法,建立中医养生古籍知识库,按理论、疾病、起居、食疗、导引等知识分类构建知识图谱,实现养生知识的语义关联和可视化展示,为中医古籍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年多来,通过项目支持,我们先后调研了全国20余家图书馆,查阅了30余种专业工具书,并得到了中医界和古籍界同仁在核实书品、内容、版本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又深切地感受到此项中医古籍编研工作的繁重,既需要中医学、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和古籍目录与版本学相关专业知识,又需要小心与耐心地考察与求证。通过项目研究工作,在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编纂任务同时,不仅仅收获了兼具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的74种中医养生名著,更深深体会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尽最大的努力,为新时代出新、出力,贡献智慧。作为一项系统的、专业门类的古籍整理工作,我们感到自身业务素质也在与项目一同成长,最让人欣慰的是一批青年科研人员在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中品尝到了乐趣,为今后古籍研究工作的开拓和进取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在本书出版面世之际,谨向各级重视和关怀《中华医藏》编纂出版的领导,以及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兄弟单位同仁,特别是鼓励、鞭策、指导我们的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我们相信,中医典籍是承载着中医原创潜质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在全体中医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医药典籍的发掘与整理成果必将在人类生命科学事业进程中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7月17日第3版,作者系《中华医藏·养生卷》主编:张华敏、李鸿涛)

弘文


『相关阅读』 

新书 | 中华医藏·养生卷(全三十六册)《中华医藏·养生卷》(全三十六册)前言 凡例
中医药古籍事业笃行致远——写在《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发布之际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 | 杨洋监制 | 高爽

审核 | 弘文


 点击"阅读原文",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或联系发行部:010-8800314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