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互联网金融存猫腻 美丽诱惑潜藏十大陷阱

2018-03-17 直报网 直事儿
点击标题下【直事儿】可免费订阅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元的投资渠道和便捷的消费体验。不过,互联网金融里也藏着不少“猫腻”,一些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麦子金融研究院近日启动旨在帮助民众提高互联网金融陷阱风险的公益展览,并发布了基于近年典型案例研究的“十大互联网金融陷阱风险提示”。


陷阱一:披着靓丽外衣的庞氏骗局。


这类骗局通常利用人性弱点,借助宣传超越正常范围的高收益率吸引眼球,向公众吸纳巨额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式的运作模式一旦遭遇资金链断裂,崩盘在所难免。


陷阱二:虚拟货币热引发各种新潮骗局


突如其来的虚拟货币热,让许多投资者怦然心动。各种新潮骗局也随之而来。去年各地警方破获多起“**币”案件,就是假借投资虚拟货币的名义进行的网络传销。


陷阱三:打着公益旗号的“消费返利”网络传销。


2017年4月广东省破获的“人人公益”全返型消费平台,短短一个月吸纳金额高达10亿元。按照其宣传,加盟商家将顾客消费金额的24%交给平台形成资金池,资金池分期返还给消费者99%消费金额,另外1%拿去做公益。但实际上,处于最底层的商家和消费者根本无法拿到所有返利。


陷阱四:违法P2P平台虚假标的诱惑投资者。


一些违法P2P平台推出挂钩“优质投资项目”的理财产品,吸收巨额公众资金却无法兑付。而其所谓的“优质”投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虚假或重复标的。


陷阱五:消费金融套现成非法吸钱产业链集中地。


随着电子支付的不断普及,一些网购平台提供各种消费信贷产品,消费者可凭信用额度贷款用于网购。这也催生了非法产业链:底层下家实施诈骗,中间层负责收票和联系高层回收货品,高层负责将货品变现。


陷阱六:“借款佣金”成常见网贷诈骗形式。


网络贷款日益普及,利用网贷平台进行违法犯罪的案件也不断增多,“借款佣金诈骗”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诈骗者让受害者提供个人资料在网络借贷App上借款,并承诺在按时还款的情况下给与借款额一定比例的“佣金”,以骗取受害者信任,私底下则将借款占为己有。


陷阱七:债务“几何式增长”的“套路贷”。


套路贷常常以“整形贷”“颜值贷”“培训贷”的面目出现。以“培训贷”为例,骗子们利用年轻人求职心切又缺乏职场经验的弱点,伪装成用人单位在各种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引诱应聘者前去面试。应聘者如若要入职必须要接受自费“培训”,一时间时间拿不出可在指定平台上申请贷款。结果求职者工作没了着落,却背负上了数万元贷款和高额利息。


陷阱八:专盯急需贷款者的“网贷手续费”骗局。


2018年2月山东省德州市破获的一起案件中,诈骗团伙盯上了急需贷款且在各大网贷平台上申请未能通过的“客户”,宣称能帮助对方申请贷款,但需收取10%的手续费。结果手续费付了,“贷款”却不见踪影。


陷阱九:钓鱼网站以假乱真。


不法分子仿冒知名企业网站或页面,并通过提高搜索排名的方式进行诈骗。2016年7月湖北武汉的张先生在网上发现某投资网站理财项目收益率很高,便在该网站创建投资账户,并通过网上银行注入资金30万元,30分钟后便发现资金被清零,账户、密码均被改动。张先生意识到误入“钓鱼”网站,随即报警,最终在各方协助下追回了被骗的30万元。


陷阱十:看似“高大上”的网络外汇理财存“暗箱”。


日益旺盛的外汇理财需求,催生出众多网络外汇理财平台。其中一些看似“高大上”的平台宣称“资金安全、只赚不赔”,实则“暗箱”操作、蚕食客户资金。个别平台以“互助理财”的名义发展下线,按层级返利的方式不断吸引新投资者加入,则涉嫌传销。中国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2017年10月在巡查中发现,大量面向境内用户的互联网外汇理财平台都藏着不少猫腻,有的甚至是典型的投资陷阱。


来源:新华网


“直事儿”,请关注直销的事儿

(微信ID:cndsn-zxbdw)


更多资讯请添加以下公众号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