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乃正院士/彭小水教授/贾振华教授团队综述: 有机碱金属偶联反应试剂

双校合作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2023-03-05

研究背景

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因其高效性及原子经济性,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与常用的有机金属(例如:有机锌、有机硼、有机镁、有机硅、有机锡)试剂相比,有机碱金属(如有机锂、有机钠)试剂的使用因其高反应活性而受到局限。

近年来,化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新颖、高效及原子经济性的合成方法与策略,解决了有机碱金属试剂作为偶联试剂直接参与反应的问题,体现了直接使用有机碱金属试剂在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黄乃正院士彭小水教授及南京工业大学贾振华教授针对有机碱金属试剂直接参与金属催化偶联反应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讨论和综述了 2012-2022 年间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该文章以 “Sustainable and Practical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and Carbon-Heteroatom Bonds Employing Organo-alkali Metal Reagents” (《有机碱金属试剂应用于可持续性构筑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为题,发表于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 Chemical Science 上。

该综述聚焦于2012 年以来一系列有机碱金属试剂直接参与偶联反应高效实现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的形成,并根据有机碱金属试剂在反应中的不同作用将相关反应分为:
(a) 有机碱金属作为直接偶联试剂;
(b) 有机碱金属作为活化试剂; 

(c) 有机碱金属作为亲核试剂三种主要类型。

作者系统地总结了有机碱金属试剂在碳-碳键和碳-杂(原子)键形成方面的应用及相关反应机理分析,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目前,有机碱金属试剂参与的反应中,已实现的不对称反应实例依然较少。同时,针对化学反应在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新审视,促使我们应持续关注地壳含量丰富、廉价低毒的金属在该领域中的应用。而且相较于有机锂试剂,有机钠试剂的应用仍缺乏足够的关注。因此,寻找相关策略实现该类反应在不对称化学中的发展,并拓展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的有机碱金属试剂在复杂体系中的应用或将是该领域的下一个里程碑。

论文信息

Sustainable and Practical Formation of Carbon-Carbon and Carbon-Heteroatom Bonds Employing Organo-alkali Metal Reagents
Lu-Qiong Huo, Xin-Hao Wang, Zhenguo Zhang, Zhenhua Jia*, Xiao-Shui Peng* and Henry N. C. Wong*(黄乃正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Chem. Sci., 2023, 14, 1342-1362
https://doi.org/10.1039/D2SC05475B

通讯作者简介

黄乃正 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黄乃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1973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取得一级荣誉理学士学位,随即获蚬壳留英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进修,于 1976 年获颁哲学博士学位后,再赴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两年。1979 至 1 980 年,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任 Ramsay纪念研究员,开展独立研究工作;1980 至 1982 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83 年返回港中大任教,曾于 1995 至 1997 年任港中大化学系系主任;在 1997 年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于 2002 至 2010 年 7 月出任港中大新亚书院院长;2004 年至 2013 年出任研究事务委员会主席, 及 2009 年到 2013 年任副校长。2012 年至 2018 年任理学院院长,并于 2014 年 1 月至 2020 年底重新出任新亚书院院长。2021 年黄教授退出大学管理工作后,继续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荣休化学讲座教授及研究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沪港化学合成联合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席等,并出任多所内地大学的客座及顾问教授;现为多份国际及内地化学期刊编委、资深评委或学术谘询委员。黄教授主要研究天然及非天然化合物之合成,以及合成方法学研究;曾多次获邀于国际及内地各化学研讨会作大会及特邀报告,迄今共发表文章逾二百七十余篇。






彭小水 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彭小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副教授。1999 年、2002 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06 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8 年在新加坡 A*STAR 化学合成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 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与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助理教授(研究)、副教授(研究));2020 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担任副教授,并入选广东珠江人才计划 “引进领军人才”;主要研究兴趣为重要药理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环境友好型催化合成方法学研究、药物化学等。






贾振华 教授

南京工业大学

贾振华,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和麦吉尔大学(导师:陈新滋院士、李朝军院士)获有机化学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于美国马凯特大学(导师:Prof. Chea. S. Yi)、香港中文大学 (导师:黄乃正院士)以及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导师:Prof. Fred. G. West)从事博士后和研究助理的工作,2018年初入职于南京工业大学(罗德平院士团队),主要从事绿色化学,金属有机化学,自由基化学,抗体偶联药物开发等。迄今为止,已发表包括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ysis,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等国际著名期刊在内的 SCI 论文 30 余篇, 被遴选荣获加拿大 Mitacs 基金资助。

相关期刊

rsc.li/chemical-science

Chem. Sci.

2-年影响因子*9.969
5-年影响因子*9.974
最高 JCR 分区*Q1 化学-综合
CiteScore 分14.7
中位一审周期31 


Chemical Science 是涵盖化学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期刊,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要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应能引起化学科学其它领域的读者的广泛兴趣。所发表的论文应包含重大进展、概念上的创新与进步或者是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发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等。作为一本钻石开放获取的期刊,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从该刊的论文版面费由英国皇家化学会承担,论文作者无需付费。

Editor-in-Chief
  • Andrew Cooper
    🇬🇧 利物浦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Vincent Artero
    🇫🇷 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

  • Luis M. Campos
    🇺🇸 哥伦比亚大学

  • Michelle Chang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Lin Chen
    🇺🇸 西北大学

  • Graeme Day
    🇬🇧 南安普敦大学

  • Serena DeBeer
    🇩🇪 马普化学能转化研究所

  • Mircea Dincă
    🇺🇸 麻省理工学院

  • Vy Dong
    🇺🇸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 François Gabbaï
    🇺🇸 德克萨斯 A&M 大学

  • Subi George
    🇮🇳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级科学研究中心

  • Stephen Goldup
    🇬🇧 南安普敦大学

  • Jinlong Gong (巩金龙)
    🇨🇳 天津大学

  • Zaiping Guo (郭再萍)
    🇦🇺 阿德莱德大学

  • Christopher A Hunter
    🇬🇧 剑桥大学

  • Ning Jiao (焦宁)
    🇨🇳 北京大学

  • Tanja Junkers
    🇦🇺 莫纳什大学

  • Hemamala Karunadasa
    🇺🇸 斯坦福大学

  • Maja Köhn
    🇩🇪 弗莱堡大学

  • Yi-Tao Long (龙亿涛)
    🇨🇳 南京大学

  • James K McCusker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Thomas J Meade
    🇺🇸 西北大学

  • Paolo Melchiorre
    🇪🇸 加泰罗尼亚化学研究所

  • Gabriel Merino
    🇲🇽 墨西哥国家理工学院科研和高级研究中心

  • Theresa M. Reineke
    🇺🇸 明尼苏达大学

  • Carsten Schultz
    🇩🇪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海德堡)

  • Dmitri Talapin
    🇺🇸 芝加哥大学

  • Toshiharu Teranishi
    🇯🇵 京都大学

  • Andrei Yudin
    🇨🇦 多伦多大学

  • Malika Jeffries-EL
    🇺🇸 波士顿大学






* 202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2)
 CiteScore 2021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