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基层人员的心声:不要让干活的同志流汗又流泪

佚名 食药法苑 2020-12-07


食药法苑

点击关注我!

各种法规资料尽在法苑QQ群593933140

....


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整个市场监管系统基本上从鼠年大年初二开始全天无休,全员抗疫,有的县区局从今年1月21号就开始着手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的调度,截至今天,同志们仍然在坚守岗位。

让基层市场监管人说说抗疫期间的关键词,“加班”“报表”、“留痕”、“检查”“问责”“防护装备”……浏览者公众号下方各种留言,这几个词频频出现,隔着屏幕能感受基层同志们满满的心酸委屈。

那么,同志们抱怨的是工作累吗,累是一方面,更多的恐怕是,每一个基层的市场监管人,包括他们身后的家人,明明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和牺牲,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鼓励和支持,有的还甚至面临着追责处分。

客观地讲,市场监管这支大队伍,不管是原工商、质检还是食药的基层同志,绝大部分都是一群听话的“老实人”,他们长期和各种各样的市场经营主体打交道,直面各种冲突与问题,虽然时不时会对工作环境、任务强度、工作部署、执法装备等方面发上两句牢骚,但,长期的一线工作在他们身体中早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性的条件反射,只要组织一声令下,马上对照要求不折不扣执行。

防控防疫期间,市场监管部门作为综合性行政执法部门,因其具有从上到下完备的机构运作体制,职能范围广,承担了不少工作:社区安防值班、关口站岗、处理投诉举报、打击哄抬物价、制定通知公告、发布安全提示、宣传动员、全面排查摸底、劝停集体聚餐、配合村镇社区、严把流通风险、防控物资保障……连续四十几天,白天黑夜连轴运转,废寝忘食,撇家舍业,以至于的有基层所同志开玩笑说,这段时间见得最多的人是方便面桶上的“康师傅”。可是,同志们明明做了这么多工作,放眼系统外各种形式的抗疫事迹宣传,除了医护人员的相关报道,见诸报端的多为公安干警、社区干部、高速路口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等事迹,不是说这些同志不应该宣传,而是说,作为抗疫后盾中坚力量的市场监管系统,我们的付出一点不比别人少,同样需要肯定和鼓励,笔者分析了以下原因,仅供参考:

一是部门职能分工原因。新冠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亟需的是医学治疗,医护工作是其他的部门、社会组织抗疫工作运作的轴心,直接关系着防疫工作进度,医护人员是当仁不让的抗疫主角,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最大,这点毋庸置疑。但在抗疫大局的捧月众星中,理应有市监人的一席之地。

二是部门存在感欠缺。市监部门成立时间刚满一年,作为庞大的执法队伍,自己的部门职责未有明确条理的职能边界,没有统一的执法服装,我们经常会看到外出的市监人员穿着工商制服、食药部门服装,有的同志下沉社区值守门卡时穿的是自己的便装,导致外界包括地方政府都对市监部门没有一个清晰的部门形象。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双标”,一旦出现任何和经营主体有关的问题,会想当然的想到广义的市监部门,可真到“论功行赏”时,又可能会狭义的归功于行业主管部门。缺少醒目的部门形象,系统外媒体报道时也很容易将基层同志的工作直接宣传为基层社区党员干部或者志愿者。

三是市监部门宣传信息可读性原因。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不仅要干得好,还要会讲故事,将我们的工作以合适的方式传播出去,不然,每个话筒都在传递着声音,社会凭什么要认真谛听市监信息?抗疫期间市监体统的宣传工作做得并不少,但大多是本部门转发,影响力不大。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基层的市县局专门成立了材料宣传组,将本部门的工作向外界宣传出去,让基层的同志安心干好的工作,有专门的人替他们发声是不错的安排。

总的来讲,基层市监的工作,不管是抗疫特殊期间,还是日常监管,都需要自上而下的关注和肯定,需要市监高层部门领导真正放下官老爷的架子,踏踏实实地搞好基层调研,聆听基层声音,尽快厘清部门职责体系,在同志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能够有所发声,不要让干活的同志流汗又流泪,也需要各级市监部门领导和地方政府、平行部门(特别是法规、编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争取更多的事务话语权,基层人埋怨也好,牢骚也好,终归是“爱之深,恨之切”,因为这是自己的家,希望她在社会上形象越来越好,她的付出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相关链接 ↓↓

▶  中纪委:借"属地管理"之名压给基层,是形式主义新表现!

▶  从垂管到属地!药监机构浮浮沉沉20年!

▶  心声:层层甩“锅”,基层“兜不住”!

▶  央媒怒批:"上午发通知、下午要情况",让基层反感至极!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