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扩散!一家四口中毒入院,就是吃了这种蘑菇……

点击右边关注→ 食药法苑 2020-12-07

食药法苑

点击关注我!

各种法规资料尽在法苑

....


气候潮湿、多雨的

第二、三季度

正是蘑菇生长繁殖的高峰期,

而这也导致

急性毒蘑菇中毒的集中高发。



记者于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处获悉,近日,广州有一家五口采摘食用了外形与“荔枝菌”极其相似的广东常见中毒菌属“近江粉褶菇”中毒入院。该院中毒临床科副主任医师张伊莉提醒,市民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如发现异常立即到就近医院就诊。



医院收治首例生吃毒蘑菇中毒案例


6月5日早上九点左右,一市民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附近树下采摘野生蘑菇,把菌伞部分捏碎,进食少许碎片,并随即吐出大部分碎片,自行饮水及“绿茶”饮料,约中午12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伴有腹泻,拉水样便一次。6月6日早晨进食早餐后,仍觉胸闷,到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拟“急性毒蕈中毒”收治入院,当天立即将标本送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别确定为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通讯员供图)



6月7日晚,又有一家五口人吃了自行采摘的所谓“荔枝菌”,四人住院观察,天河区疾控中心已经采样并送检省微生物所鉴别为近江粉褶菇。目前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已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近江粉褶菇(通讯员供图)


中毒临床科副主任医师张伊莉介绍,近江粉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去年也是荔枝成熟季节的时候,该院也收治了多起该菌中毒病例。以胃肠型为主,一般来说不会有后遗症。


铅绿褶菇中毒的患者为该院收治的第一例生吃蘑菇中毒病例,铅绿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以胃肠型为主,他的生化指标明显升高,仍需进一步观察。


此前报道:


紧急提醒!3岁女童吃了这种“时鲜”后生命垂危…


5月20日下午,广州中山三院PICU从急诊紧急收治一名三岁女童。谁也没料到,导致该女童病危入院的罪魁祸首就是美丽诱人的野生“蘑菇”。


自采的毒蘑菇,三岁女童就是吃了这个出现食物中毒。(通讯员供图)


事发当天,亲属中包括女童在内的三人共同食用了从山上自行采摘的劳动成果“毒菇”后,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眼见情况不妙,家属连忙将食物中毒的三人送至中山三院就诊。


中山三院急诊科诊治后,医生判断,患儿已经出现严重肝、肾及心肌损害。紧急收入PICU催吐,解毒,并做了血浆置换等抢救治疗,患儿一度生命垂危。经过精心救治,目前患儿病情稳定,已经从PICU转至普通病区继续治疗。


女童一度生命垂危,中山三院对女童进行催吐、解毒、血浆置换等抢救。(通讯员供图)


医生: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广东省急性毒蕈中毒事件全年可发生,但相对集中发生在气候潮湿、多雨的第二、三季度,因地处亚热带,毒蕈中毒的高发期常早至每年 3 月。张伊莉提醒市民,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生吃“蘑菇刺身”。


如发现异常立即到就近医院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到专业机构根据不同类型的毒蕈使用不同治疗方法,避免延误治疗的同时避免过度医疗造成的损害。同时,要记得将吃剩的蘑菇、蘑菇汤留起送检专业机构鉴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确定所食毒蕈种类。

广东毒蘑菇种类繁多,野外难辨别

张伊莉介绍,急性毒蕈中毒(急性毒蘑菇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据统计,我国已报道的毒蕈有400多种,广东的毒蕈有200多种,其中致命的有十余种。


蘑菇是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很高的食品,国内民间多地有采摘野蘑菇食用的习惯,因毒蕈的外观与可食野生蕈菌极其相似,在野外杂生情况极难分辩,可食用蕈与毒蕈混生的情况也可发生,近年急性毒蕈中毒持续高发;除采食新鲜蘑菇造成中毒外,近年食用干鲜蘑菇因混杂有毒蕈类导致中毒的事件也逐年增多。


她指出,毒蕈种类繁多,不同的毒蕈造成的急性中毒累及的器官组织有很大的差异,其预后及治疗方法也不同。目前,根据中毒的累及组织器官与临床表现的不同,通常可将急性毒蕈中毒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各型间可有重叠。


其中肝损伤型(例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最为严重,是造成我省毒蕈中毒死亡的主要蕈种,重症者短期内暴发急性广泛肝细胞坏死、快速进展为肝衰竭、肝性脑病,病死率高,占全部毒蕈中毒死亡比例的90%以上。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进食后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针对不同中毒类型的对症支持、器官保护是急性毒蕈中毒诊治的基本方法,脏器支持,对死亡率极高的肝损害型毒蕈中毒应尽早运用血液净化治疗。

来源:信息时报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