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个被抽查的酱油产品出现氨基酸不达标这样的“低级失误”?儿童酱油“无添加、少盐”是真的吗?…点击下方按钮阅读更多内容。
名牌酱油被“团灭”?从年底开始,你打的酱油也许只能叫“调味液”了!| 科学加
点击上图,立即订阅
日前江苏省消协发布的一份酱油检测报告引发轩然大波。酱油“新国标”将从12月21日起实施,届时一部分“酱油”只能叫“调味液”了。
文/记者 赵天宇 图文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采访专家:
李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味品虽不是主食,却也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不过,最近一张酱油的检测结果表,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10月12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原江苏省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显示,120个酱油样品中有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其中,超7成酱油检出了增鲜剂。报告还显示,“李锦记”“海天”各有一款产品分别因“钠含量明示数值与检测数值不符”“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NRV%值计算有误”登上“黑榜”。
超7成酱油检出增鲜剂、名牌酱油也登上黑榜。
网友将这次事件称为50多款酱油被“团灭”!今后我们还怎么打酱油?
氨基酸含量可表征酱油质量
虽然食品业界对江苏省消协的这次发布的检测报告存有争议,但其实作为酿造食品,酱油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很受关注,此前也曽曝出工业酱油、毛发酱油、开瓶生蛆等负面消息。
酱油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古老的酿造调味品。酱油的制作方法是利用豆、麦、盐等酿造而成的液体调味品。传统酱油的基本生产工艺流程是原料大豆经蒸煮,加种曲制曲,加入食盐溶液进行发酵,发酵之后进行抽油,再经配兑,加热澄清和灭菌处理制成成品。这种酱油也被称作“酿造酱油”,是发酵工艺的体现。
由于中餐的特征,中国人酿造和使用酱油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酿造工艺完全不会出现问题,“酱油的主要原料是黄豆,氨基酸含量比较高,如果生产过程中卫生标准没有达到要求,很容易出现问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红告诉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酱油的核心理化指标是氨基酸态氮,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酱油质量的好坏,是酱油比较容易不达标的指标之一。
▲商场内琳琅满目的酱油产品,目前,市售酱油以李锦记和海天最为普遍(图片来自网络)
衡量一款酱油好坏与否,氨基酸是重要的参考指标,目前,我国执行的酱油标准《酱油卫生标准》GB2717-2003中明确要求,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g/100ml。也就是说,氨基酸态氮含量低于0.4g/100ml的不能称之为酱油。
一般来说,氨基酸含量越高的酱油味道越鲜美,质量等级越高,价格也会更贵。氨基酸态氮含量大于0.8g/100ml,即为特级酱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售价7.9元的李锦记锦珍生抽,氨基酸态氮标准仅为>0.4g/100ml;售价29.8元的千禾御藏180天特级生抽,氨基酸态氮标准已经提升到了>1.1g/100ml。
▲宿迁市泗洪县华美调味品厂生产的商标为蟹园的红烧老抽,氨基酸态氮含量仅为0.01g/100ml,全氮为0.07g/100ml(图片来自网络)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此次江苏“酱油检测”事件中,有4款酱油的氨基酸含量已经低于0.4g/100ml,这样的产品只能被称作“调味液”。这其中,甚至还出现了一家新加坡公司生产的“纯进口”酱油,一向以食品安全和真实性标榜的进口食品,这一次也被拉下了神坛。
……
(未完)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科学加”客户端
加入北京科技报丨北科传媒(全职/实习)
bjkjbhr@163.com
投稿或推荐选题
bjkjbeditor@163.com
点击上图,立即参与
天堑变通途!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有多厉害? | |
云南白药牙膏止血风波:氨甲环酸未必不能加 | |
中美俄科研团队确认现代虎六个亚种,终结数十年争议 |
有疑问或寻求帮助,快加入"科学来帮忙"群!
科学加(scipress)
提供每日新鲜科学与生活资讯
组织各类有趣活动
主办:北京科技报社 | 北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