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天员戴着眼镜上太空,到底为什么行?

科普中央厨房 北京科技报社 2023-07-05

在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新闻中,最不同寻常的就是桂海潮的眼镜。航天员为什么可以戴眼镜?现在近视眼也可以上太空了?


整理/新媒体编辑 吕冰心
采访专家:
钱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航天科普专家)


01

戴着眼镜上太空

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从左至右依次为载荷专家桂海潮、指令长景海鹏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
看到“上天”的桂海潮,有网友眼尖地发现,怎么还有戴眼镜的?近视眼也能上天空了?

▲桂海潮
这位“戴眼镜的”并非是职业航天员,而是一名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对此,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航天科普专家钱航在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时作出详细解释:“航天员是一类进入太空人员的统称,载荷专家是航天员的其中一种。要想知道什么是载荷专家,就要先理解载荷。”
钱航介绍,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被称为有效载荷。载荷专家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那么,在飞行过程中,佩戴框架眼镜会给航天员带来意外伤害吗?钱航表示,在飞行任务的上升段,航天员坐在飞船里,存在火箭震动、过载等复杂情况,如果佩戴框架眼镜,可能会导致碰撞等问题,所以航天员在飞行过程阶段不会佩戴框架眼镜。不过在这个阶段,航天员可以佩戴隐形眼镜。空间站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正常佩戴框架眼镜。


02

载荷专家——航天员新增“工种”
这是我国第一次有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在钱航看来,随着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到成熟阶段,载荷专家飞天,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方面工作,是大势所趋。
我国现役航天员有34名,其中第一批现役9名(已退役5名),第二批7名,第三批18名。“我国从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起,为满足空间站工程任务需要,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类别。”钱航说。桂海潮便是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事实上,近视是个问题,但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航天事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飞上去,保证活着回来就行,飞船内部的环境比较恶劣,地面对飞船运动状态的控制也不是绝对精准。这时候就要求航天员本身的身体素质要尽可能好,免得在恶劣环境和紧急情况下无法应对。
而现在,一方面航天工程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航天员的工作环境从神舟五号的一个座位进化到了空间站100立方米的四个舱段,环境对航天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不再严苛;另一方面,航天飞行逐渐从以前的挑战与探索过渡到了现在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需要一线的研究人员上天利用空间站平台进行科学研究,再用近视作为硬性标准选拔科研人员并不合适。所以低度近视也被允许进入太空。但是高度近视在太空中过于危险,毕竟坐过山车都可能视网膜脱落,就更不可能承受火箭发射时的巨大加速度,因此仍然不能进行宇宙航行。

杨利伟此前曾介绍,根据任务不同,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不同,“从视力角度来讲,高度近视不行,低度的近视还可以,我们现在招的几个载荷专家,好几个都是戴眼镜的。”相比于职业航天员,对非职业的载荷专家航天员的要求“基本上达到门槛就可以了”,但同样要完成数千个训练单元。


03

航天员在太空都“戴眼镜”

还有一个冷知识,其实航天员在太空工作都需要“戴眼镜”。

从理论上讲,人的眼睛甚至整个人的身体,无论它好到什么地步,都是远远不够航天事业直接使用的,它们根本无法直接面对真空、低温、微重力、强辐射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载人飞船来运载人体,一旦进入太空,航天员还需要进入一个小型的载人航天器——舱外服,它们是人脆弱身体的功能延伸。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出舱
相信大家都见过舱外服,它最亮眼的地方就是黑黑大大的头盔,主要就是服务于航天员的眼睛。即便是在舱内模拟的地球大气环境,在进行一些太空科学实验时,航天员也需要佩戴一些特制的眼镜。


04

航天员培养成本高,

不必因自然衰老结束太空生涯

航天员的培养要花费惊人的代价,自己也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还要积累若干年才有进入太空的机会。但作为人类,大家都无法避免衰老的进程,人的眼睛总会不可逆地逐渐变成老花眼,或者出现散光或眼疾。

如果简单因为眼睛问题就让一个航天员停止宝贵的工作生涯,未免是国家资源和个人情怀的巨大浪费。因此,时常能看到年纪偏大老航天员的戴着眼镜工作。

▲NASA的著名航天员Peggy Whitson在国际空间站时就时常戴着眼镜,她身边执行出舱作业的航天员本质上也“戴着眼镜”。
此前,航天员翟志刚也曾说过,自己带着老花镜上太空。
戴眼镜的朋友们,可以继续拓展自己的科研业务能力,争取有朝一日圆梦太空。

延伸阅读:航天员身体选拔标准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航天员?从成为航天员到成功飞天总共分几步?航天员要掌握哪些“特殊技能”?为你揭秘。
1995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一批预备航天员,当时的基本条件包括:年龄25-35岁、身高160-172厘米、体重55-70千克、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必须是歼击机或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且飞行成绩优秀无等级事故、无烟瘾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等”。除此之外还要求无严重地方口音,甚至连打呼噜也需要考虑。
体检结束还需接受特殊生理功能检查,这是从飞行员迈进预备航天员队伍的必经门槛。比如,在离心机上进行超重考验,在压力试验舱内接受缺氧耐力检测,在电动秋千上荡15分钟检查前庭功能,忍受噪音和振动不间断侵扰,在头低脚高的倾斜床上猛起、猛躺测量心脏负荷能力,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
如今,针对新航天员的选拔,中国航天员中心根据训练经验,提高和改进了选拔标准与方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对于航天员候选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要身心健康、身体素质好,对航天环境有较好的耐力和适应性。心理素质好,有满足要求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当然还有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经过了预备航天员选拔阶段,如果想飞天还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的再选拔、再训练,包括训练期航天员选拔和飞行乘组选拔。
训练期选拔是为了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预备航天员在思想、身体、心理以及训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只有在训练全过程中考评合格才能成为正式的航天员。
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航天员训练的项目和内容包含了八大类二百余个科目,每一个科目下面又有若干训练单元,所以总数多达数千个训练单元。从预备航天员开始接受训练到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一般需要三年半左右的时间。
飞行乘组选拔,是为准备某次航天飞行任务,从合格的正式航天员中选拔出最佳飞行乘组。飞行乘组选拔贯穿于飞行任务训练的全过程,直至发射当天才结束。已去过太空的航天员如要再次飞天,需要重新参加飞行乘组的选拔。‍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网、央视军事、新闻联播等)

● 针对四种变异株!北京等地开始接种国内首款四价新冠疫苗

● 钱学森“现身”中关村论坛,“大家好,好久不见了!”

● 我国载荷专家“首秀”,戴眼镜的博导要飞天啦~

● C919商业首飞成功!客机内部长这样


欢迎关注“北京科技报”视频号我们在等你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识别二维码,下载“北京科技报”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