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类】2024年三季度“湖南好人”候选人点赞评议页面
经各市州文明办、省文明委成员单位推荐,以下19人(组)审定为2024年三季度“孝老爱亲·湖南好人”候选人。
根据“湖南好人”评选规则,将从事迹感人程度、网友评议反响情况、榜样示范作用效果等几方面指标,评选出当季度“湖南好人”。其中,网友评议将通过在“文明湖南”微信公众号点赞评议的形式来体现。(本次点赞评议活动仅在微信端进行)
Tips
评议时间:8月9日—8月24日
计票规则:点赞和评议次数均按每人次纳入统计,评议真情实感,亲身所见所闻更佳。
温馨提示:关注“文明湖南”公众号后才能评议。
统计规则:每人只能点赞和评议一次,可多选,精选和非精选留言都纳入“网友评议”统计,重复评议不纳入统计。评议时,请留下感动您的候选好人完整姓名,只有“叔叔”“X老师”“01号”等称谓不纳入评议统计。
请注意!不要刷票!不要刷票!不要刷票!“文明湖南”编辑部对每次点赞、评议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如发现弄虚作假、投票公司刷票等舞弊行为,将直接取消候选人参评资格。
举报方式:
邮箱 wenminghunan@163.com。
【孝老爱亲类】2024年三季度“湖南好人”候选人点赞通道
2024年三季度孝老爱亲类“湖南好人”候选人事迹简介
01 龚纯亮
永州孝子16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
用爱撑起整个家
龚纯亮,永州市双牌县茶林镇桴江河村人。
1991年,龚纯亮的母亲因高血压瘫痪,瘫痪后一直由龚纯亮父亲照顾。2008年7月,父亲过世,远在广东打工的龚纯亮回到家乡,担负起照顾母亲的重任,至今已是将近16年。龚纯亮的哥哥离异,于2021年10月因病瘫痪,他哥哥有一独子,但长年在边境地区当兵,无法照看父亲。照顾哥哥的重任又落到了龚纯亮肩上。每天,龚纯亮都要给两位亲人倒屎尿,给他们翻身、洗澡、按摩,然后做饭、喂药、打扫卫生,天气好的时候,他便将两位老人推到户外晒太阳。
龚纯亮的妻子患有癫痫,每天都要发作四五次,一发作,他就尽力抱住,尽量不让妻子摔伤身体。有时不小心摔伤身体,龚纯亮也是悉心帮妻子擦药。
龚纯亮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诠释着孝老爱亲的内涵。
02 曹卫芬
益阳“好伯母”7年如一日
精心抚养孤苦侄儿
曹卫芬,益阳市沅江市草尾镇和平村村民。
曹卫芬夫妻七年如一日精心抚养失去双亲的侄儿,并送他到长沙学习深造,不惜学费昂贵,每年学校费用达4万多元,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曹卫芬上有八十多岁的父母要赡养,每天打扫房间、安排一日三餐、定时清洗衣物、生病时喂水喂药、睡前捶背揉肩等等,给到公婆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有三个孩子要读书,还要替弟弟、弟媳偿还去世前治病所欠的十多万元的债务,但曹卫芬夫妇克服种种困难,省吃俭用,积极劳动,承包种植二百多亩的稻田,套养小龙虾一百多亩,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了正直、善良、懂得感恩的有用之才。一家人过着平凡、和谐、幸福、快乐的生活。
03 陈群文
郴州好儿媳19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婆婆
2005年,年迈的婆婆不小心摔倒,致多处粉碎性骨折,后因治疗不当导致下肢完全瘫痪,常年卧榻。为维持生计,丈夫只能常年在外务工挣钱, 陈群文则留守在家,照顾年幼儿子和瘫痪卧床的婆婆。为补贴家用,她还得到田里种稻子、种菜和附近建筑工地搬砖。到了晚上,为婆婆擦身、洗脚、换洗衣被等一大堆事务还等着她。她还抽空陪老人聊天解闷,讲讲外面事,让老人开心。
“她进门几十年,没发过一次气,红过一次脸。这么多年,我不仅没能给她什么、帮她带过孩子,反而一直拖累她……”得益于陈群文多年的精心照料,婆婆看起来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身上从没有生过一次褥疮,屋里也没有一点异味。
陈群文19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照顾一家老小,任劳任怨、不辞辛苦,用琐碎的日常点滴书写着孝心大爱,体现着平凡人的真善美。
04 郭姣英
湘西女子用柔弱的肩膀
撑起两户三代人的家
郭姣英,湘西州永顺县松柏镇龙头村村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郭姣英结识湘西永顺县松柏镇龙头村服役于某部汽车连的上等兵向俾圣,1993年底,两人喜结连理。2012年,向俾圣的父亲病故,留下了年迈的母亲,为了不让母亲因悲伤拖垮身子,洗衣做饭等家务活,郭姣英总是争着做。2016年,向俾圣的弟弟检查出直肠癌,弟弟与弟媳生育一儿一女,没有积蓄。郭姣英夫妻为了弟弟的生命安全,拿出积蓄送弟弟去医院治疗,但因是晚期,最终落得人财两空。
2017年底,不幸再次降临,向俾圣也诊断为直肠癌。2018年春,夫妻俩安排好上大学的儿子与侄儿侄女的学费等事宜,以务工为由辞别母亲,去长沙做了切除手术。术后,还要定期化疗,夫妻俩不知多少次往返于家庭与长沙之间。面对重症的丈夫、瘪瘪的钱袋,郭姣英一边照顾丈夫一边进厂打零工。2022年7月12日晚,向俾圣终究是没能抵挡住病魔侵袭。本着丈夫在世时的嘱咐,郭姣英一切从简操办了后事。
05 李辉林
岳阳好妻子精心照料瘫痪丈夫40载
李辉林,岳阳市岳阳楼区枫桥湖街道康岳社区居民。
李辉林丈夫葛治龙幼时因用药不当造成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1984年,两人经介绍相识,李辉林被葛治龙的憨厚老实打动,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他一生的重任。
2011年11月的一天,李辉林丈夫因上厕所意外摔伤导致左腿骨折,因为这次意外丈夫完全丧失了肢体功能。李辉林一边努力工作补贴家用,一边挤出时间照顾丈夫和小孩。因为丈夫的身体原因,李辉林生活轨迹基本固定在两点一线,每个月唯一的一次出远门就是陪着丈夫去医院看病。
长年的病痛折磨和生活无法自理,丈夫葛治龙开始自卑、闹情绪,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为了开导丈夫,她手把手地教他上网下棋,推他出去晒晒太阳,用爱让丈夫重拾笑容、乐观生活,抚育孩子成家立业,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06 刘其昌
长沙好侄儿50年不离不弃
照料无血缘关系养父的弟弟
刘其昌,长沙市浏阳市枨冲镇青草村村民。
刘其昌作为一名被收养的流浪乞儿,用心赡养父母直至过世,面对养父的亲弟弟,这位年老多病没有血缘关系的叔父,他更是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耐心陪伴默默地照料了五十年。
为了方便照顾叔父,刘其昌拒绝子女邀请到浏阳城区共同生活的好意,选择继续在枨冲镇陪伴叔父,在生活上对老人无微不至,真正做到了“家庭和睦、老有所养”。
2021年,叔父突发胃出血,出现大小便失禁,还伴随其他身体指标恶化,叔父不愿意拖累家人,很不配合治疗,甚至想要扯掉呼吸机和医疗辅助器械,刘其昌不厌其烦地疏导叔父的情绪,耐心给叔父换洗污秽的衣物床单。在刘其昌的带动下,全家人共同参与照料老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感染着一方民众。
07 鲁观雄
常德大哥重情重义守护瘫痪妻子13年
鲁观雄,常德市武陵区长庚街道杨桥社区居民。
1986年,鲁观雄与妻子伍银菊经熟人介绍相识结婚,婚后不久便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2011年3月,伍银菊遭遇车祸,昏迷一个多月后才醒,性命是保住了,却从此瘫痪在床。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鲁观雄没有退缩,他扛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给妻子做饭、按摩、擦洗身体,照顾她翻身、穿衣、吃药……这些年来,鲁观雄的生活基本以妻子为圆心。车祸创伤和病痛折磨让妻子的脾气变得有些喜怒无常,鲁观雄便耐心安抚。
在鲁观雄的精心照顾下,伍银菊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从一开始的无法说话、无法认人,到现在能够慢慢说话,甚至尝试坐在轮椅上。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鲁观雄的坚持与努力。“做人做事要讲良心,夫妻之间更不能遇到困难就分道扬镳,我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她。”鲁观雄的话朴实却又令人动容。
08 罗华琳
衡阳女子用瘦弱的肩膀
主动撑起一个家
罗华琳,衡阳市雁峰区天马山街道胜利山社区居民。
她无微不至地服侍年老的公婆,公公患肺癌,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下来就是几个年头直到前几年去世;婆婆患心脏病,双脚风湿不能行走,她每天照顾饮食起居,端饭端菜,从无怨言,一有时间就会给婆婆按摩,缓解因风湿导致的腿疼。
自老公被确诊患有精神分裂症以来失去了劳动能力,需要长期服药,她打零工微薄的收入都花在了药费上,还得时时刻刻关注丈夫的病情,丈夫时而消沉、时而暴躁,她生怕丈夫想不开,每次都是苦口婆心、耐心劝导。
25年来,她竭尽所能孝敬公婆,照顾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哺育女儿,从嫁过来起,她用那瘦弱的肩膀主动撑起一个家。在她的感染下,女儿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家人,孝亲敬老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
09 孙圣芝
常德坚强母亲照看残疾儿子30余年
孙圣芝,常德市澧县澧阳街道永兴寺社区居民。
孩子幼时,因为车祸,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后夫妻离异,孙圣芝便独自带着孩子生活。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残疾儿子,说起来很容易,可旁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喂饭、洗澡、穿衣这些都是每日必须做的。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她就每餐变着花样给孩子做饭,或蒸米糊、煮馄饨、煮烂面条等。孩子行动不便,不能去理发店理发,孙圣芝就自己给他剪。
孙圣芝已经六十岁了,由于长期操劳,犯有严重的腰椎病,经常疼得直不起腰来,但她从不在儿子面前表现出难受的样子。社区基于她家的情况,为她儿子办理了残疾补助,逢年过节,社区也会力所能及地对她家给予帮扶。“孩子活着一天,我就得好好地照顾一天,我不能因为自己没去做而留下任何遗憾。”孙圣芝说:“作为母亲,不离不弃照顾孩子是应该的。”
10 谭峰枚
张家界好儿媳用行动践行孝道
悉心照顾瘫痪公婆10余载
谭峰枚,张家界市慈利县零阳街道白沙井社区居民。
2001年10月,谭峰枚从慈利县象市嫁到零阳街道刘慈元家,丈夫为家中独子,两人婚后育有一女,生活幸福甜蜜。2012年,公公突发脑溢血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同年婆婆又因冠心病、老年痴呆及脑溢血等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幸福的家庭突遭重创。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谭峰枚选择边照顾公婆边打工,2012年—2015年期间,她每天奔波往返于家和县城工作的超市,只为确保公婆的生活。2015年3月,公婆病情恶化,身边不能离人,她毅然辞职,担负起贴身照顾公婆的重任,每天都帮公婆擦洗身子、泡脚、翻身、按摩康复。谭峰枚说:“我坚信,我们一大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最值得珍惜的,为了一家子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3年11月11日,谭峰枚的婆婆去世,享年79岁,去世时十分安详。
11 唐雪梅
株洲婆婆照顾精神残疾儿媳27年
唐雪梅,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先锋村村民。
27年前,唐雪梅的儿子,经人介绍,娶了金妹为妻。几年后,金妹生下一个孩子。“只知道她不怎么爱说话,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唐雪梅回忆,当时并不知媳妇有精神疾病。原来,金妹出生不久后,因患有脑膜炎,没有及时医治,发展成精神障碍,后来诊断属于精神残疾二级,生活不能自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日益严重。这些年来,金妹不会自己穿衣、洗澡、洗头,更不会做家务。一切,都靠唐雪梅细心照料。为了照顾媳妇,唐雪梅从没出过远门,即便走亲戚,也会提前把媳妇的饭菜做好。平日里,定期为媳妇更换床单被套;孙子生下来,也都是她一手带大。“既然嫁进来了,就是我们家的人,对她不离不弃。”唐雪梅说。
12 王群英
邵阳好妻子8年不离不弃
照顾“植物人”丈夫
王群英,邵阳市邵阳县塘渡口镇桂花村村民。
1998年,王群英与同村青年王根群结为夫妻,婚后,为了维持家庭经济收入,王根群在浙江宁波打工,王群英则在家既照顾父母和两个儿子,又在县城小手工厂务工,挣钱贴补家用。2016年10月,王根群在宁波务工时受了重伤成为植物人。截至2017年4月,王根群共治疗费用30余万元,因家中实在囊中羞涩,最后不得不放弃治疗回到家中。
王群英每次喂丈夫吃饭,都得把买的营养品和食物用榨汁机打碎成流质,然后用注射器注射到胃管里。她还为丈夫制定了科学的膳食计划,一日三餐不重样,保证丈夫的营养摄取。为了不让丈夫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在公婆的帮助下,常用轮椅推着他在院子里散心。卧床8年来,丈夫身上从未发生过褥疮,始终都是干干净净。
王群英还悉心抚养两个儿子健康成长,目前,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外务工,小儿子正在读高中。
13 王艳丽
长沙好媳妇为爱坚守患病丈夫
倾心四载谱写“热辣滚烫”生活
王艳丽,长沙市天心区先锋街道南城社区中信文化广场小区党支部书记。
王艳丽的丈夫是一名退伍军人,退伍后从事航天教育工作。2020年11月,丈夫突然在家晕倒,经过紧急送医终于转危为安,但“尿毒症”三个字如晴天霹雳般降临在一家三口身上。为了照顾罹患尿毒症的丈夫,帮助患病丈夫完成教学任务,她毅然辞去热爱的幼教工作,接替丈夫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以及丈夫的私人“助教”。
王艳丽特意学习专业护理知识在家为丈夫做透析,做透析需要大量的纯净水,她每个月都要将20箱腹膜透析液一箱箱地搬回家,看着王艳丽辛苦的背影,女儿茜茜也早早地扛起了家庭的责任减轻母亲的压力,并成为品学兼优好学生,多次在省、学校获奖。
在丈夫病情稳定后她经营起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蓝天救援队队员,成功挽救了一位轻生者的生命,并发挥自身幼教工作优势,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在辖区居民的支持下,王艳丽成功当选中信文化广场小区党支部书记。
14 吴开元、喻秋林
湘潭古稀夫妻42年如一日
照顾瘫痪养女
吴开元、喻秋林,湘潭市岳塘区双马街道华金社区居民,均为湘潭电机厂退休职工。
1982年,夫妻俩收养一名女婴,为她取名“吴芳”,谐音“无烦”。然而,吴芳从5个月开始经常无缘无故突发高烧且持续不退,经医生诊断,她患上了中毒型痢疾,此后夫妻俩开启了漫长的求医之路,直到1988年,吴芳被确诊为脑瘫,被告知无法治愈。1989年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儿子,但也并未放弃吴芳,对其与儿子一样疼爱守护,可惜儿子在20岁时因病去世,此后,所有的爱都留给了吴芳。
由于吴芳久病,身体过度枯瘦,她最多只能连续坐3小时,每天大多时候还得躺在床上。穿衣、梳头、漱口、洗脸、喂饭、喂药、抱着大小便是老两口每天要帮吴芳做的事。为了不让女儿长褥疮,他们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帮她换个姿势,每晚至少起夜两次为她调整姿势、盖被子等,因为琐事缠身,夫妻俩轮流照护,鲜少出门久留,这一坚持就是42个年头。
15 肖京华
怀化铁汉用柔情呵护病妻21年
肖京华,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土桥社区居民。
2000年,肖京华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义无反顾地与身患糖尿病的女友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他用全部柔情呵护病妻,成为妻子的“家庭医生”。在肖京华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儿子、女儿相继顺利出生,身体都十分健康。看到妻子的病情稳定,肖京华找准机会南下广州,开了一家小规模的快递公司,2009年起,伍丽萍病情恶化,为照顾好妻子,肖京华只得放弃了快递公司的生意,回到了靖州。经过一年多反复地治疗、抢救,花费了60多万元医疗费用后,妻子终于脱离了危险。此时的肖京华,也早已是身无分文。
2013年伍丽萍的病情却再度恶化,肾功能严重衰竭,还感染了丙肝病毒。肖京华立马赶回家里,“全职”照料妻子。在靖州,肖京华摆地摊,卖煎饼,蹬三轮车卖凉面……只要是能赚钱的活,他都想着法子干、一分一角地挣。挣来的钱,除了维持基本生活,全都用在了给妻子治疗上。“我老公是个铁汉子、真男人!”虽然饱受病魔折磨,但伍丽萍内心却感觉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2021年10月,妻子在幸福和满足中悄然离去。
16 谢原勤
娄底退伍老兵14年悉心照顾瘫痪妻子
树立乡邻榜样
谢原勤,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聚星村村民。
谢原勤上世纪70年代初在山东烟台某部服役5年,获部队嘉奖三次,退伍后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长。1976年,经人介绍,谢原勤认识了他妻子,并结为夫妻,育有一儿一女。
2010年10月,谢原勤妻子下班途中突发脑溢血倒地不起,被邻居发现后送往医院。出院后,妻子留下脑溢血后遗症,左侧身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从此,谢原勤辞去工作,成为妻子的专职保姆。
最初,谢原勤和妻子住在九十年代修建的简陋老房里,基础条件差,没有热水器和洗手间,每当妻子需要洗澡洗脸,他必须提前烧水,一直到近几年搬进新家,谢原勤专门设计了方便照顾妻子的照看室,谢原勤每天为她按摩,喂药、聊天,正因为如此,妻子的身上从来没有生过一点儿褥疮,从里到外,身子清清爽爽,没有一丝异味。
17 杨继华
张家界七旬母亲陪伴儿子
走过5年透析路
杨继华,张家界市永定区尹家溪镇太极村村民。
杨继华的儿子黄康奎于2019年确诊尿毒症,需要长期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从此,杨继华便带着儿子走上艰辛的透析之路。
从家里到城区近30分钟的车程,起初俩人坐班车,到达医院一般是6点左右。2023年,黄康奎因脑中风做了开颅手术,无法行走的他出门只能靠轮椅。为了安全,杨继华省吃俭用,加上女儿的帮助包了一辆车,专车负责家到医院的往返接送。
血液透析通常耗时近4个小时。透析时间长容易令人感到压抑。怕影响治疗效果,杨继华隔一段时间就进去安抚一下儿子。其余等待时间,杨继华则变身“菜农”,在医院周边卖一卖自家种的或山上挖来的菜补贴家用。
杨继华无悔付出,保持良好的心态:“儿子病了,我有责任照顾他,现在国家政策好,费用能报销一部分,儿子的生命得以延续,已经很好了。”
18 尹敏芸
衡阳坚强教师柔肩担重任
只身撑起三代人的生活
尹敏芸,衡阳市常宁市第二中学教师。
尹敏芸大学没毕业,父亲因病去世。刚参加工作,就供小弟上高中。结婚不满七年,丈夫被诊断“肝硬化晚期”,她耗尽家财救治丈夫,到处为他寻医问药。
1999年丈夫因肝硬化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险丧性命,她急得发疯似的求医生救治。2002年4月,母亲被摩托车撞断腿;8月,丈夫第二次静脉破裂大出血;9月,小弟婚变,将刚满一岁的幼儿托给她抚养;11月,哥哥因患癌症猝然长逝,侄女才读高一,她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
2005年丈夫第三次静脉破裂大出血在衡阳抢救,2009年丈夫脑溢血偏瘫,2011年再次脑溢血,深度昏迷半个月,醒来后成了半植物人,2013年丈夫肝昏迷,尹敏芸不离不弃,日夜照料,像斗士一样一次次为丈夫抢命。
她悉心照料重病丈夫17年,抚养小弟儿子到18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赡养母亲已经33年,培养女儿成为硕士研究生。
19 周小红
邵阳孝媳10余年如一日
悉心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
周小红,邵阳市新宁县高桥镇甘家村村民。
2010年的一天,周小红的婆婆在劳作中不幸摔倒导致颅脑损伤,虽经医院全力抢救,周小红和丈夫日夜照顾,然而婆婆年事已高加上多年操劳留下的慢性病,婆婆最终只能卧床,生活无法自理。
随着婆婆年龄的增长,夜里要起夜的次数愈加频繁,为了不让婆婆难受,她夜里从不敢睡沉,一有响动就立马去查看婆婆是否有什么需要或者不舒服。不管每天多么忙碌辛苦,她都会按照在医院和护工学习到的方法给婆婆从头顶到脚底按摩,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因为长期卧床,婆婆的消化系统并不是很好,时常会有便秘的情况发生,每当这时候,周小红就会戴上手套帮她一点点抠出来。除了细心护理老人的身体,她还时常疏导婆婆的心情,给她讲故事、讲笑话,讲村里发生的大小事,让老人重新展开笑颜。
19位候选人,哪个感动了您?
欢迎在下方留言!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在湖南文明网专题浏览候选人详细事迹!
来源:文明湖南
本期编辑:黄藤
点个“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为候选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