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观察 | 城市中的候鸟——迁徙老人
愿每一位迁徙老人,能在这座城市延续属于自己的幸福;愿每一位儿女,都能将这份浓浓的爱记在心里。
NJUPT
据《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7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90.76万人,占比10.98%。相比去年的88.08万人增长了约3.04。可见在未来老年人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多。其中就有一部分随儿女一同来到南京共同生活的老人,我们将这类老人统称为“迁徙老人”。
周围满是高楼,眼前尽是车流,却没有了喝茶聊天的老邻居,家门口也没有地方坐,他们就像突然闯进城市里的陌生人一样,内心充满孤独和寂寞。已在家乡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们,总要花上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这个全新环境,有些甚至因为不适应而返回家乡,犹如“候鸟”一般,只在特定的时间前往儿女所在的城市……
小邮们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几个小区,走近老人。我们意外地发现,在我们接触到的老人中,迁徙老人的比例高达七成。接下来,就让小邮和大家分享与几位老人的谈话,去听听他们的心声。
01
团圆
“一家人幸幸福福、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呀!”
(来自江苏连云港 迄今为止来到南京已经6年)
来自连云港的这位奶奶的儿子当年是在南京读的大学,大学毕业后便留在了南京。为了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四岁小孙子的任务自然便落在了奶奶身上,老伴儿不习惯南京的生活便留在了老家。为了帮老妈解忧,儿子特地教会了他们使用智能手机。晚上一有空,就让老妈、老爸视频聊天。
“既看得到人,还能免费聊天,这样就不用天天念叨他了。(笑)”
奶奶每天的生活也很忙碌,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一天都不得空。洗衣、买菜、做饭、接送孙子上下学……都是奶奶每天要做的。而可爱乖巧的孙子就是她的开心果。有时周末的时候儿子儿媳带小孙子出去玩,一回来就会说奶奶我好想你啊!儿子儿媳妇也都很孝顺。
“儿媳妇给我买好多衣服,她眼光好,给我买的裙子都很漂亮,不过我不敢穿(笑)”
奶奶刚来南京的时候,血压高、头疼、污染问题也都困扰着她,而如今她已慢慢习惯现在的生活。聊天过程中,奶奶反复和小邮强调:
“一家人幸幸福福、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呀!”
02
陪伴
“女儿啊,你就好好工作,更好地教好学生,妈给你看好孩子。”
(来自内蒙古 女儿是南京邮电大学的英语老师)
这位奶奶来自内蒙,女儿几年前开始在南京邮电大学做英语老师,于是她也来到南京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女儿在哪儿,我就在哪儿嘛(笑)。”但刚来的时候,奶奶也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天气变化大、饮食差异大、语言不通……都是不小的难题。
当时她觉得女儿工作压力大,“我们自己应该主动点去熟悉这里的环境。”有一次她下车后,看到刚才同车的一个阿姨也往小区里走,原来都是小区住户,两人就打招呼交上朋友了。“通过她一带一,我就认识了很多朋友。现在买菜上街都叫上同伴。”
现在每天都过得很有规律:每天早上起来绕南邮走一圈,然后回来吃早点带孩子,中午做饭,下午带孩子,晚上约上同伴出来一起在广场上跳跳舞、做做操。
03
习惯
“人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
(来自吉林 迄今为止在南京已经生活了三十多年)
老爷爷1963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大学期间,自己学会了俄语、日语,并且能够翻译一些论文、报告等。老爷爷说唯一遗憾的是当年没去学习英语,如今自己的英语水平只局限于说一些“Thank you”、“Sorry”等基础的词汇。他说,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学好一门外语非常重要。
老爷爷做的是技术工作,三十多年前,因为工作原因被调到了南京。没想到,一待就是大半辈子。年轻气盛的时候,一心忙着工作,全国各地几乎跑了个遍。如今年纪大了,就不爱到处跑了,只希望儿孙承欢膝下。如今三个女儿都已成才,大女儿、二女儿在北京打拼,而爷爷和老伴则与小女儿一家一起住在南京。
谈起兴趣爱好,爷爷兴致勃勃地和小邮聊起了股票。“每天下午三点到六点我就坐在电脑前,仔细研究着股票。我从1997年就开始炒股,就是最近情况不太好,亏了一些(笑)。”
除此之后,老爷爷还和小邮谈起了身体如此硬朗的“秘诀”:“每天早上一醒来,我就下楼绕着小区走上个10圈,走的时候一定要手不断地握拳再松开。其次就是要注意饮食,吃得一定要健康。”
老爷爷年轻时爱读书的习惯至今也没丢掉,如今他的床头仍摆满了书。他告诉小邮人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淘汰。“像你们年轻人更要把握时间多学些东西,千万不要玩物丧志。”
04
奔波
还是喜欢老家那儿,有一些老朋友,会时不时地一起去参加保健活动。
(来自山东泰安,不在南京长住,总是往返于老家与南京)
老爷爷来自山东泰安,以前是个公务员,现在已经退休了二十多年了,平时喜欢书法、看书。每一次来南京都要做七个小时的车。由于和老爷爷的对话很有意思,所以这一段小邮想用对话形式向大家介绍老爷爷的生活。
小邮:您喜欢南京吗?为什么不在南京住下来呀?
爷爷:挺喜欢的,就是车太多了,尾气太多,长久下来对身体不太好。还是喜欢老家那儿,有一些老朋友,会时不时地一起去参加保健活动。
小邮:您一般在这儿住多久呢?多长时间来一次啊?
爷爷:每次都住一两个月。他们接我我就来,不接我我就不来。
小邮:您在这儿平时会参加什么活动吗?
爷爷:我不喜欢,太吵了。
小邮:你比较喜欢清净是吗?
爷爷:嗯,在这儿喜欢一个人到处走走。你是什么单位的?
小邮:我是南京邮电大学融媒体中心的。
爷爷:我的孩子就在你们学校,是图书馆的。
小邮:他是图书管理员吗?
爷爷:他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系的研究生,是你们校长把他叫来的。(笑)
小邮:那您的孩子很厉害啊。
爷爷:就是普通老百姓,你们也都不错啊,以后会变得厉害的。
结束采访后,小邮不由得产生这样一个感受。
对迁徙老人们来说,儿女子孙是他们的一切,因为他们正是为了儿女子孙才放弃了原本的生活,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同时儿女子孙也不仅仅是他们的一切,在这座全新的城市,在那些生疏的街道,他们又渐渐找到了自己所属的那个群体,认识了许多可以说得上话的人,又或是发展起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过,他们最最渴望的,仍然是子女的陪伴,家人的温暖。
在儿女眼里,他们曾是自己心目中万能的“超人”。但如今,“超人”们老了,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也需要儿女子孙来给他们“补点能量”。我想,这能量,大概就是陪伴,就是爱吧。
愿每一位迁徙老人,能在这座城市延续属于自己的幸福;愿每一位儿女,都能将这份浓浓的爱记在心里。
■ 南邮人都在看的新闻 □
监制 / 校党委宣传部、信息中心
策划 / 周佳
记者 / 陆敏燕、张明、上官桂春
图片 / 林俊斌、部分来源于网络
文案 / 陆敏燕、席时传
编辑 / 郭津彤
投稿邮箱 / rmtc@njupt.edu.cn
为积极面对生活的迁徙老人点
<我们不做新闻搬运工,我们只在乎你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