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连续发表南邮教师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教师毛鹏、王治强分别与国外研究团队合作,先后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毛鹏博士与英国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的张霜教授课题组合作发表题为“Broadband single molecule SERS detection designed by warped optical spaces”的研究论文,毛鹏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该工作同时也得到了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Andrea Fratalocchi教授、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陈强教授以及韩民教授的支持。该成果在“基于空间曲率与折射率变化等效的变换光学”的理论基础上,别出心裁地利用了反向效应,提出了利用衬底的曲率形成等效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增强光学的束缚。开创性地使用了自组织模板法和气相纳米粒子束流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成功完成了高质量样品的制备,并将样品的制备过程由数小时缩短到数分钟,为实时高精度检测提供了参考。文章发表之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也发表了题为“Curved space for fast analysis”的Research Highlight,对该工作进行了报道。
图(a) 左:理想情况下平面上折射率的变化导致的光束缚效应;
右:变换得到的实际结构;
(b-d)对比平面和曲面结构的电场分布;
(f)实际纳米结构示意图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7869-5
Research Highlight: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19-0386-1
王治强博士与法国Bourgogne大学Philippe Grelu教授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合作发表题为“Optical soliton molecular complexes in a passively mode-locked fibre laser”的研究论文,王治强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王治强博士的研究成果巧妙地利用光纤锁模激光器获得多脉冲束缚态,运用 DFT技术,研究了双脉冲束缚态内以及束缚态之间的两种不同的孤子相互作用动力学。首次提出孤子分子复合物(Soliton molecular complexes, SMC)概念,揭示了SMC内孤子相互作用力强弱与孤子间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通过研究光孤子束缚态动力学来洞悉物质分子内部动力学行为的可靠性。该发现对实现孤子操控、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容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中分子动力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a)、(b)实验原理图;
(c)、(e)实验结果:两种不同的孤子分子动力学;
(d)和(f)对应图(c)及(e)的相位演化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8755-4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只需三步
来源 | 校园网主页
撰稿 | 张祖兴
给南邮科研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