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子 | 逐梦南邮,圆梦耶鲁
学习竞赛双面开花
科研论文两手来抓
从南邮到耶鲁
张家祯不止于此
跟着小邮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吧!
张家祯,贝尔英才学院2016级理工科强化班学生,绩点4.1/5.0。大二从物联网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转专业至贝尔英才学院。
在南邮期间,参加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数学竞赛获三等奖,数模美赛获H奖以及数模国赛获省二等奖,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以录用EI会议论文一篇成功结项。
大四前往耶鲁大学医学院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PET)研究中心完成毕业设计,其成果被2020 IEEE-NSS/MIC选为口述报告,并被南邮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毕业时被贝尔英才学院授予“荣誉毕业生”称号。
毕业后在耶鲁大学作为科研助理,继续进行医学图像方向的研究,并将于2022年秋季在耶鲁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01努力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刚进入南邮,张家祯就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南邮有一个特殊的存在——贝尔英才学院。作为南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荣誉学院,贝尔英才学院采用选拔制、导师制、滚动制以及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三制三化”培养模式,学生可以较早地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优先参加学校的各类竞赛和各项学习培训,并接受更高要求的课程学习。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大三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专业分流,拥有更多的自由度。追求卓越是张家祯一向的习惯,为了与更优秀的同学交流学习,实现自己更大的突破,深思熟虑后张家祯决定从物联网学院转专业到贝尔英才学院。
下定决心后张家祯便开始了解转专业相关的要求和政策,在大一时期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和绩点,并在转专业选拔前提前进行面试准备。张家祯始终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记笔记对他来说帮助很大,但笔记一定是基于自己的理解,触类旁通,而不是盲目搬运,于此同时也要时常温习并进行整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家祯通过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成功转专业到贝尔英才学院,踏上新的征途。
02做一个主动出击的“先手”主动出击、提前准备的“先手”理念贯彻着张家祯的学习与生活。他留意学校学院相关的资讯,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张家祯所在的贝尔英才学院一直致力于拓展高质量的长期访学项目,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人才”,贝尔英才学院院长黄丽亚与耶鲁大学研究科学家的南邮校友卢一奂博士进行沟通,经过双方协商,达成以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形式开展“耶鲁-南邮”合作的项目。耶鲁大学免除学生的项目费用,南邮学生只需承担交通、生活和住宿费用,进入耶鲁大学医学院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PET)研究中心进行6-10个月的毕业设计。在得知有这样的机会后,张家祯便积极联系学院提交个人材料,表达了自己想前往耶鲁交流学习的愿望。经过学院的推荐,张家祯随后通过了卢博士的笔试以及面试,成功入选。对于张家祯来说,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出国的经历,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这都是一个跳出舒适区的全新挑战。
同时张家祯也建议有出国留学打算的柚子们,一定要早做准备,后期安排才能有条不紊。无论是Master(硕士)还是PhD(博士)的申请者,最好在大一就要开始准备英语,大二和大三在保证绩点的情况下,尽量多参与本科生科研,积累自己的科研经验。同时积极参加国内或者国外的暑期科研,都会对自己的提升以及日后的申请产生极大的帮助。
03出国交流,埋下科研的种子耶鲁大学医学院PET研究中心的科研经历和学习生活给张家祯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充实且便利。学校和城市互相交融,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学术氛围。在科研方面,大家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每周两次的组会以及和同事间积极的邮件联系让研究不会因为一个问题停滞不前,大家相互交流合作,可以参与到不同的项目并学习到新的知识。与此同时历史悠久的实验室,配置有各种现成的平台和工具可以使用,极大便利了科学研究。
线上参加IEEE-NSS/MIC(核医学领域高级会议)进行口头报考(oral presentation)
论文标题:《PET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数据驱动的准连续非刚性运动校正》
张家祯的毕业设计成果被2020 IEEE-NSS/MIC选为口述报告,并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他也被学院授予“荣誉毕业生”称号。这次毕业设计之旅,让张家祯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耶鲁浓厚充实的科研氛围在他的心底悄悄地埋下了一颗种子。在PhD申请中,除了耶鲁,张家祯也收到了来自其他学校的全奖offer,但是因为毕业设计项目以及科研助理的经历让张家祯和导师以及整个科研团队建立了足够的默契,他本人也对耶鲁一些潜在的项目方向很感兴趣,为了科研的连贯性,张家祯最终决定继续在耶鲁留学深造,探索奇妙的科研世界。
04科研无止境,邮子在路上说起自己的研究方向,张家祯娓娓道来,“医学图像是一个交叉领域,这个领域汇集了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化学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开发通过影像检查生物功能的方法。我所关注的方向是医学图像处理方法(Medical Image Processing)去提升图像的定量以及定性的准确性。”学有所成,就要反哺社会。目前很多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研究在解决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张家祯希望可以将人工智能方法与医学图像处理相结合,以提升图像质量去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张家祯所在的研究团队通常都是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一个大项目下的子项目,可能是平行的,也可能是接力的。在自己的项目中,张家祯通常扮演主导角色,有时候他也会协助其他团队成员,配合完成项目。张家祯说:“团队成员对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或对或错,但重要是进行讨论,然后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加以执行。”团结优秀的队伍是支撑科研的强大基础,每个人彼此信任且相互支持,虚心听取建议,步调一致地向同一个方向努力,是研究团队的项目进度可以保持高效前进的秘诀!张家祯形容自己是一个踏实,相信过程的人。科研无止境,他正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在路上。
张家祯(右四)与其团队聚餐
05科研心得:时间管理,直面困难进入耶鲁以来,张家祯主要参与了PET中刚性和非刚性运动估计的客观评价方法的评估,PET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衰减图校正以及刚性和非刚性运动校正,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等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张家祯已经将他的工作成果进行会议以及期刊的投稿。
从当初稚嫩的访问学生成长到如今的耶鲁大学科研助理并即将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张家祯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以及管理。日常工作中除了自己的项目外,张家祯还需要去协作以及帮助他人,如何兼顾自己和他人的项目,如何平衡科研、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效率最大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张家祯认为一定要提前制定计划,适当的计划既指明了方向又不会有太大压力,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的执行就不会顾此失彼。
除此之外,张家祯还强调:
出国在外难免会有很多与国内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遇到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唯一能做到就是努力克服,不要有畏难情绪。科研中亦是如此,保持积极是最重要的。因为科研没有标准答案,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是每次都会成功。失败时不能气馁,而是要积极的思考解决方案,尝试不同的方法。“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不惧困难,方能在荆棘中开辟道路。
问及研究过程中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张家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他的耶鲁指导老师:卢一奂博士(南邮校友)。首先,张家祯很感谢卢老师给他提供宝贵的机会,让他能接触到核医学领域最前沿的项目。除此之外,卢老师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也教会他许多。张家祯回忆道,“卢老师强调学习要注重理解,让我受益匪浅。在整个项目中,我也一直有意识地加强我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正因如此,我的项目才有了较为顺利的进度。同时,卢老师不仅十分博学,还十分热情。PET领域方方面面的知识,他都信手拈来,每次遇到项目中的问题向他请教时,他总是能一针见血,恰到好处地解答我的疑惑。尽管他也有繁重的项目工作,但他还是十分耐心地解答我的疑惑。目前美国疫情十分严重,只能在家开展项目,卢老师也丝毫没有停止对我项目的跟进,经常会和我讨论项目至凌晨两三点,这种认真负责以及敬业的精神,也是我今后人生中需要努力学习的。”
EnetteRevilla (右一) 将于近期加入上海联影,在卢老师组里继续进行PET研究
从卢老师身上,张家祯学到了如何去做科研,如何养成正确的科研习惯和树立正确的科研观,这些对他今后的学术道路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张家祯来说,卢老师不仅是科研上的指导老师,更是他生活上的“导师”,他也会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在科研这条道路上坚定的走下去!
卢一奂老师已于2021年9月回到祖国,加入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继续在工业界为PET研究做出贡献。2015级参与同一“耶鲁-南邮”毕设项目的孙辰学成归国,也追随卢老师的脚步,加入了上海联影。
07逐梦南邮,圆梦耶鲁张家祯对在南邮学习的那段时光,记忆最深的就是数模竞赛,相信这也是许多南邮学子的共同回忆。暑假的数模培训和练习让张家祯各方面都提升了很多,“面对较为开放性的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再进行新知识的自学,然后通过建模编程给出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其实和做科研很像。”从某种程度来说,通过数模竞赛,张家祯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为日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家祯(左三)与英语协会口语部的朋友们
提到母校南邮,张家祯充满了感恩与怀念。不论是在物联网学院短暂的一年还是在贝尔英才学院充实的三年,不论是张家祯的授课老师、学院老师还是数模、大创队友及同班同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身边的人都对他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与影响,让他深刻理解并践行“见贤思齐”这四个字。在南邮八十周年校庆之际,张家祯衷心祝福母校,“感谢南邮的培养,祝母校八十岁生日快乐,宏图更展、再谱华章!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力争上游,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创造青春的无限可能。”
青春到底有多少种可能?
张家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主动且上进,踏实且坚定
步履不停,终有所成!
文案 | 陈 钰
采访 | 汪 颖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程昕桐 韦开彦
责编 | 饶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