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承国脉,一流创未来!南京邮电大学办学8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八十载筚路蓝缕
八十载芳华绽放
今天
邮苑群英荟萃
我们盛大重逢
安恒青春剧场前醒目的“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扎实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红色展板振奋人心,红绿蓝三色道旗交织出大气典雅、喜庆热烈的氛围。
上午9时,校党委书记刘陈宣布南京邮电大学办学8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式开始。伴随着专题片《凯歌前行》的播出,南邮80年峥嵘岁月中的辉煌时刻与拼搏瞬间在安恒青春剧场缓缓回放。
校党委书记刘陈主持会议
办学80周年专题片《凯歌前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星莺,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龙,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培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史生才,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继金,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子阳等出席大会。
江苏省邮政管理局、南京市鼓楼区、栖霞区、浦口区、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等政府机关领导;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四大运营商江苏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合作单位领导;兄弟高校领导、海内外校友代表、学校老领导、现任领导和部分师生代表等出席大会。广大海内外校友、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朋友通过网络在线参加大会,共庆南邮八秩华诞。
会议现场
本次大会收到了来自海内外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友好单位等发来的贺电、贺信百余封。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柯瑞文校友,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侯为贵先生特意发来个人贺电、贺信,向学校送上真诚的祝福。
副省长陈星莺在讲话中指出,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校。办学80年来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植根江苏沃土,与江苏同发展共前进;深耕信息技术领域,在推进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中展现担当。她希望南邮在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突破,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在服务江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更多力量,助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增添强大新动能,为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星莺讲话
校长叶美兰代表学校作了题为《八秩承国脉 一流创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报告。她回望南邮因邮电而生,随通信而长,由信息而强的八十年办学历程,抗日烽火中,热血铸魂,南邮人战火生根、精神铸就,为党培育红色邮电英才;共和国初创时,筚路蓝缕,南邮人艰苦创建、勇毅前行,为新中国建设培养绿色通信人才;改革开放后,勇立潮头,南邮人务实进取、敢为人先,为祖国繁荣富强培养蓝色信息人才。八十载国脉担当,八十载信息报国,南邮从抗战烽火中走来,沿着共和国的红色大道,留下了八十载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奋进足迹。南邮的80年,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80年;是坚持立德树人、哺育桃李芬芳的80年;是服务国家需要、紧跟战略布局的80年。近十年来,南京邮电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以“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上水平;强特色,创一流”的战略思想为指引,开创了内涵发展全面提升的黄金时期。这十年,是学校转型发展、勇攀一流的新十年;是学校提升规模、追求卓越的新十年;是学校创新引领、屡结硕果的新十年。面向未来,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全体南邮人将赓续红色基因,怀抱山河、情怀家国;将矢志追求卓越,驰而不息、勇创一流;将坚持传承创新,特色发展、笃行致远。携手并肩,锚定一流、接续奋斗,在建设国家一流学科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燃烧激情、挥洒汗水!共建伟大祖国,共创美好南邮!
校长叶美兰作高质量发展报告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我校杰出校友赵厚麟深情致辞。他表示在国际电联总部日内瓦工作期间见证了伟大祖国为国际通信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令他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他指出,一代代南邮人秉承“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在信息科技前沿领域,处处皆有南邮人的身影。学校办学80年来硕果累累,他希望师生校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世界一流学科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建设道路上行稳致远,努力探索出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向新时代输送一批又一批优秀信息人才。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致辞
兄弟高校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致辞。他表示,东南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有着长期深入的交流合作,两校在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结下了深厚情谊,希望未来两校能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推进高质量发展。他祝愿南京邮电大学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进程中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兄弟高校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我校杰出校友杨震作为校友代表,通过视频为母校献上诚挚祝福。他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南邮学习、工作和生活的40年,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与思念之情,他表示今天的南邮昂首进入国家双一流行列,已经成为国家在信息通信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社会服务的高地,文化传播的圣地,全体南邮人为母校感到自豪。他指出当今的信息社会给南邮和南邮人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舞台,他希望南邮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创造出世界一流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维在致辞中称南邮是应变于新、启运未来的“发展宝地”。历经10余载的持续耕耘,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已然成为一个在先进材料、特别是在有机电子、柔性电子领域令全球同行瞩目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重镇。他对于南邮的支持厚爱与关心帮助表达了深切的感谢,他希望南邮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坚持在立前沿、强引领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新突破、开拓新格局。
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致辞
合作单位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邮电局局长刘惠明通过视频向学校致以诚挚的祝贺。她表示随着澳门特别行政区电信业市场对邮电方面专才的需求递增,南邮和澳门邮电局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期盼南邮和澳门邮电局在专业领域等各方面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单位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邮电局局长刘惠明致辞
海外高校代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校长斯蒂芬·珀西通过视频致辞向南京邮电大学表达了热烈的生日祝贺。他介绍波特兰州立大学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的波特兰学院目前教学规模已达到500多人,期待波特兰州立大学的校园能够在2023年迎来南邮师生开展科研合作和教育项目研讨,并希望未来能与学校建立更多合作项目。
校长斯蒂芬·珀西致辞
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史生才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先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先生和我校叶美兰校长共同为“南邮星”揭幕。“南邮星”是南京邮电大学在办学80周年之际,收到的一份来自太空的特殊礼物,它是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永久编号为420612的小行星。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表示,南京邮电大学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邮电通讯等领域的人才,被誉为“华夏IT英才的摇篮”,值此八十华诞之际,以一颗小行星为之誉名,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南京邮电大学治学成就的高度褒扬。
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致辞
“南邮星”命名仪式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邮传万里,心系国脉,几番风雨,陌上花开。”师生代表集体献词,用声情并茂的诗朗诵讲述南邮筚路蓝缕的征程与艰苦创业的历程,表达爱校荣校、接续奋斗的感情与决心。“把南邮人踔厉奋发的名字,写进我们的时代,让共和国民族复兴的乐章,奏响世界的舞台。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承国脉,创未来!”誓言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展现南邮人勇挑重担,勇担使命,勇立潮头,勇攀高峰的昂扬模样。
师生代表献词
刘陈书记在主持大会时指出,八十年信达天下,南邮用初心和使命谱写报国华章;八十年自强不息,南邮用责任和担当哺育信息英才。他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一流人才,聚力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业绩。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将紧紧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发展蓝图,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不动摇,坚持“四个面向”,实施科技前沿攻关,坚持服务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定走好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南邮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全景
“齐鲁烽火,战邮发祥,金陵春潮,谱写华章”。大会在坚定豪迈的南京邮电大学校歌声中落下帷幕。
奏唱校歌
叶美兰校长宣布“南京邮电大学办学80周年火炬接力跑开跑!”刘陈书记高举火炬,带领师生代表从南区运动场出发,迎着清晨的微风热力开跑。
字字句句铿锵有力
朗诵声中 火炬交接
传承的是南邮精神
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
沐微风 迎朝曦
奔跑中是南邮奋进的八十年
以青春的朝气传红色基因
以奋进的姿态承国脉担当
80岁的南京邮电大学
将乘势而上 锐意进取
承国脉 创未来
让我们共同祝福
亲爱的南京邮电大学
生日快乐!
文案 | 徐 磊 樊昱辰 高佳琪 殷梓钰
图片 | 殷 婕 谭 鑫 陈 俨 张宸冉 毛誉桥
丁阳奕 段皓严 康 翮 王子腾 仇力行 张俊伟
卢欣悦 林雪峰 沈杨博 孙晟昊
视频 | 钱名周 孙晟昊 沈杨博 仲启瑞 沈昕逸
编辑 | 肖子煜 范 玥
责编 | 徐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