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沙场点兵,我们去军营!

热血报国的 南京邮电大学 2023-06-30



又是一年征兵季,正是参军报国时。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校积极配合当地兵役机关深入开展2023年征兵宣传工作,重点鼓励引导青年学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一起了解我邮近年来入伍柚子的故事——


周燕君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生


2021年-2023年参军

周燕君把自己的军旅生涯称为“一场奇妙的旅程”,沿途的景色不停地磨练着她的内心。旅程虽短,但收获颇丰。

2020年,刚升入大学的周燕君处于迷茫时期,一部征兵宣传片唤醒了她心底参军的种子。军人梦也是周燕君父亲年轻时的梦,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周燕君心底的这颗种子破土而出,她下定决心参军入伍。时隔二十年,父亲的军旅梦由女儿实现了!

投身到军队的周燕君发现,军旅生活与影视剧中的“炫酷”有差异,更多的是平淡和宁静。在日复一日的军队生活中,周燕君找到了军人的意义。军队是磨练心态的地方,初入伍,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令体质较差的周燕君备受痛苦,除了努力训练,心态上的调整让周燕君逐渐适应了军旅生活。

参军报国的这两年,携笔从戎的周燕君曾担任旅新闻报道骨干,稿件曾多次登上人民陆军报、人民前线东部战区公众号等新闻媒体,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除却这些经验与荣誉,独立、成长与奉献,是周燕君军旅生涯收获的最宝贵的礼物。周燕君用“蜕变”这个关键词来形容自己。“从八百米跑都吃力,到现在五公里是家常便饭”,不止在体能上,两年时间让周燕君全面改变了自己。

回到校园,周燕君带着军营中磨练的宝贵品质,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初返学堂,学习略微生疏的周燕君用军队严格的管理来控制自己,用军队的作息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周燕君有更多的精力完全投身到学习中。目前,周燕君的初步规划是考研,步步为营,扎实推进,打好考研这场个人的阵地战。





吴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生


2020年-2022年参军

受家庭影响,吴昊从小就对军人十分钦佩。身为退伍军人的爷爷收藏着一套军装,正是这套帅气的军装让吴昊军旅的梦想生根发芽。2020年,处于迷茫时期的吴昊希望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参军可以让我更好地奉献社会”,他下定决心要去参军。

入伍后,吴昊对军人的理解更为全面。他们不仅拥有高尚的品质,他们也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爱好,是一群性格活泼特点鲜明的人。正是军旅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一群“可爱的”战友,吴昊认为自己军旅生涯的关键词是“丰富多彩”。他不仅投身训练提升自我,也与老班长探讨问题来充实自我。服役期间,吴昊忠诚勇敢,勤奋踏实,苦练本领,曾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他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务,“哪里需要哪里搬”是吴昊在军旅的工作特征。

军队执行任务中难免会遇见困难,不惧不退,迎难而上是吴昊的解决办法,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吴昊坚韧的精神。回到校园,吴昊担任了新生军训自训教官,不仅磨练学生意志,而向新生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观念,更进一步锻造着他的军人品格,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他的又一次提升。吴昊虽离开军队,但坚韧的精神仍旧陪伴着他,更为宝贵的是,经过军旅的磨练,吴昊格局不断扩大。“我清楚地认识到国家与个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作为退役军人,吴昊会把融入国家战略目标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杨陈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本科生


2021年-2023年参军

杨陈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小时候,杨陈看着家里“光荣之家”的牌匾,总会好奇地问父亲关于军队的那些事。随着父亲讲述一个又一个的军旅故事,那块金灿灿的牌匾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他开始锻炼自己的体能,有意识地去了解部队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能参军入伍。终于,在大学,他得以圆梦,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杨陈的军旅生活大多在海上度过。海上天气情况多变,新兵入伍还没有完全适应,有几次他晕船的很厉害,领导和班长会让他先回房间休息,时刻留意他的身体状况。领导与同志们关切的眼神,让杨陈倍感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他说:“他们像看待自己的孩子或是兄弟一样看待我们,关注我们身体上和情感上的变化,积极的想办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战友们之间的帮助,是支持着他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也是身后最坚实的后盾。

作为舰艇兵,杨陈在军旅生活中对机械方面的知识以及海军装备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重返校园,他结合部队的专业需求,在专业知识方面查漏补缺,认真学习,不断提升与完善自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期待未来有机会投身海军装备建设,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杨陈用自律一词来概括两年的军旅生活。在军营,他养成了良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重返校园,他依旧保持着锻炼的习惯,“退伍不褪色”,争取发挥好退伍军人的模范带头作用。




龚赛博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

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

本科生


2020年-2022年参军

在军旅题材的影视剧中,有黄沙漫天撒热血,也有泪流满面举红旗影视剧中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龚赛博心中参军的种子凝结并萌芽。“军人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舍生取义为大家”,这种精神令他肃然起敬,他也想要成为对祖国和社会有贡献的人。于是,带着满腔热忱,他步入了军营。

入伍初期,有一个训练科目叫拉单杠,龚赛博当时的手部力量不够,每次训练都觉得十分困难。他利用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加练,做俯卧撑、拉单杠,烈日下、冬风里……一次一次的加练,一次一次的努力,任凭汗水浸湿衣衫,也绝不轻言放弃。

军旅生活不仅有日复一日的训练,也有丰富的文体活动。2022年国际军事比赛上,龚赛博以礼兵的身份参加了比赛的开幕式。他手握旗杆,昂首挺胸,接受各国领导的检阅,站得就像梧桐一样挺拔,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勃发英姿。那一刻,他觉得之前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军旅两年,龚赛博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法要领。他最大的收获是塑造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了具体的追随目标。“革命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部队就像是一个“大熔炉”,从中出来的战士都被塑造出了坚毅的品格。未来,龚赛博想要继续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为祖国未来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霞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本科生


2021年-2023年参军

从小,文霞心中就有一个“军旅梦”,高中后,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像是春天的种子,开始萌发,不断成长。起初,她是被帅气的军装所吸引,特别希望可以穿上那身衣服,成为英姿飒爽的女兵。2021年,她看着荧幕上的军人前辈们舍身取义,被军人崇高的奉献精神所折服。“我一定要去军营里看一看,真实地体验并追求那种精神。”2021年,她义无反顾地报名了春季兵,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入伍前,文霞自认为打好了队列基础,体能也不错,但部队里的生活远没有她想象中顺利。在新兵连的后半程,训练强度加大,她感到很不适应,没有食欲,这又导致了低血糖,伴随着呼吸困难和耳鸣,跑步两次进了卫生队,一切都使她感到无奈甚至力不从心,不断陷入了内心的好强和现实的窘迫的挣扎之中。这时,她的班长和战友们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耐心陪伴着她慢慢练习,回忆这段过往,她不禁感叹:“我至今记得那段时光,回到最初优秀时刻流下的泪水,是苦涩后绵延不断的甘甜。”

专业集训时,文霞常常看到自己的战友们,晚上十一点半加班后回到宿舍,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背记理论知识。这并不是一次两次的“临时抱佛脚”,而是长达五个月的坚持和努力——从99分到100分的冲击。她被她们的坚持和努力折服,夜夜亮着的小灯也鞭策和激励着她,发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精神,苦练专业本领,最终文霞以女兵组第二的成绩圆满完成结业考核。

通过两年的军旅生活,文霞明白,军人不仅仅是一个崇高的身份,更代表着责任和担当。重返校园,她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发奋学习,开始另一段征程。她希望,如果学弟学妹们有应征入伍的心愿,请不要犹豫,携笔从戎,投身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那将会是一次特殊的经历和成长,也是一份无限的荣誉和回忆。投身火热军营,建功强军事业,是爱国之心,也是报国之行。




孟祥嵘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本科生


2020年-2022年参军

孟祥嵘,一位来自青藏高原的学子,更是一名戍守边疆的士兵。这位年轻的战士从青海来到南京,又从南京走向西藏,他驻扎在祖国的边疆,与广大战友成为巍巍昆仑的青春界碑。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孟祥嵘从小就有军旅梦,老红军爷爷的参军故事激发他对军队的神往,这份庄严的职业对年幼的他有莫大的吸引力。高考时,孟祥嵘与军校失之交臂,但他没有轻易放弃,进入大学后,孟祥嵘顺利参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此后,孟祥嵘提交了入藏戍边申请书,他的参军道路通向了雪域高原,来到了祖国边防。

在这片生命的禁区,生活条件比普通部队更加艰苦。水源短缺,洗澡成为问题;物资运送困难,食物紧缺;恶劣气候,训练环境更加艰苦;长期驻扎在4500米海拔处,全天24小时无休轮班站岗。恶劣的条件磨砺了他坚韧的品格,他在海拔4500米高原服役,曾多次执行各类任务,建功雪域高原,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及“优秀新兵”荣誉称号,记“嘉奖”一次,锻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西藏精神。

雪域高原让孟祥嵘记住的,不止“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决心,还有藏族人民对解放军战士的信任和敬意。在七十公里行军途中,解放军队伍遇到一位老人和两个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他们用藏语向解放军队伍打招呼并敬礼。老幼向军队敬礼时,戍守边疆的意义有了答案——保卫雪域高原乃至整个祖国的人民,保卫祖国的领土不被侵犯。

在部队的磨练下,回归校园的孟祥嵘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努力。孟祥嵘将在军队中学到的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格,带到生活中来,才退役的他,正在努力追赶学习进度,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尽快融入校园环境。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孟祥嵘满腔热血地说。驻守在祖国边防的他,把青春融进雪域高原,把青春融进祖国山河。就像严寒酷暑从未停歇的孟祥嵘,美好年华莫辜负,将青春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之中。




于思亮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本科生


2017年-2019年参军

“为国防事业献身的两年是我人生中极其有意义的两年。”尽管在军队服役期间会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但正是因为其中必须履行的“枯燥”的任务,锤炼出他坚定的信念,锻造了他高水平的抗压能力和工作能力。

少年于思亮认为军人是个神圣的职业,军人是有血性的,有力量的,由此他产生了对军人的向往。大学时,他初心不改,选择参军入伍。参军旅途并非一帆风顺,于思亮经历许多不适应才彻底融入军旅。进入军队,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减少,心中难免有起伏;于思亮在云南服役,偏辣的饮食特点也让初来乍到的于思亮难以承受……

这些都没有阻挡于思亮前进的步伐,“在部队不管做什么,我都要去争当排头兵”。服役期间,于思亮淬炼成钢,建功军营,曾参与南部空军级警卫比武,荣获“优秀新兵”及“优秀义务兵”荣誉称号。于思亮比武时肩胛骨脱臼,自己紧急处理后继续执行任务,由于伤病过重,领导建议取消比武资格,在于思亮的强烈要求下,他作为战区比武的替补,继续战斗。这种高压高能的训练生活,让于思亮有了足够强大的抗压能力,有坚定的信念去面对生活中的任何风雨。

青年于思亮对军人的理解更加深刻,“军人就像雷锋说的螺丝钉,只要他站好自己的岗、尽好自己的责,就可以为整个国防事业安全运转做贡献。”要建设“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世界一流军队,需要青年投身火热军旅,人民军队得以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巩固我国国防力量。

回到学校,于思亮任国旗护卫队教员,为南邮国护队的发展添砖加瓦。刻苦训练的过程中痛苦比喜悦更有价值,秉持如此的信念,于思亮不止在训练中刻苦上进,更在学习和工作中体现出强大的适应力和抗压力。这份难得的从容与自信,犹如明灯引领着前进的他。

浩浩凌云志 巍巍报国心

他们以赤诚之心

写就山河无恙

一次选择 无悔青春

参军报国 无上荣光

从南邮出发

好少年

我们军营见!



文案 | 昌晗婧 高佳琪 殷梓钰

采访 | 高佳琪 昌晗婧 殷梓钰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封面制图 | 沈  立
视频 | 冀星如 张景鸿 杨锐韬

编辑 | 李一凡 梁玥瑶

责编 | 饶清强

点亮“在看”,不忘青春报国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