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上《一堂不同寻常的党课》

才华横溢的 南京邮电大学 2024-03-13




近日,教育部关工委公布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入选作品名单,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原创舞台剧《一堂不同寻常的党课》荣获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舞台剧,南邮获评活动表扬单位。

《一堂不同寻常的党课》以舞台剧的呈现形式,讲述了陈国良院士以青春热血报效祖国,历经艰难最终成功研制第一代晶体管火炮计算机的故事。舞台剧以“老少共话”,展现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踔厉奋发”的故事,借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史,展现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核,鼓励当代青年人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下不负韶华,立志成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堂不同寻常的党课》,聆听背后的故事。

节目海报



深受启发 再现榜样精神谈起舞台剧的创作初衷,“我们坚持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培养模式,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活力。”该剧导演,时任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副书记,现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苏省“辅导员年度人物”获得者王小露介绍道,陈国良院士每年都给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院士人生》,陈老的“二十四字人生路,工农兵学商践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次分享后都有很多学生和陈院士成为了忘年交。受陈国良院士“亦工农;亦文亦武;亦强亦弱;亦硬亦软;亦理亦实;亦东亦西”二十四字人生箴言的启发;受陈老“新一代青年拥有与过去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更应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实现人生目标”殷切寄语的激励,在学校、学院领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师生团队计划采用时空穿梭的方式,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陈老的精彩传奇人生。

陈国良院士亲笔24字人生箴言以及亲笔签名

陈国良院士于1961年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先被分配到部队,后转业到太原的工厂,开始研制火炮指挥仪东方红一号,也就是第一代晶体管火炮计算机。陈老参军的时间恰是他在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之时,因此,主创团队除设置研制第一代晶体管火炮计算机的情节外,还增加了陈老参军的这一幕画面。“选择增加这段在国家和家庭、忠与孝之间抉择的场面,是为表现陈老‘没有大家哪来小家’的拳拳赤子之心;也是为传递一种精神——我们作为当代青年,要洞察时代大势,让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编剧林燕心说道。

齐心协力 克服千难万阻

该舞台剧的参演学生大多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理工科背景的他们在表演方面并不具备专业的优势,如何设计剧本、如何将动作更自然、如何让台词更具感染力,在备赛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

“我们是一支很‘特别’的团队。”指导老师李丰旭说,从4月份正式开始备赛以来,剧本反复打磨、演员日夜彩排、拍摄精益求精……这一切都离不开团队的配合。

主创团队合影

“这是我们第一次撰写舞台剧剧本,起初毫无头绪。”编剧通过阅读大量新闻报道深入挖掘陈老事迹以及与陈老多次交流沟通,敲定细节,最终完成了初稿。

时任学院党委书记刘蒙与主创团队共同打磨剧本

通过演员剧本围读,在心中树立了每一个角色的形象。伴随着彩排的深入,大家对剧中人物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多次临场修改剧本,通过动作、方言、道具等方面的处理让角色更立体。

团队进行剧本围读

“这是一个充满学识又非常威严的角色。排练时张小岩学长和我反复设计肢体语言,从小细节上入手,增加了记笔记、点头、起身立‘军令状’等一系列动作。”饰演研究所所长的吴金桂说。主创团队中有两位同学是学校天翼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团的成员,曾参演过学校原创话剧《奔跑者》《见信如面》,具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在团队中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台词讲述、舞台走位、情绪表达方面给予同学们很多指导。

团队在青春剧场排练

团队拍摄录制作品

谈及排练期间令人难忘的事情之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提起了服装道具——那些从不同学生家里翻箱倒柜找来的旧衣服。让主创团队印象最深的是雪天户外打靶试验的场景中,需要一件厚重的军大衣,但一直没有找到。时任学院党委书记刘蒙找到了自家祖传的军大衣,这件军大衣经历过抗美援朝、剿匪战争。当演员将它披在身上那一刻,真正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沧桑。

奋力前行 书写热血青春得知获奖的消息,主创团队难掩激动。饰演科研工作者的许世杰说:“呈现陈老的事迹、激励同我们一般的青年学生,是我们的初衷;获奖不仅是对我们付出的肯定,更是对舞台剧内容与内核的肯定。”谈及幕后故事,师生团队无一不感谢陈老,自编排起,陈老便与团队时常沟通,耐心解答疑问,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鼓励。双向奔赴是这场舞台剧能够获奖的重要原因,也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精神在南邮代际相传的关键一环。

陈国良院士与主创团队参观校史馆并交流剧中节选了陈老与同学们在南邮通信展览馆参观并共同交流的片段,虽然最后播放的只有短短数秒,但是实际拍摄过程中,陈院士却是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讲解了良久。“陈老可以将每一件器件讲清讲深,将他的二十四字人生路与科技的发展串联,从小学时励志读书、青年时深耕计算机专业、到参军路,再到为人师表,带出一批又一批科技的传承人,这样的科学家精神也鼓励了我们奋发向上。我们与他素未谋面,他对待我们却十分亲切。”如此亲和的形象拉近了同学们与陈院士的距离,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科学家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回忆起那一天,回忆起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见面过程,我仍会饱含热泪。”同学们眼睛里闪着光,那是青春的力量,是使命的号召。

“在排演的过程中,有那么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个坚定理想、不畏困难的青年,置身于那个年代,献身于晶体管的研发。”青年陈国良院士的扮演者夏圣开说道,“在录制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学习生活也深受感召,鼓舞我在科创的道路上不畏困难、砥砺前行。”



扮演榜样 走近榜样

立志成为榜样

一堂不寻常的党课

真切再现了科学家精神

让青春与榜样同行

让青年的力量与祖国同频共振

文案 |高  睿 莫晓蓉 曹原瑗 徐  磊

图片 |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提供

编辑 | 尹  楠 李一杰

校对 | 饶清强

责编 | 徐   磊

点亮“在看”,共上这堂不同寻常的党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