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南邮已故老教师家属慷慨捐资助学
一位瘦高的人,身着中山装,手提公文包,春夏秋冬,从青年、到壮年、直至老年,循环往复,行走在广东路校园的金川河畔、大操场旁、三好亭边、有线楼前、图书馆里……这是南京邮电大学已故教师吴同先生留给几代南邮人的深刻印象。
吴同老师及其妻子贾循明老师均为南京邮电大学退休教师,扎根于南邮,服务于南邮,奉献于南邮,把一生的学识与热爱都倾注到了南邮这片土地上。2024年2月28日是吴同老师的百年诞辰,日前,其子吴永宁及其儿媳苏宁珍怀揣对先辈感恩与怀念之心,捐赠十万元人民币,设立“同勉电信优秀学子奖励金”,用于奖励我校应届优秀毕业生。
2月27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姜小舜一行到吴同老师家属家中,看望吴老师的儿子吴永宁,并送上鲜花和捐赠证书。姜小舜副校长与吴永宁夫妇亲切交流,她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代表学校师生对吴同老师表达怀念之情,并对家属们的慷慨捐赠表示了敬意和感谢。吴永宁表示,先父吴同、先母贾循明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奉献了毕生心血,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也深受南邮精神文化洗礼,设立该奖励金既是延续先父母对南邮的爱,也是对南邮学子的希冀和祝福,期望同学们发奋学习,做好每一个人的“小事”“实事”。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姜小舜看望吴永宁、苏宁珍夫妇
音容笑貌应犹在,教书育人是永恒
记南京邮电大学已故教师吴同先生
吴同先生,1924.2.28 - 2011.11.30,南京邮电学院建校骨干老教师之一,电信工程专家,历任讲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图书馆馆长。为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译审及编辑等工作做出了贡献。
吴同老师
2011年5月 吴同老师时年八十八岁
参与筹建南京邮电学院、毕生奉献电信教学科研事业
在南京邮电学院筹办时期,他与同事从零起步,顶住经费、图书资料、科研团队、仪器设备皆极度匮乏的重重压力,共同完成专业设计、科目规划、课程编排、自编教材、亲自刻蜡纸钢版、油印教材课本等工作,1958年,学校有线系正式迎来了第一期本科同学。
吴同先生在南京邮电大学近半个世纪教学科研生涯中,治学科学严谨,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吴同先生说,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合格人才,这是立校之本。吴同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始终不渝,为学校发展壮大贡献了毕生力量。
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开启教学科研新境界,取得佳绩硕果累累
1972年,南京邮电学院恢复招生,吴同先生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重新走上教学征程,自学了全新的科学技术理论和知识,承担了电话自动交换机、电报、传真等专业教材编撰和授课工作。在随后的教学科研生涯中,吴同先生取得丰硕成绩:
(1)1975年,学校恢复办学后第一批电报传真专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毕业,他们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国家的建设中肩负重任并有所贡献,其中包括国际电信联盟前秘书长赵厚麟教授。
第四排右五为赵厚麟秘书长
赴法国邮电部门学术交流访问纪实
(4)1980年,担任学校第一任正处建制的图书馆馆长,将原为科级单位的图书馆建设成为初步符合现代化高校要求的图书信息机构。
(5)1984年,年届60岁的吴同先生卸任图书馆馆长后重新回到教学一线,先后完成了《电信系统工程》翻译工作,任总审校。担任通信工程系中青年教师外语阅读水平提升班主讲,主持《通信网》全新课程的设计,教材编写。
(6)1988年-1989年,64岁的吴同先生受任指导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硕士生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这是南京邮电大学第一次在电信科学领域培养西方国家的研究生。
聘任书
手书计划安排进程表
手译英国研究生论文
(7)1989年,65岁的吴同先生接受学校返聘,继续承担教学、教材编撰和科研等工作,担任南京邮电学院《科技英语》课程建设小组组长、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编审等职。
退而不休,奉献余力,完成编撰《新英汉电信科技词典》多年夙愿
吴同先生自退休起便着手编撰电信学术词典,为此,他查阅文献资料、做学术名词卡片、编辑词典工作方法笔记,用电脑操作排版方案,自行设计词典版式、条例、要点,以七十多岁高龄,完成了百万字之巨的中英文词条的输入、排版、校对等方面工作。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1998年初,《新英汉电信科技词典》第一版由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词典一经出版发行,随即得到电信业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新英汉电信科技词典》编辑出版过程
师者之风 山高水长
向吴同老师及其家属致敬!
图片 | 家属提供 部分来源网络
文字整理 | 徐 磊
编辑 | 周语涵校对 | 饶清强责编 | 徐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