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两会 | 南邮人场内建良言,场外聚合力

建言献策的 南京邮电大学 2024-03-13




聚焦两会南邮人



春和景明万物生,政通人和好时节。正值两会时节,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正在京召开。今年有多位南邮人履职本次全国两会。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政议政,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国计民生,传递师生声音,展现南邮人的风采和担当。南邮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收看两会盛况,关注开幕式,热议工作报告,深刻领会和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杨   震


杨震校友,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原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我校1979级电报通信专业学生,1985级电路、信号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






叶美兰


叶美兰,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南京邮电大学校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


【人民邮电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乘势5G-A 加强低空通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低空经济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低空通信网络建设尤为重要。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议研究和出台国家低空通感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方案,发挥5G-A优势,形成全国统一的通感基础设施网络,并加快试点城市布局,开展技术验证,推动形成产业生态。”

低空通信重要性日趋凸显

我国低空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3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涵盖快递物流、安防监控、应急救援等传统应用领域,并拓展到环境监测、农林植保、测绘勘探、消费娱乐等新兴领域。多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中国民用航空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低空通信网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重要组成,也是后5G时代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现有低空通信、探测网络基础设施效果差、进度慢、规模小,成为制约低空经济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叶美兰认为,广域覆盖和可靠的低空通信网络,对于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运行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低空监管平台与无人机机载数据的实时回传,还是无人机的长距离飞行远程操控,都依赖可靠的通信网络。目前,我国缺少专门针对低空无人机的通信网,这也制约了低空经济的规模、可靠发展。

乘5G-A东风助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5G演进的重要环节,当前5G-A备受关注。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等各方都在积极推动5G-A技术演进与产业协同。

凭借广域覆盖、可靠性高和安全性强等特点,5G-A能够有效满足低空通信业务需求。叶美兰提到,在通信能力、感知能力方面,5G-A都能够发挥优势,推动低空通信网络建设。“其干扰小、业务保障质量高、收发覆盖范围大、电信级安全可靠、终端移动性好。同时,5G-A相比雷达和TDOA技术更适合城市低空无人机监控,解决城市低空雷达无法组网和辐射功率大的问题,在建设和运维成本上存在优势。”

在产业推进方面,叶美兰建议,选取部分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市,开展低空通感网络组网部署试点,通过试点催熟技术方案、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形成样板向全国推广。

此外,叶美兰介绍,目前南京邮电大学正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科技创新,围绕空间测控通信、新一代地面移动通信等地空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了研究,解决了空天地海通信中的超远距离微弱信号检测、特种科研自主可控大型软件等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

上下滑动查看报道





杨剑宇


杨剑宇校友,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我校1987级电信工程专业学生。

【人民邮电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移动总经理杨剑宇:加快国产大模型发展,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建议加快国产大模型产业发展,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聚焦人工智能,建议从加强技术攻关、优化资源布局、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数据治理等方面入手,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和重要驱动力量,大模型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杨剑宇表示,我国大模型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奋起直追,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一梯队,初步建立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以垂直行业服务为主体的商业模式,在多个重点领域开始快速普及。

“国产大模型发展迅猛,但整体水平相较美国还存在代际差,大模型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价值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杨剑宇认为,国产大模型主要在自主创新能力、算力资源供给、原生应用落地、数据流通治理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核心算法和架构的自研创新不足,开源生态发展薄弱,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大;大模型算力资源供给紧张、成本高,算力资源面临“供不上、用不起”的问题,发达国家不断加码智算算力出口管制令,GPU/CPU市场“一芯难求”,采购或租用算力资源的高昂成本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大模型原生应用落地不足,大模型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目前我国针对垂类行业场景的大模型系统设计不足,企业基本采用“一个场景一个模型”的小作坊模式,导致应用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数据流通和治理问题突出,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和融合利用不够,数据安全风险急剧上升,社会舆论对于算法黑箱、算法歧视、算法推荐等算法伦理问题争议不断。

对此,杨剑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加快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发挥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优势,鼓励产学研协同打造国产开源开放基础大模型;在浙江等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强开源社区治理水平,加大建设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流动机制。

二是进一步优化算力资源布局。完善全国算力网络一体化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建设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构建国家级算力智能调度体系,推动建设布局合理、资源多样、覆盖全面的先进算力供给体系;针对长三角等算力需求旺盛的重点区域,加大对国家枢纽节点、边缘算力等方面的政策、资金配套支持力度;支持开展智算技术研发重大工程,持续提升国产通用处理器性能。

三是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机制。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重大创新载体,推动形成一批好用、实用的大模型产品,分行业出台AI大模型的落地指引,加速大模型技术和产业孵化成熟;加快推动制造业向“AI+”转型,将“AI+”场景应用纳入未来工厂评价标准,设立AI+新型工业化先行示范基地,鼓励智能制造模式的集群式发展。

四是坚持数据开放和安全并举。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的标准体系,鼓励构建行业通用大模型数据集,推进数据要素交换平台市场化运营,强化数据的合规使用和监管,积极营造“向善”网络文明,平衡好发展与安全、风险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上下滑动查看报道











刘宏志


刘宏志校友,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我校1989级多路通信专业学生、1993级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人民邮电报】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移动总经理刘宏志: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



“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有助于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新的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辽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宏志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赋能作用,意义重大。

作为来自信息通信产业和中央企业的一名代表,刘宏志认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数字乡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农村产业升级逐步加快,特色电商兴起推动农产品上行,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农村数字生活需求巨大,农村居民在视频安防、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数字化需求不断增强。

聚焦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刘宏志代表提出“推进五个升级”的建议:

一是推进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升级,筑牢乡村振兴网络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建议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发挥国有企业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加快在农村地区“双千兆”网络部署,规模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推动千兆光纤网络向有需求、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同网同速”。


二是推进数字乡村平台载体升级,构建服务“三农”数字生态。

数字乡村服务平台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建议发挥平台载体作用,促进服务“三农”的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入口互通、农户互通、服务互通、数据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平台汇聚作用,通过汇聚产品供应方、服务提供方、需求消费方、应用开发方,建强数字乡村平台化服务产业链,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和治理全方位需要,例如提供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安乡村监控、老幼视频看护等服务。发挥平台数据驱动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汇聚分析,提供精准服务,让数字化、AI等充分赋能乡村数字全图景。


三是推进数字乡村生产方式升级,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建议加快智慧农业技术推广,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精准农业、智能农机装备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调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支持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农产品的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提高产业链效率。加快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帮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减少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四是推进数字乡村生活方式升级,满足美好数字生活需要。

利用数字化手段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质量,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教育资源质量,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广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农村学生提供与城市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医疗资源质量,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视频诊疗、在线健康咨询等方式,为农村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推动智慧医疗设备的应用,如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实时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文化资源质量,利用数字技术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如云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


五是推进数字乡村治理方式升级,保障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做好乡村服务“最后一百米”。推动在线公共服务,如涉农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监管、便民服务项目的协同化、在线化,提升农村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确保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智慧党建建设,深化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化建设,丰富党建信息化综合平台功能,加快基层党组织“上云”,夯实农村党建基础。

上下滑动查看报道





马军胜


马军胜校友,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二十大代表。原任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我校1978级电话自动交换专业学生。

【中国邮政快递报】全国政协常委马军胜:建议抓紧启动邮政法修改程序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提案》,建议通过修改邮政法,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法律导向、完善管理赋权、优化制度衔接,为破解治理问题提供法治保障。

马军胜指出,2009年全面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下简称“邮政法”),是邮政快递业的基本法。邮政法的历史功绩在于,在法律上确立了政府依法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政企分开体制,明确了快递企业的合法地位,建立了邮政普遍服务保障机制和快递市场准入机制。

“邮政法还将持续为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但同时,这十几年来,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和行业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军胜指出,在此背景下,邮政法作为上层建筑,它的制度设计也存在与改革决策和法律体系不适应、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

比如,邮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邮政企业采用其提供的格式条款确定与用户的权利义务的,该格式条款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合同格式条款的规定”。2020年5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第一千二百六十条废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应当修改邮政法中相关内容。邮政法第六十七条、六十八条、六十九条、七十五条、七十六条等,规定邮政企业出现有关违法行为时,由邮政管理部门处分邮政企业的人员,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规定存在矛盾,应当予以修改。邮政法第五十三条、七十二条、八十一条、八十五条规定中提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2018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邮政法应当予以修改。

再比如,邮政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快递,是指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目前,快递服务合同的缔结方式多种多样,用户普遍已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快递企业承诺的时限,而是对时限提出了更多个性化需求,在这个形势下,邮政法对快递的定义已不能完全适用,应当进行修改。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邮政法需要与这些制度做好衔接,加大治理力度,防控信息安全风险。此外,当前邮政快递业发展还面临其他一些治理问题,例如绿色环保、劳动者权益保障等。

针对上述情况,马军胜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依法启动并加紧推进邮政法修改程序,广泛开展立法调研,确保立法质量,争取早日取得成果,更好回应群众期待和社会期盼。

上下滑动查看报道





金   石


金石校友,全国政协常委,东南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江苏省副主委。我校2000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代快报】全国政协常委金石:出台 AI 手机生态标准,加快形成通信行业新质生产力



当下最热门的技术,非人工智能(AI)莫属,促进相关产业对 AI 技术应用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 数据显示,我国有至少 130 家公司研究大模型产品,大模型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梯队。手机作为用户最多的终端应用,是 AI 大模型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领域。"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民盟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民盟南京市委会主委,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早前对通信企业进行了调研," 可以说 AI 手机是国产品牌迎来弯道超车的最佳机遇期。"

深入调研后,金石发现尽管各方都在抢抓历史机遇,成果也很多,但对标前沿技术,目前我国手机通信行业需要进行系统谋划并持续加大投入," 要尽快出台 AI 手机生态标准,加快形成通信行业新质生产力。"

对此,金石建议,要加快数据、算法、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用层和物理层的全链条研究,成立通信行业大模型创新联盟,加快建设 AI 手机生态体系,以及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

上下滑动查看报道





柯瑞文


柯瑞文校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我校1981级无线电工程专业学生。



南邮师生热议两会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沈建华

李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刚刚过去的202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双一流”高校是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国家队,必须要站在更高起点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不断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主任

刘芫健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2024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攻坚之年。学校将坚定不移走大信息特色发展道路,建强建优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大信息学科布局,心怀“国之大者”,组建未来信息学科交叉中心,聚焦电子信息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进行“揭榜挂帅”有组织攻关,培育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自主培养平台,培养一流电子信息英才,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南邮方案、贡献南邮力量。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徐雷

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思路和举措,强调要“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在顶层设计上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高校要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育并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师资队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赵海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全国两会的召开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政治盛事。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和重托,积极履行职责,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建言献策。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这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

刘胜利


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在京开幕,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3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中国经济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让我们备受振奋。

我们国家产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依靠创新驱动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夯实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同时,科教兴国战略强化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养老、住房等老百姓的关心的事情正不断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加。我们坚信,2024年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

周晶晶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受到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是保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稳定剂,更是引领全国教育工作者守正创新的强心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谋新策、做实事,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工作,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推动数字化教育,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2022级本科生专职辅导员

鲍捷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一名大学生辅导员和共青团干部,深感责任在肩。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趁着青年时,把好青年脉,带好青年头,当好青年友,办好青年事,解好青年难。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履职尽责,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为加快我校向研究型大学迈进,奋力谱写电子信息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注入才智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 2022-2023年度学生艺术联合会主席

刘显慧


作为一名关心时事的大学生,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后,对2023年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未来产业上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的政策让我满怀期待。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持续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为技术创新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博士生党支部书记

徐雷

今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两会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创新”,“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成了此次两会的热点词,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等。作为一名电力能源领域博士研究生,我深切感受到党的领导下祖国的繁荣富强,也更清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之重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需要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去努力奋斗、拼搏。同时作为学院的博士生党支部书记,我要坚持带领支部党员将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融在一起,发挥专业优势,勇做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力争在这片广阔的舞台绽放青春活力,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 | 李一杰 梁玥瑶

校对 | 徐   磊
责编 | 饶清强
点亮“在看”,为建言献策的南邮人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关注两会 | 南邮人场内建良言,场外聚合力

建言献策的 南京邮电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