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學聞】鄧佩玲:談上古的樂器:「豐」、「庸」的古文字考察


日期:2021年4月9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10:30至中午12:00
地點:Zoom
講者:鄧佩玲博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
語言:普通話
題目:談上古的樂器:「豐」、「庸」的古文字考察
主持:李博威博士(David Lebovitz,浸大饒宗頤國學院博士後研究學人)

提要:
中國樂器的起源甚早,新石器時代的考古出土中已有相關發現。下逮商周時期,樂器的種類更趨多樣化。結合出土文物及文獻記載可知,上古樂器在材質上可由陶、石、銅、木等製造,而形制則包括了吹奏、敲擊和彈撥各種。
本報告從古文字角度切入,通過甲骨、金文及簡牘材料中相關字形的探索,就「豐」、「庸」二字反映的樂器性質作出深入討論。本報告提出「豐」有可能是上古樂鼓的名稱,並與戰國末至西漢時期滇文化所使用的貯貝器存在形制上的關連。不少學者相信貯貝器多由銅鼓改造,兩者有時難以區分,這亦為「豐」是樂器的想法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此外,「豐」、「庸」兩類樂器在殷墟卜辭中經常連用,金文「庸」可書作「口」,楚簡「口」、「口」存在形近互混情況,我們由此推斷「庸」或許是後來青銅樂器「淳于」的前身,「庸」所从偏旁「 (同)」象徵中空形狀的共鳴腔。

報名鏈接:
https://forms.gle/XeEJDW62pwuUnQEp6

查詢:
hkbujas@hkbu.edu.hk / 341166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