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像这个“不懂球的胖子”那样当老师,看学生喜不喜欢你!

2017-06-27 懂你的 英浦教育


几乎没有悬念却依然能让人感到骄傲和快乐。

给国人自豪,让对手胆寒。

 

这是近些年来,很多人眼里的中国乒乓球。

 

打个比方,如果将各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全国冠军看成是高考的高分学霸们,那乒乓球队的各位教练可能就像是各科老师,而这个超级“学霸班”近年来的班主任,曾是一个“不懂球的胖子”。

 

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老师,可能都曾想过:师生一场,除了知识、技能这个纽带,数年相处,真正让人长久维系的是感情。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被学生想念?

 

这个“不懂球的胖子”,这个乒乓学霸们的超级“班主任”是怎么做的呢?

 

“不懂球的胖子”,梗从何来?


“不懂球的胖子”通过了前中国乒乓球总教练刘国梁“个人官方认证”的称呼。

 

话说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乒乓球1/4决赛,当时中国选手张继科对阵中华台北选手陈建安,这场比赛吸引了众多台湾球迷的关注。一位看比赛的台湾球迷对当时的总教练刘国梁产生了兴趣,并在论坛上评论道:中国队后面那个胖子是官员吗?看样子整场就他不懂球。

 

结果有大陆网友评论:“别逗了,那个胖子拿公交卡都能把你打哭!”

 

最后,“大魔王”张继科以4-0总比分击败对手晋级。而“不懂球的胖子”这个梗,就这么出来了。

 

后来刘国梁开了微博,第一篇博文就自我调侃:“来啦来啦来啦……我就是那个不懂球的胖子!”更是让这个说法广为流传。


 金牌和胜利成常态 

 老师可以从刘国梁身上学到什么?


好的学生未必是好的老师,同理,好的运动员,也未必能顺利成长成为好的教练。

刘国梁刚刚转换身份从“学生”变身“老师”,2004年雅典奥运会就给昔日的冠军上了一课!刘国梁在央视《开讲啦》节目里,讲述了自己在当上主教练一年后,遇到的困难,和自己的应对。相信很多老师,尤其是新入职或刚接班的老师,会有所体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39vx01sw&width=500&height=375&auto=0


带着理想做老师

不怕目标高  就怕没动力


运动生涯后期的时候,刘国梁就已经开始在琢磨了,琢磨什么呢?2008年奥运会。

 

以他当时的竞技状态,2000年已经不是巅峰了,还能保持到2008年吗?

 

不能!那怎么办呢?

 

当教练,当一个金牌教练,带领队员在自己的国家,在本土让五星红旗升起来,这成为刘国梁转为教练最大的一个动力和目标。

 

因为有这样的动力和目标,刘国梁毅然决然地2002年退役,2003年的时候接任主教练。



不留恋成绩,敢于从低谷出发

从失利中总结经验,输也得其所


接棒主教练一年的刘国梁,在2004年作为教练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结果就被奥运会上了一课。

 

2004年男单决赛,王皓对柳承敏。之前的王皓六次全胜。到决赛的时候,他输给了柳承敏。

 

王皓的失利对当时当教练只有一年时间的刘国梁而言可谓当头一棒。

 

刘国梁特别清楚地记得,当柳承敏胜利后,扑到金泽洙怀里的时候,王皓低着头过来,刘国梁搂着王皓走出球馆的时候,王皓一直在那儿低着头背着包。

 

刘国梁对王皓说:抬起头,咱赢得起也输得起!从哪儿跌倒,从哪儿爬起来!

 

刘国梁就一路搂着王皓。

 

当时两人身上承受的压力,从此以后成为一种动力。

 

刘国梁认真总结输球的原因,发现自己对队员不够“狠”,队员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前边六次都赢了,为什么奥运会最关键的一次输了呢?那是因为背上了包袱,而对手觉得肯定是输,所以搏杀得比较凶。

 

于是从2005年开始,刘国梁改变了执教的理念,把竞争作为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杠杆,让竞争成为一种常态。以此来磨练队员们的心理素质。

 

所以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中国乒乓球军团非常顺利,一场没输。拿到团体冠军,单打包揽一二三名,四面五星红旗升起。

 

刘国梁说,我们都会有一些失利,都会有一些低潮,不管你多强大,包括中国乒乓球队一样,也会有阶段性的低谷。但重要的是,及时总结,知道怎么走出来。



网上流传着一段刘国梁做队内讲话的视频,时长近20分钟。马琳、陈玘、张继科、马龙……老队员、新队员,各种全国冠军、世界冠军排排站,专注地听刘国梁的点评训话。很多人都说,看了这个视频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乒乓球能称霸世界这么多年!也许,我们老师也能从中看出些许启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18jbkfqu&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避讳成绩  善于借成绩说话


刘国梁上来的第一招就是公布每个人的比赛成绩。这是一次队内的大循环比赛,大概就相当于学校的模拟考试吧!成绩一公布,训练过程的投入度、认真度自然就暴露出来,第一名是许昕、第二名马龙、第三名陈玘、第四名张继科……一直到第十七名邱贻可,都点了一遍。

 

在“模拟考试”里,成绩、名次能够说明很多问题,这次刘国梁做了一个不避讳排名和成绩的老师,不同的是,他并不是表扬了第一名,批评了最后一名,而是希望借着成绩和排名,向“学生”说明责任心和精神的重要性。

 

“打第几不重要,关键是责任心,是精神。”

“在球队里面没有奥运冠军,没有大满贯,只有运动员。”

“当你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别太当回事儿,当你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能够用内心的力量支撑起来。”

 

把刘国梁的这些话换成老师说的话,大概就是这样:

 

“考第几不重要,关键是责任心,是精神。”(成绩之外,做人很重要。)

“在我的班级里没有状元,没有学霸,只有我的学生。”(公正,一视同仁)

“当你成绩好的时候,别太当回事儿,当你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能够用内心的力量支撑起来!”(考好考坏,要及时调整心态)

 

表扬学生树立榜样 有策略


在班级里,还是需要有优秀榜样的,只不过这个榜样选择谁,可有学问。如果你说了一通“最不缺的就是冠军,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结果还是把第一名夸成花,谁还信精神的力量呢?

 


所以呀,刘国梁的这次训话,最先表扬的不是第一第二名,而是老将陈玘(雅典奥运会的男子双打冠军),充分地肯定了他打球“很干净、很专心”的重要特质,还夸他“老来俏”。看看陈玘那张笑的像桃花一样的脸,你应该感受到表扬的力量!而且,老师表扬的对象,跟平时传递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学生自然乐意信服老师。

 

用真实故事  打造班级文化


刘国梁在训话中很好的用了真实故事去诠释球队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班级文化,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沟通与影响方式。

 

2012年,代表中国男乒出征奥运会,因为公寓里只有一个很小的桌子,所以刘国梁和张继科他们这些打比赛的教练员、运动员先吃,马琳他们就在一边。需要水时递水,需要筷子的时候递筷子。等张继科他们吃完了,马琳他们再吃剩下的饭菜,吃完了再收拾、刷碗。这故事真是让人挺感动的,这也是树立班级文化的最好的方式

 

为什么从队内大循环说到这些?

 

其实,对老师而言,青春洋溢的学生们就如年轻的队员,对于一些诸如责任、吃苦等品格的传递不是靠说教、靠要求,而是靠班级中或者自己过往教学中一些有血有肉的真实故事和学生去循序渐进地影响他们。


 

跟学生唠唠家常  拉近感情


刘国梁在表扬陈玘时,特别提到对方的小孩,还打趣道“早知道就早生了!”其实就是用双重喜悦去激励他,这样沟通会让人觉得很人性化,很温暖。

 

老师偶尔在课间跟学生聊聊天,了解一下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近期状态,既容易找到话题与学生打成一片,有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

 

因材施教  褒贬妥善


这段讲话的一大主题是——批评张继科。先是肯定张继科的优点:不怕压力,压力越狠反弹越大。有激情有血性,心里能扛得住。但又准确到位地紧抓张继科的“小尾巴”:骄傲、浮躁,有时责任心不足。可是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这样重点“关照”张继科?不正是因为他“不怕压力、心里能扛得住”吗?其实刘国梁的因材施教做的很到位,对于能够承受压力的人,果断地公开批评,这非常符合了张继科的个性!而对于内心腼腆的队员,例如陈玘,有了进步就重点表扬。



很多教育类文章告诉老师们,批评、表扬应该怎么做。其实,褒贬没有定律,唯看学生如何。同样的一句话,在这个学生身上奏效,换成另一个学生就可能完全不起作用,因为学生的性格不同,所以对一句话的理解反映也必然不同。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像刘国梁这样,先花心思摸清学生的秉性,遇到怎样的学生,就怎么说话。

 


源自 |中国教育报 编辑丨齐晓君


凡在公众号留言被选中的老师,即可领取“英浦教育”官方淘宝店铺20元优惠券或包邮卡(凭留言截图找店铺客服即可领取)

热门推荐

自然拼读到底该怎么学?看完这8张图你就明白了

史上最经典的5场毕业演讲 | 优秀的人为什么优秀?

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17张图,带你看懂教育的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