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史研究参考书目

文艺人生 艺术学人 2018-10-05

西方藝術史參考書目

西文專書:(建議閱讀英文版)

  1. Ernst Gombrich, The Story of Art, Oxford: Phaidon, 1950. (《藝術的故事》,雨芸譯,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

  2. Horst De la Croix, Richard G Tansey, Diane Kirkpatrick, Gardner's art through the ages,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1991

  3. Hirst Janson & Anthony F. Janson, History of Art. The Western Tra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2004. (《西洋藝術史》,詹遜著 (Janson, H. W.),曾堉, 王寶蓮譯,1–4 冊,台北:幼獅,1980。)

  4. H.H. Arnason, History of modern art: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photography.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4. 5th ed. / Peter Kalb, revising author, 5th ed.

  5. Peter Burke,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 culture and society in Italy,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c1986 (1993 printing)



中文專書

  1. 傅朝卿,《西洋建築發展史話:從古典到新古典的西洋建築變遷》,台南: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2003。

  2. 曾曬淑編,《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台北:南天,2004。

  3. Jörg Traeger著,曾曬淑編,《浪漫主義時代的動盪:論十九世紀德國繪畫》,台北:南天,2005。

  4. 曾曬淑編,《藝術與認同》,台北:南天,2006。

西文論文:

  1. Erwin Panofsky, “Iconography and Icon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enaissance Art,” in: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1955, 1982, pp. 26-54.

  2. Michael Baxandall, “The Period Eye,” in: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 a primer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pictorial style, Oxford, 1972, pp. 29-108.

  3. Meyer Schapiro, “Style,” 1953, in: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Art: Style, Artist, and Society, New York: G. Braziller, 1994, pp. 51-102.

  4. Robert Rosenblum, “Transcendental abstraction,” in: Modern painting and the northern romantic tradition : Friedrich to Rothko, 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1975, pp.173-218.

  5. Linda Nochlin, “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 in: Women, art,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8, pp.145-178.

東方藝術史組參考書目

一、 視覺文化與繪畫史: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 中國美術全集編集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書法編),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3. 世界美術大全集編集委員會編,《世界美術大全集.東洋編》,東京都:小學館,1997-2001。

  4. 王伯敏,《中國美術通史》,八冊,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5. 王伯敏著,《中國版畫史》,台北:蘭亭,1986。

  6. 王秀雄,《日本美術史》,台北: 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

  7. 王正華,〈《聽琴圖》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畫風格與意義網絡〉,《美術史研究集刊》5(1998):77-122。

  8. 王耀庭,〈從芳春雨霽到靜聽松風:試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馬麟繪畫宮廷背 景〉,《故宮學術季刊》,(1996.10):39-86。

  9. 石守謙等,《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10. 石守謙,〈探索中國美術史研究的新境〉,《當代》45(1990):12-22。

  11.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台北,允晨文化,1996。

  12. 李鑄晉,《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畫藝》,台北:石頭出版社,2003。

  13. 周蕪編著,《中國版畫史圖錄》,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88。

  14. 馬孟晶,〈耳目之玩—從西廂記版畫插圖論晚明出版文化對視覺性之關注〉《美術史研究集刊》13(2002):201-276。

  15. 莊素娥,〈李鱓與李方膺的關係〉,《故宮學術季刊》8.2 (1990冬):111-136。

  16. 郭繼生編,《美感與造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17. 陳葆真,〈從空間表現法看南宋小景山水畫的發展〉,《故宮學術季刊》13.3 (1996):83-104。

  18. 傅申,〈王鐸及清初北方鑑藏家〉,陳瑩芳譯,原刊《朵雲》28期, 收於朵雲編輯部,《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頁502-522。

  19. 傅申,《元代皇室書畫收藏史略》,台北:故宮博物院,1982。

  20. 傅申,《書法鑑定-兼論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4。

  21. 楊新、高居翰、巫鴻、班宗華、聶崇正、郎紹君合著,《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96。

  22. 戶田禎佑著,林秀薇譯,《日本美術之觀察:與中國之比較》,臺南市:林秀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0。

  23. 鈴木敬著,魏美月譯,《中國繪畫史》,台北市: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7。

  24. 島田修二郎著(林保堯譯),〈逸品畫風〉,《藝術學》5(1991):249-275。

  25. 瀧本弘之著,潘潘譯,〈中國名勝版畫史〉,《藝術家》no.317, 319, 320 (2001):250-257, 374-381, 300-309。

  26. Barnhart, Richard. Painters of the Great Ming: the Imperial Court and the Zhe School. (Dallas, Tex.: Dallas Museum of Art, 1993).

  27. Brokaw, Cynthia J. and Kai-wing Chow ed.,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28. Clunas, Craig. Superfluous Thing: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Urba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1.

  29. Clunas, Craig. Picture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London: Reaktion Books, 1997.

  30. Clunas, Craig. 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1368-1644.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31. Cahill, James. Hills beyond a River: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üan Dynasty, 1279-1368. New York: Weatherhill, 1976.;中譯本《隔江山色》,台北:石頭出版社,1994。

  32. Cahill, James. Parting at the Shore: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Ming Dynasty. New York: Weatherhill, 1978;中譯本《江岸送別》,台北:石頭出版社,1997。

  33. Cahill, James. The Distant Mountains: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New York : Weatherhill, 1982;中譯本《山外山》,台北:石頭出版社,1997。

  34. Cahill, James. The Compelling Imag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中譯本《氣勢憾人》,台北:石頭出版社,1994。

  35. Murray, Julia. Mirror of Morality: Chinese Narrative Illusration and Confucian Ideolog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

  36. Fong, Wen et al.. Images of the Mind.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 1984.

  37. Fong, Wen. Beyond Representatio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8th-14th Century.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38. Fong, Wen and Watt, James C. Y. Possessing the Past: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6.

二、 佛教藝術史參考書目

  1. Abe, Stanley K., Ordinary Image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2.

  2. Siren, Owvald, Chinese Sculpture from the Fifth to the Fourteenth Century. Bangkok: SDI Publications,1998 (reprint).

  3. 宿白,《中國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4. 金申,《中國歷代紀年佛像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5. 李玉珉,《中國佛教美術史》,台北:東大書局,2001。

  6. 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五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987。

  7. 龍門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學考古系,《中國石窟——龍門石窟》,二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 1992。

  8. 雲岡文物保管所,《中國石窟——雲岡石窟》,二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 1994。

  9. 吉村怜著 ,卞立強、趙瓊譯,《天人誕生圖研究》,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

三、台灣藝術史參考書目

  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台北市:編者,1984。

  2. 藝術家出版社編,《台灣美術全集1-23》,台北市:藝術家,1992-2004。

  3. 雄獅美術出版社編,《家庭美術館叢書1-24》,台北市:編者,1993-2004。

  4. 郭繼生編選,《台灣視覺文化:藝術家二十年文集》,台北市:編者,1995。

  5. 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台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2(1993):469-609。

  6. 顏娟英,《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台北市:雄獅,1998。

  7. 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冊)》,台北市:雄獅,2001。

  8. 顏娟英,〈日治時期地方色彩與台灣意識問題-林玉山從「水牛」到「家園」系列作品〉,《新史學》15.2 (2004.6):115-143。

  9.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正言世代:台灣當代視覺文化》,台北市:北美術館,2004。

  10. 國立台灣美術館編,《台灣美術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2001。

四、器物史參考書目

  1.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2. 閻文儒,《中國考古學史》,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 中國歷史博物館主編,《華夏文明史》(北京:朝華出版社,2002)。

  4. 張忠培,《中國考古學︰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5. 張忠培,《中國考古學——走向與推進文明的歷程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6. 張光直,《中國考古學論文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95)。

  7.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8. 閻文儒,《中國考古學史》(廣西:廣西師範大學)。

  9. 劉良佑,《中國工藝美術》(臺北市:藝術家)。

  10. 曾肅良,《古文物探索》(臺北:三藝圖書公司,2002)。

  11.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臺北市:錦繡, 1993-1994)。

  12. 馮先銘,《中國古陶瓷論文集》(香港: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87)。

  13. 中國硅酸鹽學會編,《中國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台灣有胡氏出版社版。

  14. 謝明良,《中國陶瓷史論集》(台北市:允晨文化,2007)。

  15. 劉新園,〈景德鎮瓷窯遺址的調查與中國陶瓷史上的幾個相關問題〉,收入《景德鎮出土陶瓷》(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1992)。

  16. 劉新園,〈景德鎮明御廠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之研究〉收入《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窯瓷器展覽》(香港:香港市政局,1989)。

  17.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臺北:南天書局,1991)。

  18. 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出版。

  19. 羅森,《中國古代的藝術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0. 劉岱總主編、陳芳妹等撰,《中國文化新論—美感與造形》(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

  21. 李濟,《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北京:文物,1990)古代玉器通論

  22.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全二冊),三聯出版社。2004年出版。

  23. 崔詠雪,中國家具史-坐具篇,明文出版社,1990年出版。

  24. 王毅,中國園林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25. 愛德華‧謝弗著,吳玉貴譯,唐代的外來文明,廣西師範大學,2005年出版。

  26. 中國漆器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漆器全集》(福州市:福建美術,1993-1998)。

  27.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海外遺珍》(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