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杜海滨、段煜婷、韩磊、黎朗、李杰等5位终评评委(查看评委介绍)四轮投票,在反复讨论后,第二届1839摄影奖所有奖项全部产生,来自天津美术学院的余乐晴凭借作品《鱼上山》获得第二届1839摄影奖大奖。
另外,陈露、黄嘉慧、蒋奔、欧阳浩铭、任泽远、孙翠霞、王雅琪、吴亚哲、赵元璞、郑舒予等十人获得优秀奖;郭泽天、韩佳龙、韩可欣、贾兴旺、李湘东、卢思宇、栾琬婷、雒扬昕、彭靖、潘雨琪、邱圣达、苏葵、孙文婷、王真真、吴诗欣、吴为、吴雨航、殷晖、郑若荔、朱慧杰等二十人获得提名奖。 大奖得主将获得1839元奖金、奖杯和获奖证书,优秀奖和提名奖获奖者将获得由全部评委签名的获奖证书和由垕茗堂提供的伴手礼。本次大奖不设颁奖仪式,奖金将微信转账给获奖者,奖杯、证书及伴手礼将由组委会快递给各位获奖者。作品介绍:这张陶瓷唱片是我与父亲的交织点,唱针划过去的沟壑,播放的是我们分歧又相同的声音......我思考着在年轻一代的成长中,父辈的与我们沟通的隔阂,并非一定要去填平这之间的代沟,只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的方式。
终评委杜海滨对大奖得主的作品点评:
《鱼上山》是一部文艺的私人影像作品。初看你会被它唯美的胶片形式感所吸引。再看便能理出内容的主线,女孩把自己比做在水中生活的鱼,把自己的父亲比做山中的鸟,女孩向往父亲隐居山林的自由,却发现自己一直被困在现实之中。但正如影片的题目,鱼也想上山,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但也还是有甘霖降落。影片通过两张照片一首歌,圆形以及变化的视窗,加之作者浓重的广东方言喃喃自语似的旁白,构成了一本关于生命的画卷。为作者寻找失落的父女关系之间开辟了新的空间。这部形式风格迥异的影片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被看到并且脱颖而出,有着它自己内在的原因,也有着某种神秘的外在逻辑。
祝贺余乐晴!
|
优秀奖
———————————
优秀奖陈露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作品以自拍的方式,对乡村女孩“阿露”在过往处境中的各种片段进行了呈现与想象。因为是女孩,从小便被家庭、被环境漠视所带来的创伤与影响,是乡村“阿露”无法避开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面对创伤,用影像来面对和立传,似乎是个不错的手段;而作品中的“阿露”更应该称为“阿露们”,因为她们是无数深处乡村文化中女性生存处境的缩影。陈露镜头下的“村里阿露”是她自己,其中一张照片令我震惊,在这张未经修饰的横幅彩色照片中,阿露拿着一个空碗推开家里一间土房的门,一只眼睛透过没有玻璃的门窗有些失神。这间屋子显现的贫穷令人窒息。她写道:因为是女孩,从小便被家庭、被环境漠视所带来的创伤与影响,是乡村“阿露”无法避开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中国农村这种病态的观念中,成长的伤痛刻骨铭心。她要在自己的照相机镜头前“扮演”自己,摄影使她回看自己寂寞的过去。在她的这组自拍中,每一处环境都显得疏离和悲伤,但于她又是格外熟悉的。唯独那些暖色的光线对她没有敌意,只有光线和她是亲密的,它们慷慨的落在她的脸上和身上抚慰了她。她有着或许就是天生的摄影直觉,这种敏感和精致反映在这些照片里。她一定不属于不幸的人,这仿佛是神的另一种眷顾。 |
———————————
优秀奖黄嘉慧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父母的离异,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一直逃避的心理负担,还会常常陷入各种情绪和感情的纠葛。但是,命运掌握在我手中。既然我无法控制自己的家庭,那我干脆直面自己的家庭问题,先着手改变自己,让自己充满正能量,再利用正能量驱散父母心中的阴影并引导他们走向一起和解的道路,不再陷入“原生家庭”的焦虑与恐慌中。《治愈我》将从我的自身经历出发,用新纪实的表现手法,通过拍摄、记录和观察,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之间密切的家庭关系,达到与我的“原生家庭”和解的目的,治愈受到家庭创伤的我与父母。似乎近年来,中国社会才开始认真关注原生家庭、单亲家庭的问题,虽不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介入,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外部的表述,由此造成的误读和妖魔化比比皆是⋯⋯黄嘉慧以此进行艺术创作,不是自揭伤口的煽情卖惨,而是直面自己的家庭问题,让各方心气平和地娓娓道来,不作有倾向性的评价,回归到问题的本身,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一种疗愈与和解。作品结构简单,语言朴实,直击人心,让我们感同身受地去了解这个问题,这也是一种社会性的疗愈与和解。 |
———————————
优秀奖蒋奔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三代人的故事。起始于1971年浙江一农村的乡村教师被诬陷为反革命,其妻子被掘了坟。时间经过了改革开放,农村工厂改革,最后抵达了2019年。此时这位乡村教师的孙子已经在一所大学中任教,但由于学生的恶意举报,他不得不辞职回到家乡,重新开始面对过去五十年中,农村的恩恩怨怨。从《哪儿》到《2019》,蒋奔延续了他的影像叙事手法,在灰度与沉着的镜头下,通过细腻的镜头铺设,透叠出故事人物在社会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主题上,作者从关注学校的现实问题延扩至更具时代印记的家庭故事,并有意识地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三代人的不同境遇,通过个人选择而造就的变化,折射出的在不同时代下知识分子如果自处,如何生存以及如何坚守自己的思考。 |
————————————
优秀奖欧阳浩铭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失落指的是东欧剧变后社会福利、集体回忆、方向感、话语权的缺失所引发的悲伤与抑郁, 经历 了 30 个年头的社会改革, 裹挟在东西方之间的斯拉夫民族国家悬浮于迷失域,过 去的历史记忆仍在当下延续。伴随着身份、语言的隔阂,作为“他者”的我游走在莫斯科、 基辅、明斯克、贝尔格莱德四座城市,并进行拍摄。
欧阳浩铭用一种他者的视角徘徊在莫斯科、基辅、明斯克、贝尔格莱德四座城市之中,与沉睡、等待、观望、奔波中的人们相遇,将个体的迷失与悬置的社会景观相连,通过冷峻而忧郁的镜头,将我们带入介于权利景观与身体剧场之间真空地带。 |
优秀奖任泽远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葡萄牙冒险家门德斯·平托在《远游记》里频繁提到Portas de Liampoo(此处特指双屿港,明朝隶属宁波府),这个被称为“16世纪上海”的东亚民间贸易中心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历史学界对于双屿港的定位一直存在争议。我先后前往了两个被广泛讨论的舟山小岛,两位岛民向我讲述了岛上关于葡萄牙人的传说,并带领我寻找可能的痕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游记与民间传说这两种“档案”都夹杂着谎言和虚构。帕特里克曾谈到“历史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历史不仅复原了它的对象,更创造了它的对象”,这个项目我以一本被质疑真实的游记和两段民间传说的口述为出发点,试图通过图像和行为去思考和想象那段朦胧的历史,并向葡萄牙人发问,你们来过这里吗。
终评委黎朗点评:
历史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历史不仅复原了它的对象,更创造了它的对象。任泽远以此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利用摄影和三频录像开始了一段对历史的考证与重构。个人游历、民间传说和貌似严谨的科学考据共同构成了对那段久远历史的书写。纷乱的现实图景和迷人的地方海外史之间产生碰撞一起完成了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在作品录像部分的结尾由火光、夜色和浓烟拼接成的流动画面中,更把并不可靠的历史带向晦涩的现实。
|
————————————
优秀奖孙翠霞作品节选
————————————
作品:沈女士
媒介:摄影
作者:孙翠霞(天津美术学院)
作品简介:如今我们身处在短视频时代,传播与分享成为时代的一大主题,抖音等app在这个过程中坠连起了每个普通个体的生活,并由此构筑了全社会的狂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又是为何会发生的呢?此作品以我的母亲“沈女士”出道,代表被短视频影响的一类人群。通过摆拍的形式展现“沈女士”日常“抖音化行为”借这一个普普通通热衷观看抖音的中年女性形象引发人们关于新时代生活的思考。
终评委段煜婷点评:
孙翠霞在《沈女士》里展示了一种幽默而反讽的力量,她将身边女性“沈女士”作为样本,对其“抖音”式的生活创意进行展示,在其中,社交媒介既激发了用户的好奇心,也裹挟了她们,使得展示本身成为一种生活,肉身被图像借用,进而被图像驱离。作者将这些问题隐藏在轻巧而令人忍俊不禁的作品之中。
|
优秀奖王雅琪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想象的温度》这部影片使用的是我过去三年中拍摄的素材,制作的过程更倾向一种书写行为。这是一部文学性较强的影片,注重整体的结构、章节以及叙述者的概念。影片在播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遵循一个时间线,而这部影片自身又不断脱离时间线折返。这种折返就如同我们不断的折回自身,面向记忆并从中学习。影片中对一部小说的引用、画外音中对一段发生在过去事件的想象以及梦中的故事都是为了构成记忆,上述的“折返”是以画面相对于画外音叙述滞后的方式得以成立。
终评委韩磊点评:
王雅琪仅提交了一部“短片”,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断片”。这是一个典型的“新浪潮”式实验,不得不说,看这样一部片子,或者说看这样一种类型的片子是一种煎熬,14分钟像被煎熬了十四年,或者可理解为,她把镜头的折返和斜切幻化为一个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情感煎熬的总长度。片中各种经多次切割的元素被分配在视觉和声音结构里,从第32秒出现一个男生带有明显东北口音的普通话开始进入一个心理剧场:特蕾莎站在 站在 河边 (于是他翻书 他的大腿特写 他穿上一双白袜子) 在被休克十三秒的黑屏后 黎明的地平线镜头在一个行驶中的火车窗外重复滑动着,女生的普通话出现了(应该是作者):他说 我第一次觉得六楼是那么高 可能是我上三步又退两步 (天已大亮,地面有积雪)镜头仍然在行驶中的火车窗外重复滑动着,但没有了火车的声音:她说 “这闻起来像冬天”。
|
优秀奖吴亚哲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我喜欢胶片具有光影的物理痕迹,相对于数码照片它的在场性会更加强烈。我时常会去持区闲逛打猎,并且有台“相机可供拍照分享,还可以向其他人分享我去过的以及着到的。狩猎区是另外一个次元,我将整个持措过程拍摄下来,并制作成具有纪实感的静连续画面通过这种视觉语言想要提出一如果我们有机会创造一个具有身临其境感的虚拟环境,到时现实与虚幻边界将模糊,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它们,又如问证明当下我们的存在?“咔嗒……咔嗒……咔嗒……”的老式幻灯机播放声萦绕在展览空间,鬼魅的森林和具有死亡气息的狩猎画面依次被投影在雪白的墙面上,声音、字幕和图像把观者带入到似幻似真的场景中。运动的纪实感图像和脱离现实的狩猎活动之间产生巨大的张力,真实和虚幻不停地纠缠在作品营造出的紧张气氛中。面对作品让观者不得不思量真实在哪里以及如何处置越来多渗透到现实社会中的虚拟世界。唯有展场窗沿下那排奶白色没有发热的暖气片是真实存在的。 |
————————————
优秀奖赵元璞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造山”二字来取自于于古生纪的造山运动,它既可以指代广义上的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两次造山运动后形成的贺兰山脉,也指在贺兰山中经过人工开采后,被破坏的山地,和失去生命的沙土,所累积起来的“山”。山象征男性,山泽中的仙子、女魔阿尼玛则是男性心中都有的母性情节,是男性灵魂中的女性成分,为“山”的内貌。《造山》,是一组有着摄影魅力的照片。作者眼中的贺兰山脉满目疮痍,冰冷败坏,但在广袤的山间荒原中,依然有温情的生命在诞生,人在其间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些照片像是一个人漫步山间的随手拍,却又隐隐向我们传达着着某种特殊的逻辑与思考。 |
优秀奖郑舒予作品节选
————————————
作品简介: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魔幻现实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像画卷一样铺陈开来,被展现,被放大,被讨论,被记录。作品通过定格摄影的手法,将画面一帧一帧的拍摄,通过模拟在家中遭遇的一场海上风暴,用我们平凡生活中的场景,将秩序和无序可视化的展现出来。《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是由无数静态照片构成的长度仅3’13’’的视频作品中,巨大的工作量和艺术家独立的思考支撑起了作品的力度。原本井然有序的日常家庭生活在突如其来的风暴面前,显得如此的风雨飘摇和脆弱。作品在看似轻松的画面由声效渲染下,彰显了作为个体的公众在当前面对公共社会危机所表现出的无奈和无力。当所有人深陷暴风雨之中,一切常态分崩离析,人又该如何冷静面对? |
作品介绍:大众文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就好比卷纸存于我们生活,一扯一撕与滑动点击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思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去看待娱乐现象存于社会的本质。作品介绍: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很快就侵袭了整个中国。疫情给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们被困在家中,似乎所有的事都停滞了。做为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很快要告别大学生活步入社会,但是疫情的到来让我们不知所措,原本对未来的规划将不得不做出改变。
作品介绍:自小痴迷缝纫的我常在思考,作为一名摄影师能够为服装产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我决定利用传统摄影制作出一些图案应用在服装上。听起来让花朵开放在暗房中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按照常理来说,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而传统摄影的物质性与独特性给予了这一项目主题的可能性。作品介绍:窗户作为室内空间的开口,它赋予空间在视觉上的更多维度。它所分隔的,有意无意间构成了内外两个空间,且带有规律性。废墟或提供了一⽚语⾔无从去裹挟的孔洞和空隙,它记录了住户留下的痕迹,承载了往昔的记忆。废墟寓意着垂危与死亡,但在“死亡”废墟中也可看到生命的活力。作品介绍:我虚构了一些天文台,星星,以及现实世界的图像。德拉克洛瓦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呈现在银版上的织女星的光,早在摄影术出现之前就离开了织女星。”我们距离星空是及其遥远的,从太阳表面发出的光到达我们的眼睛,需要8分20秒,天狼星与我们相隔8年,织女星与我们相隔25年。这些星星之中或许诞生了生命,他们像我们仰望他们一样仰望我们,这些星星或许已经熄灭,但他们仍然存活在光的表象之中。我将这些星星进行排列,将不起眼的星星排列成《六等星》,将深空中耀眼的星星排列成《一等星》。作品介绍:“人身上有个很神秘的存在,左心房,有着最坚强保护的它,病态是什么样?笑容背后的血泪,或是开在崖边的花.看似矫揉造作下真实的卑微和苦痛,需要一束明媚璀璨的光,倘若愿意在种种坎坷边播种一棵向日葵,他们是否会感受到光的呐喊。但愿来愈多温暖如春的“心”能在那一颗颗病态挣扎的“心”身旁轻轻坐下,体会它撕扯的美艳,欣赏它不闻人间烟火的孤冷,感受它涅槃重生的力量,有多辽阔,有多浪漫。”作品:“Hold Me Tight!”, Yelling the Wind作品介绍: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意识具有性质和内容的连续性、流动性、以及选择注意性,人类用过意识维持自我认同,而其感官也由于意识不断地向前流动而永远被限制在此时此刻。我们没有办法切实地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刻,于是关于自我与自然世界的过去、此刻和未来之间的认知关系总是带有一定的遗憾。作品介绍:试图以一种区别于寻常的观察方式来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那些生活中寻常、随处可见的事物会因为注目而脱离日常,产生违和感。宏伟场景和强烈情感对比起来其实构成生活的元素更多的是这些日常细节,从中的时间与生命流动带来清晰的质感、这些介于日常与非日常间微妙的关联性,引发人们对于日常性的思考。作品介绍:“故乡”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一个古老的母题,然而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结构改变,人与宗族,人与土地的关系也彻底改变了,旧的“故乡”也在一起逝去,新的故乡在建起。2015年,我开始构想拍摄《黄金镇》系列。最初的想法来源于一种落差感,是当我来到北京读书之后,再回故乡时忽然发现,过去觉得理所当然的传统,原来并不是那么普遍作品就是围绕我的家,这个名为黄金镇的村镇展开。这是个普通的丘陵深处的小镇,属于客家文化,因此也保留着一些最传统的观念和习俗,尽管在时代更迭的大潮中,这些传统也被冲洗得七零八落了,但是在黄金镇里,能看到这沿袭了千年的传统观念,如草根一样根植在父辈们的脑海里。而最明显的体现,在于家族,信仰和死亡。而作为创作者的我,看到的,是存在于我这一代身上的断层。作品介绍:废墟是城市各方面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废墟文化一直都是缺少的。一座城市它不仅仅只拥有现代化的楼宇机器,他也不是各个地方都干净整洁完美无缺,他有他的“遗憾”“缺陷”,也恰恰就是一直被认为不完美有缺陷的废墟证明曾经拥有的旧事物,虽然已经变成痕迹~ 照片取自不同场所,有重工业遗留物,有拆迁遗留物,有农作物遗留物等等。每一张照片都可以感受到废墟作为曾经的社会景观所存在的痕迹,也是城市发展变化的痕迹。,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未来还会有新的痕迹,城市会不停地变化,人生也是从旧至新,又会有新的社会景观出现。那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记录下当下的每一刻以及抱着对未来的期待迎接每一个瞬间……作品介绍:衣不遮体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只是我右边臼齿里裸露的神经,还有萦绕在我脑海里的,如氤瘟般的不安。不安于自己照片中渗出的刻板观看方式和对待自己念头的不真诚,它们扭曲在我的脑海里,和我的臼齿一样使我寝食难安。我只有行动起来,才能略微缓解我心头之痒。我抓起身边最自动化的便携相机漫无目的的拍着,没有计划也没有线索,生活中只要是稍微能让我起心动念的东西,我都把他们拍下来。尽可能的放下心情的束缚,尝试把自己推向真诚些,再真诚些的边缘。
作品介绍:《物体系》希望从摄影与图像的角度,通过一种“非常态景象”,创建一个个荒诞且反常的坐标,借此重构现代居住环境;关注“品味”、“空间划分”、“想象物与功能物”等议题,试图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非现实”以及隐匿于现实下的“秩序”与“张力”,思考物、个体、社会性之间的复杂关联。作品介绍:LSG是袖状胃切除术的简称,利用腹腔镜把胃的大弯垂直切割出来,主要用于减重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我在2017年做过LSG手术,在此之前肥胖为我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不仅仅是外表方面的打击,甚至开始影响我的健康,这并不是女性在美好的年龄段应该去承受的压力。在我的调查中,本应该改变肥胖人群命运的手术,却因为社会的舆论倾向被负面地传播。我拍摄了同样经历过LSG手术的女性,即使其中有些人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效果,但可以感受到她们身上所散发的自信感。我并不想把重心都放在宣扬手术与减肥上,在我的镜头里,更想让人看到的是女性因为肥胖所承受了过多的压力,让人们可以直观的去感受到肥胖带给年轻女性的影响,给予她们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女性应该有选择自己喜好和保持健康的权利。作品介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进步的需要,大量自然形成的资源被发掘并开采,此作品以《别样石界》为主题来记录被人为改造的环境,来表现自然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揭露人对自然的破坏,提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及其后果, 起到使人类反思的作用。此作品不是纯粹的传统风光摄影,而是以客观记录、不介入感情的、理性的拍摄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的人造景观,与传统的歌颂大好河山的风光摄影相比它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描述在人类参与下发生的自然风貌的破坏。作品介绍:我想塑造一个完美的“淑女”形象,围绕着男性对女性的要求,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视觉化。我采用的是先拼贴后摆拍的创作方式,先从网络上搜寻符合作品要求的元素,再把这些元素打印出来拼贴塑造成立体的形态,后进行拍摄,借助三维空间与二维图像的对比,来探讨图像在当下的意义。作品介绍:2019年初我去了趟东北,传闻并未下雪,家人取消了行程,我独自前往。有一天我和妈妈说,我童年记忆最深刻的游玩是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里,从长长的滑梯溜下来,高兴极了。我妈问:你和谁去的哈尔滨?你只在成都灯会上玩过一个小冰梯,你没去过东北。为什么最美妙的回忆,存在于梦境里?我带了一台中画幅相机,想要郑重其事地拍下存在于我梦境里的这片土地,但它刚落地就坏了,于是有了这些照片,由小相机创造的它们带着一些不假思索。摄影将一段旅程分割成了碎片,随便取出来一秒,便是一个黄粱美梦。作品介绍:当各大手机厂商愈发注重“挖掘”手机摄影的成像能力和美化功能时,“摄影”便沦为了艺术噱头中的卖点。随之而来的,不仅有汹涌的图像之海,还有技术和算法所带来的捆绑、控制、甚至退化。这其中,手机广告便是诱导的催眠术,召唤你我陷入图像大生产的旋涡中。此部分由图像和实验声音共同构成,在图像的创作过程中,我通过著名的数码设备评测网站(DXOMARK)寻找到手机摄影性能的全球排行榜,并选择了十家主打手机摄影厂商的新款手机海报和视频广告作为创作素材。作品介绍:华生园金色蛋糕梦幻王国是重庆一座网红主题游乐园,因TFBOYS曾在此拍摄《魔法城堡》MV而为粉丝熟知,同时作为重庆本土以“梦幻城堡”、“童话”为主题的游乐园,也是婚纱写真拍摄和观光游览的场所。作为中国本土游乐园的研究样本之一,这样的游乐园中存在大量新奇的野生景观,混杂的建筑、山寨的模仿、中西杂糅的样式,充斥着对美好生活冲动又天真的想象,却又以一种野蛮又自由的方式落地。尽管这样的景观对今天的大众来说已不算新奇,但对这种野生景观进行审美上的研究却是我认为的必要和兴趣所在。我并不希望只是作为景观的搬运工,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将现实中的景观进行再现,而是试图从中汲取养分,以其本身特有的视觉方式对这类景观的图像进行重组和解构。作品介绍:《无用之人》是两年内的所拍摄的图片的集合,主要拍摄日常之物。每次呈现都根据特定空间进行照片筛选,并通过一些现成品与图片结合进行呈现。由于图片在特定空间中呈现,意图讨论图片的观看方式及图片和空间的关系,所以在特定空间中的呈现效果作为完整作品的一部分进行此次投稿。《无用之人》只在三个空间中分别进行过三次试验性展示,并未进行过个展展示。其中《无用之人-20、21》作为丢失源文件的数码图片以放大到开始模糊的尺寸进行呈现,而《无用之人-08》在《现场及细节-05》中的呈现则是因为该片拍摄于重庆某新建的大型水族馆顶部,为了模仿水族馆高浓度工业盐的水质,所以将该片输出并夹在两片亚克力之间,静置于放有紫色水彩颜料的高浓度盐水的亚克力水槽里,随着这展览时间的推进紫色颜料会逐渐清润整张微喷画面。作品介绍:因幼年时期的意外,我的右臂被烫伤了,此后疤痕就成为了伴随我生活的话题。除了身体上的痛楚,心理上的困扰对我的折磨更甚。它的存在导致我的偏激,敏感和不稳定。后来接触到文身后发现,文身的结果也是皮肤的异常化,而对于文身的评价似乎没有像对于疤痕一样那么统一,所以我选择了文身来消减我几乎病态的焦虑。当我逐渐成长,跌跌撞撞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出口后,很想将这一系列的过程拍摄出来,使更多与我有着相同经历的人能够有所体会并找到他们的情绪消解方式。
“1839摄影奖”是一个由个人发起的纯民间奖项,以摄影术诞生之时为名,既回溯摄影的本体属性,也强调以跨媒介的开放姿态对其延展。面向国内高校在校学生,旨在检验国内高校学生创作和艺术训练中的认知与判断,邀请国内知名策展人、出版人、研究者、批评家、艺术家等组成评委会,整个评选和工作团队零报酬。评委会基于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判断,选取具有独立精神和艺术潜质的作品,以期推动和提升高校学生在创作中的独立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以专业评论、展览等方式加以推广,将中国高校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创作近貌介绍给公众,进而推动中国高校学生摄影创作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