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从何处来!13位美籍华人回广东集体寻根,手捧族谱热泪盈眶

2017-06-03 侨乡广记 侨乡广记
“侨乡广记”关注我们


△寻根团中最年长的李福钜(右)今年80岁。在台山桥头村,他一眼便认出了儿时的挚友。


近日, 2017年美国旧金山“寻根之友•麦礼谦寻根项目团”一行13人从旧金山市飞抵广州后,在广东各地开展了为期2周的家族寻根和文化寻根活动。


寻根团成员在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领队老师的带领下,赴台山、新会、佛山、梅州等地寻根,并前往广东华侨博物馆、开平市自力村碉楼群、韶关南雄市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等地参观,感受岭南的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


△寻根团营员许国才手捧族谱时不禁落泪。此次,他带着太太、两个女儿和小女婿一同回乡。


1

“我们完成了数十年的夙愿!”

此次集体寻根项目的一大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如父母携子、兄妹结伴、舅甥同行等。寻根者多为美国第4代或第5代华裔,来自于许、李两个家族,平均年龄57岁,最年长者80岁,最年轻者31岁。


在广东各地侨务部门的协助下,寻根团一行先后走访11个村子,顺利找到了每一位营员的祖屋或亲人,圆了多年以来的寻根梦。


营员李福钜、李福灵、李保保三兄妹是辛亥革命功臣李是男的后人。李是男是美国旧金山同盟会和《少年中国晨报》的创办人,是美国华侨中最早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为辛亥革命立下不朽功勋,曾担任广州临时总统府秘书、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常委等职。在省侨办和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街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李氏兄妹找到了位于沙河顶街区的李是男墓。


△李福钜、李福灵、李保保三兄妹在祖父李是男墓前合影。


在李是男墓前,李福钜等人按着家族扫墓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擦洗墓碑,接着摆上糖果、酒水,上香祭拜。“我们完成了数十年来寻根问祖的夙愿!”李福灵和李保保两兄妹年近七旬,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来到爷爷墓前。在众人离去之后,他们仍在墓前逗留许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2

从报名到成行需历时1年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集体回乡寻根在广东渐成风尚。其中,既有针对性较强的家族寻根活动,也有普通的文化寻根活动。


2012年3月,美国旧金山华人社团“寻根之友”成立了以美国知名华裔历史学家麦礼谦命名的“麦礼谦寻根项目”。每年,该公益性项目都会组织两至三批美国华裔回广东祖籍地寻根,到祖屋、祖坟祭拜,在祖屋中静思,梳理家族史料。2012年至今,有近200位美国华裔先后回粤踏上了集体寻根之路。


△在开平祖屋里,美籍华人黄嘉兰(右)发现了家族老照片。


△在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陈冲村,寻根者陈桂兰、陈龙光姐弟俩在祖屋内激动落泪。


为提高华侨华人寻根的成功率,相关各方进行了长期探索。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是“麦礼谦寻根项目”的协办单位,该校国际部主任龙湘芳是一名越南归侨,多次担任寻根团的领队。


“营员在启程前需要定期参加研讨、培训课程,熟悉广东三大民系的历史、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家族史、画出世系图,还要到天使岛参观。他们提供的祖籍地信息会由专人进行审核。”她介绍,“麦礼谦寻根项目”从营员挑选、培训,到寻根、总结交流等建立了一套完整流程,每次寻根活动从接受报名到最终成行,前后需历时1年。


在结束集体寻根活动返美之后,“麦礼谦寻根项目”各营员需要制作一份版报,把他们在回乡寻根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学习家族历史的收获和感想写出来。这些版报会于春节期间在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展出。


族谱架起新生代寻根桥梁

去年底,中山市南朗镇安定村一贯的宁静被几名“外来客”打破。这些人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交谈中还夹杂着粤语词汇。他们在村口的村委会办公室围坐成一圈,埋头翻阅着桌上的20几本族谱。


“找到了,这里有贤任和维和的名字,他们是我的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在埋头寻找几个小时后,“外来客”在一本族谱上看到了亲人的名字,当场泪涌。


△陈桂兰、陈龙光姐弟及家人在族谱中发现了外曾祖母、外曾祖父的名字。


△查阅各类资料寻找祖辈信息。


原来,他们是来自美国三藩市的程氏后裔陈桂兰、陈龙光姐弟俩。在对祖屋和村中亲人都缺乏足够线索的情况下,在族谱中找到程维和、程贤任、程守强三位先人的名字,是此次寻根成功的唯一希望。


记者注意到,“族谱”“字辈”“家训”“家风”是不少集体寻根团营员口中的高频词。“族谱是一本‘百科全书’,是旅居海外的华侨与祖地血脉相连的纽带。通过族谱,他们能找回自己的家乡和家人。”在梅州市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宋德剑看来,族谱是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新生代华裔回乡集体寻根的一座重要桥梁。


在台山市大江镇坑尾村,长着一张典型欧美脸孔的第五代华裔雷宝龄在多番努力之后,找到了曾祖父的“祖屋”——一块夹在诸多老屋当中、杂草丛生的空地,并进行了祭拜仪式。她的曾祖父雷发于1881年移民美国,开启了家族130余年的海外发展史。由于时间跨度长,为确保寻根之旅进展顺利,雷宝龄提前精心准备了寻根材料,其中便包括一本内容详实的族谱。


△雷宝龄提前做了细致的资料准备。


△乡亲们扶老携幼,帮助雷宝龄分析寻根材料。


“家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宋德剑介绍,族谱内容一般主要有四条:一是记载家族迁徙史,记录本族迁徙的时间、地点以及辗转行程的路线、奔波流离的情景等;二是记载家族人员,男性子孙入谱,并对本族较有影响的人士事迹进行简略记载;三是记载家训家风和文化根源,对子孙后代进行行为道德的约束;四是记录当地重要事件,包括家族的兴衰、社会变革、家族所在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等。他说:“族谱会告诉每一位华人后代,无论你走到哪里,不能忘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无论你住在哪里,不能忘记家乡在哪里。”


在侨乡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追源溯流、寻根问祖”的修谱之风便十分盛行。各村、各姓均发起修编族谱和史料的倡议,一本族谱的编修经常会出现数百人甚至上千人捐款的壮观场面,远在海外的崖门乡亲闻讯后也纷纷捐款出力。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编辑|龚春辉

校对|吴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