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仅凭一个邮编不远万里来粤寻根:把根寻到了,心里那块空缺就补上了

2017-07-22 侨乡广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侨乡广记”

导读

从旧金山到广东,相隔1万多公里,跨越大半个地球。但大量寻根者还是仅凭一个只有读音的地名、一张老照片、一段模糊的记忆、几句来自长辈的口头描述,有的甚至只有一个邮编,就踏上了寻根之旅。

7月20日早上6时,一架飞机从广州白云机场缓缓升空,载着一群美国华裔青年离开这片让他们魂牵梦萦的故乡,寻根之旅正式画上一个句号。


半个月内,这些华裔青年冒着酷暑,疾行在肇庆、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等城市的19条村里,寻访祖祖辈辈们在广东留下的足迹。


1991年至今,在广东省侨办的帮助下,美国“寻根之友”项目近500人回到广东寻根,足迹遍及省内约400条村。正如他们的引路者郑国和所说:“人一定要有根,就像树一样,他们回来把根寻到了,心里那块空缺就补上了。”


“你要找的人就是我”


 7月6日下午,台山市大江镇凹头村,第一次回乡的华裔青年黄丽婷拜祭完祖庙,准备离开村子,一位穿着粉红色衬衫的阿伯向这位女孩走来说:“你要找的人就是我,我就是‘豆腐仔’!”


女孩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马上给“豆腐仔”一个熊抱。

黄丽婷与亲人“豆腐仔”。 黄骊青 摄

1980年,黄丽婷的母亲跟随外祖母移民美国,并在美国结婚生下了丽婷,母亲唯一记得在村里的亲人,小名就叫“豆腐仔”。


此次参团,黄丽婷一方面是想替早逝的父亲到家乡祖庙里拜祭,另一方面就是想见见这位“豆腐仔”。


“从小就一直在想,我们跟别人不一样,我们来自哪里?”这群来自美国的华裔青年,大部分是黄皮肤黑眼睛,但却几乎不会讲普通话或粤语,肤色、容貌等外在特征,提醒着身处异国的他们,他们的根不在美国。


一年前,他们便开始准备这趟寻根之旅。


喜欢玩数码产品的梁沛荣,出发前专门把无人机塞进背包。团友找到了故乡,梁沛荣都要帮忙用无人机记录下这里的影像。


梁沛荣的祖辈们早年移民美国,爷爷梁衍概多年前曾独自返乡找到了他的侄子(梁沛荣的堂叔),完成了寻根的心愿。回到美国后不久,梁衍概过世了,而故乡则成了梁沛荣心中的谜。


7日,在台山白水乡游鱼村,梁沛荣找到了两位堂舅,还探访了外祖父、外祖母的祖屋。两天后,梁沛荣又来到祖父的家乡——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见到了太公和堂叔。


“到了这里,慢慢听他们讲家族的情况,看着爷爷之前回来跟他们的合照,情绪很快就涌上来了。”梁沛荣说。


见到父亲就读的小学


每当寻到故乡,华裔青年都要到祖屋点上几根香。


郑国和告诉他们,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纪念祖先的方式,这种精神的交流让很多人感到新鲜而满足,“感觉逝去的亲人就在身边。”


郑国和是美国第四代华裔,也是旧金山寻根计划创办人和“寻根之友”顾问。1880年,郑国和的曾祖父从中山坐船到夏威夷,之后回到老家结婚生子。郑国和的父亲后来从中山移民到菲律宾,他是在菲律宾出生的,16岁时回到美国。对自己家族的历史,郑国和一直非常感兴趣,他查阅了大量材料还原族谱,目前已追溯到了前123代。

图右为郑国和。

郑国和清楚地记得,1988年,他第一次回到中山市三乡镇乌石村寻根,当他见到父亲曾经就读的小学和睡过的床位时,不禁潸然泪下。


回到美国后,郑国和通过座谈会,将寻根经历跟100多名华裔分享,勾起了大家的寻根梦。


随后,郑国和决定和好友、美国华人历史学家麦礼谦一起,创立了美国“寻根之友”项目,招募并组织华裔青年到中国寻根。


1991年,寻根之旅正式拉开序幕。


不如先到村里看看”


 郑国和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照片,照片中几个人背着书包,走在长满野草的村道上。那是2000年他们组团帮华裔青年李振匡到台山马尾湖村寻根时,李振匡拍下来的影像。

郑国和手机里一直留着2000年寻根之友在台山的照片。李振匡 摄


郑国和至今还记得,1992年他第一次带团寻根时,广东很多乡村还没有发展起来,路颠簸,车难行,他们挨家挨户敲门询问,最终帮团里的10名寻根者找到了故乡。“那时很多村落不好走也不好找,一天只能去一个村,碰碰运气。”郑国和说。


多年之前,一名故乡在台山市白沙镇田心村的黄先生,参加郑国和的团回乡寻根。虽然他们寄了资料给当地侨办,但是由于核心线索过于零散,村负责人找了一个月,问了很多当地老人,都没法找到黄先生的亲人。


“不如先到村里看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黄先生跟着郑国和在田心村里找了大半天,见了很多老人,还是没有收获。这时突然天降大雨,很多人劝两人先离开,但郑国和却坚持凭着直觉往前走。


此时,一位中年人路过,看到郑国和一行觉得很好奇,便问你们找谁?“我们找黄××。”“那不就是我太公咯!”中年人说。


一行人跟着这位中年人来到祖屋,中年人拿下一个牌位,拂去上面的灰尘,一看,果然是黄先生要找的亲人。之前已经不抱希望的黄先生瞬间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不断传承的寻根之旅


 2012年10月25日下午,郭冠英跟随寻根团来到中山市东区槎桥村,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姐姐郭冠珊。郭冠珊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旧照片,两人相拥而泣。


郭冠英是旅美第二代华侨,其父郭华树早年在中山娶了第一任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后来,由于战乱,郭华树于1937年赴秘鲁谋生,后移居美国。郭冠英是郭华树移居秘鲁后与第二任妻子生的女儿。郭冠英一直知道自己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郭冠珊,却联系不上,几十年来从未谋面。


回美国之后,郭冠英于2015年邀请郭冠珊赴美相聚,感动了现场百余名“寻根之友”。今年7月,郭冠英的儿子郭富城、郭冠英哥哥的女儿郭文仙再次参加寻根团。


听说弟弟妹妹的孩子们要回家探亲,郭冠珊十分激动。在寻根团抵达中山的那一晚,满头白发的老人耐不住漫长一夜的等待,带上女儿小洁来到寻根团入住的酒店,提前和郭文仙姐弟相见。


次日一早,郭冠珊迈着蹒跚的脚步,带着郭文仙姐弟来到祖屋前焚香祭拜。郭冠珊揽着郭文仙和郭富城,告慰先祖:“孩子们来看您了。”

祖屋前,姑妈郭冠珊抱着郭文仙哭泣。 黄骊青 摄

此次的寻根团中共有13名团员,郑国和担任领队,华裔青年雷敬文是副领队。雷敬文是第三代华裔,2005年7月首次跟随寻根团回到台山,找到了归乡的幸福感。从2010年开始,雷敬文便以“寻根团助理”的身份入团,2012年带着妹妹再次回台山寻根。雷敬文会讲普通话,也精通台山话。


“以前寻根的孩子们叫我‘大哥’,后来叫我‘叔叔’,现在开始有人叫我‘阿公’了。”随着年岁的增长,郑国和已无法年年带团,幸好有雷敬文这些年轻人加入,让寻根团可以每年三期如约出发。这就是郑国和所期盼的传承。


今年10月,郑国和的寻根团将再次起航,从大洋彼岸出发,带着那些心念故乡的华人。


精彩连连看


与世界机器人四巨头"联姻"!顺德家电龙头逐鹿新机器人江湖


油茶无茶,鲎粿飘香!这些特色小食助在穗潮汕人一解乡愁


叶挺将军的护照长啥样?快来先睹为快吧!


“广州高度”进化史:从64米到600米,地标高度说明了啥?


这个拿中国“绿卡”的“歪果仁”不简单!里皮都是他的座上宾


他租下家乡30余栋侨房,想用十年时间打造侨房博物馆!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汤凯锋 陈彧 徐勉

编辑|黄叙浩

校对|蓝淑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