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买不到额温枪(1):市场上究竟有多少额温枪现货是真实的?
你为什么买不到额温枪?
用经济学大道理说,就是额温枪的需求远大于市场供应能力。用大白话说,就是市场上能卖的枪太少,而想买枪的人太多。
那么,市场上能卖的额温枪究竟有多少呢?朋友圈里不是有很多人说手里有10万20万现货吗?
有多少温控枪可以卖?第一,看疫情爆发前有多少库存;第二,看这段时间加班加点做出了多少;第三,再看卖的情况。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第一和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另文探讨。
2020年1月底疫情爆发前的市场存量,加上2020年前2月生产的增量,就是3月初市场上能卖的额温枪现货上限。
从公开数据入手。
据2020年2月4日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国额温枪2014至2019年分别为18万、20万、22万、25万、30万台,即5年出货总数115万台。30万台,按单价100元,也不过3个亿的盘子。(数据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O4Ppd-3DRvya9SNQ4zT5Cw)
可以和智能手机作个对比更直观,IDC数据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3.7亿台。额温枪的年产值只有是智能手机的万分之几,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市场大小决定供应链的重视程度。大供应链原本看不上,不曾重兵投入,所以一旦需求开挂,短期很难马上扩容。
2019年中国额温枪的出货数量是30万。保守估计到2019年底,在各级销售渠道中可供交易的市场存量不会超过15万台。也就是说,假设去年产量的50%,一直在销售渠道仓库和货架上,到年底还没卖出去。另外还有100万台历史交易量,已经在顾客家里,可以使用但不能参与交易(二手交易请绕行)。
中国额温枪在2019月均出货数2.5万,我们姑且以3万台作为2020年1月的产量。这3万台加上2019年剩余的15万台,在2020年1月底疫情爆发前的额温枪市场存量不会超过18 万台。在1月底防疫大战打响,肯定有一部分紧急进入了国家防疫物资战场,时值春节这个数据很难预估。简单起见,我假设进入国家防疫物资的部分是3万台吧。
因此,我估计在2020年1月底疫情爆发前,额温枪市场存量不会超过15万台。这15万台,已经包含了被传说中的庄家扫货清光的部分。
2月份会有多少额温枪能从工厂新生产出来进入市场?
我们从2020年2月2日(正月初九)工信部举行的发布会说起。在这次发布会上,工信部公开介绍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情况并回答记者问。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回复手持式红外体温检测仪(即额温枪)需求时说,已收到的需求约30多万台,预计总需求约55万台,每天产能达到15000台。(数据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hp-P_rS5fdgEHSFwedtJgg)
有人以这个55万台作为依据来推测额温枪的需求和产能,这是一个误解。因为工信部介绍的需求和产能,是专指服务于国家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的部分,由国家防疫部门征用并统一调度,保障让最需要的地方优先拿到。这55万台额温枪,并不能进入流通大众市场,并不能归于“市场能卖的枪”的增量。
而这部分被国家集中征用的产能,是我国额温枪大军中的精锐。他们最早进入战斗,春节无休加班加点,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表示敬意,我把他们称之为国家队。谢谢你们。
为“市场能卖的枪”提供增量的,只能是在国家队之外的地方军。国家队和地方军宗旨一样,分工有所不同。国家队重点保障政府疫情防控医疗物资的供应,地方军重点满足老百姓商业生产生活的需要。
我把地方军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老枪军。疫情通告时,一些额温枪工厂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进入国际征用序列,但这部分工厂资质、产品、模具、生产线、测试、供应体系等都是合格的、现成的。复工之后,老枪军可以最早恢复产能,为“市场能卖的枪”提供出第一批增量。并且在大力增加模具和生产线,寻求复制产能最大化。
第二类:改装扩容军。原有额温枪工厂,快速整合玩具、智能锁、家电等行业的红外设备生产线,改装扩容。产品图纸是现成的,但是外形得稍作改动,模具需要新开,配套的生产物料也需要重新订购。由于医疗额温枪属于二级医疗器械,必须火线补办《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这类企业对产品和供应链比较熟悉,能避开增产过程中的许多坑,较快地进入批量生产,为“市场能卖的枪”提供第二批增量。
第三类:纯新军。在2020年1月之前,他们可以说和额温枪一点关系都没有,是2020年1月底果断决定进入这个市场的新军。除了要克服第二类工厂的所有困难之外,他们还要在极短时间内熟悉产品和行业,从零开始整合资源,完成产品设计、认证测试,搞定上下游供应链。
在真实的市场运作中,以上三类地方军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的边界线,大家要找的人才、配套物料、生产线、模具等等都类似,要面对的问题差不多,在同一个战场上相互争夺资源,条件适合也会以各种形式融合在一起。
在2020年2月份,地方军究竟向市场输出了多少台“市场能卖的枪”呢?
这个没看到具体的市场数据。但是我们可以拿一个数据做参照:国家队在2月2日能到达的日产能是1.5万台。如果这个产能是稳定持续而且逐步上升的话,那么到2月底,国家队为国家疫情防控系统生产的额温枪应该达到50万台左右,各地防疫部门调配额温枪的压力应该能比较顺畅了。
我认为,地方军在2月份整体达不到国家队的数字(50万台)。
相对于国家队能持续生产,由于春节放假停工,地方军在第一程注定要慢半拍、甚至慢一拍。由于春节停工,所有行业供应链(不仅是额温枪行业)都需要重新启动;而且疫情之下各地复工各种困难,包括物流在内都无法恢复正常;新开一套模具最快也得7-10天。额温枪的产能扩容,需要配套供应链产能的全部扩容。
额温枪所需要用到的的任何一个物料,都有它自己的供应链上游。如果上游产能没有跟上,他自己这一环的产能就无法提升。
我们都知道,生产额温枪需要红外传感器,那么红外传感器厂家的上游是什么呢?是传感器封装厂。传感器封装厂的上游是芯片厂;芯片厂的上游是晶圆厂;晶圆厂也会有他的上游。这样一环一环的往上追溯,需要整个产业链都配套地扩容,才能做到额温枪这个终端产品的产能扩张。
每一个物料的扩容,都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工程,都会受到它那个行业本身的时间周期约束。
比如,晶圆的生产周期可能就要4周以上。晶圆生产出来之后,交给芯片厂加工成芯片,再交给封装厂封装为红外传感器,再交给额温枪厂家进行焊接、组装等后续操作。
这期间,无论是晶圆、芯片、封装、焊接等任何环节在增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包括他们的上游出现问题,或者生产配套的工装夹具、测试设备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最终额温枪出货出现延期。
额温枪行业原来实在太小了。正常情况下,整个供应链是不可能会为这个小行业的所有环节准备十倍百倍库存的。现在一下子要把整体产能规模放大成百上千倍,好多要用的东西都不够,要啥啥没有,只能从其他地方去调、去改。
然后又一堆人上去抢,导致啥都贵死了还是抢不着。一方面,这必然会造成许多供应链环节堵塞、卡壳,另一方面,争前恐后的各路大军,也会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产生挤兑效应。
挤兑效应中,红外传感器就成为额温枪乱象中的局中局。单价就从原本几块钱火线涨价到60元、80元,甚至要10万个起订,也不一定买得着。
还有一点,要记得国家队也是关键物料的竞争对手。所有供应链必须优先保证国家队的供应,那是保障我们的安定之本。毫无疑义,这是应该的。
这些关键物料,不仅包括大家知道的红外传感器,还包括“黑体、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芯片、显示面板、阻容元件、探测器、电接插元件、锂电池、印制电路板等”,以及“生产上述医用物资的重要设备”。
这些都是写在国家工信部2020年2月4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医疗应急)清单》上面的,公开可查。凡是有可能缺乏的物料,都会得到国家的特别关注,优先供应。(数据来源:
http://www.miit.gov.cn/n973401/n7647394/n7647399/c7678018/content.html)
激烈竞争之下,会涌现出能优先搞定产能,也能优先搞定头批订单的头部工厂。头部工厂的产能骤升之后,会短期霸占原本就稀缺的上游供应链资源。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僧多粥少,只能厚此薄彼。这一方面会逼迫同行想出更多替代方案来达到相同要求;另一方面又大大地刺激了上一级供应链的追加投入。客观上是大家通力开路,能走的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宽了。
从上面的供应链现状推断,在整个2月份,地方部队们的前期准备非常艰难,要填的坑很多,产能爬坡速度非常缓慢。
第一类老枪军还能用原有的材料库存做出少量现货,但库存用完之后新订材料的齐套就成了问题,新模具出来了,但还没机会放开跑量;
第二类改装扩容军,可能刚完成小批量试产,排出的批量产能计划表很漂亮,但是还有待验证;
而第三类纯新军,已完成产品设计,模具刚落地,正样品确定,小批量试产还没完成。同时各种资质申请还在火速补办中。
因此我估计:在整个2月份,地方部队新生产出来的“市场能卖的枪”的总和,远不如国家队。也就是说,不到50万台。如果是让我在中间再划一条线,30万台之上还是30万台之下,我会保守选择30万台之下。注意,我说的不是一个工厂的产能,而是所有地方军的产能总和。
前文说过,在2020年1月底疫情爆发前,额温枪市场存量小于15万台,而2月份的增量小于30万台。我估计在2020年1-2月,市场上全部能卖的额温枪总数,小于45万台。
15万也好,30万也好,45万也好,对于2月份想开工的千万级中小企业来说,这个量都是杯水车薪。一旦出现在可正常交易的渠道上,都会秒没。
于是“额温枪”三个字进入到你我的朋友圈,成为今年2月份的超级网红,引发了全民倒爷的狂欢盛宴。关于这部分,我会在后续需求篇《你为什么买不到额温枪:究竟有多少额温枪订单是真实的?》专门讲述。
10万台,30万台,50万台,100万台,可能在需求端和销售端看来只是一个个数字,但在供应链是一个个必须打通的环节。
每一台额温枪走下产线进入市场,背后都包含着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协作。新品开发生产,不可能保证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能一次成功。总有某些地方要耽搁一两天,叠加到额温枪这头,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
产品是一个一个做出来的,不是微信群里在洽谈和承诺完几号出多少台,几号就能出来的。哪怕一颗螺丝钉没好,就是出不来,有天大订单也没有用。有钱也不行,必须得配套的供应链和工程人才。
期货合同上答应的交期,对于第一次批量生产的订单而言,也很难按时交付出来。我们的参照系,就是国家队的产能。在整个2月份,恰逢春节放假,绝对是国家队占优。如果我们国家队举国之力都做不到,这个星球上没其他人能做得到了。
因此我估计,在2020年1-2月,市场上全部能卖的额温枪总数小于45万台。因而在3月1日这个时间点,市场上不可能有10万台、20万台的现货流通。
那到3月1日之后呢,这个情况又会怎么样?市场上能卖的额温枪现货会有多少?
进入3月份,一切就会不一样。
对于我们有胆量有速度、不怕苦不怕累、有路走路没路铺路、见山开山见水搭桥、不仅可以九九六而且可以零零七、轰轰烈烈的中国制造力量来说,一旦全部运转起来转入正轨,就会势不可挡。我们有的是办法。只是缺时间。
3月份的每一天,都会有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被突破,达到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要求。
3月份的每一天,都会有新模具落地,开始生产壳料。
3月份的每一天,可能每天都有地方军的生产线转入批量生产。产能爬坡过了第一阶段之后,后面会越来越快。日产量突破3千台之后,很快就能突破5千,1万。
到3月底,也许会有工厂的日产量能达到3万,甚至5万。注意,这时我说的是只是一家工厂的产能。全体地方军的产能比这更大。
工业大生产是一场大协同。供应链的不同工厂在不同环节争先恐后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后能形成多大的声浪,在争前恐后的这一个当下,其实是看不出来的。
可以参考另外一个数据,生产、销售温控枪的公司注册数量(数据来源:企查查)。
2019全年新注册的生产销售额温枪企业数量是55家(2月份1家)。而2020年1月,新增3家;2020年2月,新增58家;3月1日-5日,新增66家!2020年新增的127家公司中,有112家就注册在制造基地广东省。(需要这535家生产销售额温枪公司数据的朋友,可在“陈柱子”公众号后台回复“额温枪厂家”免费领取)。
如此看来,整个三月份地方军究竟一共能生产出多少能卖的额温枪?
有人用模具数量预估。假如3月底有100套模具投入生产,每套模具每天平均产3000套外壳,那么在3月31日每天能做出的外壳是30万套。但是这样算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人能确定其他物料的配套是否能跟上整体步伐,比如最核心的红外传感器,是否会拖后腿。
我认为,现在对整个3月份总产量做的预测,都是拍脑门。
2020年3月份的时间点,对于额温枪来说,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变化太快了,周周变、天天变、时时变。用“月”的颗粒度来做计划和预测并不适合。“月”太大了,应该用“周”、甚至“天”。
但是即使是行内从业者,详细到每一天,也只能看到自己的牌,而不知道对手的牌,甚至连一共多少个主要对手都不知道。连今天的数据都不清楚,有拿什么说对明天的预测是靠谱的?更不要说预测整个月的数据了。
在我敲下这行字的时候,也许在珠三角就有100套额温枪外壳模具正在各个模具厂通宵赶工,而各种也许能用得上的、能改得了的替代方案(包括但不仅仅是红外传感器)正在加班论证、测试、试产,而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认识……
对供应链不熟悉的朋友,只能请你们回忆电视剧情《亮剑》来脑补一下:李云龙带一个团去打平安县城,其他兄弟自发加入,最后却能打出了几万人参战的火热局面……
如果一定要让我也拍脑门的话,我预测整个3月份地方军生产出来的额温枪在100万-300万台。即使是如此大的跨度,我觉得这个数值也不靠谱,只敢和你赌1块钱。
能确定的是,整个3月份,地方军的整体产能一定会大大超过国家队了。到3月底,整个额温枪供应链的境况就大不一样了。而到4月底,整个额温枪的大规模生产供应链已经完全捋顺。需要担心的,可能是供需压力是否会转向。
世界的运行是有惯性的。我们预测未来时,对前期往往太高估,而对后期又往往太低估。这可能也是人类思维的bug。而前期和后期的分界线在哪里,只有天知道。
结论
根据公开的数据资料和我落伍的供应链常识,我的结论如下:
2020年1月下旬疫情爆发前,额温枪市场存量市场存量不会超过15万台。
在整个2月份,新生产出来可供“市场能卖的额温枪”的总和,小于50万台(很可能小于30万台)。
在3月1日这个时间点,市场上不可能有10万台、20万台的现货。
到3月底,“市场能卖的额温枪”总数一定会大为改观,但具体数据不可预测。我拍脑门估计在100万-300万台。
我觉得公开数据比各种小道消息更有参考价值,至少在数量级上不会有偏差。如你觉得公开数据也不准确,可以加上倍数或者折扣修正。
本文的额温枪,都是指“医用额温枪”,不包括“工业额温枪”。
鉴于大部分产医用额温枪都是在中国世界工厂制造,国外生产再进口的部分对整体影响应该不大,所以没做专门分析。
这是《你为什么买不到额温枪》的供应链篇。
这两个星期,疯狂的额温枪让我们无处可躲。不仅现实中如此。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关于额温枪的各种反常消息,让人难以淡定。额温枪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希望、焦虑,还挑战了人性。几乎每天都有朋友问我关于额温枪的事。
没想到我会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我2000年大学毕业进入小家电工厂做开发,2004年进入元器件行业做销售,到2010年转入互联网创业。到今年我离开实体制造业已整整10年,对供应链和元器件行业已不太熟悉,恶补各种知识,写起来还是颇为费劲。
明天接着写《你为什么买不到额温枪》的需求篇:究竟有多少额温枪订单是真实的?我会从互联网营销、信息传播维度,来解构额温枪的“全民倒爷”盛宴的来龙去脉。这部分内容,距离我这些年的工作更接近,应该写起来会更顺手些、读起来也更有趣些吧。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但有纰漏之处,请鄙视我。如果觉得对你身边朋友有帮助,请转发出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