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长】语文教学之路渐渐清晰
语文教学之路渐渐清晰
--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有感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仅有少数人知道,形式对于大多数人只是个秘密。数年来的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而数学课却是“清清楚楚一条线”。为什么会这样呢?9月21日衡阳师范学院邓水平教授以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让我们自己思考内容与形式,指出了语文课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向。我们方才如梦方醒,原来我们领着学生迷糊的重要原因在此。如何实现这一重要转向?邓教授当即推荐一本书《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我们急忙忙记录书名时,他马上变魔术般地送发了给我们。
在衡阳学习其间,为了确立组内的研修主题,我们就选读了“教学内容解说与建议”之“质疑提问”部分。“学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永远由问题开始的。”阅读不仔细而产生的问题并非真问题,如《蝙蝠和雷达》时提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里飞行?”“而课文为什么以飞机夜里飞行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属高层次的问题。”从这一部分的阅读,我们了解到了质疑问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书上从解说到评价标准到指导建议,都配有课例片断,感觉离我们很近。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着这本书。它主要从汉语、阅读两大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解说和建议。其中,又从1到6年级分别阐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它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把每个学段的汉语教学、阅读教学目标及内容介绍得非常具体、实用。
朗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过关的一项语文基本功。然而,在我们乡村学校,学生总是读得不尽人意。有令人昏昏欲睡的唱读,有没有一点味道的干读。当我翻阅到这一章节时,才发现朗读在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的。一二年级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四五六年级在此基础上逐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并非所有的课文都要有感情地朗读,不同文体要求不一。有时候,默读更适合学生潜心思考,语文课不要追求一味的热热闹闹。当然,一些经典的、定篇的美文需要放声朗读。平时的语文课,我总是提醒学生有感情点有感情点。却因没有具体的指导,总是失望不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书中提出了有效的朗读训练方式:听读训练、范读引路和节律朗读指导。此外,还提到了要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不要总是齐读。有了书上的这些法宝,我感觉学生的朗读声也渐渐舒服多了。
“汉语”部分,我以为是枯燥的。然而学生汉语拼音有到小学毕业了还不认识的,而作文中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缺乏生动具体等诸多问题不不胜枚举。当我准备上展示课时选读这部分内容才发现与自己关系紧密。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手法,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辞藻的特色。”当读到“一线语文教师在比喻句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我恍然大悟,也为自己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地教学而惭愧。“三个问题:一是不顾年级特点,课文中出现比喻句,老师都要学生把它找出来进行教学,造成多次重复;二是教学重心错位,教师教学比喻句的重心往往放在让学生明白把什么比作什么,而不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三是简单化,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好像就是通过比较,让学生说说用上比喻句好在哪里。”文中还附有专门的比喻教学范式,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启发。
这本书就像语文教师的贴心朋友,它既指出了我们当今教学现状,又很生动具体地指引我们改变。教语文本体性知识,扶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告别琐碎、艰辛又低效的语文课堂,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语文教学之路渐渐清晰!(桥头铺中心小学 杨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