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迈思访谈】浸会60年,看China Daily学姐评价浸会国新专业和香港生活

2016-08-03 迈思君 迈思留学



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简称HKBU)创立于1956年,与香港大学并立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两所高等学府,是一所由香港特区政府全面资助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


作为一所蜚声国际的世界顶尖大学,浸大于2016年6月最新发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44名,在2015/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浸大众多学科位列世界首200强。其中,传媒专业位列世界第50-100名,传理学院更是被称为“亚洲第一”。



注:2011年知名新闻网站Asian Correspondent评选的“最适合亚洲学生的十大新闻学府”,以及2012年评选的“最适合国际学生的十大新闻学府”中,浸会均成为唯一上榜亚洲高校,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南加州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等校齐名,“亚洲第一”的名号于是传开。


Source: https://asiancorrespondent.com/2012/07/top-journalism-schools-for-international-students/


今年,是浸会建校60周年,一系列的校庆活动正在学校举办,今年入读的同学可算有福啦。


而本期迈思访谈的嘉宾,就是从浸会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的Jenny学姐。

5月参加Rise Event,给初创企业做mentor


Jenny, 

本科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2013年入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MA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Studies)专业,毕业后入职China Daily香港站,目前为Focus HK版记者。


Q&A

1. 本科读的翻译,研究生为什么选择读新闻?


本科因为兴趣所以选择了学英语翻译专业,起初也是想着将来能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但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觉得翻译这门学科对我来说有点单调,没有太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就不想从事翻译工作了。

 

而且我觉得英语不算个专业(搞文学语言学的那些同学不算哈)。现在虽然越来越多人会英语,但其实真正能把英语学精的不多。我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其实是在英文写作,我想这可能与本科期间看大量的英文报纸杂志有关吧。大四期间也经常投稿给China Daily的Food版,就逐渐认识了这一版面的编辑,他偶尔会给我指导,我就越发喜欢英文写作。后来我就思考什么工作可以应用到英文写作呢,就想到了新闻,并且是纸媒,所以我就选择读新闻专业的研究生。


2. 申请的时候有什么难忘的事情,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申请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我咨询过一个老师,对方很肯定的跟我说,像我这种本科不是学新闻的,几乎不可能申请到浸会的国际新闻专业,他直接让我放弃。

 

但我没有放弃,因为我GAP了一年在China Daily天津记者站积攒新闻经验。这一年中我有自己写的刊登的文章,也拿到了报社站长的推荐信,就很想赌一把。毕竟浸会的新闻是亚洲数一数二的,我不想放弃自己的追求。虽然我也知道我的竞争力肯定没有本科读新闻的同学大,但是我们的学姐,七堇年,也是申请到浸会的国新呀,这给了我一些动力。


 学姐七堇年(左)与郭敬明


3. 收到录取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最后为何选择了浸会?


我当时申请了翻译、教育和新闻三个专业,而且先收到了城大和科大的录取。但我其实心系浸会,所以当时每天都很紧张,不断刷新浸会的网页以跟进录取进程,尤其在看到很多申请者收到offer后,其实我是有点着急的。

 

虽然收到教育和翻译专业的录取,但没有让我太高兴,因为我心系浸会的新闻。所以当这个专业突然发来让我面试的消息时,我一方面欣喜若狂,但心里也有些没底。因为不知Skype面试会问我什么专业问题,亦或只是闲聊(实际上面试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不是很多)。大概一周后很顺利通过面试,收到offer。

 

那种感觉,无法形容的如释重负呗,总之就是非常开心。

浸会传理学院大楼


4. 在你看来,如何看待浸会被称为“亚洲第一新闻学院”?


浸会新闻专业的教学真不是吹的,它不像国内大学那么死板(偏理论)、那么水。老师都是非常资深且富有经验的新闻老手。包括美联社的、香港南华早报的、凤凰的等等。后来听说换了系主任,是南华早报的首位华人主编刘志权先生。

 

除了强大的师资,浸会的课程设置也很多样,不仅涉及传统的新闻知识课程,还有很多多媒体的课程,比如摄影、拍视频、采访、剪片、后期制作,更像是实地演练吧。

浸会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操作


5. 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浸会这一年的学习弥补了我没有接触过新闻这行的专业知识。因为学习的内容比较实际,有很多的训练,所以感觉应用起来不很困难。但学的内容和真正工作中需要的skills还有一些gap,这就需要在工作中去摸索,自己找办法。我觉得,新闻这行最重要的还是从实践中学东西。学校里面学的只是辅助和铺垫,真正的skill set都是在工作中获得的。但矛盾的是,要想进入新闻单位,又必须要有certificate,这样的话,就只好先读书喽。

寒假跟浸会访学团前往伦敦,参观BBC总部


6. 毕业后为何选择在香港工作,觉得浸会有给自己带来帮助么?


毕业在香港工作,一是因为我们读书之后有一年的签证,可以在香港呆一年找工作。当然一年后如果没找到,那就要被遣出境了哈哈。二是因为,我真的喜欢香港。当初决定来港读书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人文环境,中西合璧的气息和这里的快节奏。而且我好不容易进了自己最想去的China Daily,当然不忍放弃啦。内心而言,我想在这里坚持7年拿身份,但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陆续回内地了,让我有点忧伤。


7. 在China Daily的工作是负责什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给大家分享下?


我在CD是Focus HK版的记者,主要写1000字以上的feature story。工作流程看似很简单,就是采访和写稿,但着实很辛苦,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平日我会派去参加一些发布会,可能是有关最近社会问题的,可能是有关最新的研究发现,或是针对某一社会议题的研讨。


参加发布会的目的是从中捕捉值得深入和拓展的point。之后自己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background research),这样才可以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角度。然后我们要把自己的story idea报给editor,如果通过了就可以开始采访和撰稿的工作了。采访需要记者自己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参加各种新闻现场的活动中不断积累自己的人脉。一般采访大概需要一周多的时间,之后就是写稿。最后把稿件递交给editor,他会提出修改的具体意见,把文章polish到尽可能最好。


新闻让我接触到广泛的领域,社会、教育、健康、科技、创新,科学都是我经常的报道的题目,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让我变得有思想,思维变的更加缜密,看问题更加客观。一篇稿子写下来,感觉损失了几万个脑细胞,不过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读者喜欢,辛苦就烟消云散。


有时,我们还会写daily report或web story,这需要我们在发布会结束的一小时内交稿。这考验了一个记者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大量的信息中择取最有价值的最核心的内容,对英文写作的能力、新闻敏感度和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要求。

工作中采访到琉璃工房创办人、台湾著名演员杨惠姗和老公张毅导演


这里我也给大家看看我的文章合集,算给自己打个广告咯~

http://search.chinadaily.com.cn/searchasia.jsp?searchText=Wang+Yuke&x=6&y=7


8. 在香港待了这么久,谈谈你对这座城市的看法?


我喜欢香港,越发的喜欢,但很多小伙伴不喜欢,这点因人而异吧。这里的人很亲切很热情,最大的感觉就是香港是一个高度文明化的城市,每个人心中好像都有一个社会准则,都会按规行事。这种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到我,比如上班等巴士,我可以坐107或者170,一般会排在107的队伍中,但有时170 会先来,那排在107的人(包括我)就会重新排到170 的队尾或者等所有排170队伍乘客都上完车我们才会上。哈哈是不是有点乱了?


此外,香港的生活气息也比较好,作为一个东西方交融的城市,这里既保留了很多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受西方及日本的影响较大,可以在这里看到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也是让我比较难忘的。

在香港过年,年味也是别有一番风格


9. 给准备申请来香港读书的同学一些建议?


一年的研究生肯定要比国内三年的研究生紧张一些。在这边读书和在国内的大学混日子不一样,是实打实的学习来的,来这边读书的同学(至少我们专业的同学吧)都很强,所以会有压力。这边的房子比较mini也比较贵,同学刚来可能会有不适应,但适应了的话,会觉得小笼子也是很温馨的。


如果租房的话最好住在新界附近(沙田,大围,九龙塘,红磡)离PolyU,HKBU, CityU,CUHK都很近很方便(不论是去学校还是去铜锣湾、尖沙咀这样的商业区)。而且新界房价相对较低,人文气息也很好,不嘈杂生活方便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而且香港食品安全杠杠的,可以放心大饱口福。

琳琅满目的香港美食



最后,附上2016 IJSers的毕业视频给大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00tsuao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想去香港读新闻(传媒)专业的同学,可以在公众号直接咨询迈思君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