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xdroad Intro 做有深度的阅读,唤起心中的正念,散发光芒,保持善意,便是悉地 。【悉地】源于佛经:一切所愿,如意现前,意为『成就』。专注正念生活方式与生活哲学的创造者。 有生活丨有潮流丨有正见  悉地之路                                 Rlon wang 丨作品          我最近刷朋友圈发现了一个有趣惊人的现象,心灵鸡汤一直不断,心理学爱好者与创业者逐渐增多,佛法鸡汤泛滥成灾。 于是乎,我开始回忆过往的经历,貌似大一的时候热衷于名人故事与语录,且大多是在迷茫、有些失落,需要安慰与鼓励的时候找这些“鸡汤”来喝补充能量,每次读完之后瞬间正能量爆棚,天下无敌的态势。 但是随后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了如此多的励志故事与语录,我还是原来的我,照样会迷茫与失落,而且发现我开始执迷于“鸡汤”,它像“鸦片”一样,虽然能暂时缓解心灵的“疼痛”,却治标不治本,把人带进了另一个幻境,麻痹了我们的意志。 所以接下来分析一下鸡汤、心理学与佛法的区别。 心灵鸡汤是什么? 度娘告我鸡汤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鸡汤文,常常通过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积极阳光的态度让我们看到充满希望的未来,让我们斗志昂扬,失落、迷茫、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 壮士,干了这碗“鸡汤”可好? 1.人生不如意事常有,昨日的痛苦,早已成为过去,没有必要长久积存心中,为它忧愤、焦虑或忏悔,让它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危害身体的健康。为了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学会忘却。 评论:我知道啊,但是臣妾做不到。 2.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如果我们能够以愉快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淡泊名利,潇洒人生,生活就会轻松快乐。一个满脑子金钱、名利与地位的人一辈子都难以真正快乐,他会永远生活在痛苦之中,因为欲望是无止境的。 评论:说的好,说的对,但是没有钱我也快乐不起来,所以还是让我有钱吧。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评论:怎样才能宽容?谁来告诉我? 上面三段“鸡汤”都很有道理,其实我也非常认同,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告我们怎样做到,所以这也是“鸡汤”的鸡肋,没有方法论。就好似一个人跌倒,旁边一个人鼓励他站起来,坚持下去,但是没有提供一个正确的建议或者方向,所以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跌倒的人在鼓励与坚持下,自我思维与行动,找到了对的方向,最终成功;另一种可能会是在错的方向上不断的跌倒不断的接受鼓励,最终迷恋上鼓励与“正能量”,自我陶醉,而失去了思维与行动的能力,活在“失真”的世界中(当然世界本来就不真实),我想这样的人可能会很多。 每个人的经历与经验不同,所以别人的成功跟我们没有必然关联,因为每个人的因果不同,成功没法复制,马云,马化腾、雷军世界只有一个,他们的经验故事万万不能当成“葵花宝典”来修炼,自宫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话说“鸡汤”本身也没有错,给人予希望与正能量,挺好的。而且“心灵鸡汤”从文字中已经表明,它不可能成为主食,所以“鸡汤”不可贪杯,喝醉了可不好。 心理学是什么? 度娘再次告诉我们: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分为五个子领域,即:神经科学 (Neuroscience)、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Cogntive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Society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这五个子领域。 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在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说到呼吸,让我想起了禅修方法,呼吸是禅修过程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媒介。所以灵魂,心理,呼吸之间密切相关。这么推理来看,禅修是心理健康的方法之一。 那么学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心理学不是让我们研究别人到底怎么回事,而是为了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人生达到更好的生活境界。 那么佛法又是怎么回事? 佛法这么高深,只能说我的理解,字面意思大概是:觉悟宇宙人生的方法或者福德与智慧修行圆满的方法或人。 佛法有故事,有理论,有具体实修方法——八万四千法门。 宗萨仁波切曾经接受过一段采访,内容是关于心理学与佛法的区别: 采访者:在中国读书界,奥修和克里希那穆提都很有影响,您认为他们是开悟者吗?克氏主张在灵修上抛弃一切传统,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您也说过不一定要成为佛教徒或基督徒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跟随某位上师才能修行,这和克氏的观点相似;但您所教授的藏传佛教却特别强调传承,不按传承学习是不会有成就的,是吗?那些既被佛教也被克氏吸引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仁波切:不只是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奥修·勒贾尼希两人,还有许许多多现代所谓的导师和作家,他们教的并不是什么佛陀没教过的新颖的东西。事实上,有时,这些现代导师只是从佛陀的教法里取出其中一小部分、一个小角度,然后自称是自己的教法。我不知道谁证悟了,这很难说,也有可能那些所谓的活佛才是真正的妖怪。 采访者:佛法里有许多心理学,现今很多从事心理学的行家受到它的吸引。佛教修行通过禅修止、观而觉知当下,这和弗洛伊德以来的西方心理学,通过向心理医生叙述和被催眠进行的治疗方法有相似之处吗? 仁波切: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心理学家的目标是要在这个娑婆世界(轮回)中获得健康与快乐;佛教徒则不是。两者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很相似,佛教可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佛教同样也可以用切洋葱作为方法来使用,但这并不代表心理学和佛教相同。 采访者:您说过,修行不是让我们放下一切,而是学会跟一切玩耍。能否告诉我们该怎么玩耍,怎样才叫玩耍? 仁波切:玩具不该控制你,就是这样。 我想宗萨仁波切已经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心理学或其他导师言论在方法上或许跟佛法有些相似,但最终的目的与发心是不同的。佛法在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用两个词表达是慈悲与菩提。常常挂在嘴边的这两个词语看似非常简单,但做到那真是得借用弘一大师“悲欣交集”来表达了。 对于佛教徒来说,更应该要谨慎那些“佛法鸡汤”。 让我们回归“鸡汤”“心理学”与“佛法”,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灵成长,需要方法? 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不快乐,发现快乐与否,与金钱无关,无论是否已经满足了物质需求,我们仍然焦虑,压抑,暴躁,或者充满其他负面能量,我们想要找到答案,我们需要方法。 所以: 索达吉堪布说过“苦才是人生” 宗萨仁波切说过“正见”与“人间是剧场” 希阿荣博堪布说过“次第花开” 心中有光,保持善意,便是希望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或公众号后台留言 分享关于初心与信念的故事 我们将选出优秀的留言和故事与大家分享 并将送出堪布的著作《次第花开》100本。 心中有光 保持善意 便是希望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