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然气】天然气保供预售交易首场成交9万吨,锁定气量、价格

2018-04-19 华气能源猎头

陈云富 刘亚南/中国金融信息网

       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下简称交易中心)4月18日消息,首场天然气保供预售交易共成交9万吨,其中11月份船货成交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价格每吨低200元左右。

       数据显示,当天中海油LNG船货共挂单9万吨,其中:

  • 上午竞价成交6万吨,为7月份交货的LNG船货,成交价每吨3380元到3390元;

  • 最大单笔成交1.2万吨;

  • 参与竞价的企业共12家,其中11家企业成交,累计成交21笔,整船货不到15分钟即完成交易;

  • 下午的成交量为3万吨,其中4200元成交2.795万吨,4210元成交2050吨,最大单边成交1000吨。

       按照交易规则,本次成交的LNG不能转手,同时为支持线上交易,中海油将对7月交货的合约在线上成交价格的基础上给予每吨100元优惠。
       交易中心称,总体上,11月份的船货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价格每吨低200元左右,成交量较大的企业包括浙江博臣及中燃宏大等。
       据悉,首场预售中海油气电集团浙江分公司提供气源,预售交易目的是:

  • 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前配置资源,一方面预售可以提前对接上下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供需,锁定气量和价格,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渠道;

  • 另一方面通过交易也可以发现价格,利用价格信号的提前释放,为企业和行业的生产经营和调峰安排留下充足应对时间。


相关:天然气市场化交易再出“新招”:华东率先试点LNG保供预售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 仝晓波

  近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将联合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销售分公司于4月18日启动华东首场LNG保供预售专场交易活动(含夏季预售及冬季保供预售)。

  根据公告,首场试点覆盖华东市场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地的下游用户,由中海油推出1—2船、约12万吨LNG,交易模式基于竞价交易,交收地点设在中海油浙江宁波LNG接收站,交收方式为液态自提,提气窗口期为7月、11月。

  业内分析指出,这是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模式的又一创新尝试。LNG预售基于上下游企业对市场波动风险的预判,能够提前锁定资源和价格,将成为保障冬季天然气稳定供应的重要市场化手段。

  现货购销模式局限性凸显

  去年9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推出的竞价交易模式引起了不少社会争议,也提前暴露了国内天然气供需的紧张形势,在一定程上促使上游企业积极探索了天然气贸易合同模式和商务模式的创新,也让不少下游企业看到了现货的局限性和弊端。

  “经历了去年的气荒,大家必须有一个理念的更新,临时采购现货资源不如提前未雨绸缪。下游提前锁定需求,我们也好提前组织资源,避免冬天供需严重不平衡时给我们的既定计划临时增加调剂压力。”中海石油气电集团LNG贸易经理魏琳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说。

  据魏琳介绍,作为国内LNG进口的领军企业,中海油在去冬今春根据竞价交易情况,发挥旗下8个在运行LNG接收站统一调配资源的灵活性,及早与下游用户对接,提前筹备了约200亿方的天然气资源。事实证明,这为应对“气荒”和稳定价格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进一步指出,实际上,天然气贸易都是以长约合同居多,而上海石油天然气作为第三方贸易平台,要服务实体经济,必须有产能预售等远期交易。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模式示意图

  “去年应对冬季的供气紧张,很多情况都是临时协调。要探索更加牢固的合作关系,就要保障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相对平稳和可预期。首先应突破传统的现货购销模式,让大家提前做足市场波动的风险预判,为冬季保供提前开辟资源储备通道,并通过第三方平台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合约或者线下的合同加以落实。而交易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对双方的约束力都比较强,也更市场化。”付少华对记者说。

  资源预售有助平抑市场过度波动

  据记者了解,此次LNG保供预售专场交易试点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市场化交易机制,平抑价格剧烈波动,让供暖季的价格更趋于理性和平稳。

  去年冬季伴随“气荒”而发生的国产LNG价格疯涨现象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因缺乏合理的定价方式,仅短短两个月时间,国产LNG价格就从每吨约3000元多飙涨至过万元,价格严重偏离市场的同时产生大量爽约现象,为行业从业者和用户带来极大困扰。

  以天然气重卡为例,据了解,2017年,天然气重卡的销量增长达到800%,但由于冬季气源紧张时的LNG零售价格最高达到12元/公斤,与柴油车相比经济性严重丧失。

  “保供预售是天然气调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举措,就时间跨度看,这次保供预售的价格发现功能达到6个月,有利于平抑市场的过度波动。同时,能让交易中心的产品类型更加丰富,使其更加适应天然气现货贸易的需要、更大发挥国家级交易中心的引领作用。从长远看,也有利于深化整个市场的价格机制改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毅军对记者说。

  此外,由于天然气消费的季节性,国际LNG现货价格在用气高峰期跟涨是必然规律。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8年1月,国内LNG进口量达到518万吨,相较于2017年9月的345万吨,跳涨50%。同期东北亚LNG现货价格从 2017年9月的每百万英热单位最高8.4美元涨至2018年1月的11.7美元,涨幅达到近40%。“通过保供预售及早锁定国际LNG资源,还可避免因冬季临时集中大规模采购导致LNG进口价格与进口成本的大幅上升。”魏琳说。

  接收站第三方开放仍待探索

  不过据记者了解,因年初以来国家层面多次释放信号要积极推动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和机制建设,有关部门近期也在频繁组织会议,要求天然气上下游企业对接年度气量。因此,不少市场人士对于此次预售专场交易还持观望态度。“主要看价格。”有市场人士对记者说。

  “现货预售给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备货方式,对下游用户来说,也要有对其自身需求和未来市场有更加清晰和理性的判断,但仍不能忽视储气能力不足以及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对保供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所以,这次先是尝试,我们会根据华东试点情况,对未来几个月的船货预售再做安排。”魏琳说。

  此外,在刘毅军看来,保供预售也是LNG接收站对第三方公平开放的前期探索。“为顺利推进,应探索把这些船货的窗口期对外提供,由第三方利用接收站来进口LNG。同时希望尽快探索夏季淡季的市场化机制,并推动多头供应商在同一市场的竞争机制下,以挖掘产业链结构改革的新思路、新突破点。”他说。

  对此,付少华回应说:“当初我们就是想推LNG接收站对第三方开放,但实际调研了很久,发现初期很难操作。如果让第三方拿到窗口期再进口,进口询价会比较被动,海关、航运、环保、安监等很多手续办起来也耗时比较长。所以初期还是由中海油直接代进口。等时机成熟,就可以由第三方操作进口端了。”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 仝晓波 &中国金融信息网/陈云富 刘亚南

编辑:华气能源猎头(energyhunt)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相关文章:

1、【天然气】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启动天然气保供预售 工商银行国内首推账户天然气业务

2、【天然气】人大发改委记者会:回应部分地区出现气荒中国如何保供

3、【天然气】我国天然气年调峰能力达117亿立方米 储气能力仍存巨大缺口

4、【天然气】天然气消费年增17% 财政部减征资源税“发力”页岩气

5、【天然气】竞价交易:天然气市场化保供新举措

6、【天然气】中海油6家LNG接收站集中参与网上竞拍,进口LNG价格或将进一步推涨

7、【天然气】全国首次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启动 天然气尝试市场化保供

8、【天然气】我国天然气将形成竞争型产业链

9、【天然气】三部委调进口天然气税收优惠政策 液化、管道天然气价格双双下降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公众号内容大多源自网络整理,素材、图片、视频版权属原作者,所发表的文章仅为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提倡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进步。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多相关文章,请通过公众号“文章检索”---“关键词检索”查阅!

猎头合作/岗位咨询/商务合作/版权问题/读者投稿,请联系:

联系人:许哲民(先生)

移动电话:13906017753

电子邮箱:joker@hqhunt.com

QQ/微信:19000734/energylietou(烦请备注)

QQ群:75335340(猎头/项目信息)

官方网址:http://www.hqhun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