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燃气在十堰爆炸事故发生五天后终于发声,而发声内容是三段论:这家公司不全是我的(85%股权)+事故正在调查+我们其实非常重视安全生产。我不明白,这家曾经只有6%股权是属于某部委的时候,他们为何到处热衷吹嘘自己的国资、部委背景呢?而且,对遇难者毫无歉意,对责任毫无承担······资本大鳄刘明辉的中国燃气公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呢······

1

民国初年,历史悠久的潮绣,因其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喜爱新奇的西方人士的欣赏。因而潮汕兴起了很多抽纱店。

潮州人陈勤城发现了这个商机,投身抽纱生意。

后来,抽纱店铺遍地林立,市场竞争颇为激烈。陈勤城迫于无奈,和很多那个年代的潮汕人一样,前往香港打拼。

自此,陈家与香港结下了近百年不解之缘

也正是这个时候,陈勤城的第一个儿子陈恒辉来到了人世。

年少的陈恒辉曾在教会做义工,得以进入香港最好的教会学校读书。这对于一个在香港做小生意的潮汕家庭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按照原本的人生轨迹,陈恒辉大概率是子承父业,成为那个不大不小的潮汕抽纱店的接班人,然后在七十年代抽纱行业没落后成为香港某个潮汕小吃摊的摊主。当然,他也有可能转型新领域,成为李嘉诚那般的潮汕商界领军人物

在一个不内卷的时代,教育的确可以改变命运

毕业后,陈恒辉辗转来到英国闯荡。他在伦敦注册了一家旅游公司,每周六日为留学生包租小飞机组织旅游团到周边国家旅游。旅游公司的业务迅速扩大到八个国家,他拥有了300多名各国员工。

这时候,陈恒辉才20出头。真是应了潮汕人的那句话了: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但几年后随着政策与市场的变化,加之70年代初西方经济进入滞涨期,公司业务即将遇到瓶颈。1972年,陈恒辉将公司高价卖掉,带妻儿回香港发展。

此时的香港,恰逢股市牛市,热衷于短线投资和冒险精神的陈恒辉再次孤注一掷。但很快,香港股市崩盘,让他一夜之间负债几百万。

他没有选择跑路,而是找最大的债权人香港永富证券公司,要为这个证券公司打工抵债。这是一个极为聪明的决定:

被海浪打败了,那就到更深的海里去练习泳技,只有那样才能征服大海

不成想,这让陈恒辉见识了资本市场的魅力。他很快还清了债务,还对资本运作着了迷。潮汕人并不喜欢寄人篱下,很快,他创办了有资质的证券公司,亲身去资本市场冲浪。

到了1980年,他又再次积攒到了足够的财富。35岁的年纪,已经品尝尽了商界沉浮的酸甜苦辣,此后,他决心成为一个精明算计、目标明确、短线操作的资本投资人。

(欢迎关注本号)

2

也是这一年(1980年),17岁的刘明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

刘明辉的成长经历,与陈恒辉的跌宕起伏、辗转漂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明辉来自华北小城沧州的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俊松是沧州一中物理老师及校办工厂的主要创始人,深受一中师生爱戴,他的母亲吕桂洲在沧州一中也任教几十年。夫妻俩为人淳朴厚道,育子有方,两个儿子刘明辉、刘明兴都是日后成大器者。这一点有点像中国中化董事长宁高宁家庭。

刘明辉的童年、少年就是在沧州一中的校园里长大的,那时候的他还只知道读书,他的梦想可能是考取师范大学,成为像父亲一样的数理化老师。

图源:刘明辉与弟弟刘明兴与妻子许秀兰回到母校沧州一中设立“俊松教育基金”

 日后的刘明辉,成为了沧州一中和这个沧州的骄傲,当然,作为企业家,给学校捐款是题中之意。母校领导对知名校友的期待,基本都是有权的给政策,有钱的给捐款。

大学四年,刘明辉勤奋的学习着,同时,八十年代初大学校园的风云激荡也深深的影响着他,那个曾经在沧州一中校园生活了十几年的懵懂少年,开始“睁眼看世界”,他热切的希望自己能够参与时代洪流、创造自己梦想。

日后,他回忆道:

“在河北师范大学,我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形成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趣的是,刘明辉日后的妻子,此时也正在河北师范大学读书,只不过是历史系。我们无从知晓此时作为师兄的刘明辉,与师妹许秀兰是否相识了,但是二人身上有很多共同点和相同的气质,至今仍可谓是商界的恩爱夫妻。

图源:许秀兰向母校捐款

 

而他的至关重要的密友兼商业伙伴毛二万,也正是他的同班同学。河北师大的四年,为刘明辉带来了许多陪伴他一生的“财富”——爱情、友情。


3

八十年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是真正意义的天之骄子,因为他们不仅是淘汰率极高的高考的胜利者,还因为他们身上普遍具有勇于开拓、心怀天下、不甘寂寞的精气神。

比刘明辉大一岁的徐鹰,虽然已是“大龄青年”,但是他不甘心失去高等教育的机会。毕竟这是八十年代了,刚恢复没几年的高考正成为那个时代最好的“龙门”。

图源:《要想从政,应该怎么填报高考志愿》

“60后”省委常委们几乎都是80年代初的高考佼佼者

他在1983年如愿以偿的进入了上海农学院刚成立不久的农业经济系专科学习,也就是日后的上海交通大学。

此时的他,如同刘明辉一样,被外面正在剧烈改变着的世界所吸引

老人画的四个圈已经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平您好”的横幅飘扬在了天安门广场的游行队伍里,商品经济不再是敏感词········


4

正当刘明辉和徐鹰在大学校园里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时,陈恒辉开始为一件事头疼,那就是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

1982年,中国与英国就香港回归问题开始谈判,一大批香港资本家开始愁眉苦脸,他们对大陆仍充满担忧,担心香港回归后他们的财富贬值,担心香港走向没落。

1984年9月18日,中英就《联合声明》达成了协议,香港将在13年后回归。

面对这个新闻,陈恒辉的选择是全家移民加拿大。虽然在多年后,他喜欢称自己“心怀故土、钟情依旧”,并时时作为归国华侨衣锦还乡。

而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回沧州当大学老师的刘明辉,读到这个新闻时可能是激动。22岁的他,热切的盼望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能吹拂到华北平原的深处,他喜欢听到任何一个关于祖国强大、开放的消息。

因为国家的发展,才是对个人而言最大的风口

来自浙东北海宁的徐鹰,可能是深受浙商文化的熏陶,直接想办法分配到了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去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他的思路、胆量等等,都比同龄的刘明辉放得开,有点与冒险家陈恒辉相似,但是相比一直在资本市场内合法合规冒险的陈,他似乎更有大陆早期天不怕地不怕的红顶商人的特点。

三人的出身、条件、理念并不相同,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的视野与能力,都足以让他们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5

初到加拿大的陈恒辉,事业并不顺心。他决心转向美国,随即惊人的上演了蛇吞象——收购了美国太平洋商业银行。

这家美国中型银行正在因为经营不善陷入困难,接管的政府部门想倒贴钱卖掉这个银行,这正对了资本薄弱但又想迅速发家的冒险专业户陈恒辉的胃口。

经过多年努力,以及各种手段的运用,他终于掌握了银行的实质的经营权和管理权,成功盘活了太平洋商业银行。多年后,他将这个银行又卖掉获利。

收购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经营或资本运作予以盘活—出售获利,日后这将是陈恒辉在香港资本市场上最常用的招数

陈恒辉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开始展露头角,这在华人并不擅长的金融领域,颇有奇迹的感觉。毕竟华人在美国当时以开餐馆和洗衣店而闻名。

相比已经是商界老油条的陈恒辉,刘明辉与徐鹰,对商人这个词,可能还是敢想不敢做,毕竟那时候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还时不时的来一场,除了城市的无业青年和乡村的“大胆子”们,几乎没人要当商人。

图源:《光彩事业与人间烟火》


刘明辉甚至有点从政的意思。在青年知识型干部极度缺乏的年代,年轻、学历高的刘明辉被从大学调到了政府机关,这个政府机关可能是沧州市经贸委,经济口政府部门的工作,算是他与商界的第一次接触。

这时候他还迎来了爱情上的丰收。师妹许秀兰毕业后分配到了沧州一中当老师,也就是那个刘明辉长大、读书的地方。不知道是经家里介绍,还是自己相识,他们二人走到了一起。公务员与教师的结合,这在小城市里是最佳搭配。

身在岭南的徐鹰,又借助自己在银行的优势,已经领略了市场经济的威力。一夜造富、金山银海、纸醉金迷已经让他魂不守舍。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自己可以一展身手的机会


6

九十年代,陈恒辉发现香港不仅没有衰落,反在大陆市场的加持之下日益辉煌,而且大陆的崛起已经肉眼可见。

商人的本性让他不甘寂寞,决心回到香港,并杀进内地。他用同样的办法,收购股权、渗入管理层,逐步控制了建筑类上市公司建煌新记,剥离旧业务,引入新业务。他准备利用这个公司,打造他的资本帝国,正如美国的巴菲特缔造伯克希尔哈撒韦一样

小平南巡,真正意义上让中国的改革开放一锤定音。多年的左右之争被彻底抛在身后,从此,市场经济建设将是一往无前

这位敏锐的商人已经发觉到了这一点。他利用自己在美国(恒辉企业公司)以及香港(建煌企业公司)的企业,在内地大举投资。烂尾楼盘、集装箱制造厂、啤酒厂、制药厂、养鸭场、方便面厂、水泥厂·······只要是他认为这个正在崛起的古老土地未来可能需要的产业,他都要投资建厂。

不知是何缘故,陈恒辉认定这个普通的不能普通的华北小城将是中国未来的新兴之城:

1994年,投资130万美元的河北恒辉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投资52万美元的黄骅恒辉电器公司成立;1995年3月,投资6万美元的沧州新口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1995年10月,投资3600人民币的河北樱桃谷鸭养殖有限公司成立;1995年4月,投资2400万人民币的沧州九河水泥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7月,投资741万美金的沧州长城啤酒有限公司成立;1995年6月,投资144万人民币的沧州金利建材机械厂成立(由建煌企业投资)·········

但让陈恒辉遗憾了,沧州没给他带来任何惊喜。当时不完善的市场政策和投资环境,加之盲目投资和用人不当,他赔得很惨,多年后他感慨:

在西方人眼中我是一个华人,在我心中我一直是中国人,为什么我能够在西方获得事业上的成就,而在中国却输得如此惨重?

虽然赔得很惨,但他却发现了一个人,改变了这个人的命运,后来他们二人缔造了一个传奇的企业。


7

这个人正是机关干部刘明辉。

小平南巡,让刘明辉热血难凉。曾经年少时,每当新年钟声敲响,他和弟弟刘明兴都会用录音机把新年钟声录下来,然后,伴随着新年钟声,兄弟二人制定新一年的规划,憧憬未来一年新的生活。

而现在,他想为这个按部就班机关工作生活按下终止键,他要重新设定自己的人生

陈恒辉来到沧州大举投资,短短两年时间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之前从没有到过大陆,更没有这些工厂的行业经验,他需要很多帮手来替他打理这些产业。

刘明辉可能就是在此时下海的。沧州是当地经济口的机关干部,年轻、有学历,这可能正适合陈恒辉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这个在香港、英国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职业资本投资人,估计对那个年代颇为得意的乡镇企业家不感兴趣。

1992年,刘明辉任恒辉中国企业有限公司(负责恒辉在中国的投资)副总经理,随后又于95年左右担任了建煌中国企业有限公司(负责建煌在中国的投资)董事长。

来自沧州经贸委的青年干部林俞丞,其实也是这样的机缘巧合,94年的时候来到了建煌(中国)投资集团公司先后任项目经理、下属公司副总经理,开启了他的下海之旅。有趣的是,后来,他又受刘明辉之邀,担任过中国燃气集团的人资文化部总经理。

连来自十分重视“学而优则仕”的河北的刘明辉都下海了,徐鹰自然也不可能按耐住自己早已火热的心。

他辞去了农业银行的公职,头也不回的下了海

那个时候,老人画的四个圈都挺火的,不像今天这般深圳独大。大家对珠海、厦门都充满着期待。

徐鹰一跺脚,去了珠海搞房地产开发

地靠香港的广东,早早发现了地产开发这门生意经,所以中国地产业就是从广东起步的。

八十年代末,一家刚更名为万科的企业,参加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并神奇的拿下了这块土地,虽然这时候万科没几个钱;许家印刚因为倒卖废料被单位舞阳钢铁调查,一气之下来到广州,那时候他已经听说了房地产这门生意;从广州市天河区政府下海出来的张力,还在靠做装修和工程设计赚钱,他还没有想出“富力地产”这个名字··········

可徐鹰是个很别扭的人,他不想当纯商人。可能是被那个年代普遍存在的“官倒”吸引了,他选择了挂靠大平台,他将自己的企业挂靠在一个部委下面。

这种借官威、办商业的打法,贯穿着徐鹰的一生。他成于此,也败于此

有趣的是,同样是上海农业学院农业经济系毕业的张玉良(比徐鹰低一级),在小平南巡浦东后三个月,就从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住宅建设办公室办完了离职手续,领衔创建了赫赫有名的上海绿地地产集团,任董事长兼总裁至今。

(欢迎关注本号)
8

陈恒辉在大陆的投资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事业,毕竟是一名职业商人。

他从1997年开始收缩战线,将目光回归到香港和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这一次,他在自己的投资清单上,又加了清洁能源、环保、信息科技等几个产业目标。

为投资网络信息科技,陈恒辉成立了中国网络通讯集团(Chinanet Communications Ltd)与星盈集团有限公司。

在香港,使用“中国”“中华”“亚洲”作为企业名称抬头并无法律障碍,这也是为何大陆很多民企为了制造国企、央企的错觉,喜欢跑到香港以及很多小岛国家注册公司的原因

刘明辉则担任这家公司的CEO,以及北京星盈集团董事长。

为获得上市资格,中国网络通讯收购了上市公司亚洲超级网络集团(Asia Supernet Corporation),随后旗下的星盈集团注入上市公司,刘明辉成为这三家听起来极厉害的企业的一把手。虽然这几个企业没几个人。

为投资环保领域,他成立了亚洲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一样是名字霸气。

刘明辉任亚洲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虽然这个企业很快也是无疾而终,但在这里刘明辉倒是结识了他的极为紧密的商业伙伴、创业助手——黄勇

黄勇最早在深圳南油集团,南油最早是光大集团等想效仿招商局集团在蛇口开发的经验,在深圳南山区也单独划地搞大规模经济开发,可惜后来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组,至今说起南油,大部分人只知道深圳南油服装批发市场了。

九十年代末,可能黄勇已经发觉南油的疲软,进而进入了这个外资创业团队。

这一步,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自此,他与刘明辉同起同落,并共同身陷囹圄

以上所有这些企业,除了在刘明辉的各种版本的简历,起着辉煌耀眼的作用外,全部都销声匿迹了,而且也没有创业成功过。比如网络信息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在2000、2001年内并没有任何股票交易,年末股价均维持在0.1美元,活脱脱的僵尸股。


9

但人生总有很多出奇的事,无论你失败多少次,都不能否定你下一次就成功的可能性,而成功有时候只需要一次就足够了。用通俗的话讲,就是: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成功有时候源自两个陌生人的不期而遇。而刘明辉这时候要遇到的人正是徐鹰。

徐鹰当时也不得志。他在珠海的及珠海市雍和房产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的并不顺利,而且1998年中央部委禁止办企业了,他也不能挂靠部委依靠红顶子混吃混喝了。

他带着自己在珠海的嫡系徐超平,投靠了另一家部委下面的直属单位——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这种单位,一般都是为了经济投资,那自然需要懂企业的人来参与,所以除了主要领导和一些骨干员工是正式编制外,还会吸收善于投资经营的社会人员。比如卢恩光,当时就担任过山东政协下面的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主任,正因为他的创收能力。

徐鹰担任了中心的主任助理,这让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副司级领导干部。徐鹰对这个职位也很满意,这个部委肩负着对台工作的职能,与国家安全等有关联,他这种人最喜欢这样的红顶子

与卢恩光往体制内靠是为了升官不同,徐鹰就是想发财,目的单纯

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国海峡旅行在香港注册了全资子公司——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公司,徐鹰在香港进行资本投资公司简直太方便了。

自2000年开始,徐鹰在香港以“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名义入股香港永辉国际集团公司,而刘明辉正是这家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这是徐鹰开始与刘明辉结识的开端

虽然这时候的刘明辉并没有干成什么大事,但是却深得徐鹰信任,二人进入了合作的蜜月期

刘明辉与徐鹰合作,将永辉国际改为“大中华科技”,开始将投资方向改为科技领域。

投什么呢?城市天然气!刘明辉这次信心十足

1997年时,陈恒辉以每股 0.1元的股价,投资1.8亿收购了上市公司日本岩石井服装贸易公司,并又开始了“酒瓶装新酒”的操作,剥离服装业务,装进清洁能源业务,包括东南亚的一些垃圾焚烧发电业务。而刘明辉和另外两名员工,就是这家公司的所有员工。

陈恒辉作为控股股东并不怎么参与具体管理,公司的发展主要依靠刘明辉等人。

已经在商界闯荡多年的刘明辉,虽然还未获得多大的成功,但是学费也缴的差不多了,基本摸出了门道。

21世纪初,大陆城市建设在房地产的带领下狂飙突进,作为城建标配的燃气管网建设运营成为热点。已经早在几十年前便走过一遍城市化道路的香港,就是明证。

2001年,"超人"李嘉诚突然出手收购香港百江燃气12.8%股权,借机进入内地燃气市场。此前,“超人”还入股另一家开始投资中国内地燃气市场的上市公司。也在这一年,香港另一富豪李兆基旗下的中华煤气(也就是今天的港华燃气),在大陆投下几十亿大单。

在这些大富豪的带领下,香港很多上市公司开始纷纷改弦更张投向大陆燃气业务:捷美(香港)出售了食品业务,转型为一间石油及天燃气运输和分销公司,新海环保改名新海环保能源集团········

刘明辉向徐鹰提议,由“大中华科技”以增发股份的形式投资刘明辉实际管理的日本岩石井服装贸易公司,同时决策:这家上市公司改以经营中国内地城市燃气为核心业务,公司更名为“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这也获得了陈恒辉的同意。

不得不说刘明辉是个起名高手,动辄就用“中国”“中华”“亚洲”,在今天的五大燃气公司(昆仑燃气、新奥燃气、港华燃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里,中国燃气比中央企业出身的昆仑燃气、华润燃气还有像央企。

好了,一切准备就绪,中国燃气启航了。


10

在讲述中国燃气的故事的时候,我们要先讲清楚为何刘明辉非要拉徐鹰这个毫无能源投资经验的人入场。

刘明辉作为在内地生活多年,且在政府机关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十分清楚作为燃气这种基础设施产业,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必须后台够硬才能搞定这一个个地方政府。

而且燃气管网及燃气设施入户需要高额的投入,为了方便融资,有国家背景最好使,尤其是在香港这样的地方。

大股东陈恒辉和职业经理人刘明辉都是纯靠自己才华和勤奋打拼的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背景。

而徐鹰是中央重要部委直属单位的主任助理,而这个直属单位因为是对台工作的,肩负使命特殊,听起来有点新华社香港分社的意思。这样的单位要是能参与中国燃气的创建,那就太完美了。

就这样,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正司级)通过海峡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了中国燃气的小股东

中心主任李小云与陈恒辉共同成了中国燃气的董事局联席主席,徐鹰成了副主席,而刘明辉则是执行总裁,黄勇和徐超平作为刘明辉与徐鹰的嫡系,也被带到了企业担任副总裁。

组织架构搭建完了,剩下的就是去大陆开拓业务了。

刘明辉向香港市场大力宣传中国燃气的梦想,以及强大的背景,仿佛这个企业的控制人不是陈恒辉了,而是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国资背景、央企背景、国家使命这些都成了中国燃气的标签。也是凭借这些标签,这个一天燃气也没有接触过的初创企业融到第一笔资金。

然后中国燃气利用这些资金,加上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的招牌,以及“中国燃气”、香港上市公司这些招牌,前往内地“忽悠”那些对外部世界还不甚了解的大陆地方官员们

很快他们就有斩获,一个个城市先后被拿下。

借“帽子”忽悠,倒是刘明辉擅长的。比如他的学历,他自称是美国Preston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而该大学学位的所有课程均为函授,无需亲身赴美就读,而且这是一间没有经过官方学术鉴定的私立学位授予机构,说白了可能是野鸡大学。


11

2003年,创业刚一年不到,有着百年历史的世界最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之一美林证券公司看中了中国燃气。

美林作为承销商,短短几个月4度为中国燃气发行融资工具,总共筹集5.5亿港元资金。在美林的带领下,新生的中国燃气开始向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寻求合作机会,大量欧美及香港投资银行和基金都开始关注中国燃气。

而这一切,都是美林非凡财技与承销能力的体现

美林不满足于融资中介人的角色,它以认购可转换债券的形式向中国燃气投资4100万美元。这是美林在香港首次公开直接投资上市公司

但美林的帮助也带来了问题。美林等投行和基金进入中国燃气后,和第一大股东陈恒辉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暗生龃龉。

刘明辉对这一切看的很清楚:

“美林等不希望看到在公司经营等方面不起关键作用的大股东存在,他们希望我们管理层能够持更多股份,这样有利公司发展”

没有一个财务投资人希望被投资公司存在着一个无所事事的第一大股东。这样的大股东只是因为在公司初创期投入了很小的资本金,然后就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坐享其成,却不能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富有战略意义的帮助。这虽然合乎法律,却很容易让人不平衡。

不过不平衡的人可能不止美林。

我们恶意的揣测一下,这很可能是刘明辉与美林的暗通款曲,因为最想拿走陈恒辉股权的应该是刘明辉本人

从刘明辉的一番谈话中,我们也能看出端倪:
“陈恒辉虽然是中国燃气的第一大股东,但······其在中国燃气经营管理上参与并不多。中国燃气是在我们目前管理层手上完成业务转型,从服装业转而进入内地燃气行业。”

不甘、嫉妒、不平衡,这一切让没有一分股权的职业经理人刘明辉蠢蠢欲动。

面对强势的美林证券,陈恒辉只能选择离场。留给他选择的,只是如何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离开。

陈恒辉在2003年曾两度计划以换股的方式退出中国燃气股权,也就是用中国燃气的股权以换取两家新加坡企业的控股股权,如此为自己进军新加坡的资本市场打开路子,同时又间接的保持对中国燃气的影响力。

但不幸的是这全都失败了。

最终,刘明辉和其一致行动人——注册在英属处女群岛的龙脉企业有限公司将一举从陈恒辉手上收购25.73%中国燃气的股权,代替陈恒辉成为中国燃气第一大股东

陈恒辉彻底离场。

虽然陈恒辉旗下有众多上市公司,但中国燃气的股份算是最优良的,不得不说老陈在这次资本运作中输的很惨。但陈恒辉在多年后的回忆里,将这段历史以美好、自夸的形式予以展现:

“把一个具有产业规模的健康公司回馈社会,由有兴趣、有志向、有能力的年轻人接手公司······这成为媒体评论的一段佳话”

刘明辉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也是这次近乎政变的资本运作中最大的胜利者、获益者。此刻他踌躇满志:

“恒锋集团淡出后的中国燃气,在内地燃气行业投资力度将会增加。2003年该公司业绩向好,2004年3月份年报出来后,会给投资者一个惊喜。”

图源:陈恒辉

 


12

在刘明辉与徐鹰等的合作下,中国燃气迅速迎来了高度发展期。当然,他们也是站在了中国大陆城市化与西气东输的风口上。

中国燃气与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及上海等20多个西气东输的沿线城市,就建设天然气管网及分销进行合作,并取得北京大兴区及河北省乐亭市、遵化市等地区的独家开发运营权。

那项目具体怎么得来的呢?

中国大陆当时的燃气收购大战愈演愈烈,收购方看好的是一个城市的天然气专营权,就是独家运营一个城市的燃气供应、分销等,说到底是专营权之争。

互联网上曾有一份曝光的清单,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清单上记载了刘明辉的中国燃气经由境外支付的十多个项目“好处费”,总金额达1.1亿元港币,他们分别从中国燃气的全资子公司三家公司账户中支付。

除此之外,中国燃气经由大陆境内支付的“好处费”累计也达亿元人民币的数量级。中国燃气直接从境内支付的“好处费”由刘明辉、黄勇操作,其方式是通过内地中国燃气企业支付或者通过其亲属控制的关联企业——深圳茂亿实业、重庆川东燃气工程建设公司中转支付,给所谓顾问、咨询公司。

相关人士的话说的更为透彻:

“中国燃气现已获取100多家城市燃气项目,‘好处费’现象非常泛滥。刘明辉就是这样通过大量的商业贿赂,击败一些比实力更雄厚的竞争对手,取得相关项目。与此同时,借支付‘好处费’的名义敛财,或也是中国燃气高管暴富的一条路径。”

比如,哈尔滨项目,在华润燃气、新奥燃气、北控集团以及港华燃气等众多竞争者的竞争下,被中国燃气成功获取,其背后是中国燃气通过一家海外公司福恩控股有限公司和私人账户三次支出“好处费”,共计1629万元。

而在2008年,中国燃气收购液化石油气批发公司——中油华电项目83%的股份。这项收购背后耗去的“好处费”高达2400万元。

而这些项目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呢?

正如中国燃气在对外提供的信息(2012年左右)中提到:“中国燃气当初只有几十万元家底,10年前白手起家的小公司一跃成为现今拥有200多家下属企业、总资产达300多亿元(人民币,本章节下同)、年销售收入超过160亿元、年盈利近10亿元、已在香港上市的大型燃气运营服务商,这其中有着诸多不同寻常之处。”

中国燃气作为香港上市公司,资本金来源大致为配股、利润分红、境外发债、贷款等等,2002年至2005年公司现金流是负数,现有利润分红、境外融资数量稀少,而项目注册手笔越来越大。

除了这些招数之外,一定还有别的招数。

据知情人士介绍,注册资本金源于项目公司,其周转的路径是:将项目公司的资金用支付“采购款”的名义汇至中国燃气高管刘明辉、黄勇、朱伟伟、庞英学等人通过亲属控制的私人公司;再由这些公司通过地下钱庄汇至香港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然后投入内地燃气项目公司注册结汇,再以“采购材料”名义汇出,周而复始,完成中国燃气在各地的项目公司的注册。

建设的钱呢?

拿到项目之后,对于城市天然气专营权这种优质产业,银行是不吝予以融资支持的。仅仅国家开发银行,在2006年就给了中国燃气200亿的授信。

这些手段倒也不稀奇,那个年代,就连开发商,很多都是空手套白狼——先花大价钱搞定关系拿地,然后用土地抵押融资再付土地款,至于还款的钱和建设的钱则是靠卖期房。


13

这里面当然还有徐鹰他们的作用。为中国燃气提供股东背景背书就是一大贡献。

图源:李小云以中国燃气主席的身份拜访大领导

 

 

 

 

在这里,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有着国资、部委的背书,这家成立才几年,创业团队既不是大鳄也不是大员的公司,才能驰骋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这一点,在日后刘明辉与黄勇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之后,显现的更为明显。两人被查后,知名投行高盛公司发表对此事件的重要评估报告:

高盛认为公司未受到调查,对基本因素影响有限,维持对中燃的“中性”及“买入”评级。高盛特别指出,即使刘明辉缺席,以中燃与该部委的关系,仍能与内地不同政府机构保持关系

可见,就连美国证券公司高盛也认为,城市燃气这业务与地方政府联系密切,而建立密切的联系,离不开徐鹰及合作中心的背景。

其实这也是为何合作中心只是小股东,但是中心主任李小云被一致推举为联系主席,徐鹰被推举为副主席的原因

中国燃气的快速发展,与徐鹰带来的背景有很大关系,这也是徐鹰们领取高额薪酬、在公司备受尊重,并且有着大量公司股权和期权的原因。就连第一大股东是刘明辉本人,以及在2005年左右成为二、三、四股东的韩国SK集团、印度燃气、阿曼石油集团对其也十分尊重的原因。

这是故意制造一种国企、央企错觉。其实这一招术,倒是像一些政治骗子,——营造大背景、大靠山、大来路,宣称自己有天梯、接天线·······


14

可惜任何蜜月期相对的都是七年之痒

虽然徐鹰与刘明辉是第八年的时候才有了痒痒,但是他们的矛盾却更大,是“血雨腥风”一般的 。

在中国燃气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一场风雨袭来

2010年12月17日上午,正在公司深圳总部18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的总裁刘明辉和执行总裁黄勇,被深圳公安局的两名公安人员以涉嫌职务侵占犯罪(放在国企就叫贪污)为由,带走并随后刑事拘留。

12月20日,董事局副主席徐鹰在中国燃气总部召开了会议:

“刘、黄的‘罪行’严重,这次被抓进去就出不来了”

随后他详细陈述和列举了刘、黄的“犯罪过程”和“犯罪证据”,当场宣布自己的嫡系徐超平担任公司总裁。

海峡金融也发声,并宣称中国燃气的股东结构与董事会结构已经违反了国家安全。

徐鹰的举动,并未得到中国燃气高层的认可,他们认为是徐鹰从中做鬼,故意让刘明辉等人身陷囹圄。

按照通俗的理解,一家企业若发生了如此剧烈动荡,一般或出现内部管理乱象,员工迅速流失;或业绩明显下滑,发展萎缩乃至停滞不前;或出现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崩盘清算。

冯仑就曾讲过:

“以往民营企业老板一旦出事,公司立即分崩离析、烟消云散,人们对这种结局已经习以为常,就好像飞机坠落一样,在它坠落的那一刹那,机毁人亡。”

但刘明辉和黄勇很幸运,中国燃气的高管在危机时刻都与他们站在一起,当然说到底还是要感谢自己,因为这个高管班子,是刘明辉一手建立的,除了徐超平等一两个人徐鹰班底的。

教员就曾教导过我们,什么是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

曾是哈尔滨输气公司总经理的中燃副总裁范金生(2006年加入中燃),曾是哈工大教授的中国燃气首席科学家段常贵(2004年加入)均对媒体表示,刘、黄对中燃的发展功不可没,相信司法会有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这二人都是刘明辉一手拉近中国燃气的。

不过令徐鹰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他自己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被踢出中国燃气

中燃董事局召开紧急会议,委任梁永昌和朱伟伟担任联席总经理。对于此前徐鹰任命的公司总裁,董事局不予认可。梁永昌曾在多家证券公司工作过,是刘明辉挖来负责融资的,朱伟伟则是2002年创业的老班底。

2011年2月12日,中燃的一位董事向董事局致函,指责徐鹰违反上市公司董事操守,并动议罢免其副主席职务及董事资格。此项动议随即得到了多位董事的支持。他们大多数人认为是徐鹰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施用计谋手段将刘明辉、黄勇送交司法

独董毛二万回忆,徐鹰曾利用职权反复阻挠将"罢免议题"列入董事会议程,并对多位董事进行威胁恐吓。毛二万,则正是刘明辉的大学同学,此时他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这位有着二十多年交情的同窗好友很是尽心,他在刘明辉被捕期间,多次与徐鹰交锋。

随后在3月3日的董事会上,徐鹰被罢免了董事局副主席的职务,李小云也被罢免了董事局职务,如此一来独董黄倩如则全票当选为中燃董事局主席,独立董事当主席,显然这是将大权充分给了经理层。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刘明辉一手带出来的班底真有两下子。

由于刘明辉被突然拘留,各大银行立即截停了对公司资金的提供,公司丧失了资金调度能力。整个公司随即面临清盘破产的危险境地。

在董事局、高管层采取相应行动后,公司运营逐步稳定,旗下项目安全供气得到保障,股票复牌,投资者和员工情绪都稳定下来,银行和政府恢复了对中燃的信任,新项目拓展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也得到继续开展。

甚至为了应对危机,他们还能进行改革,调整总部组织架构,改变内部系统协调机制。

“从事件爆发,我每天差不多都只能睡五个多小时,各方面的压力巨大。”中国燃气联席董事总经理庞英学颇为感慨,有趣的是,他曾经中油华电的总经理,和范金生副总裁一样,被收购后由刘明辉带到了中国燃气。

不止是管理层,刘明辉的妻子许秀兰也冲在了一线。事件发生后,许秀兰开始了与代表徐鹰的徐超平等人的“谈判”。


15

刘明辉与黄勇被调查了20个月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委派专人来到中国燃气深圳总部,宣布对刘明辉和黄勇不予起诉,这一决定意味着“中燃12·17事件”的最终落幕。

这一天恰逢中国燃气成立十周年的生日

而中国燃气公布的2011-2012年财年的经营业绩十分亮眼,这也标志着中国燃气轻舟已过万重山。

刘明辉正式复出后的第一件事是召开中国燃气总部员工大会:

“从2010年12月17日至今,我总结出一句话,那就是过程很艰难,结果很光明、很自豪。其原因是中燃连续经历了高管动荡和要约收购两个重大事件而不倒,这在中国是第一家,值得每个中燃人为之自豪···中燃一定能成为燃气行业的龙头!”

在看守所里经历了丧父之痛的刘明辉,回到职场中,还是一如既往的意气风发。

不到一个月后,刘明辉重新成为总经理兼总裁重掌中燃后。而徐鹰,像是九年前的陈恒辉一样,彻底离开了中燃

“大战”过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嘉奖!

刘明辉大派奖金犒劳之前“保卫战”的“功臣”。向梁永昌、庞英学及两位副总裁朱伟伟、马金龙发放每月特别款项及特别奖金,并向主席黄倩如发放主席特别款项。上述各人的特别款项及奖金,合共超过2600万港元。

这是按照上市公司规定必须公开的一部分,至于没有公开的奖励,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话又说话来,徐鹰李小云真的是十恶不赦的争权夺利之人吗?

一位了解中国燃气成立史的知情人士说,曾任中国燃气董事会主席及副主席的李小云和徐鹰帮助刘明辉建立了中国燃气。两人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平台,帮助中国燃气吸引投资、扩张项目。而到了2010年,刘明辉觉得李小云和徐鹰对中国燃气的贡献大不如前,和二人领取的高薪及股权、期权不相匹配,中国燃气也成功的走过了最艰难的创业阶段,实在没必要再给二人如此高的待遇。

这种解释更为合理。因为只是小股东的海峡中心,徐鹰和李小云两人在近十年的履职过程中,都有着极高的待遇,而且也从没与刘明辉等人发生过多大冲突,实在没必要突发奇想用司法手段去争夺公司控制权。

刘明辉对徐鹰的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创业老板发现自己的合作伙伴贡献减少,而待遇不变时,基本都会想将这人踢出局。这是资本家的天性


16

在深圳公安局的看守所中,刘明辉也没闲着,他将大量的时间用来研读明史,对如何处理宫廷政治以及“内乱外患”了然于胸。

也就是在刘明辉被拘的这段时间里,中国燃气股价一度暴跌近50%,竞争对手纷纷开始觊觎该公司。而这又多亏了刘明辉的家人及其在公司内部的努力。

中国燃气收到了来自河北廊坊的新奥燃气和国有能源巨头中国石化联合发出的的控股收购要约,中国燃气的董事会迅速拒绝了这一收购提议,他们说这是“机会主义做法”,收购价没有反映出公司的价值。

随后,刘明辉开始增持中国燃气,并与在伦敦上市的富地石油公司联手,通过双方的一家合资企业收购更多的股份,抬高公司股价,提高新奥燃气、中石化联合体的收购价格,以此阻止收购。

但此时股价低估、融资困难的中国燃气和刘明辉们,依然难以阻挡巨头联合体的“进攻”。

他们也需要“白衣骑士”,正如当年王石为万科寻找白衣骑士一样

很快,“白衣骑士”来了,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控集团)出现了。该公司开始以高于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所提收购价的水平买进中国燃气的股份,将持股增加至20%。如此以来,北控加上刘明辉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已经确保了新奥中石化联合体不能控股了,从此也就阻止了收购。

北控集团仅占有20%多的股权,不可能实现对中国燃气的实际控制。而且在刘明辉引入白衣骑士北控集团的过程中,肯定也达成了保证刘明辉对中国燃气控制权的相关协议。而且,北控的国资身份,正好替代了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退出后的作用。

如此一来,刘明辉再次确保了中国燃气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

经历了牢狱之灾与股权之争后的中国燃气,从此再无障碍。没有了陈恒辉和徐鹰的刘明辉,彻底掌控了中国燃气这艘巨轮。

在中国城镇化建设与“煤改气”的两大风口加持下,中国燃气业绩突飞猛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燃气专营权,并进行了多元化投资。

2020年,中国燃气营业收入近600亿元,毛利170多亿元······


17

当年中国燃气的三个人,如今各有命运。

陈恒辉基本告老还乡,除了做点慈善、炒点股,就是含饴弄孙,并不时给孙子们传授赌技,据说正是靠着赌场胜利,他才在伦敦捞到了第一桶金。

徐鹰早已销声匿迹,已经找不到公开信息。或许他也是归隐江湖了吧。

而胜利者刘明辉,已经成为中国燃气的“教父”,他的高管层里除了当年创业的子弟兵,还有很多他的故交、大学同学、亲弟弟、亲侄女······而遍布全国的项目里,也随处可见他亲朋好友的身影。

图源:刘家感情真的很好。刘明辉的弟弟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明兴,与沧州一中历史老师、刘明辉的妻子邓秀兰合发论文,虽然我实在搞不明白一个中学历史老师,怎么会对宏观经济有这么深的研究呢?

 

当然,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还必须展现自己慈善、情怀的一面,这是塑造当代企业家形象的关键。他开始每年带着女儿去各个城市与工人共度春节,他成立了中国燃气公益基金会,他开始捐赠······

不过不同于大多数企业家喜欢将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娓娓道来、予以神化的做法,刘明辉的创业历程几乎从未披露过。在他的简历里,除了恒辉集团、建煌集团、亚洲环境发展的几个词语外,再无痕迹。

相比光芒笼罩的现状和未来,刘明辉的过去变得十分遥远和神秘。他开始宣扬他“激情、梦想、超越”的人生信念。

“未来的路上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挡住中燃前进的步伐······走过这样一段艰难的岁月,对我个人来讲经过这样的磨难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影响我,消磨我创业的激情。”

胜利者的语气都是积极的


18

这一次十堰燃气爆炸事故,舆论并没有关注这条燃气管道的运营管理方中国燃气,而这,似乎又预示着刘明辉和他的中国燃气再次躲过一劫。

中国燃气直到爆炸事故发生后5天,中国燃气终于主动承认该爆炸事故是其管理运营的管道,而公告内容:

公司的一家非全资附属公司十堰东风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是该区域的燃气供应商之一。该区域的管道燃气经营权原由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燃气公司拥有,于2015年12月22日,东风汽车以燃气管网和相关设施出资入股,公司的一家附属公司以现金出资入股,共同成立该项目公司,经营该区域的燃气业务。

中国燃气的意思是这个公司不是全资公司,貌似不是自己的事,或者不全是自己的事。而其实呢,中国燃气直接与间接持股这家公司85%的股权,东风汽车只有15%。这公司由中国燃气绝对控股。

而且,中国燃气在大部分城市的项目公司,都是采用与当地政府合资的形式建立的,地方政府只占有股权,运营一般都是中国燃气负责。

而且,当中国燃气只有6%的股权属于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的时候,中国燃气就喜欢大肆宣扬自己的国资、部委背景,怎么自己占有85%股权的企业却说的吞吞吐吐呢?

而关于怎么处理事故,以及后续怎么做好其他城市的安全生产,中国燃气貌似不怎么关心,公告只提到:

集团高度重视该事故,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指导区域管理中心及该项目公司密切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做好现场应急处理,以及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

而公告最大的篇幅,是用来吹嘘自己的安全生产之到位、严谨:

按照燃气行业安全运营的惯例以及集团每年安全大检查的要求,集团于今年5月下旬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并安排全集团范围内的项目公司进行年度例行的全面安全工作大检查。安全运营是燃气行业强调的最重要工作,集团一直执行高标準燃气安全运营管理,除了日常严格的安全检查之外,不定期进行各种规模的安全运营检查,并将该项工作常抓不懈

老练的刘明辉,或许真猜对了,这次事故只是微微波澜,“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挡住中燃前进的步伐”。

(作者民仲平。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资料搜集。如有不实之处或者侵犯名誉,请联系本号)

参考书目:《银海沉浮录 陈恒辉传》《让梦想起航 我的人生我做主》《我校杰出校友刘明辉的教育情缘》《中国燃气刘明辉:又一位方鸿渐校友?》《徐鹰其人其事》《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债券募集说明书》《美林幕后角力,中国燃气股权急变》《沧州一中校友回乡捐赠母校并成立教育基金》《中国燃气主席被带走 高盛指对股价影响有限》《中国燃气事件沉思录:民营企业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刘明辉重回中燃的台前幕后》《中国燃气的天价好处费》《刘明辉重掌中燃 大派奖金犒“功臣”》《刘明辉被拘背后:国企错觉下的影子公司》《刘明辉劫后再掌中燃》

欢迎关注本号

更多财经人物的故事


王晓东:日暮乡关何处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