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SK“深耕”中国燃气
多个信源确认,国庆节前夕,国内主要管道燃气营运商之一的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燃”)与其主要股东之一韩国最大城市燃气/发电公司SK E&S(以下简称“SK”)成立的合资公司已悄然开始正式运营。
早在2007年,中燃就与SK有过接触、合作。此后在2012年SK一度成为中燃第一大股东,被指意图控制中燃。
中燃在给记者的回复中称,中燃一直在与SK紧密合作,SK作为中燃的主要股东,也是中燃长期的合作伙伴。而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推动中燃开拓新市场和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采购燃气,有利中燃进一步做大做强。
据悉,双方于今年6月份签订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此次合作,中燃借助SK在全球布局的天然气资源优势,意在争取最具竞争力的LNG价格及稳定的LNG供应;同时,通过中燃在国内已有300多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SK也可从中寻求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分析师认为,韩国SK不仅是世界500强,还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独立LNG进口采购商,拥有丰富的LNG采购资源及经验,而中燃目前已经设立了LNG燃气贸易公司,正在着力补足燃气采购、配售体系短板,两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记者发现,SK在去年8月份曾与哈纳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其看重的正是哈纳斯占据国内LNG市场15%的份额和覆盖全国的LNG销售网络。
数据显示,目前LNG进口到岸价2480元/吨左右,加上租赁、运费成本,整体成本不超过3000元/吨;而国内LNG工厂出厂价在3472元/吨左右,主要集中在陕西等地,加上运费等总成本超过4000元/吨。进口LNG优势明显,未来会逐渐成为主流。
这样看来,两者一拍即合也在情理之中。
中燃成立仅13年,不过与SK的接触和合作历史却已达到9年。
早在2007年,两者的第一家合资公司中燃-SK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双方各占50%股份;一年后,SK通过在公开市场购买,直接持有中燃4.98%的股份,开启两者股权资本合作历程。而后在中燃创始人刘明辉、黄勇被带走调查期间,SK通过一系列运作几度增持股份,一度成为中燃第一大股东,协同罢免中方的董事会主席李小云、副主席徐鹰,取得了中燃的实质控制权。
“在2006年底刘明辉造访韩国SK总部后,两者开始紧密合作,刘明辉在被调查前2个月,也曾将4000万股中燃股票出售给SK总裁崔泰源,而此后的连续高管动荡,则让SK看到了进一步加强对中燃控制力的机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燃气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这也被国内各界指责SK趁中燃高管动荡之际,意图控制中燃,而其官方、军方背景更被业界诟病。
中燃就此辩称,SK只在中燃董事会中拥有一个非执行董事席位,不可能出现“入主”中国燃气情形。
但从一位战略投资者到秘密吸筹、几度增持,从悄然入主到各处游说罢免创始股东,都引发各方猜测。此后,在各方压力下,SK不了了之,不过也借由此,SK成为了中燃的主要战略股东之一。
记者就相关问题给韩国SK发去采访函,但截稿前未收到任何回应。
中燃此次合作的对象,不仅有韩国SK,还有印度燃气、英国富地石油、北京控股集团等,而这些企业都是中燃的主要股东。
中燃着力打造国际化股东结构的举措一直为人所乐道。“中燃的股东不仅有财务投资者,更有与中燃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者”,分析师告诉记者,比如英国富地石油为中燃提供了稳定丰富的LPG货源;印度燃气则为中燃提供了布局南亚燃气市场的切入点。
目前,中燃的主要战略股东包括:北京控股集团、创始人刘明辉、韩国SK、英国富地石油、中国石化、印度燃气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国台办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等,“作为一家民企,在城市燃气这样一个垄断领域发展,寻求与国资背景、外资背景的合作和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显得更加重要”,陈云颖说。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燃已实现天然气通气的城市达到190个,获得273个城市燃气专营权,累计已建成60,419公里燃气管网和269座储配站(门站),储配站设计日供气能力为79,290,000立方米。据此,中燃已实际上成为国内获得城市燃气专营权最多的公司。
更值得关注的是,截至一季度,中燃累计已拥有CNG汽车加气站360座和LNG汽车加气站160座,尤其是2015财年是中燃加气站数量增长最快的一年,期内共新增65座CNG汽车加气站和102座LNG汽车加气站,增长迅猛。
中燃执行主席、董事总经理刘明辉告诉记者,尽管经济放缓、油价大跌,中燃依然相信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前景。“凭借中燃在国内的市场布局、经验丰富的团队、有效的发展策略,中燃积极拓展‘中心——卫星城市’及CNG/LNG加气站的策略会取得好的成绩”,刘明辉说。
但现实中,“加气站狼多肉少、站多车少;而油价长期低迷,LNG的经济性已大大削弱,未来中燃还要面对新奥、中海油等强有力的竞争者”,上述燃气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