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跨国石油公司的五大眼中钉之 佩雷斯·阿方索

2016-03-21 陆如泉 华气能源猎头


他们都具有一颗拳拳的报国之心,赤子之心,为了守护本国的资源,为了发展本国的石油工业,可谓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在他们的倡导、构思和推动下,石油生产国之间相互合作,构建起应对跨国石油公司垄断市场和价格、掠夺资源的机制或机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他们也成为跨国石油公司的眼中钉。






佩雷斯·阿方索生于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一个小康之家,大学攻读医学和法律。1958年担任委内瑞拉石油部长。


阿方索的主张是:对产油国来说,石油是民族的资产;石油收入既属于当代,也属于后代;既不应该浪费石油资源,也不应该浪费石油资源带来的财富;石油收入应当用于国家更广泛的发展;石油生产和分配的基本决策权应属于主权国家,而不应该属于外国公司。



酝酿欧佩克

受跨国石油公司摆布

心有不甘


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已超过委内瑞拉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出口大幅增加,而且售价比市场低。这被跨国石油公司视为严重挑战,除了由政府设法限制苏联原油的进口外,它们只能以削价来对付。


1959年初,BP带头把石油标价降低10%,即每桶8美分。


一家大公司轻而易举地砍掉了众多产油国的国民收入。产油国愤怒了。几个月后,阿拉伯第一次石油大会在开罗召开。阿拉伯各国除了伊拉克以外都有代表出席。阿方索以观察员身份与会。各大石油公司也有代表出席。


BP压低标价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谴责。阿方索经介绍认识了亚马尼(沙特阿拉伯前石油大臣塔里基的继任者),二人一见如故,非常投机。他们分别约请了一位伊朗人(也是观察员)、科威特人和伊拉克人(阿拉伯联盟工作人员而不是代表)一起秘密地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了一份由这几个人签名的联名建议书,送给各产油国政府。


建议书表达的主要意见是:由各产油国政府组成一个石油咨询委员会,共同捍卫标价;各国成立自己的石油公司,建立自己的炼油厂,提高一体化程度,确保自己的市场;把现在已经争取到的同石油公司对半分成,改为六四分成,增加收益。这个小型讨论会成了欧佩克成立的筹备会。



导火索

埃克森昏招激怒中东


1960年7月,埃克森(当时叫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董事会在纽约举行,讨论是否再次降低标价。新上任的董事长门罗·拉思伯恩主张再次把标价降下来。而公司董事、驻伊朗财团代表霍华德·佩奇坚决反对。


佩奇在中东多年,长期是埃克森的中东协调人,深深了解中东正在迅速增长的民族主义思潮。他说中东许多人在痛骂跨国石油公司,人们不能忍受外国人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降低标价必然减少中东产油国的收入,必须事先同中东国家商量,决不可单方面行事。


但是拉思伯恩听不进去。1960年8月9日,他单方面突然把中东石油标价每桶下降14美分,降幅约70%。在中东的其他大跨国公司随即也都把标价降了下来。中东国家被激怒了。



成立欧佩克

抱团博弈跨国石油公司



就在国际石油公司降低石油标价后不久,在阿方索的极力推动下,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的石油部长到巴格达共商对策。


9月14日,5国代表抵达巴格达,卡塔尔代表以观察员身份与会。当日,占世界出口量80%的5个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欧佩克的成立宣言宣布,它的目的是保卫标价,把标价恢复到削价前的水平;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油价问题,各大石油公司必须同成员国进行协商;主张在世界上建立一种“生产调节”制度——这首先是阿方索的主意。


尽管几年后欧佩克发展到13个成员国,但是前10年中,它的确没有能作出更大的成绩来。欧佩克生不逢时。一方面,大石油公司仍然控制着石油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石油一直是供大于求,每家公司、每个产油国都力图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以力求自己的经济支柱不受影响,难以统一步调。但是,欧佩克的成立,使各大石油公司不敢再单方面压低标价。


此后,阿方索对欧佩克和政治失去信心,1963年辞职隐退,1979年去世。让主要产油国走到一起,他的使命完成了。辞职几周后,他就对欧佩克发了一通脾气,说它效率低下,没有给委内瑞拉带来任何利益。



石油诅咒

资源国“欠发达”帽难摘




阿方索有一句名言:“石油是‘恶魔的排泄物’。”产油国发生内乱的可能性比其他国家高40倍,在这些国家,贫困、债务、腐败和政府独裁的现象更为普遍,而石油的消费大国则不得不为石油作出更多具有破坏性的政策决策。


在阿方索看来,石油是一种诅咒,天然气、铜和钻石同样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健康。由此可以得出一项有力却有违直觉的洞见:贫穷但资源丰富的国家之所以往往不发达,是因为它们丰富的矿产资源非但没有推动、反而阻碍了发展。不管怎样,石油造成了贫穷。


这个事实令人难以置信。人们还常常用挪威和美国等特例来证明,石油和共同繁荣其实可以相伴而行。


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对阿方索的洞见进行了严格检验,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举例而言,他们的资料证明,自1975年以来,欠发达资源富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低于那些无法依赖矿产和原材料出口的国家。即使是在资源推动了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也很少产生通常伴随增长而来的全面社会效益。这就是阿方索憎恶的“石油诅咒”。




涨姿势


曾掌控整个石油行业的“七姐妹”


“石油七姐妹”,是西方石油工业中常见的一个词汇,指当初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解散后在石油方面的三家大公司和另外四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


新泽西标准石油,以埃索(Esso)为品牌发展成后来的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


纽约标准石油,即后来的美孚(Mobil)石油公司,1998年与埃克森(Exxon)合并组成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后来成为雪佛龙(Chevron),2001年吞并了七姐妹的另外一家德士古(Texaco),名字仍叫雪佛龙(Chevron);


德士古(Texaco),在一次经济危机中垮掉了,为雪佛龙(Chevron)吞并;


海湾石油(Gulf Oil),1984年为雪佛龙(Chevron)所收购;


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因为当时主要的经营范围在伊朗,在伊朗革命后撤走,然后全力经营北海油田,即后来的BP (一译英国石油  British Petroleum,也有的称为超越石油  Beyond Petroleum);


壳牌公司(Shell),其为英荷合资公司。




(摘自陆如泉《感悟石油:战略·管理·国际化》)

编辑 | 蒋伊湉



(原载于《石油商报》3月16日11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