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6-04-04 李珍妮Jenny


笔者的话

你迷茫,是因为那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还没出现,那个点一旦出现,你马上就能做出决定。在此之前,你只能沉住气,等待。


心情烦闷时,打开小蓝本,看到了亦舒的那篇《当我闷闷不乐时》(2012年10月2日摘抄):

当我闷闷不乐,我就数我的乐趣。我有一个视我如宝的爸爸。一个大眼睛的侄儿。一个爱我的弟弟。我有要好的女朋友。我有工作。我有一柜喜欢的衣服。我还没有看完那套《金批水浒传》。我可以在熟悉的街道上逛。我信上帝。我心里没有见不得人的事。我的前途虽不光明,亦不至黑暗。我没有企图。我只有舒服的家。

我不数我缺乏的东西。我专门享受我已经拥有的东西。没有一个人可以霸占全世界,讨得一切便宜。我没有打算这样,我只担心我不懂享受现在所有的福气,浪费了它们。

而笔者今天的标题“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来自毛泽东的《七律·赠柳亚子先生》。这是毛泽东写给柳亚子的一首劝戒诗,劝戒柳亚子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资料上解释得挺好的,笔者摘了几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诗人柳亚子受毛泽东邀请来到北京。时间久了,他觉得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与自己原先的期待颇有距离。他提出意见,还觉得不被重视,于是积累了许多的不满,写诗呈送毛泽东,表示准备回江南隐居,从此不问世事了。毛泽东写诗挽留,“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其中两句。

这两句诗说出一条人生哲理:世间万事万物,在其发展当中,充满矛盾,有一个由乱到治、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人要以开阔的胸襟、远大的眼光来对待它。如果不是这样,总是拿着自己主观的理想来衡量客观的现实,就会看着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如意,越看越觉得一无是处、一团漆黑,越看越觉得人生没有出路,社会没有希望。很显然,这是自己走进死胡同里了。

做人不要牢骚太盛,就是说要善于对待不如意的事。有的人不是这样,他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总是不假思索就生气、指责,一天到晚牢骚满腹,阴沉着脸。他不会先去想想自己的“意”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过于主观、过于理想化?不会想想这“不如意”的现实,是不是也有其合理性,是不是应该加以研究分析,从而认识自己原来的想法(即是“意”)的局限性。这样的人,他的牢骚就会“长盛不衰”。发牢骚一旦成为习惯,人就会变得心胸狭窄,眼光短浅,脾气暴躁。在生活的洪流中,他就会像那两句古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咏叹的那样,被越来越远地抛在后头。

这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向前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尤其对“不如意”的事,首先要确信,任何“不如意”的事都只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然后要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克服它,以实际行动去改变它;如果暂时解决不了,也不妨搁置一下,等待时机到来。最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在这个时候怨天尤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话未免有点夸张。不过,一个人如果真能正确对待这“不如意事”,他离豁达人生的境界就不远了。

所以,当我们烦闷时,遇到“不如意事”时,何妨多数数我们的乐趣,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当我们羡慕别人时,说不定我们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风景。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笔者相信,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必将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日书摘】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 你不离,我不弃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