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标一流 争先进位】传承白族文化,九河乡这对表兄妹让世人感受到了民间音乐的魅力

2017-12-17 丽江网旗下 看见丽江

传播丽江新声音 做有价值的内容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看见丽江】

在九河乡有这样一对表兄妹,他们放弃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毅然回到家乡传承白族民间音乐文化,不仅常在“三多节”“富旺舞”等节日表演优秀的白族民间音乐作品,还教授九河、石头甚至大理的孩子们白族民间音乐文化,他们就是白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老师姚国珍、姚福花。


家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喜爱上了九河白族民间音乐文化


姚国珍和姚福花是表兄妹,姚国珍父亲不仅会弹白族的龙头三弦,还会拉二胡、吹笛子,在九河白族人中是多才多艺的人,姚国珍母亲喜欢唱白族调。受家庭的影响,姚国珍从小就喜欢唱唱跳跳,并继承了父亲的龙头三弦弹法,然而当他考上高中时,父亲突然去世,他只能中断学业挑起了家中重担,当过司机等,在丽江城里有一个安定的家。


姚福花小时候就喜欢白族调,上山打柴,下地干活时就跟着家人学唱白族调,长大后,她在丽江开了25年的饭店、农家乐,也有稳定的生活和积蓄。


白族人听不懂白族调,让他们萌发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念想


虽然长大的表兄妹二人没有从事与白族民间音乐相关的专业,但他们依旧热爱白族民间音乐文化,“虽然在外为了生活、家庭在奔波,但是自己对白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热爱执著从未中断过。特别是龙头三弦弹得好的一个老人去世后,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回去,让白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传承下去。” 姚国珍说。


姚国珍的想法让姚福花深受触动, “在被邀请参加的几次晚会上,我发现其他民族的歌曲都唱得很好,而白族歌曲中只有我们兄妹俩会唱,很多白族的年轻人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弹什么。”姚福花说,白族,这个曾经在历史上“无人不唱曲,无事不入曲”的民族,到现在白族人听不懂白族调,她感到很悲哀。



共同兴趣爱好和想法让表兄妹两人决定一起传承白族民间音乐艺术文化。2010年姚福花放弃了做生意,姚国珍放弃安逸的养老生活,兄妹俩一起出了三四张碟片进行现唱、现出售,他们发现白族老人特别喜欢听,而白族年轻人还是听不懂,也不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11p9i8o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孩子抓起,走上传承白族民间音乐文化教学之路


2013年10月,玉龙县文化馆开展了一个项目——民族文化进校园,聘请姚国珍和姚福花回到了家乡,为龙应完小担任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老师。姚国珍负责龙头三弦等民族乐器演奏、白曲教学;姚福花负责白族调、民间小调和白族舞蹈、白文的教学,时间3个月。3个月后,他们的教学成绩得到县教育局、文广局的认可。



此时,正赶上以“发现、分享、传递,用童声合唱传递民族文化之美”为宗旨的松禾关爱儿童成长基会到九河采点,发现九河的白族服饰、唱腔与大理不一样,保留还如此完好。于是,姚国珍、姚福花又被松禾关爱儿童成长基会以每人每月1800元的工资,聘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老师,继续在龙应完小教学生们白族民间音乐。


目前姚国珍、姚福花教学点已从龙应完小拓展到九河完小、石头完小、九河中学,每个星期要上14节课,他们得贴着油费,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


虽然传承白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表兄妹二人一直在坚持,家里人也很支持他们:“白族民间音乐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综合因素影响下它在逐渐遗失,必须要加强保护和传承。这是祖辈留给我们宝贵的民族财富,需要不断地发掘和弘扬,尽可能地传给子孙后代。从这几所学校毕业的学生,知道白族人的白族调、龙头三弦是什么,出去的学生都会弹一点、唱一点。给学生带来了愉快的同时,传承了家乡民族文化,我们感到很高兴。只要身体允许,还要一直坚持下去,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今,姚国珍已62岁,姚福花45岁,四所学校,100多名学生在跟他们学习,丽江、大理州都有他们的学生,其中60多名学生在学龙头三弦,学习的学生100%都会唱白族调。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丨丽江首家“兑换”超市17日开业 评论文章还将有大奖相送

来源:玉龙之窗

编辑:章丽清 初审:章丽清 终审:唐燕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