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字都不会读!福州这份暗藏好运的古早味,到底有什么玄机?

福州大餐 2019-06-25


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福州

每个角落里都藏着美味

而大餐君今天要介绍的小吃

它的出名

竟是因为它独特的名字“米斋”(zie)



“米斋”是一种糯米包糯米的福州传统小吃,是用来供的供品,福州很多节日都会出现,用它来祈求平安。


蒸好糯米饭加入红糖包入糯米粉团里,底下用年糕叶当衬底,上锅蒸熟后点上红点,待放凉后,叠成宝塔状,利于装袋携带。


糯米馅带有福州最爱的甜,堪称是福州版的“古早味”。



引人好奇的名字


“米斋”与福州众多传统小吃相比,它最大的特色主要在于名字。Zie其实是福州话的发音,左米右斋的传统写法目前只存在于康熙字典中,为了表达方便,现在就用“米斋”来替代。


不少年轻人路过“米斋”店的时候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直接看做“米 斋”的,还有的则会直接从老板那得到正确的读音。




背后所蕴含的悲伤故事


相传,南唐外族进入闽越,强抢“诸娘”(闽越国的女子)做老婆。“诸娘”无奈,只能做“米斋”向娘家传达旧念想。南唐外族与闽越族的怨恨一直到后代出生都难以化解,后代去外婆家,还会被杀。


所以福州话中就有一句用“去外婆家吃(米斋)”,来委婉的形容人去世了。



“米斋”上为何要点红点?


1

图吉利


在福州,临近除夕日,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备鸡、鱼、肉、酒等供品,伴以花、香、烛,祭祀天地神、祖先,谓之“分年”。而福州人过年喜欢红色,所以米斋上才会有个红点,以图吉利。



2

做区分


它也经常用于土地神和地藏王菩萨的贡品,为了区别于普通用途的“米斋”,祭祀的上供“米斋”常常会在上面点个红点。




小小“米斋”串联邻里关系


传统的老福州人还有邻里间相互讨“米斋”的习俗,这对于老一辈人而言,讨的是吉利。而在当今的社会人际关系中,讨的是邻里情。

 

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我们偶尔能在开放性的街头路边看到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制作米斋,这大概也是他们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甜甜的味道是老福州人的记忆与传承


一个个小小的“米斋”吃起来香软可口,表达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美意。一道道复杂的工序既是为了保证“米斋”的口感,更是对老福州人记忆的传承。


或许手工制作年味食品的日子已经渐渐远去,然而对于福州人来说,没有远去的对家乡味道的回忆与继承。“米斋”美味,团圆更美,让我们一起品尝糯米香味中甜甜的家乡味……


“米斋”怎么做?


原料:糯米、豆沙或者绿豆、红糖、年糕叶、可加入少量香油


制作步骤:

1.利用糯米先磨出米浆,这种传统的米浆磨法是利用石磨一点点将米浆磨出。虽然现在有机器研磨,但是手工研磨的米浆口感更好。


2.准备内馅。将豆沙或者绿豆馅揉搓成丸子状,揉搓的均匀与否将直接影响“米斋”的口感,并且加入红糖调味。


3.将准备好的内馅包入用糯米浆做成的皮中,制成圆团状。并且放置年糕叶上。


4.将包好的“米斋”放入锅中蒸15-20分钟即可,时间可根据个人口味掌握。


5.出锅,香喷喷的“米斋”就做好啦~



小技巧


蒸好的“米斋”晾凉前可以在表皮抹上一层生油,这样处理后,在叠成宝塔形的时候就不容易黏在一起了。


赶紧转发收藏

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早起排队买“米斋”啦~





▼往期精彩回顾▼福州这道美食不仅让咸菜黯然失色,更是网红美食界中的当红辣子鸡!

夏日里,令人无法自拔的消暑圣品,竟然是福州的她!

请注意

▼▼▼




责任编辑 |柚子

部分图文来自东南卫视食来运转、攀讲、

网络,如侵删!

部分图文引用自网友,特此感谢!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欢迎来撩大餐君哟~



加入福州大餐微信群

一起来讨论福州美食

还可以在群里发起约饭

群内不定期有福利发放

(入群先加微信,备注“美食”)



听说喜欢点在看的人

都越来越好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