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小帅,请好好开车!

王旭的王 王旭的王 2019-04-08


大概在半个月前,我就看了《地久天长》的点映,在朋友圈里随便说了几句,一直没想专门写一篇文章。


毫不避讳地说,我很喜欢《地久天长》,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经历了这个国家剧烈变革的40年,那里面的故事和情景,有太多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地久天长》一举包揽影帝影后,开了华语片的先河。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不少观众忍不住热泪横流,里面讲述的故事深深地刺痛了他们。


故事讲述的是一对中国的中年夫妇,人到中年突然失独,为了忘却内心的痛苦和煎熬,远走他乡去了南方,收养了一个儿子,试图开始新的生活。


失独的悲剧,源自于一场水库游泳的意外,刘星的朋友沈浩带着他去玩,因为沈浩的一时失手,造成了刘星的死亡。



因为种种原因,这起悲剧的真相,被沈浩一家有意无意地给隐藏了,但这远不是悲剧的核心所在。


沈浩的父母,同刘星的父母同是下乡知识青年,一起回到城里工厂上班,两位父亲亲如手足,两个孩子同年同月出生,他们都视对方为自己异姓兄弟。


如果命运按照这个剧本行走,如果没有那出水库意外,这两个男孩都会长大成人,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两家也会成为世交。


可是命运就是诡谲多变,在工厂工作的刘星的母亲,意外发现自己怀孕,在那个年代,如果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话,不但可能丢掉工厂的工作,还可能招致别的残酷惩罚。


最终纸包不住火,刘星母亲因为意外晕倒,被工厂里负责计划生育的干部,也就是沈浩的母亲发现了,强行带着她去医院打胎。



这是这起悲剧的关键转折点,刘星母亲因为手术大出血,差点丢了性命,也失去了生育能力,刘星成了家里唯一的独苗。


刘星的死,彻底摧垮了这个小家。


刘星的死,同样摧毁了沈浩的母亲,她一方面悔恨当初为什么要带着刘星母亲打胎,如果不是这样,刘家就不会成为失独家庭。同是刘星的死,同沈浩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个被隐藏了二十多年的秘密。


这两根刺,让她内疚和负罪了一辈子,直到插管躺在床上弥留之际,仍然不能释怀。



其实刘星一家的悲剧,真的是沈浩,以及他的母亲一手造成的吗?他们是否要对刘星一家的悲惨遭遇,负主要的责任?


在那个残酷的年代种,沈浩母亲是被裹挟的一份子,她固然在作恶,但远非罪不可恕,真正的作恶者无法讨伐。至于沈浩推刘星的那一下子,其实是命运的一个巨大的玩笑,这家人不幸中了大奖而已。


我们总是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各种牛逼闪闪的事迹,可使被侮辱和损害的那一批人,被无情地忽略了,《地久天长》选取了其中的一个样本,提醒大家曾经有这样的存在,这是一段创痛史。


王小帅把这个片子定义为“大剧情片、国民情感片”,在长达三十年的叙事线中,19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改革开放,1990年代初的下海潮,1990年代末的下岗潮,直到当下的出国留学热、房地产热都得以展示。


包括这两家人最终的际遇,一家人颠沛流离到南方谋生,另一家人在当地开发房地产,已经成了大富大贵的代表,两相对比让人唏嘘不已。



《地久天长》拍得太真实了,因为它克制、隐忍,娓娓道来地讲述。


这个影片的基调是温和,仿佛一个老实人,默默地在讲述他的不幸,而其他人不过是围观这一悲剧的看客。


这种温和的背后,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隐忍,哪怕妻子被强行引产,也只能捶墙泄愤,内心已经颤栗,表面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大概只有中国人,才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哲学。


只要是能够繁衍后代,只要是家里有儿子可以延续香火,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本来就是一百无一用的人生。



也正是因为隐忍,《地久天长》被很多寄托了反抗情怀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一种隔靴搔痒的投机。


对于《地久天长》,其实没什么可以指摘的,批评者知识觉得,这片子不像想象中那么爆裂和直接,灌到肚子里不够过瘾。


其实这片子该展示,都展示出来了,该有的态度,其实一点都不少,更不要说软弱。电影是一种艺术,它有自己的规律,电影不是艺术评论,更不是鲁迅写檄文,时刻需要金句和口号的加持。


拿《地久天长》来说,它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呈现小人物的故事,而且是那种对自己的命运,毫无反抗能力的人。正是因为脱离了盲目的宏大叙事,才显得格外丰富。


这个片子本身就是文艺片,受众至少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或者中产阶级,这片子就不是给傻子看的。


什么都需要人喂的,需要填鸭式灌输的,还是去读金庸小说吧。



《地久天长》拍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在于它没有渲染苦大仇深,而是刻意留白,给观众自己思考的空间。


这两家人的爱恨情仇,何尝不是那个过去的四十年,社会关系的一种映射,在那一个个流转的镜头里面,我们能品尝到似曾相似的哀伤。


正因为拍得太中国了,所以让人感觉极其压抑和痛苦。


这类题材其实特别难拍,首先你要懂得中国,了解中国人的人情世故,需要有那段发展时期的生活经验。



不是说,你有批判精神,你的镜头犀利如刀斧,就能展示出那个时代的创痛。


有时候,陷入一种平静而绝望,远比振臂呐喊高喊反抗,更能展现出中国人的精神浮世绘。


像死一样绝望,但又不能死,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慢慢等死,那种感觉才是这个片子的真实表达。


真正激烈的、具有自省意识的冲突,反而不会是那个年代的底层工人具备的特质。


这就是所谓的逆来顺受,他们该去恨谁,其实自己都不知道。


就像陈丹青说的那样:中国人最伟大的信仰就是,去他妈的,活下去最要紧!



王小帅的影片中,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忏悔和反省精神,他在反映文革的电影《闯入者》中,就设计了一场深刻的道歉;在《地久天长》中,沈浩对于刘星的死,也有一场直面的谢罪。


历史不是虚无的,这种道歉,从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导演内心愿望的一种投射?


最为有意思的是,就像意外包揽了影帝影后,《地久天长》在宣发过程中,也呈现出巨大的戏剧性,闹出了不少笑话。


其实《地久天长》挟大奖的口碑,一开始的排片就不错,首日达到了6.5%,票房开局有破了千万,已经是当初《闯入者》的全部。



尽管是这样,王小帅依然不放心,亲自上演了朋友圈微商式的营销,推出了“泡妹泡哥心绝杀秘籍”,让大家帮着转发,要“疯传网络”,还说“光点赞的一律不及格”。


正是这一篇充满着中年油腻风的秘籍,引发了公众的众怒,被认为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尊重。


至于男主角王景春,在微博上主动cue王源粉丝晒票根,这也能理解王小帅为何会安排王源来演儿子的角色,尽管这个角色压根就没几句台词,从一开始的设定就充满了投机意识。


2015年,王小帅导演的作品《闯入者》上映,撞上了“IP+明星”的《何以笙箫默》,排片不足2%,面对这种状况,王小帅亲自发公开信求观众“挺我”,表示《闯入者》在市场中并未遭遇公正对待,在没进入市场被观众检验的时刻,就已经被预判了死刑,“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最近几年,跟文艺片有关的拙劣营销还真不少,比如《百鸟朝凤》中方励下跪事件,《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忽悠式炒作。


把电影之内和电影之外的事情结合起来看,才会发现其实在当心的流量时代,文艺片及其导演,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是多么地手足无措。


就《地久天长》而言,这么好的一部电影,却遇上了这么一个自杀式营销的导演,王小帅正在亲手毁掉它。


这简直成了大型车祸现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对王小帅的失望,更是对《地久天长》深深的惋惜,本来一切可以更纯粹、更专注,更有力量。


可能这才是真实的中国,太多人在局限性中无法自拔。



您还可以看:

流浪大师是一面国民照妖镜:群魔为何如此乱舞

王思聪为何执意与花千芳开撕

我郑重宣布,这片马拉松被你们承包了

习惯性相信大师在流浪,这种病有必要电击治疗啊

防弹衣里穿La Perla胸罩,这才叫真女神


声明:所有文章都是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在后台申请授权。




大脑是最自由的星球 

商务合作请加QQ:2411084881 

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