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发诈骗类型
不听/不信/不上当
谨防各类诈骗
提高防骗意识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类型
国家反诈中心公布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退款、假冒熟人、冒充“公检法”、“荐股”、虚假购物、注销“校园贷”、买卖游戏币十大高发诈骗类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一年发生的诈骗案件数量在600万件以上,涉案金额超过5000亿元以上。据公安部的统计,全国现在从事诈骗的人员已经超过200百万人,这200两万人百分之九十以上又都在境外,其中东南亚地区占了一大部分。而全国的公安人数也只有两百万人,也就是说,诈骗的人员已经超过了公安的人数,且这200万公安中,真正从事案件侦查的,估计也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谨/防/诈/骗
39种常见诈骗
1.冒充好友借款
诈骗分子利用其他渠道骗取受害人语音说“是我是我”,然后盗取受害人微信,向其好友借钱,并将“是我是我”的语音发给好友,打消好友的疑虑,从而实施诈骗。
2.虚假招聘
诈骗分子冒诈骗分子冒充中介机构发布招聘广告,诱骗受害人前来应聘,再以体检费、办证费、培训费等理由让受害人交钱,甚至骗其贷款。
3.虚假绑架
诈骗分子先用冒充公检法等手段语言控制在国外留学的学生,然后打电话给学生父母,假称学生被绑架,并发来剪辑拼接的虚假绑架视频,威胁恐吓父母转账。
4.手工活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手工活回收的广告,诱骗受害人网上签订合同,购买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回去组装。组装完成交货时,却鉴定产品不合格,不予回收,从而实施诈骗。
5.兼职诈骗
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兼职平台,引诱大学生、宝妈等群体兼职做任务,发布的任务为注册社交平台账号、提供银行卡进行转账等内容。这些账号和银行卡被诈骗分子用来诈骗,受害人无意中成了骗子的帮凶,可能涉嫌“帮信罪”。
6.租车抵押诈骗
诈骗分子在出租车行租赁车辆后,伪造相关证件并自行拆除定位仪,冒用他人名租赁的车辆予以转让。
7.传销组织诈骗
传销公司一般先安排学生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然后公司让学生交纳一定的提货款,再让学生去哄骗他人。有的同学在高回扣的诱饵下,甚至去欺骗自己的同学、朋友、亲人。
8.销售“养老产品”
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9.虚构亲朋好友事故诈骗
犯罪分子以紧急处理事故或者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疾病,要求事主紧急转账。
10.ETC升级
诈骗分子冒充“ETC中心”“ 高速管理中心”“交管12123” 等官方,给车主发送短信,称其ETC过期,需要重新认证或者升级,引导其点击短信内的诈骗链接,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后实施盗刷。
11.机票退改签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飞机乘客购票信息后,发短信给乘客,称航班因机械故障、天气等原因需要退改签,并可以领取补偿,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支付信息进行盗刷。
12.医保卡、社保卡升级
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发送短信,称其医保卡或者社保卡已经停用,需要完善信息重新激活,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打开一个仿冒“国家医疗保障局”或者“人社局”的网页,填写银行卡支付信息进行盗刷。
13.中奖诈骗
诈骗分子在网上广发广告引诱受害人抽奖,受害人轻松获奖,奖品丰厚,但是领奖先要进行公证、缴税等,诱骗受害人转账。
14.领取工资补贴
诈骗分子入侵企业邮箱,向企业员工发送邮件,通知员工限时领取工资补贴,诱导员工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填写银行卡号、取款密码、验证码进行盗刷。
15.领取游戏皮肤、装备
诈骗分子在游戏中发布广告,称可以免费领取皮肤或装备,引诱未成年学生添加好友,然后声称其父母涉嫌犯罪为由恐吓,诱骗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向骗子转账。
16.培训机构退费
诈骗分子冒充网络培训机构,向受害人发送退费信息,引诱受害人下载涉诈APP,然后以投资返利、认购国债等方式进行“退费”,等受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不能提现。
17.冒充京东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京东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称需要关闭其京东金条(白条)业务,否则会影响征信。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共享手机屏幕,以“保护账户资金安全”“审查账户 资金”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
18.注销校园贷
诈骗分子获取大学毕业生学籍信息,冒充网贷平台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根据国家政策,需注销校园贷,然后以资金核查、确认本人操作为由,诱骗受害人货款并将钱转到“0对接账户”“安全账户”。
19.虚假网络贷款
诈骗分子制作假冒的网络贷款APP,以“低利息、高额度、不看征信”等噱头吸引受害人前来贷款,待提现时以交会员费、输错提现账号解冻费、刷流水提高征信等理由诈骗钱财。
20.冒充客服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客服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快递丢失、商品问题要退赔,或者实习生失误给受害人办理了会员要取消等,诱骗受害人按照操作将钱转给骗子。
21.冒充公检法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洗钱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到“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实施诈骗。
22.冒充领导
诈骗分子冒充党政领导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关心其工作和生活,给其受到领导器重的感觉。然后,“领导” 找受害人帮忙向他人转账,制作假的转账凭证,称钱已经转给受害人,诱骗受害人往其提供的账户转账。
23.冒充老板
诈骗分子建立一个公司老板、股东群,然后将财务人员拉进群内,假装在群内谈业务,然后以货款、退款等理由,要财务人员将钱转到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
24.冒充老师收费
诈骗分子偷偷进入家长群,复制班主任老师的头像和信息,在老师上课的时间段,以收取学杂费为由,假冒班主任在群内发二维码或者银行卡账号诱骗家长转账。
25.刷单返利
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地推、送礼品、黄色小卡片等,引诱受害人加群兼职、做任务,轻松完成点赞、关注等任务即可获得小额金钱,待受害人投入大额金钱后不能提现进行诈骗。
26.虚假投资理财
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引诱受害人到平台进行投资,刚开始获得高额收益并且可以提现,最后不能提现,或者通过平台后台控制涨跌假装将钱全部亏空
27.买卖游戏装备账号
诈骗分子假称要购买受害人的游戏装备或者账号,诱骗受害人到指定的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然后以账户资金被冻结、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28.民族资产解冻
诈骗分子伪造中央、部委公文,打着国家、民族旗号,虚构精准扶贫、慈善富民等项目,声称只要交少量的钱就可以领取巨额福利,诱骗老年人投资。
29.红包返利
诈骗分子以明星过生日、粉丝福利等为由,称只要发红包就十倍返还,诱骗未成年人进入“红包群’开始小额红包真实返利,后续加大金额后,以联单、账户冻结、保证金等理由实施诈骗。
30.网恋诈骗
诈骗分子复制他人图片打造虚假社交账号,与受害人网恋,然后以资金周转、生病、生日、节日等各种理由诈骗受害人的钱财。
31.异国情缘
诈骗分子假冒外籍军官、维和士兵等身份,通过社交平台结识受害人,通过聊天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后,谎称要将一笔资金交受害人保管,以寄递费、通关费等诱骗受害人转账。
32.“杀猪盘”
诈骗分子虚构社交平台账号,通过婚恋网站、社交平台寻找单身、离异的受害人,每日嘘寒问暖迅速建立恋爱关系,以带受害人赚钱为由诱骗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上投资,最后不能提现。
33.裸聊敲诈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后,提出裸聊要求,并以观看直播为由诱骗受害人下载木马软件,从而获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获得受害人裸聊视频后,以发送视频给通讯录好友威胁受害人多次转账。
34.直播打赏
诈骗分子物色女主播在前台直播,男运营则冒充女主播和粉丝聊天,通过暧昧聊天制造温柔陷阱,以完成直播任务、PK打榜等理由诱骗受害人打赏。
35.虚假购物
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发布手机、平板、口罩、药品等紧俏商品的虚假广告,诱骗受害人缴纳定金或者支付货款,最后将受害人拉黑或者拖延不发货。
36.虚假招嫖
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或线下小卡片发布招嫖信息,并且通过修改手机定位显示在受害人周边位置,然后以会员费、打车费、保证金等理由诱骗受害人一次次转账。
37.海外代购
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发布海外代购广告,诱骗受害人购买海外商品,然后以商品被海关扣留需要开箱查验费、补缴税款、保证金等理由诈钱财。
38.虚假采购
诈骗分子冒充军队、武警、消防部队工作人员或者学校老师等,打电话给商户假称要购买物资或者订餐,其中一些物资或食材指定到某处购买,需要由商户先垫付资金,诱骗商户将钱款转到骗子账户。
39.“卖茶女”
诈骗分子虚构一个“美女”的社交平台账号,添加男性好友聊天,逐步透露家中爷爷种茶、炒茶,然后假称爷爷生病、茶叶滞销,勾起男性的保护欲,高价购买劣质茶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谨/防/诈/骗
诈骗案例
案例一:虚拟绑架诈骗
今年4月,上海的王先生夫妇, 突然接到在国外读书的女儿小雨发来的一段求救视频。很快,一名陌生男子打来电话表示小雨在他手上,想救人必须拿出500万元赎金。为了确保女儿的人身安全,王先生夫妇一边与绑匪周旋,一边报了案。
受害人小雨表示:他说我名下的银行账户参加了洗钱,涉案金额是200多万元。然后他说了我的一个手机号码,他还知道我的身份证号码、出生地。突然接到这样的电话,小雨吓得不轻。为了尽快洗清自己的嫌疑,在对方的要求下,小雨从4月9日到16日期间,一直在与对方视频通话,以便对方能够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
直到4月16日晚,对方表示,小雨还涉嫌一起绑架案。小雨:他说他怀疑我有可能是被绑架的人,但他不确定我是真的被绑架了还是自愿的,所以他要我证明一下。对方给出的验证条件也很简单,只要小雨能按要求录下一段自己被绑架的视频,证明自己真的是绑架案被害人就可以洗脱嫌疑,涉世未深的小雨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小雨说,视频发出后,对方还要求她提供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和密码,用于所谓的取证。
4月17日一大早,对方再次发来指令,要求小雨迅速动身,出境前往相邻的B国接受调查。这一过程中,对方还曾与她通话,让父母确信她已被绑架,并威胁她,必须按照要求去说。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张洪开:不管是话术,还是整个过程的推进,全都是针对这个小女孩定制出来的。他们把整套流程全部做完,最后才联系女孩的母亲骗取赎金。面对这一套环环相扣的陷阱,思女心切的王先生夫妇几乎瞬间中招,如果不是犯罪嫌疑人的账户被管控,险些就要酿成损失。
案例二:冒充工作人员
8月5日杭州的李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腾讯公司保险代理公司人员的电话,对方称:“您微信上有百万保障保险,每年要扣2万元手续费。”对方对李女士说,想要退掉“微信百万保障”,需要李女士下载“Zoom”APP,一名自称是“百万保障客服”的人员通过“Zoom”APP账号添加李女士,并引导李女士加入一个视频会议中。对方在视频会议中对李女士说:“你要填写‘退保代码”对方第一次给出的代码是9987,输入“代码”后,还要求扫脸验证,李女士按照对方操作后,对方突然紧急提示:超时了,重新输入!又给了李女士第二个“退保代码”49985,李女士都按照要求填写,扫脸验证。殊不知,李女士输入的并不是什么“退保代码”,而是金额,扫脸验证实则是“扫脸支付”,李女士卡里的59972元已经被骗走了。
案例三:虚构亲友事故
“我孙子的朋友打家里电话,说他骑电动车撞人了,人拘留在派出所,手机被没收了。他叫我们汇7万元到所长的银行卡上‘解决事情’ ,这样才能放人,否则孙子就要‘吃官司’!对方重点提醒,这事不要告诉其他……没等讲完,民警马上告诉大爷大娘,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公安机关办案是绝对不会让当事人转账到私人银行卡上的。即使需要支付赔偿款、缴纳保证金、罚款,也一定会依法开具法律文书,签字捺印生效,不可能仅仅“打一通电话”就把案事件给处理了。
因为爱孙心切,大爷大娘仍然保持着怀疑。为了彻底打消老人疑虑,民警核实了孙子的身份信息,并当场拨通电话“人好好的在家呢!”听到孙子本人的声音,老夫妻俩安心之余惊呼:真的是骗子,差点上当!
谨/防/诈/骗
如何反诈防骗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安装反诈APP可以为用户提供多重保护,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
1.可以预警诈骗信息、快速举报诈骗内容、高效提取电子证据、了解防骗技巧,提升用户的识骗防骗能力。
2.可以及时发现打电话的人是否是诈骗分子,从而避免自己被骗,进而造成财产损失。
3.可以自动检查手机中的所有APP,以查找可疑的、带病毒的或被感染木马的应用程序。
4.可以提醒用户风险的存在,一旦开启反诈APP所需的各项权限,手机就会受到保护。
5.可以举报骗子,使用反诈APP可以快速举报来自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的电话,询问信用卡案件或涉嫌洗钱等问题。
6.可以学习防诈骗知识,提高用户的防骗能力。
不随意点陌生链接
当我们点开不明链接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自动或引导下载软件
2.诱导用户填入个人隐私信息
3.泄露位置信息
4.通过浏览器或第三方软件的bug,自动下载木马病毒,或对应用数据进行读取
不随意泄露个人资料
透露个人信息可能导致隐私泄露,使得我们容易成为身份盗窃、诈骗或其他不法行为的受害者。
1.透露家庭住址和行踪信息:可能使我们成为潜在的追踪者或侵入者的目标。这对我们和我们的家人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透露财务信息:如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等,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或金融欺诈,对我们的财务安全造成风险。
3.透露个人计划和习惯:可能会让别人知道我们的行动模式,这可能给那些有不良意图的人提供机会。
多提醒家中老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老年人是受骗的高发人群。
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缺乏社交活动和与子女的沟通,容易对外界产生依赖。当有人关心他们时,他们很容易产生信任感,从而放松警惕,容易受骗。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老年人,他们善良、热心,却因为缺乏社交和对新事物的了解,容易受到欺诈和诈骗的侵害。这些欺诈和诈骗手段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
子女和社会应该多关心老年人,多向他们普及防骗知识,提醒他们多注意安全。
谨/防/诈/骗
本文编辑 丨 何绮雯 蔡依静 梁云华
审核 丨 潘泓序 黄雪莹
责任编辑 丨 潘泓序
图文来源 丨 网络
● 往期回顾